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七冊《12桂花雨 》教學反思
《桂花雨 》教學反思【1】
《桂花雨》是一篇充滿著濃濃鄉情的優美散文,文筆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開篇明旨,寫小時候我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童年的搖花樂,文章后半部分,寫母親愛家鄉的桂花。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花的樂趣,難點是體會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懷念。
由于課堂教學評比大賽的課時要求,第一課時的內容安排了初讀課文,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面對這樣的文章,每段都非常的優美,很難取舍,在第一次對文本進行解讀后,我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
一、觀察桂花樹,感受桂花迷人的香。
首先:營造氛圍,走近桂花樹。
從課題開始,提出質疑,營造閱讀期待。走近桂花樹,觀察它開花的樣子不僅笨拙,而且樹葉茂密花兒細小,不與繁華斗艷,但是作者只喜愛桂花。由此而產生閱讀期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初步認識桂花樹的形象,走近桂花樹。
其次:感受桂花迷人的香。找出描寫桂花香的句子來讀,抓住一個“浸” 字,扣住一個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在此處通過朗讀,讀好浸字,來讀出韻味,并分層次指導朗讀,讀出桂花的香味;讓這香味更濃郁,芳香撲鼻;讓這香味沁人心脾,彌久不散。
反思:讓語文課具有很濃厚的語文味,研究語言、品味語言是關鍵。可是如果教師引導重點詞語的把握不全面,就會失去它應有的效果。我通過“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來解釋桂花飄香的遠,卻忽視了更為重點的詞語“香飄十里”,可以轉化句型加深學生的理解,也可以創設情境,發揮想象,還可以替換“浸”為“飄”、“泡”等字,來體會“浸”襯托了桂花的十里飄香。通過他們自主的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培養學生推敲詞語的良好語言習慣。
二、享受搖花樂,體會童年的樂趣。
借助閱讀,把文字化為一幅幅畫面,主要是抓住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牽出對童年的懷念,對故鄉的留念。
首先:體會搖桂花前的迫切心情。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一個“纏”字,來感受搖花前的迫切心情,讀“纏”時,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讀出作者當時的心情,但此處學生體驗情感的過程過于粗糙,朗讀浮于表面,文字不能立體化。
其次:在體會搖花樂時,我先把學生帶到情境中去搖一搖桂花樹,再讓學生發揮想象,你都看到了哪些情境,訓練學生的說話的能力,之后配樂,播放圖片,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此處重點是指導“喊”字的讀法。
反思:抓住“纏”、“搖”、“喊”……這幾個重點的字來體會作者的童趣,使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但在指導朗讀的時候,停留在了朗讀技術的指導上,而未走進作者的內心,所以效果不明顯,而且不夠自然。
這堂課存在不少的問題,但到現在也還存在一些疑惑。
一、生字詞的教學流于形式,在課堂上只是滲透了一些重點字詞的教學,未能講透,未能很好的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那一節課的時間,如何才能讓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的結合,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面向全體學生。公開課是借班上課,因不了解學生,難免會出現發言不均衡的現象。但正常教學,就要面對全體學生。這個問題要讓能力強的回答,作提升;那個問題讓中等學生發言,作強調,還有的問題讓困難生來重復,作鞏固。
總之,一堂好課,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創造、反思總結。經過這樣的錘煉,教師的成長會很快的。
《桂花雨 》教學反思【2】
10月11日,我參加了包河區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課題是四年級上冊《桂花雨》。
《桂花雨》一課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中彌漫著作者淡淡的思鄉情緒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學生讀后,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共鳴,特別是“母親”常常說的一句話更讓人回味無窮,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桂花的樂趣,難點是體會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懷念。
上完課后,發現許多不足之處,反思如下:
問題一:重點詞語把握上的不足。
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孩子們都找到了“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這樣一句話。我準備抓住重點詞語通過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不過孩子們的品讀并不到位,比較他們在理解重點詞語前后的朗讀,沒能發現明顯的區別,證明這一環節效果沒達到。
我通過“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來解釋桂花飄香的遠,卻忽視了更為重點的詞語“香飄十里”,通過“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來強調桂花香,卻忽視了一個“浸”字的獨特作用。尤其是一個“浸”字,可以通過他們的自主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從而培養他們推敲詞語的良好習慣。
