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3、抓住描寫陶行知先生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細讀課文,了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能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蜻蜓,從而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激發探究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2、抓住描寫陶行知先生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平常都喜歡哪些小動物?為什么?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放飛蜻蜓這篇課文,認識了很多生字寶寶,讓我們先到詞語樂園去走一走,讀一讀。(出示詞語)
慈愛 撫摸 復雜 入神 結構 調整 七嘴八舌
蜻蜓 露水 蒼蠅 蚊子 孑孓 田埂 成千上萬
1、你最想讀哪一行?相機糾正
2、齊讀
老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小伙伴們將自己捉來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蟲。
老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地讀課文,想一想“孩子們為什么要放飛蜻蜓”呢?
學生1:因為蜻蜓是我們的朋友,所以孩子們放飛了蜻蜓。(板書:我們的朋友。)
學生2:因為蜻蜓吃蒼蠅、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蟲,所以蜻蜓是我們的朋友啊!(吃食)
學生3:因為 陶行知 先生告訴我們蜻蜓吃蒼蠅、蚊子、水里孑孓,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們的朋友。
學生4:我通過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得到蜻蜓是吃害蟲的,所有它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老師:是啊,蜻蜓是我們的`朋友,讓我們再來讀一讀1—6小節,從而加深對蜻蜓的了解。
師:老師覺得同學們在讀人物對話的時候,要想讀好,不僅要注意人物的語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動作。誰來說一說,這段話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隨機引讀2—6小節。
三、再抓“放”字,了解蜻蜓。
老師:孩子們放飛蜻蜓僅僅是因為它吃蒼蠅、蚊子、水里的孑孓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七至十自然段,我們對蜻蜓還有哪些了解?
生5:從對話中,我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結構很復雜,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板書:眼睛)劃出有關語段,指導朗讀。
尾巴的作用:相機劃出有關句子,指讀,再讀,個別讀(多讀幾遍)讀出蜻蜓
生6:從對話中,我了解到了蜻蜓尾巴有保持平衡、調整方向的作用。(板書:尾巴)
對于蜻蜓在餓極時會將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說法,陶行知也很難確定,所以用了“據說”一詞。其實呀(出示注釋)
老師:通過課前的資料的收集,你對蜻蜓的身體、結構、作用還有哪些了解嗎?
學生匯報。
①蜻蜓點水(人們常常看到蜻蜓點水,實際上這是蜻蜓媽媽在生兒育女。雌蜻蜓在產卵時,單獨在水面上飛行,然后一次次不斷地把尾巴插入水中,產下一些卵,立即又飛起來。這樣連續產卵的動作,好像蜻蜓在不斷地點水。)
相機出現:蜻蜓點水圖片。
——評:“蜻蜓點水”這樣一個簡單的現象原來蘊含著如此豐富的知識,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啊! 齊讀。
②我們再來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對異常發達的大復眼,幾乎占了整個頭部的一半,一只大復眼由1萬多只小眼組成。——(出示無數小眼的課件)評:多么獨特的一雙眼睛啊!
在疾飛中,能正確清楚地看到 9米 開外,處于活動狀態的昆蟲的各個部分,還能看見在千米以外飛行的同類。
——小結:正是這樣一雙敏銳的大眼睛,使蜻蜓榮獲“捕蟲能手”的稱號。
關于眼睛,還有要補充的嗎?
過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還想補充介紹點什么?
③身體細長,胸部背面有兩對膜狀的翅,休息時翅展開,平放兩側。——你讀書很仔細,補充了翅膀的特點,你能用自己的話,把它說得更生動一點嗎?(學生說)你真不簡單,不但補充了豐富的內容,還把它變成了自己的知識。
④口內生著一對堅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腦袋可任意優美轉動。
——評:這是它捕捉飛蟲的有利條件。
⑤蜻蜓是昆蟲世界中最出色的“飛行家”。在作急促的沖刺飛行中,每秒的速度可達 40米 左右;還可以連續飛行一小時不著陸。——評:奧運冠軍劉翔跨越 110米 欄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飛行 40米 , 110米 只需要兩秒多鐘,你看,比奧運冠軍還快上好幾倍,真是當之無愧的“飛行家”!)
老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讀課文和補充知識,對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師也感覺到受益匪淺,不知不覺也喜歡上了蜻蜓,瞧,這位同學他也很喜歡蜻蜓,[出示圖片]他在干什么呢?
生:他在捉蜻蜓。
師: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生:……
師:好,現在你們就把老師當作這位捕捉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對我說些什么?
生:……
師:你能告訴我為什么不能捕捉它嗎?……為什么說他是我們的好朋友?
奧,其實我捉蜻蜓并不是要傷害他,只是想要觀察觀察,瞧,他的眼睛大大的,和我們人類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樣呀?他的尾巴又細又長,又有什么作用?
老師:同學們,謝謝你們!我明白了。我們看看文中的那群孩子此時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自由讀課文最后一節。
師:孩子們入神地聽著,告訴我們孩子們從想了解蜻蜓,到喜歡上蜻蜓,甚至愛上了蜻蜓,所以,孩子們紛紛說:引讀……
老師:因為更了解、因為更喜愛、因為對生命的尊重、……所以孩子們會放飛蜻蜓。俗話說:“知之深,愛之切!”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四、品讀課文,感悟人品。
老師:同學們,是誰讓孩子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
生齊:陶行知。
老師:又是誰讓他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體結構及作用的?
