《三顧茅廬》優質教學實錄
課前談話:由姓孫——孫悟空(本領)——四大名著
(這是孫老師最典型的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手段之一,我剛聽到這里時還在質疑,為什么每次都是這樣的開頭呢?是否顯得過于拿捏?后面才是真正讓我“茅塞頓開”,你看(實錄中沒有記錄全,我是看了視頻后知道的)孫老師問:孫悟空是什么里面的人物?孩子答道:西游記。又問:西游記使我們中國的什么呢?孩子答:四大名著之一。又問:我們的四大名著都是什么?到這里,你不得不嘆道:名師們的每一句話都不是空空而談。上次的“天游峰的掃路人"孫悟空“扮演”的是不平凡的人,名人,他的目的在于引到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名人”,可見,這孫悟空真是給孫雙金老師幫了不少忙啊!)
T:你喜歡《三國演義》里什么人物?
S:我喜歡劉備,他待人謙虛
T:我喜歡諸葛亮,他神機妙算
S:我喜歡劉備,他胸懷大志……
T: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這些名將都是誰的手下呢?
(引出劉備,學生對于關羽、張飛、趙子龍等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喜歡他們的驍勇善戰,英雄豪杰,而對于劉備恐怕是聽聞甚少,我指不喜歡鉆研歷史的孩子,包括我們大人。而孫老師非常聰明地用了一個問句“這些名將都是誰的部下?他們都在追隨著誰呢?讓學生想到的是:這個人真是不同反響啊!看他下面說的這句話,“好好研究”這個詞用在這里讓學生感到的是:此人這是不簡單啊!這樣不正是可以用孫老師下面的這句話引出學習了嗎?)
看來劉備這個人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劉備的歷史故事。(板書:三顧茅廬)
T:誰來用自己的話解釋一下“三顧茅廬”是什么意思?
S:(開始沉默還不夠有勇氣)
T:說對的要表揚,說錯的也要表揚,表揚他的勇氣……(點評的及時性與個性,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S:我的理解是三次去拜訪。
T:噢,三、就是三次,顧,就是拜訪。茅廬,茅草房。誰能說得更完整呢?
S:劉備三次去拜訪住在茅草房里的諸葛亮。
T:(激勵)這次說得很準確,看來沒有你小小的錯誤哪來他大大的正確呢?
(視頻中,這段的教學并沒有如此的順利,學生出先短暫的冷場,也許是因為緊張要面對幾百人,也許是因為當場拿到文本并沒有很好的讀,但孫老師的激勵法也是別具風格的,那句話一出,明顯孩子的底氣有了,手也就舉起來了,但回答了三個孩子才出現比較完整的理解,但孫老師在過程中的引導是最讓我值得學習的,不急不慢,其中一個孩子說到“茅廬”就是“茅房”一起哄堂大笑,但孫老師及時化解了尷尬,他說:你的理解非常到位,但有時候表達是不能圖省略的,如果說茅草房,那就沒有笑聲了。孩子滿意地笑了。就這樣的細節在這節課中時時閃現,如:跑來跑去遞話筒,耐心等待孩子說完,給孩子沒表達完整的話補充*)
板書:諸葛亮(引導生看字形)(本課時是第一課時,對生字詞的認識還是很重要的)
(認識諸葛亮)孔明——臥龍
T:“諸葛”是復姓,你還知道哪些復姓呢?
S:上官
S:夏侯、司馬、玄武……
T:同學們真不簡單,知道這么多,單憑這一點,你做我的老師了,有些姓我還沒聽過,回去我查查字典。(我說這里應該表揚孫老師的求實態度,遇到像“夏侯、玄武這些平時很少聽說的復姓,他不知道就說沒聽過,要向我,或許就裝作聽懂了。“回去我查查字典”讓學生覺得這位老師真是又謙虛有好學啊!其實也是在無形中教給孩子們什么是“實事求是”“謙虛”的品質。)
T:由這個題目你還想問自己或我什么問題呢?