問題二、將語文活動融入到生活中時,不夠深入形象。
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的心情,“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快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可是在學習這幾個重點詞語時,對與詞語的含義,孩子們體會的不夠深,我卻一語帶過。
本來我試圖用朗讀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有位學生讀的很好,而我卻沒能及時抓住他的語氣做及時的引導,雖然后來用全班齊讀的方式來引導,但是效果不夠明顯,而且顯得不夠自然,學生也沒有更深的體會。
問題三、多媒體課件有待改進
由于時間太緊,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太粗糙,有待加強。以后在多媒體制作方面要多加努力,將多媒體直觀、有趣的一面發揮出來。
問題四、時間把握不夠準確
四十分鐘的課堂,只用了短短三十分鐘就將課上完了,剩下來的時間老師和學生都沒事情做,雖然后來也學習了生字詞,但很明顯的是畫蛇添足。沒有受到良好的效果,反而顯得多余,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以上問題,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自身教學基本功差,自身素質不高,才導致本次評比課的失敗,這是一次慘痛的教訓。在以后的工作中,只有認真練好基本功,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語文課,多讀教育教學理論,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才能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桂花雨 》教學反思【3】
《桂花雨》我國著名女作家琦君寫的,語言文字尤其的美。初捧這篇文章,我只是被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打動,如同沐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當我再深入地去讀,去了解琦君時,我卻在那迷人的香氣中,感受到了琦君那如桂花雨般的思鄉之情。但是這種鄉情難忘、童年難忘的情懷,卻不是簡簡單單、大大略略地就可以感受到的,需要仔細地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那么在我的課堂中,我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體會呢?反復參考了很多名師的教學設計,結合著本班學生實際,我對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
“搖桂花”這一段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圈畫出你認為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并在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旁邊做一些適當的批注。接著在學生交流課文中表現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這一句我主要讓學生自己交流體會,在交流中啟發學生感受到這一年一度的搖桂花對琦君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是一件樂事。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琦君對搖桂花的期盼和迫切心情,我創設情境進行了“三讀”琦君的話。(2)“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讓學生嘗試把靜止的文字想象成一個個動態的畫面,描述畫面中出現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女孩。學生在描述中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天真可愛活潑,忙得不亦樂乎的小姑娘形象。(3)“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運用了創設情境--撒桂花,讓學生感受桂花雨的飄落,在又蹦又跳、又笑又叫中感受到搖桂花的快樂。而提示語的填寫則更加讓學生領悟到了作者三句短短語言中透露出來的感情。
“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母親說的這句話是全文的一個難點。引導學生質疑,到介紹故事背景讓學生深入體會母親比的不是桂花味道的濃淡,比的是感情,與其說母親談的是桂花,不如說母親在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而學生創作小詩,則把學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故鄉情》的音樂聲中學生更進一步走近了琦君,走近了她的情感世界,感受著她淡淡的鄉愁。所以詩句的誕生自然而然。今天課堂上馬昊天創作出的“風景還是故鄉的美”則出人意料地給這首古詩添加了一個總結句一樣。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少數學生的活躍以及精彩的發言給課堂增添了很多亮麗的風景,但是我知道這種熱鬧的背后還有很多默默地靜坐著一言不發,甚至連腦筋都沒有動一下的學生,他們從這節課中究竟學到了什么?我不得而知。也許正是我長期以往在課堂中一貫的教學風格,導致了這個班級的兩極分化。我必須深入思考,怎么樣做到抓中間,促兩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跟上我前進的步伐。
【第七冊《12桂花雨 》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桂花雨教學反思03-10
《桂花雨》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精選12篇)12-12
課文桂花雨教學反思03-14
課文《桂花雨》教學反思03-14
蘇教版桂花雨教學反思03-23
統編桂花雨教學反思04-21
桂花雨教學反思范文03-31
《桂花雨》教學設計及反思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