生齊:陶行知。
老師:(出示頭像課件)文中陶行知是怎樣勸說孩子們的呢?大家打開書,找一找,課文中描寫了陶行知的動作神態的句子,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慈愛地撫摸”“拉著孩子們坐在田埂上”——從這里你看出了 陶 先生的什么?請你再讀一讀,體會體會。(指名2、3人讀)
“高高舉起” ——為什么要高高舉起?(舉得高,孩子們才能看得清。)多么關心孩子啊,處處為孩子著想。我們一起把這一句讀一讀。
“小心地翻過去”——你讀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孩子們放飛蜻蜓,他自己也十分愛護蜻蜓。大家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用商量的口吻”“還給”—— 陶行知 先生沒有居高臨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飛的決定權交給孩子們,讓他們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這種語氣讀好嗎?請你試一試。(指名2人讀)我們一起來讀。
老師:同學們,你們真得走進了陶行知的心理,他就是這樣一位尊重孩子、熱愛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從他的一些名言中我們可以更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讀、齊讀: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正是他那樸實的語言,讓孩子們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們主動放飛了蜻蜓。……讀課題——放飛蜻蜓!。孩子們放飛的僅僅是蜻蜓嗎?不!那是孩子們對有益動物的一份愛、保護有益動物的一份責任、人和動物之間和平共處的一份真情。
(出示作業)(查資料,學會介紹一種或幾種有益動物,做好一份讀書筆記。)
《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 2
文本的語言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濃縮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凝聚著一個民族的心理結構。語言中有動作,有聲音,有色彩,有交錯的目光,有可觸的肌膚,有流淌的血液,有感情的余溫,有民族的靈魂。《新課程標準》強調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本課的教學設計旨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文中的對話中去,在閱讀中觸摸文本的靈魂。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通過朗讀感悟,體會陶行知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流程]
一、 揭題導入
1、課前反復播放歌曲《紅蜻蜓》(小虎隊演唱)
2、板書課題,學生隨教師書空。
3、指名根據老師提示讀課題。
4、簡要談談讀了課題后的感受。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評析: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材,朗讀才有正確的方向,學習才會主動。]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故事,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1)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通、讀順課文。
(2)默讀課文,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2、學生認真朗讀、思考。
3、檢查初讀情況: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選自己最喜歡、讀得最得意的自然段朗讀。
(2)交流: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么?讀了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評析:新課標提倡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本環節的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課文,并自覺思考、交流讀后感受。使每個學生都能各抒己見,讀出各自的感悟。]
三、 簡析首尾,聚焦“放飛”
1、指名讀第一段。從第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交流。
2、你捉過蜻蜓嗎?能給大家說說嗎?(學生自由說)
3、課文中的這群孩子捉了蜻蜓后是怎樣處置的呢?課文哪里告訴我們了?
[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孩子們捉了幾只蜻蜓?
這只蜻蜓當時是在誰的手里?
只是翠貞一個孩子同意放飛蜻蜓的嗎?從哪里看出?
朗讀感悟。
引導學生從“紛紛”一詞體會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放飛。
引導學生從兩個“放了它”體會孩子們放飛蜻蜓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4、激起懸念
過渡: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掉呢?關鍵這里面哪個人起了作用?(陶行知)究竟陶先生和這群孩子談了些什么?怎樣談的?才使得這些孩子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把捉到的蜻蜓放掉了呢?
(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找找陶行知先生問了孩子們幾個問題,孩子們是怎樣回答的?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你們喜愛的方式朗讀他們的對話,再說說你的感受?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問題閱讀、討論、合作理解,教師參與其中。)
[評析:這一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中去感受課文中孩子們對待蜻蜓的與眾不同,從而產生疑問,然后圍繞“放飛”這個中心問題去自主閱讀,自我感知,再小組合作研讀,既給予了學生充分自主閱讀的時間,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四、 匯報交流,解讀“放飛”情結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己的研讀成果,練習分角色朗讀,進行集體交流。
(學生自由表達,練習分角色朗讀,教師相機點撥,把握重點。)
2、全班一起交流學習成果。
3、教師相機作適當的指導。
★“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一段
抓住陶行知說話的內容,說話時的語氣動作,說話的方式進行朗讀、體會。
抓住“慈愛、七嘴八舌、搶著、拉著”等詞語練習對話分角色朗讀。
體會:
a陶先生讓孩子們明白了蜻蜓吃蒼蠅、蚊子、孑孓等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
b從“慈愛”“撫摸”“拉著孩子們坐在田埂上”中可體會出陶先生說話很和氣,從而感知陶行知很愛孩子。
c從陶先生問的兩個問題“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你們說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體會出陶先生對孩子的尊重愛護,循循善誘。
d從“七嘴八舌”中體會出陶先生和藹可親,尊重愛護孩子。
小結:陶先生讓孩子們明白了蜻蜓是我們的好朋友,他又是這樣地和藹可親,循循善誘,孩子們心里很快就覺得應該放飛蜻蜓。
★“蜻蜓尾巴和眼睛特點和功能”一段
抓住陶行知說話的內容,動作,方式進行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各自的語氣練習分角色朗讀。
體會:
a集體交流“眼睛和尾巴的特點和功能”,從而感受蜻蜓的了不起。
交流完成表格(課件演示出表格)
蜻蜓
特點
功能
尾巴
眼睛
b(課件播放蜻蜓有關圖片):神奇的尾巴和眼睛。
學生談談感受。(體會小小的蜻蜓竟有這么神奇的功能,從而對蜻蜓產生敬佩之情)
c陶先生只是告訴了孩子們蜻蜓的的尾巴和眼睛的知識嗎?(不是)
你是從哪兒知道的呢?
