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爭論的故事》聽課心得
《爭論的故事》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昨天聽一位八年教齡的老師執教這一課的第一課時,主要的教學內容有以下幾點:讀對讀通課文;認識生字詞;理清文章思路;認識特殊標點符號及用法。聽后有下列感受:
一、對課文語文價值的思考:
《爭論的故事》僅作為一個故事,內容的確極富人文價值。既然編排到了語文教材中,我們就不得不深入思考它的語文課堂教學價值。除了“學字詞”和“明理”外,個人認為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重視朗讀指導,讀出人物爭論時的語氣。文章主要采用對話的'方式推進故事的發展,以講代敘,所以適合進行朗讀指導。
2、 指導學生講故事,能講得繪聲繪色。這應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要采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講故事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講故事水平,能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把我好人物的神態動作等,從而進入角色,把故事講得生動形象。
3、 積累“煙熏火燎”“兩全其美”“無影無蹤”“爭論不休”等詞語。
4、 抓住文章空白,創設學生表達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課文中這樣寫道:“兄弟倆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不了誰。”可以抓住其中的“爭論不休”一詞,讓同桌扮演兄弟倆繼續進行激烈的爭論,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讀書感受,課文中的省略號表示了對其他人談的讀書感受。可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提高課堂效率的思考:
課文短小精悍,故事內容簡單易懂,但是教師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安排過于單薄。建議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提高效率。但上課老師似乎顯出為難之意,原來是擔心學生初讀不過關。回想上課過程,教師確實在初讀上花費了約15分鐘的時間。重視初讀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但教師“逢讀必評”的做法卻是不可取的。對學生的初讀,更多地應該采取“再讀自糾”的方法,使學生自己改正,既不耽誤時間,同時也保護了學生的朗讀的興趣。
三、 對課文形式的質疑:
1、課文采用盛老師給同學講《爭論的故事》的形式來編排課文內容,開頭開門見山點出“今天,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接著詳細講述了故事的內容,最后簡要介紹盛老師啟發同學們談聽了故事后的感想。開頭結尾給人畫蛇添足之感,不知如此編排有何語文價值?
2、故事中兄弟倆爭論的具體內容在一段中表述,不利于學生的朗讀,為何不將兄弟倆的對話采用分段表述的方式編排呢?這樣結構豈不顯得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