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課后反思精選4篇
《鷸蚌相爭》這篇寓言文字簡約,通俗易懂,故事雖然短小,但情節完整,有起因、有經過、有結果。下面給大家整理了《鷸蚌相爭》課后反思,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鷸蚌相爭》課后反思一
《鷸蚌相爭》是我到實小后準備的一節匯報課。
為沒有作好充分準備,再加上面對的是一班完全陌生的學生,所以上課前心里多少有點緊張。還好,踏上講臺后,人忽然輕松多了。個人感覺上得不是太好,有點亂。
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引入部分太長,有同事幫我算了一下時間,差不多花了8分鐘,教師口述后再觀看動畫,不僅內容重復。而且浪費了時間,造成后來時間不夠。
2、對一些精彩的句子,教師的點評還不到位。(這也正是我苦腦的地方)
3、對于重點詞“毫不費力”處理得不太好,未能達到教材的要求。
4、引導學生理解故事的寓意這環節放在課本劇的表演后顯得有點脫節。科組建議再讀課文后即引導學生說出寓意,然后再表演出來。
《鷸蚌相爭》課后反思二
《鷸蚌相爭》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畢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著很大的差異,學生學起來多少會感到有些困難枯燥。
在備課時我回憶起了孫老師執教的《學弈》一課,也是一篇文言文,教學效果很好,我也進行了嘗試。
文言文語言簡練,有著特殊的魅力。因此應該加強讀的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美。本節課我也大量地安排了讀的環節,比如:理解之前的聽教師范讀、領讀,指導學生斷句停頓,讀出語氣,學生練讀,讀流暢。表面看來學生會讀了,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讀出了一點“古味”,但仔細再學生的讀中缺少點什么,那就是語氣。學生朗讀的語氣應該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去感悟,在正式講課后我讓學生理解了意思之后再指導讀,那么讀的語氣就鮮活多了。所以要把讀貫穿在整個教學之中,尤其注意不要把對讀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應培養學生自悟自讀的能力,這樣學生讀的能力才會提高。同時我也發現了音樂是充滿感染力的,音樂能使使同學們投入到文章中去讀得有聲有色。
《鷸蚌相爭》課后反思三
《鷸蚌相爭》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文章雖然語言精練,篇幅短小,但蘊含的哲理卻非常深刻。由于文言文語言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而故事也離孩子的生活比較遠,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探究文本就是我這節課面臨的最大挑戰。
反思本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首先,機智幽默的課堂評價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關注學生的表現,對于學生的發言能及時予以準確、風趣的評價。如當學生說:“我想把它們(鷸和蚌)送到動物園去。”我打趣道:“真是一位善良的漁夫!我看你應該改行去做動物保護者了!”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因為評價及時到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二,讀寫結合,讓寓意在對話中自然呈現。感悟寓言的寓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通常的做法是在學生理解了文章主要內容之后,說一說自己懂得了什么。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沒有落入俗套,而是設計了一個練筆的環節:在被漁人帶回家的路上,鷸和蚌一定有許多話要說,那它們會說些什么呢?請你帶著自己的想象把它寫下來。有學生寫道:“非常后悔,它對蚌說:要是‘我們都能互相讓一下,就不會被漁人捉住了……’”然后,我又引導學生:“作為一名旁觀者,你有對它們又有什么忠告呢?”學生說道:“做人應該懂得謙讓。”這樣,寓言的寓意已經是不言自明了。
其三,沉著應對課堂突發事件。在板書“漁翁得利”一詞時,由于疏忽誤寫為“漁翁得力”。學生特別善于發現老師的失誤,很快就有學生發現并指出來。開始我也感到非常尷尬,連忙糾正自己的筆誤。就在糾正錯別字的時候,我讓自己迅速冷靜下來,并找到了“化險為夷”的辦法:“同學們,其實兩個“dé lì”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詞語。如果說一個人干事很得力我們用第一個,如果要表示得到利益就應該用第二個。”這樣的處理,使得這個小失誤變成了即興的同音詞辨析,體現了一定的教學機智。
總之,本節課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達到了預期的各項教學目標。
《鷸蚌相爭》課后反思四
《鷸蚌相爭》是蘇教版語文第六冊24課《寓言兩則》中的一則。課文主要講了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被蚌鉗住了嘴,雙方都不肯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闡明了一個深刻道理:兩者相爭,只會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課文篇幅不長,語言通俗易懂,題目直接點出了寓言的內容,同時巧設懸念,激發讀者的興趣。三年級的學生在一、二年級時已接觸過一些簡單的寓言,如《狐貍和烏鴉》、《狐假虎威》等,也明白這些故事所蘊含的道理,一些學生也可能聽過《鷸蚌相爭》這個故事,所以孩子們對寓言的認識還是不陌生的。
在教學之初,先讓孩子們通過圖片來認識鷸和蚌各自的特點,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這里的第一次表演為下文鷸蚌相爭的.表演做了鋪墊。
接下來的詞語教學部分,是整個教學的一個小高潮,我通過四步來完成:1.先自己自由讀讀這些詞語,讓孩子們能夠掌握這些詞語正確的讀音。2.請一個孩子來領讀,其他孩子跟讀,通過這樣兩遍朗讀再次讀準這些詞語。3.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我跟孩子合作一起來讀好這些詞語,不僅要讀準音,還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上動作。剛開始孩子們還有點迷茫,從他們的臉上可以看到不過當我一邊做出啄肉的動作,一邊讀“啄肉”這個詞語的時候,孩子們一下子都領悟過來了,馬上一邊做著夾的動作,一邊讀“夾住”這個詞語。接下來每個詞語都能配上動作來朗讀,真是特別的精彩。4.再請一個孩子來讀,其他孩子給他配上動作或者表情,又是一場精彩的演出。
在理解故事的時候,我通過三個問題的設計來貫穿整個教學,通過三個問題的提出,解決來理解整個故事。不得不說,在這個過程中,讓我最滿意的是,孩子們學著蚌和鷸的樣子進行了三次精彩的表演。不經意間看到,在孩子們表演的過程中,后面的聽課老師也是聽的津津有味。
不過,整堂課也有遺憾的地方,教學經驗還是不足,導致在最后揭示寓意這部分的教學顯得比較生硬,不夠自然。唉,還是要多向其他老師學習啊!!
一次鍛煉就這樣結束了,有收獲,也有遺憾。但真的是特別感謝咱們三(4)孩子的精彩表現,朗讀棒!表演棒!回答問題棒!你們真的很棒!
【《鷸蚌相爭》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鷸蚌相爭教學反思11-05
鷸蚌相爭古文教學反思03-19
《鷸蚌相爭》教學反思精選4篇04-29
《景陽岡》課后反思04-08
《畫風》課后反思04-08
《蒲公英》課后反思04-09
《賣炭翁》課后反思09-13
《臺階》課后反思04-20
我們的愛牙日課后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