抓住句末省略號讓學生再猜猜、說說陶先生還講了蜻蜓的哪些知識。
學生交流:
蜻蜓是除害飛行家。
蜻蜓低飛可以告訴我們天氣要下雨了。
……
d分角色表演朗讀,體會陶行知先生知識的淵博,教育方法的巧妙。
4、總結: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掉,為什么?是因為陶先生讓他們明白了蜻蜓是我們的朋友,是因為陶先生讓他們明白了蜻蜓很了不起,是出色的除害飛行家,更因為陶先生對孩子的尊重、愛護、循循善誘,用和藹可親的語氣娓娓道來,讓孩子們樂于接受,讓他們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要去放飛蜻蜓。
[評析: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一環節的教學,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自由讀,小組讀,學生通過自己喜愛的方式的充分朗讀,進入了對話情境,充分體驗人物的情感。鼓勵學生不斷探索、討論,在自讀自悟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和學習的能力。]
五、 總結延伸
1、學完全文,我們知道蜻蜓的作用很大,它還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那么,你們知道蜻蜓還有什么特別的本領嗎?還有哪些昆蟲是人類的好朋友?如果看到別人傷害動物的行為,你會怎么辦?
2、陶行知先生真不愧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這樣的一位老師,你喜歡嗎?為什么?學生交流。
3、老師也喜歡這位教育家,我還把他說過的一句話當作是我的座右銘—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4、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去收集這些故事。
《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識目標:通過自主學習,了解掌握蜻蜓的習性和特點。
情感目標: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陶行知先生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掌握蜻蜓的習性和特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陶行知先生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問題導入。
1、檢查詞語(出示詞語)。
2、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誰愿說一說?
陶行知先生看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導他們認識蜻蜓是人類的朋友,最后孩子們放了蜻蜓。
3、過渡:
陶先生是怎樣引導孩子們放飛蜻蜓的呢?陶先生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吧!
二、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自由讀(2—10自然段),思考:找出他引導的兩句問話。用“-----”畫出他問的話。
2、陶先生引導孩子從幾個方面來認識蜻蜓、了解蜻蜓的?
(二)學習(2—6)自然段。
1、在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點?你從哪里知道的?
2、引導學生抓住“慈愛”、“撫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讀好第二自然段。模擬好陶先生說話的語氣。
3、引導學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搶著說”這此詞語,體會人物的不同個性。練習讀好孩子們的話。
4、引導學生抓住“拉著”、“坐著”感受陶先生熱愛孩子。
5、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當地說“蜻蜓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啊”,他為什么不這樣說呢?
6、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學生評議。
(三)學習(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與孩子們談了蜻蜓吃什么,還談到了些什么?歸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從他們的談話中,你對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導他們了解眼睛、尾巴的特點和作用。
教師還可適當補充一些知識:蜻蜓的尾巴點水,實際上是蜻蜓媽媽在生兒育女,蜻蜓的大復眼,幾乎占了整個頭部的一半,在疾飛中,能正確清楚地看到9米開外,處于活動狀態的昆蟲的各個部位,還能看見在千米外飛行的同類。
3、直接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就行了,為什么陶行知要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眼睛和尾巴?
(只有更多地了解蜻蜓,才會更加喜歡蜻蜓,保護蜻蜓。)
4、陶先生只是告訴了孩子們蜻蜓的的尾巴和眼睛的知識嗎?(不是)
你是從哪兒知道的呢?
抓住句末省略號讓學生再猜猜、說說陶先生還講了蜻蜓的哪些知識。
5、在這一部分中,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對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誘的?
6、交流:說,又說 用商量的口吻說 把蜻蜓還給翠貞
7、他讓孩子們保護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導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則,充滿愛心。
(1)取過蜻蜓,高高舉起
(2)小心地翻過去
(四)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提問:孩子們捉了幾只蜻蜓? 這只蜻蜓當時是在誰的手里? 只是翠貞一個孩子同意放飛蜻蜓的嗎?從哪里看出?
2、朗讀感悟。
3、引導學生從“紛紛”一詞體會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放飛。
4、引導學生從兩個“放了它”體會孩子們放飛蜻蜓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五)整體感悟,角色朗讀。
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
(六)啟發小結。
師:為什么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談了蜻蜓后,會自覺自愿、非常樂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呢?請結合剛才同學們的發言,對理由作一個小結。(教師點評)
(是因為陶先生讓他們明白了蜻蜓是我們的朋友,是因為陶先生讓他們明白了蜻蜓很了不起,是出色的除害飛行家,更因為陶先生對孩子的尊重、愛護、循循善誘,用和藹可親的語氣娓娓道來,讓孩子們樂于接受,讓他們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要去放飛蜻蜓。)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師:讀了這篇課文,你對文中的哪個人物印象最深?為什么?
2、如果看到傷害動物的行為,你會怎么辦?會采取哪些方法勸阻或進行社會宣傳和呼吁?
四、作業
1、你見過的蜻蜓是什么樣的?用幾句話把它的樣子寫下來。
2、搜集更多關于蜻蜓的資料,進一步了解蜻蜓的特點和它對人類的好處,向大家說一說。
《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 4
文本解讀:
本文是一篇記事的文章,通過講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朋友,并放飛蜻蜓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愛護有益的動物,激發學生探求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課文層次清楚,語言見解,通過人物具體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發展,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從中了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受到教育,并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心愛護和諄諄教導。
本課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品位語言文字,激起對蜻蜓及其他動物的有關知識的求知欲,并領略老一輩教育家的風范。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3、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重難點:
1、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2、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品味語言文字,體悟陶行知對孩子的諄諄教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放飛蜻蜓》這一課。請同學們匯報一下,你上節課學到了什么? (板:吃蟲子、陶行知)
所以孩子們要——讀題。
2、你從哪里知道每一個孩子都同意放飛蜻蜓?
