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上第11課《田園詩情》教后反思
《田園詩情》教后反思一
不知哪位教育家曾經說過:“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無論你預設的多么精心,也會有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總是在課后才后悔該說的沒有說完,那么重要的地方為什么沒有多給學生留些思考的時間,閱讀的時間。這節課,我認為自己最大的成功是嘗試了榆次區首推“三步導學”教學模式,最大的不足是在“民主導學”環節中,教學層次還不夠明顯。比如:指導學生朗讀方面,方法還不夠多樣化,還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刻苦鉆研。
這次公開課,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走上講臺的,《新課程改革》如春雨一般滋潤著每一位教師的心田,它給了我們更多的學習的機會,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人格,磨練了自己的意志。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對新課程的`理解和認識才剛剛開始,我們今后的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每一點得失都值得我們回味,每一點成敗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田園詩情》教后反思二
荷蘭一向以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風車之國而聞名于世。文章著重從“牧場之國”的角度來展現荷蘭的獨特風情。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抓住了原野上的動物來進行教學,以突出荷蘭牧場之國的特點。因為本課的內容較多,讓學生感受體會荷蘭的美麗、祥和、寧靜,比較緊張,以至于到最后有部分環節在下課鈴聲響了以后才完成。
本課的學習重點是通過誦讀,體會課文所展示的詩情畫意,并有意識地積累優美詞句。在學生交流讀書收獲時,我先從理解內容入手,說說“牧場之國荷蘭留給你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著要求學生“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并適時作感情朗讀的指導。然后繼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如作者寫牛、馬、羊、豬、雞在碧綠草原上的活動,既是對自然景色的描寫,也體現了荷蘭以畜牧業為主的特點,更突出了動物與環境與人和諧的統一。然后再從寫法上指導,“你喜歡文中的哪些語句,為什么?”讓學生從寫法上來談,感受語言的優美,尤其是擬人手法的運用。最后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語段自覺摘抄并背誦。
《田園詩情》教后反思三
第一教時設計突出一個“實”,即求實與扎實,即讓學生對整個文本有所感知,又得老老實實地讓他們“流利朗讀”,還得讓他們實實在在地寫好字,完成寫字作業。
第二教時,我沒有采取多媒體手段,只是力求讓學生通過再現式的有感情朗讀,深入地感受荷蘭田園的美。
第三課時,前20分鐘是對文本的再次回味與嚼咀,同時完成背誦兩小節的任務。后20分鐘是指導學生完成課內作業的過程。這兩個過程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學時,我盡可能用入情入境的語言引引領學生進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由于課文比較長,而每一部分的語言都比較美,但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所以教學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感受第二段和感受第三段,這兩節是牧場的代表景觀。對于第四節,采用師生對話的形式一下帶過,而第五節與第六節,采取讓學生通過輕輕讀,邊讀邊看,看自己能看到什么的方法,讓牧場的夜景在他們的腦海中時時浮現。
在教學時我仍遵循著從整體到細節,再到整體的方法,如開頭為學生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再次走入牧場,看看牧場中的風光到底是有何特點,有何詩意。他們通過一個整體的朗讀,對文本應該有一個鳥瞰的感知。最后,以第一節和最后一節為切入點,讓學生再一次深深地明白:“說荷蘭是花之國,是因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真正的荷蘭就是花之國,水之國,牧場之國。”這樣,就讓學生從微觀世界中走了出來,重新整體認識了荷蘭的田園風光。
最后我設計了一個“深化延伸”的綜合題,即“我們馬上要回家了,你們感覺帶點什么最有紀念意義呢?”學生說了很多,有同學說帶點“郁金香”,因為這是荷蘭的國花。我當時也肯定了,我想荷蘭的鄉間到處都是,摘幾株也沒有事的。課后有老師說,這樣是不對,這是鼓勵學生亂摘花,我也有點猶豫了。
在整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著用再現的方法,讓學生把語言的形象性映在自己的大腦中,讓他們能透過文字,感觸到田園詩情畫意。像牧場的綠草、鮮花、清河等,我全都注意放大他們的美,讓這些美能更好地詩化,點綴那些生靈的詩意。對于重點的語句,我采取反復誦讀的方法,讓這些語言形象,能深深地記憶在學生的心靈之中,如什么樣的綠草,什么樣的鮮花,什么的駿馬等,讓學生能深深地記在腦中,形成很好的語言積累。
對于像這類文質兼美的文本,我感覺還是應該老老實實地通過再現式的朗讀,讓學生踏踏實實地感受到語言本身的魅力與美妙,不宜采用什么導游式,合作探究式等,因為畢竟是在四十分鐘內完成。
【四上第11課《田園詩情》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田園詩情語文教學反思07-08
蘇教版四上《11田園詩情》教學設計及反思06-22
《四季童話》教后反思06-16
語文《船長》教后反思01-11
《推敲》教后反思匯編06-15
《an en in》教后反思匯編06-22
《安塞腰鼓》教后反思精選06-16
精選《放飛蜻蜓》教后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