S:劉備為什么要三次拜訪諸葛亮呢?…………
T:下面我們就帶著你們三個人的問題去讀課文
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
S:(讀書)
T:如果生字你讀一遍讀不準可讀二、三遍。
T:(檢查課文朗讀,及時正音)請同學讀第一節
愿意讀的請舉起你們的手,舉手的都是勇敢的、自信的,將來你們也一定是成功的,孫老師就喜歡舉手的同學。
S:(讀第一節)
T:這段講了劉備前兩次去拜訪諸葛亮,第一次,他聽說諸葛亮是個了不起的大才,于是在一個秋天,他和他的兩個兄弟去拜訪諸葛亮,但是沒有見到,便給童子留個口信:“劉備來拜訪過諸葛亮。”第二次到了隆冬臘月,劉備又決定去拜訪諸葛亮,他倆兄弟不愿意:“這個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一介村夫,還勞大哥親自去嗎?”劉備仍然親自前前去,但仍沒見著。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課文中就寫他第三次拜訪的經過。這次他拜訪到了沒有?誰來讀第二節。
S:讀第二節
T:(板書:結拜)這一節中有一個詞語是什么意思?他還有個故事呢?叫什么?
S:桃園三結義
劉備、張飛、關羽在桃園結拜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稱為“結拜兄弟”,明白嗎?(對這個故事的補充更是為了鋪墊后面的劉備為了請到諸葛亮,連結拜兄弟都忍心傷和得舉動)
第3段比較長,請同學們限度前半部分,描寫“臥龍崗景色的”(這一次舉手的要喊,不舉手的也要喊。)(照顧整體。)
S:個別讀。
T:隆中怎樣景色呢?作者寫了山岡、溪流和竹林,哎,寫“山岡”用了什么詞?]
S:蜿蜒
T:“蜿蜒”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
S:就是彎的意思
S:彎彎曲曲的,像蛇一樣(對于漢字的`認識引導也很有趣)
T:中國漢字的偏旁幫助我們理解。彎曲高低在人們眼中就像一條……
S: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T:像誰?
S:諸葛亮
T等待誰讓他騰飛?(無形中已經點出劉備請諸葛亮是“天意如此”,三國中有句話“鳳雛、臥龍得一人可得天下”這是歷史記載,典故說明啊!可見臥龍對于劉備的重要性)
T這里描寫竹林還有一個詞“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T竹子綠得要滴下來了
T景色“秀麗宜人”“秀麗”?“宜人”
S美麗迷人
T噢,真是一塊寶地啊,不愧稱之為臥龍。大家再一齊讀讀
S讀
T接下來劉備是怎樣拜訪的呢?往下讀
S“離諸葛亮住處還有半里多路……”
T這節我們將在下一節重點討論,請大家齊讀第四節
S“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
T這里有兩個詞(板書:群雄紛爭 茅塞頓開)
雄,是亂世英雄,兩漢末年,你還知道有哪些亂世英雄?
S孫權、曹操、呂布、董卓……
T紛,紛亂,爭斗,當時戰火邊緣,民不聊生啊…… 茅塞頓開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對于“雄、紛”字的特殊理解,讓我深深感到孫老師的聰明之處,讓學生在自己的理解中很快對這個不太用我們字典解釋的詞語,有了深刻的體會。)
S像瓶蓋一樣一下被打開了,人的思想解放了
T你比喻得很形象,就像我手里的瓶蓋一樣是“砰”的一聲打開了,下子打開的,叫“頓開”茅塞呢?堵在人們心里的堵塞人們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開了,心里豁然開朗。誰茅塞頓開(劉備)讀一讀詞語
T最后一段請女同學讀(生讀) 抓住“如魚得水”
T請同學們放下課本,我就納悶:像諸葛亮這樣的人肯定有許多人去請他,曹操有沒有找過,孫權,天下的群雄有沒有請過,為什么他在劉備請他時出山呢?劉備哪一點打動了諸葛亮呢?(這個疑問,我早想問,三國紛爭,求賢若渴,是什么讓諸葛選定劉備呢?沒有讀過三顧茅廬,沒有看過這個故事,你怎么能體會其中的原委啊!孔明是何等聰明之人,他會選明主,是為什么呢?)
S四個字“誠心誠意”
T哎,了不得哎,孫老師為了獎勵你用筆寫出這四個字,還有別的嗎?
S別人都是派手下去的,而劉備是親自去的?
S劉備是恭恭敬敬的,別人手下也不禮貌
S天很冷,劉備還去了三次
S劉備很尊重諸葛亮
S劉備待人誠懇
S劉備還有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了……(此處,學生的回答正是因為前面老師的各項鋪墊到位,對諸葛孔明,對劉備,對桃園三結義,對三國之爭等等,讓學生自然地到課文中找答案,因為對于孩子他們最直接的最大的接觸面就是課本了,這樣,這些回答不正是文本的目標要求嗎?)
T同學們說得都很好,下面到課文中找找劉備打動諸葛亮的關鍵詞或句子,引導同桌交流看找到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