(“紛紛”一詞可以看出,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飛蜻蜓。)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出示:孩子們紛紛說:“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
這里有兩個“放了它”,你從中感覺到什么?
(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放飛蜻蜓的心情。)
讀出這種心情來!(指名)
二、教學課文7—10小節:
1、這節課,我們就當自己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認真讀一讀課文的7—10小節,想一想:你愿意放飛蜻蜓嗎?找找自己樂意放飛蜻蜓的理由,劃一劃有關的詞和句子。
2、四人小組討論:為什么你也同意放飛蜻蜓?
(你從文中什么地方知道蜻蜓是我們的朋友?)
3、課堂討論。
a、從蜻蜓本身講:
(1)出示:它的尾巴是一節節的,又細又長。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調整方向。據說,在它餓極時,會將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理解“據說”: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聽說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誰查了資料?請你為大家做介紹。(蜻蜓繁殖后代時,由于生理的需要,會咬自己的尾巴,看起來像“吃”尾巴,其實并沒有吃掉。)真是一種有趣的昆蟲啊!(板:尾巴 保持平衡)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點水”——其實是蜻蜓在河里產卵。成語:蜻蜓點水,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
(2)出示:陽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閃一閃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多可愛的昆蟲呀!你有沒有看到蜻蜓的樣子?誰還會補充幾個這樣的句子?
蜻蜓好象會說話,你聽到它說什么了嗎?
(3)出示:它的眼睛很大,結構很復雜,是由成千上萬的小眼睛構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哪個詞給你印象比較深?“成千上萬”還可以換成什么詞?(板:眼睛 四面八方)
(4)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聽了陶行知先生談了這么多有關蜻蜓的知識之后,你會對蜻蜓產生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更喜歡蜻蜓了)
(5)是呀,因為了解蜻蜓,才會更喜歡蜻蜓,也才會——讀題(放飛蜻蜓)。
《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6個字,掌握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能正確讀出句子的語氣。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導,懂得保護益蟲。
4、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細致地引導孩子們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啟發孩子們放飛蜻蜓。
教學難點: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及功能。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激趣導入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張美麗的圖片,這是什么?(出示圖片)(板書: 蜻蜓)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這只蜻蜓(美麗、可愛)你們喜歡嗎?今天有幾個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飛(板書:放飛)
2、齊讀課題,引導質疑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3、簡介陶行知
(設計意圖:緊扣課題,圖片導入,從而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興致勃勃地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小組學習,大家互相讀,注意聽字音是否讀準確,互相評價。
3、檢查識字情況,“開火車”組詞認字,分小組競賽識字。
(1)指導學生讀準生字字音。
(2)小組派代表交流識字方法,教師歸納總結。
(3)出示詞語認讀
(4)出示帶生字的句子測讀
4、指名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誰放飛蜻蜓?誰讓孩子們放飛蜻蜓?)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方式。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應獨立解決,不依賴他人。)
三、再次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幾個自然段是寫捉蜻蜓,哪幾個自然段是寫談蜻蜓,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放蜻蜓的?
2、討論交流上面思考題:
第至第自然段寫捉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寫談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寫放蜻蜓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
四、指導書寫,布置作業
1、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么?
2、出示生字詞,再次認讀
3、教師范寫,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3)查閱有關陶行知的資料
《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 6
【教學難點】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及功能。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放飛蜻蜓
2、齊讀題目。
3、讀了題目,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
(誰放飛了蜻蜓?為什么要放飛蜻蜓?)
4、提得非常好,我們圍繞這兩個問題學習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入課題,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通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促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標出沒有把握讀好的字。
2、放課文范讀課件。
(要求學生特別聽準剛才畫出來的生字詞的讀音,并標上拼音。)
3、同桌互相認讀預習時畫出來的生字、詞,糾正讀音。
4、指名讀生字、詞,檢查、訂正讀音。
5、帶著問題再讀課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⑴標出有幾個自然段。
⑵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什么事。(誰為什么放飛了蜻蜓?)
6、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相機簡介陶行知生平。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線,只有讀通,才能讀懂,按循序漸進原則,先讀準字音,再讀通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識記生字。
⑴、組內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訴別人,看看誰的方法多。
⑵、指名全班匯報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勵推廣。
2、指導書寫。
⑴、仔細觀察每個字,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⑵、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請老師或會寫的同學示范。
⑶、你認為哪個字你能寫得最好,寫給大家看看。
3、檢查訂正,評價誰寫得好,寫得美觀。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是中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學生已掌握的識字方法的基礎上應予以鞏固提高,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對識字、寫字能力應有更高的標準,并為之奮斗。】
四、小結課堂,布置作業。
基礎性作業(人人必須完成好)
1、比一比,再組詞。
搶( ) 蠅( ) 構( ) 復( )
槍( ) 繩( ) 夠( ) 夏( )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誰) 因為 所以 地放飛了蜻蜓。
拓展性作業(人人都來試一試,看誰獨到,看誰勤)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捉( ) 吃( ) 停下( ) 調整( )
放( ) 送( ) 展開( ) 保持( )
2、課后認真朗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設計意圖:充分肯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作業,基礎性作業是對本節課堂教學重點的檢測與鞏固,拓展性作業設計為下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 二 課時
一、復習引入
1、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誰愿說一說?
