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六冊《恐龍》評課
《恐龍》評課【1】
今天我了南通陸錦華老師執教的《恐龍》一課。這是一篇小小的說明文,介紹了多種恐龍的名稱和特點、生活習性。恐龍雖然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卻始終是人們探索的對象,更是許多孩子喜愛的動物,更是他們想了解的動物。陸老師結合孩子對恐龍的獨特感情,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
一、營造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還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陸老師上課伊始就緊緊抓住學生喜愛恐龍的特點,讓學生說出自己了解的恐龍的名字。學生表現欲立刻被調動起來,搶著說。這是由于學生生活中通過觀看電影、電視、圖書,了解了許多。老師一問,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陸老師還利用掛圖展示恐龍,讓學生展示自己帶來的恐龍圖片,都為學生學習營造了一種直觀的情景,使學生既認識了恐龍的外形,又創造機會讓學生理解了恐龍的特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語文新課標注重了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陸老師在教學中極力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如在讀“望而生畏”一詞時,要學生體現畏懼的心理,要用朗讀來體現恐龍是個“龐然大物”,用比賽朗讀來表現恐龍的體型巨大,更想用肢體語言來配合朗讀,這樣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積累遷移,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
小學語文改革的方向是“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會用語言文字。學生喜愛表演,表演不僅能激發他們的主動參與的熱情,更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陸老師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學完各種恐龍的特點以后,讓孩子們扮演恐龍來介紹自己,無疑是注重了學生的口頭表達,注重了學生知識的積累和遷移,內化,將課文中的規范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從而達到記得住,用得出的境界。另外,讓學生給圖片上的恐龍取名,也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內化的過程。
四、引導質疑課本,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不要盲從課本,不要盲從權威。”是學生創新理念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引起學生更多思考和想象的契機,研究和創造的前提。陸老師很注重培養學生的這一習慣,從“魚龍”和“翼龍”是不是恐龍,到掛圖上的小小失誤,她都能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學生敢于質疑的品質。
綜合這節課的情況,本人還有一些異議:
1、這節課讀的形式較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不夠,如在讀“望而生畏”和“龐然大物”時,教者在沒有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深入課文語言環境的情況下來讀,學生明顯無法達到老師預期的效果。學生對恐龍是那么的了解和喜愛,為什么不讓他們自己選擇讀什么,怎么讀呢?
2、自讀自悟,自主學習,學生的主動性體現不夠,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景,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這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老師的職責。沒有比學生學會學習更重要的。這篇課文語言淺顯,適合三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曾經教授過這篇文章,在了解恐龍的名稱、特點這一環節上,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然后用表格或演講、展示等多種形式來匯報自學所得,這樣比老師一堂課始終牽著學生走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3、學生的合作探究在教學中沒能體現。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可以集思廣益形成小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整節課似乎都是老師帶著學生走,沒有給他們自主探究的機會,也沒有合作探究的氣氛,教師始終謹慎地帶著學生。筆者看見上課學生帶了許多恐龍的`書籍、圖片資料,在表演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這些,進行小組討論,共同利用課文和課外收集的資料,將恐龍介紹的更全面,生動。
《恐龍》評課【2】
今天我聽了王老師執教的《恐龍》一課。《恐龍》這篇課文是描述恐龍的一篇知識性短文。課文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學生心中最神奇的一類動物——恐龍。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識介紹性質的自然課。葉圣陶先生說過,“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 因此,本課教學首先應立足“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利用這些知識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在閱讀中學習如何運用說明方法增加知識性文章的可讀性。其次,以本課為載體,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課后繼續探索研究恐龍世界的興趣。而王老師在教學中就較好地做到了這幾點。
一、營造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營造氛圍,還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王老師上課伊始就緊緊抓住學生喜愛恐龍的特點,讓學生能去恐龍園看看。但要去恐龍園是需要門票的,因此王老師先讓學生通過兩組詞語說說對恐龍的理解,接著出示了恐龍園拍攝的一段視頻,讓學生大過干癮,極好地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
在讀文之初,王老師通過“課文中藏了哪些恐龍”這樣的童言童語來激發學生的共鳴。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了解的恐龍的名字,簡單介紹。這時學生的表現欲立刻被調動起來,搶著說。這是由于學生生活中通過觀看電影、電視、圖書,了解了許多。老師一問,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之后,王老師又帶出了藍貓這個卡通人物,創造了一個學生喜愛的學習氛圍。并由學生來給藍貓做解說員,完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題地位。
二、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語文新課標注重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王老師在教學中極力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如在讀“龐然大物”一詞,通過聯系生活中見到的什么樣的事物你認為是龐然大物,來理解這個詞語,再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來加深理解。而在理解“望而生畏”一詞時,師亦是通過范讀讓學生感受三角龍臉型的恐怖,再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來體現畏懼的心理。并用了男女生分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王老師充分利用了多媒體來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要想真正了解每一種恐龍的形態特點并不容易,在文中作者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而王老師在課件中把每一種恐龍的圖片配上文字來說明,并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加深記憶。
加上視頻的播放,聲音的渲染,讓學生在感官上有了深層的理解,有助于了解恐龍的外形特點及其生活習性。
總而言之,王老師這堂課不僅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也能夠讓學生對恐龍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的。
【第六冊《恐龍》評課】相關文章:
《恐龍》評課稿匯編04-23
蘇教版第六冊《恐龍》教學設計03-25
評課的句子03-06
老師評課評語09-13
《春聯》評課稿11-29
《春》評課稿12-12
古詩《鋤禾》評課精選04-24
評課活動總結12-18
數學課評課的好句子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