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人類的“老師”》課文
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中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可以說,魚類是人類的“老師”。
其實,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何止魚類一種。
人類自古就想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科學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于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30年以后,由于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經常發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過了好久好久,人類才從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這類事故的方法。原來,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所在。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現在,飛機設計師吸取了這一教訓,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這是什么原因呢?科學家們仔細研究了鯨,發現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體”,而“流線體”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來,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一個人握住一個雞蛋使勁地捏,無論怎樣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建筑師根據這種“薄殼結構”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頂都采用了這種“薄殼結構”。
此外,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模仿某些貝殼制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
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關于仿生學的課文,重點介紹了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等方面向動物學習的幾個例子,具體說明了人類以生物為師,向自然學習的收獲。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仿生學方面的知識,激起探索自然的愿望。課文有7個自然段。3、4、5自然段列舉了三個例子,內容很具體,層次也很清楚,引人入勝。也正是我們要重點引導學生學習體會的.段落。從中可以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對科學的熱愛。這篇課文對學生而言具有極大疑惑力,因為文中的知識學生比較陌生,有些詞恐怕是第一次聽說。但是也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應讓學生在重點朗讀和合作探索方面下工夫。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精巧奇妙的構造和特殊的功能,為人類創造發明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啟示。人們根據蛋殼的外形特點,建造了許多有名的建筑物,如:悉尼歌劇院。這其實是運用了“仿一仿”的方法。現在已經有了新興的科學,叫“仿生學”,簡單來說,它就是“仿一仿”(學一學)的創造方法。我們可以模仿某些事物的形狀結構或學習它的某些原理,創造出新的物品,產生新的效果。學習課文,通過了解人類運用仿生學進行創造的實例——流線體、薄殼結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為學生創造發明提供有益的啟示。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人類的“老師”》課文】相關文章: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番茄太陽”》課文12-17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要點歸納06-20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早》課文12-17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06-23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27、水》課文12-17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楊柳》課文12-17
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行路難》課文12-17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三顧茅廬》語文課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