2、誰愿匯報自己不理解的的問題。
(1、陶行知為什么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2、他為什么還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設計意圖:子曰“溫故而知新”,此環節的設計既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內容的把握情況,又是將學生思維引入本節課學習的重點,使兩節課的學習內容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連接起來。】
二、細讀感悟
(一)、圍繞“陶行知怎樣勸孩子們放飛蜻蜓”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反復朗讀,深入體會。
1、默讀課文,想想:陶行知先生說了幾次話,用“-----”畫出他說的話。
2、匯報后,自由讀讀這些話,自主體驗這些話的意思。
3、看看課文,再想想:陶行知先生是怎樣對孩子們說這些話的?自由讀讀這些話,讀出語氣。
4、指名讀,讀出語氣,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大家評一評。
5、重點體會陶行知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說的兩句話:①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著一個名叫翠貞的小女孩兒的頭,說:“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②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
⑴、換成陳述句與原句比較,體會陶行知說話語氣的委婉,
⑵、讀出慈愛的、商量的委婉語氣。
6、每次陶行知說完話后,孩子們有什么表現?
(從孩子們的反應進一步襯托出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對孩子真誠的關愛。)
(二)、探究課文,尋找答案。
直接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就行了,為什么陶行知要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眼睛和尾巴?
(1)認真讀陶行知介紹蜻蜓眼睛和尾巴的語言,你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
(2)說說蜻蜓各部分特點及功能。播放相關介紹蜻蜓各部分特點及功能的課件,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3)說說陶行知這樣對孩子們詳細介紹,目的何在。
(只有更多地了解蜻蜓,才會更加喜歡蜻蜓,保護蜻蜓。)
(三)、繼續朗讀,說說感受,分角色表演。
1、放飛了蜻蜓,孩子們什么心情?讀出這種感覺。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不同人的不同語氣和心情。
3、自由組合分角色表演讀。指名表演讀。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在整過教學環節設計上,緊緊圍繞讀書與交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特別是分角色表演讀,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領會作品的思想內涵,使體驗更加細膩,使感知更加深刻。】
三、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說說你的收獲。(可以引導學生從字詞、語句、懂得科學知識和道理等多方面來談。)
2、學完課文,你還有問題嗎?如“蜻蜓尾巴被自己吃掉了一截,真的會再長出來嗎?”“蜻蜓眼睛為什么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可指導學生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課下查資料,教師提供一些途徑、方法。比如網絡搜索等。)
【設計意圖:遵循走出教材,走向開放的大語文教學觀,留給學生較大的空間,便于自主選擇,使語文課堂有效向課外延伸。】
四、布置作業
基礎性作業(人人必須完成好)
1、把你喜歡的詞語摘抄下來。
2、寫一段200字左右的話,說說學了這篇課文后的收獲。
拓展性作業(人人都來試一試,看誰獨到,看誰勤)
1、你見過的蜻蜓是什么樣的?用幾句話把它的樣子寫下來。
2、搜集更多關于蜻蜓的資料,進一步了解蜻蜓的特點和它對人類的好處,向大家說一說。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作業設計的層次性和語文學科的開放性,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引向課外。】
《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 7
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勸導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飛掉的故事,告訴我們必須愛護益蟲的道理,是富有啟迪意義的好教材。
設計理念
1、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漸次深入探究。
2、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根據標題“放飛蜻蜓”的特殊性,啟發學生由此出發,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機亮出故事結構“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進而兼顧首尾,聚集“放飛”,導向深入探究,使教學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學中盡量注意陶先生關愛兒童、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等閃光點,讓學生對其自然產生敬佩情緒,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寫了一群兒童,充滿了童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在創設的意境中去感受情、體味趣,于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4、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出不同見解的科學態度,查找有關資料驗證蜻蜓到底會不會吃自己的尾巴。
教學準備
1、認真朗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圈圈劃劃,借助詞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特點、習性等)
4、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兩教時
教學過程
一、展示畫面,激趣引出課題
1、展示蜻蜓飛舞的畫面,師導入
2、師:同學們,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靈是誰呢?(板書:蜻蜓)請你用一個詞形容一下這些小蜻蜓。(可愛的,美麗的)你們喜歡嗎?上堂課,我們學了一篇和蜻蜓有關的課文(板書:放飛蜻蜓)
哪位同學能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結合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
小伙伴們捉住了蜻蜓為什么又要把它放飛呢?在孩子們的眼中,陶行知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再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說明:三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在一個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對色彩鮮艷奪目、活動的東西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一教學片段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蜻蜓飛舞的畫面導入課題,不僅激起學生對美麗蜻蜓的喜歡,而且由此讓學生帶著美好的感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將對后面的教學產生了鋪路搭橋的效用。
二、朗讀、交流、感悟。
自讀全文。以“引導學生認識陶先生”為主線,指導學生朗讀、感悟。
▲知識豐富的陶行知。從陶先生的問話和介紹中了解蜻蜓的知識。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
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識豐富的'?陶先生的介紹了蜻蜓的哪些知識?……
“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
(蜻蜓是益蟲)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神奇的尾巴)
“指著它的尾巴說……”,“它的眼睛……” (奇特的眼睛)
“……” 引導學生交流收集的課外知識:你們還知道有關蜻蜓的哪些知識?書上說蜻蜓在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事實果真如此嗎?
▲慈愛和藹的陶行知。抓住重點的詞、句,朗讀體會。
“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著翠貞的小辮子問:……(談話的態度和藹可親,做一做動作,指導朗讀并體會)”
“陶先生拉著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說……”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
▲愛護蜻蜓的陶行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你們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
“陶行知從翠貞手里取過蜻蜓,高高舉起。”
“陶行知將蜻蜓小心地翻過去……”
▲教育有方的陶行知。陶先生看到孩子們捉蜻蜓,既沒有責怪他們,又沒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而是……聽了陶先生的話孩子們中怎么做的呢?(主要通過孩子們態度的變化體會)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說:……”
“孩子們點點頭。”
“孩子們入神地聽著。”
“孩子們紛紛地說:‘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
“翠貞張開小手,將蜻蜓往上一送,……”
設計意圖說明:這一教學片段是整個教學的重點,圍繞“放飛”依次展開。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關愛學生、循循善誘、講究民主的精神作風,在教學中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等詞語,同時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詞語,體現了孩子們天真活潑、樂于受教、富有愛心的美好品質。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學中注意由“果”溯“因”,導入情境,就會使學生學得如臨其境。
三、拓展、延伸。
1.簡單小結陶行知的人物形象:他真不愧為是一個教育家,尊重孩子、愛護孩子……
2.增強學生對蜻蜓的情感,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鏈接動畫,老師描述,學生表白。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屬于它自己的家園。你們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是多么輕松,多么愉快呀!此時此刻,大家肯定有許多話要說,現在就大家就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吧!小蜻蜓又會說什么呢?(自由交流)
(時間允許,同學們可以把要說的話寫下來。)
3.配樂朗讀。導言:多好的一篇文章啊,讀了他,我們了解……大家推薦兩名同學,一個讀陶先生的話,一個同學讀敘述的話,孩子們的話大家一起讀。
四、演一演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說明:讓學生想象說話能拓展、豐富、充實課文內容,調動學生平常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語文的情感。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學生會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爭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臺下的學生會津津有味的聽,全神貫注地辯,又興致勃勃地說,能培養學生專心聽、仔細辯、大膽說的習慣和能力
五、小結、下課。
通過板書小結課文,揭示主題。通過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誰和誰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們;蜻蜓和陶先生;孩子們和陶先生;老師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這樣的朋友,她們都為我們人類作出了貢獻。我們每一個都要關心愛護這些可愛的朋友,那樣我們的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的美好!
自我評點
一、在美讀中培養語感
葉老說過:“教學語文課本,幾個重要項目里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時,沒有對文章進行分析,而只是針對課文的精彩片斷,讓學生反復朗讀、感悟,體會語言的優美、用詞的精當,然后指導美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最后達到運用的目的。學生對課文的感情朗讀,能夠通過有聲語言再現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
二、在思維中解決問題
閱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外問題解決。如,《放飛蜻蜓》我以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識豐富的?陶先生介紹了蜻蜓的哪些知識?引導學生從人物動作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在實踐中培養能力
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個體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色,設計出不同的語言實踐訓練,使學生用新學到的語言材料,進行說話、寫話訓練。在教學完本課后,我出示了說話要求,讓學生練習說話,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材料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在句式的訓練中又一次體會到了作者細致的觀察和精彩的描述。
《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敘述順序。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4、初步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初步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重點詞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初步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
教學過程:
一、解讀課題,引發質疑。
1、謎語引入:小飛機,紗翅膀,飛來飛去捉蟲忙;低飛雨,高飛晴,氣象預報它內行。(打一昆蟲)板書:蜻蜓
學習“蜻蜓”:
(1)都是什么偏旁?因為……(它是昆蟲)
(2)提示:注意“蜓”右邊的寫法。
出示“蜻蜓”圖片:看,一只蜻蜓飛過來了。喜歡蜻蜓嗎?為什么?
(可以從外形和作用等方面說。)
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于蜻蜓的課文。板書:放飛。
齊讀課題:放飛蜻蜓。指導讀好課題。
2、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產生了什么疑問?
3、學生質疑:誰捉了蜻蜓?為什么放飛?
(板書:誰捉蜻蜓?為什么放蜻蜓?)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理解詞義。
1、師配樂范讀課文。
2、愿意像老師一樣美美地讀課文嗎?
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讀通句子。
3、檢查情況。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正音,齊讀。
然后分組出示,理解詞義:
(1)蒼蠅、蚊子、孑孓
發現了什么?
(“蒼蠅”“蚊子”讀成輕聲,都是害蟲。)
(“孑孓”是“蚊子”的幼蟲;那你知道“蒼蠅”、“蜻蜓”幼蟲的名稱嗎?“蛆”,“水蠆”。)
(2)一撅一撅、搶著說、掌握、據說
觀察字形,發現什么?(都有“手”,都是動詞。)
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
(文中說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過嗎?指名演示動作。指導朗讀這句話。)
(出示文中句子,讀“七嘴八舌”這個詞語。把句子多讀幾遍,想想該怎樣讀才能表現“七嘴八舌地搶著說”,四人小組可以商量并合作完成。師讀提示語,三名學生配讀。或小組合作朗讀表示。)
(“掌握”能換個詞表示相同的意思嗎?——掌控、控制、把握。)
(給“據”組詞,“根據、依據”;據誰說?別人說——出示句子,指名讀。你看到過蜻蜓咬尾巴的現象嗎?人們還根據這種現象編出一句歇后語,“蜻蜓咬尾巴——自吃自”。當然,依據別人說的.話,就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你覺得呢?老師也不知道答案,怎么辦?留作課后查找答案。)
(3)結構、復雜
(“復”這個字怎么記?出示句子,指名朗讀,什么結構復雜?為什么這么說?其他動物的眼睛相對蜻蜓來說結構就比較“簡單”。)
三、再讀課文,了解內容,理清順序。
1、交流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誰捉蜻蜓?(一群孩子)
后來為什么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見了,給孩子們講述蜻蜓的有關知識,使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勸他們放了蜻蜓。)
2、板書“陶行知”,指導寫“陶”,師介紹:
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稱他為“先生”。我們還曾經學過他專門為小朋友寫的兒歌《人有兩個寶》“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
陶行知先生非常熱愛孩子,對孩子們總是和藹可親的樣子,文中有一個生詞就是講這個意思的,找一找。(“慈愛”,直到寫“慈”,給“慈”組詞,“慈祥、慈眉善目”;讀出這個詞語包含的感情。)
3、陶行知先生就是這樣愛著孩子們,當他看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時,并沒有責怪他
們,而是給孩子們講述蜻蜓的有關知識,使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勸說他們放了蜻蜓。我們可以把這些內容也歸納成三個字。(“談蜻蜓”或“識蜻蜓”)
4、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分別講述了這三個內容?
5、愿意和同學們合作朗讀這個故事嗎?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帶著問題走出課堂。
1、小朋友放飛蜻蜓是因為陶行知先生跟他們介紹了蜻蜓。那么他都談了關于蜻蜓的哪些知識呢?孩子們怎么就自愿把蜻蜓放了呢?下節課繼續研究。
五、作業。
1、了解有關蜻蜓的知識。
2、閱讀《拓展》上有關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六、板書設計。
捉蜻蜓
19、放飛蜻蜓談蜻蜓
放蜻蜓
陶行知先生
慈愛
《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準生字,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生字詞的意思。
3、細讀課文,了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能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蜻蜓,從而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4、抓住描寫陶行知先生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蜻蜓,從而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2、抓住描寫陶行知先生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問題導入。
1、檢查詞語(出示詞語)。
2、請學生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陶行知先生看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導他們認識蜻蜓是人類的朋友,最后孩子們放了蜻蜓。)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
二、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過渡:課文哪個自然段寫“捉蜻蜓”的?
1、指名讀。
2、是一個孩子在捉蜻蜓嗎?
3、想想,他們捉到蜻蜓時的心情,會說些什么?(快樂)
第三段:
1、指名讀。
2、這群孩子捉了幾只蜻蜓?
3、這只蜻蜓當時在誰的手里?
4、只是翠貞一個孩子同意放飛蜻蜓嗎?“紛紛”一詞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飛蜻蜓。
5、個別讀孩子們的話。這里有兩個“放了它”,你從中感覺到了什么?(快快放飛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飛蜻蜓的心情。)讀出這種心情來!
第二—十段過渡: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1、在課題下的“放飛”二字下加著重記號!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有關蜻蜓的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二到十自然段多讀幾遍,陶行知先生和孩子談了有關蜻蜓的哪些知識?
3、指導學生課堂討論,引領他們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組討論,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
4、交流討論:
A、從蜻蜓本身講:(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
吃食:
(1)孩子們是怎么回答的?
(翠貞、一個小男孩、幾個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體會“七嘴八舌”。)
(2)后來陶先生怎么介紹的?(吃蒼蠅、蚊子、水里的孑孓。它是益蟲。)
(3)補充知識:
(一只蜻蜓每小時吃20只蒼蠅、840只蚊子,每天吃1000多只小飛蟲。還吃稻飛虱、浮塵子等。)課件展示水蠆、孑孓。讀第6自然段。
(4)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點?
填表:
特點作用
尾巴一節一節,又細又長。保持平衡,調整方向。
眼睛很大,結構很復雜。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5)課件欣賞:復眼。
(6)除了尾巴、眼睛,你還知道蜻蜓的什么知識?
(7)課件出示小知識:(種類、飛行、產卵、低飛原因。)
(8)說話訓練:聽了、讀了這些知識,用上“我知道......還知道......”說說你對蜻蜓的了解。
(9)指導朗讀6—10自然段。
B、從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講:
課文中陶行知是怎樣勸說孩子們的?自由讀文,劃出描寫神態、動作的詞語,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1)“慈愛地撫摸著翠貞的小辮子”?
(2)談話不是指責,而是問翠貞蜻蜓吃什么入手。
(3)從孩子“七嘴八舌搶著說”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機理解什么情況是“七嘴八舌搶著說”,可以讓學生表演“七嘴八舌”搶著說“吃草”、“吃樹頁”、“吃泥土”的.樣子。
(4)陶行知“拉著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揚翠貞說得對。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問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機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和藹可親、循循善誘、尊重平等)
5、為什么你也同意放飛蜻蜓?想想: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情后,你會很自覺自愿地將捉到的蜻蜓放飛掉嗎?說說原因。(要找出課文中有關能說清楚自己樂意放飛蜻蜓的理由。)
6、將這些描寫陶先生的句子讀一讀,看看陶先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課件出示:陶行知肖像及個人簡介、名言、偉人們的題詞。
簡介:
陶行知(1891-1946),中國教育家。1927年創辦試驗鄉村師范(即曉莊學校)。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1、陶先生有四個字“愛滿天下”。不僅愛人類,而且愛生物,反對把生物弄死來做標本,把生物學變成死物學,這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推廣這樣的愛,可以教導人們不再互相殘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2、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題詞: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澤東
萬世師表。 ——宋慶齡
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后的陶行知。 ——郭沫若
三、總結全文。
1、學完這篇課文,你都有什么收獲?
2、出示老師的收獲: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而是啟發與誘導。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顆向善的心,教師要善于喚起學生向善的心!
四、板書設計:
放飛蜻蜓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陶行知和藹可親、循循善誘、尊重平等
《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品味語言文字,練習讀好人物的對話。
2、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示課題,啟發猜想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出一個謎語給大家猜。“頭上兩只大眼睛,身體細長輕又輕,張著翅膀空中飛,專捉害蟲有本領。”請同學們猜一種昆蟲。
2、出示圖片,瞧這就是蜻蜓,你們喜歡嗎?看到這么可愛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歡。
3、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于蜻蜓的課文,板書:放飛蜻蜓。 齊讀課題:放飛蜻蜓。
4、看了課題,你產生了什么疑問?(質疑:誰捉了蜻蜓?誰放飛蜻蜓?誰讓他們放飛的?為什么放飛?)
板書:
出示陶行知資料(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創辦了多所學校。)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理清順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子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看看同學們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檢查詞語:慈愛、撫摸、田埂、孑孓、復雜、四面八方、成千上萬
3、同學們對字詞掌握的不錯,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一天,陶行知看到幾個孩子在 ,后來他和孩子們 ,最后,孩子們 。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
三、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學習1——6自然段
1、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自由讀1—6自然段。
2、通過讀書,大家說一說為什么要放掉蜻蜓呢?
重點:陶先生拉著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說:“還是翠貞說得對。蒼蠅、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們說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
(1)為什么說吃害蟲就是我們的朋友了呢?
3、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幾個自然段。老師做陶行知,指生讀旁白、翠貞、一個男孩,其他同學做孩子們。
4、剛才你們都異口同聲,齊讀的吃草吃樹葉吃泥土,課文中卻說“七嘴八舌”,這是怎么說?你們快試試。
5再分角色讀1——6自然段。
(二)學習7——10自然段
1、看來,現在孩子們都知道蜻蜓吃害蟲,幫助我們保護莊稼,是我們的.好朋友,還有沒有別的原因也使孩子們最終放飛了蜻蜓?
2、陶行知給孩子們講了什么知識?再來讀讀7——10自然段。
重點交流:
(1)你們看,它的尾巴是一節一節的,又細又長。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調整方向。據說,在它餓極時,會將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過,以后又會長出來。
A、出示前一句讀,尾巴有什么特點、作用?
B、出示圖片。
C、再來讀讀這個句子,要讀出尾巴的特點來。
D、你還了解蜻蜓尾巴的哪些知識?
E、出示后一句讀,它真的會吃掉自己的尾巴嗎?同學們不敢肯定,老師也不敢肯定,陶行知敢肯定嗎?你怎么知道的?
F、通過 “據說”這個詞我們知道了陶行知也不確定,課下我們繼續研究考證這個問題。
G、誰來讀讀這個句子?
(2)它的眼睛很大,結構很復雜,是由成千上萬的小眼睛構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
A、出示句子讀,眼睛有什么特點、作用?
B、再讀這幾句話。
C、省略號:陶行知講完了嗎?你還了解哪些關于蜻蜓頭部的知識?
D、出示圖片,看,這就是由成千上萬只小眼構成的大眼,我們叫它復眼,幾乎占了頭部的一半,多么神氣啊!
E、再讀描寫眼睛的句子,把眼睛的特點讀出來。
3、了解了蜻蜓眼睛、尾巴有這樣神奇的作用,你覺得蜻蜓怎么樣?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出示:陽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閃一閃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4、陶行知和孩子們談論蜻蜓,讓我們了解到有關蜻蜓的這么多知識,我們越來越喜歡蜻蜓了,其實陶行知不僅用語言告訴孩子們蜻蜓吃害蟲,它身體的特點和作用,我們也來關注關注他的動作,看看你從中有沒有新的認識?再來默讀1——10自然段,畫出相關詞句。
5、你找到了哪句話?從他的動作中你了解了什么?(愛孩子們,愛護蜻蜓)
(三)學習11自然段
1、孩子們明白了陶行知的用心了嗎?讀讀11自然段,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2、再請同學讀讀這個自然段。
3、配樂課件:當我們看到蜻蜓展開翅膀在澄澈的天空中自由的飛翔,可能它將飛到廣袤的田野里,呢喃的溪水里,停留在河塘邊、麥秸垛旁,你現在想對蜻蜓說些什么?
四、總結課文,感悟深情
1、課文學到這兒,課前,大家提出為什么要把蜻蜓放飛?現在你知道原因了嗎?
小結:現在我們明白了孩子們捉蜻蜓是因為喜歡,放飛也是因為喜歡啊。板書:擦?
2、作業:
(1)通過今天這篇課文的學習,你對小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課后寫一篇小短文介紹介紹小蜻蜓。
(2)查閱資料,了解蜻蜓真的能吃自己的尾巴嗎?
(3)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有益昆蟲知識。
板書:
放飛蜻蜓
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
喜歡、愛護有益昆蟲
【《放飛蜻蜓》課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放飛蜻蜓06-30
放飛蜻蜓作文03-23
放飛蜻蜓作文7篇03-23
三年級語文《放飛蜻蜓》教案04-07
三年級語文教案《放飛蜻蜓》01-29
蜻蜓06-30
蜻蜓09-11
蜻蜓06-16
蜻蜓04-12
蜻蜓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