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初一下冊《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詩歌,品讀徐志摩詩歌華麗輕巧的語言,理解詩中的意象。
2.通過梳理詩歌的情感脈絡,體會詩歌整齊的章法美、和諧的音韻美。
3.通過搜集和篩選徐志摩的有關資料,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美。
【教學重難點】
1.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及獨特的意境美。
2.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
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 于是王唯輕拂楊柳吟誦出“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千古絕唱,高適在漫天飛雪中用“天下誰人不識君”詮釋著離別的豪邁大氣,柳永則將離別定格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永恒凄楚……或許就是因了這一次次的離別,世間萬物也變得多情,過往的歲月也變成了美麗的永恒。今天就讓我們跨越時間的隧道,用一份如水般玲瓏透明的心境走進一個美麗的地方,感受一種曼妙柔美的哀愁,聆聽一場炫美華麗的離別!(播放配樂詩朗誦《再別康橋》)
二、靜靜聆聽,浮現畫面美
1.和著美妙的音樂,想必同學們的眼前一定浮現出了一幅幅美妙的畫面,說出來讓大家共享——我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是那樣的多情。我到“青草更青處”去尋夢,夢醒時分,我只能倚在康橋輕輕吹奏“離別的笙簫”。
2.播放康橋圖片,(配樂小提琴《回歸家園》)感受詩歌流動的畫面美。
3.學生介紹經過篩選的有關作者及背景資料。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資產階級紳士詩人,徐志摩可以說是新詩的詩魂,人稱“詩哲”、“詩圣”并不過分,茅盾說他既是中國的布爾喬亞的“開山詩人”,又是“末代詩人”,他以后的繼起者未見有能與之并駕齊驅的。他的新詩可堪千古絕唱,他的行為與品格也同樣受到同人、朋友、學生的贊賞與愛戴,他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雖為文壇風流佳話,亦留有諸多遺憾,但他那天真無邪,崇尚自由、平等、博愛的人道主義情懷,追求人生真諦的精神是驚天地、泣鬼神的。他的不少詩作,神秘、朦朧、感傷、頹廢的傾向明顯,但也不乏語言清新、比喻貼切,具有輕柔明麗風格的佳作。 1931年11月19日 ,他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里的黨家莊,忽遇大霧,飛機觸山著火,不幸遇難。
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和諧、意境優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
三、放聲誦讀,把握感情
1.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表達感情的關鍵詞語。
明確:①能夠體現作者感情脈絡的關鍵詞語如作別、蕩漾、甘做、尋夢、別離、沉默。②詩人的感情從惆悵到熱烈再到悵惘,經歷波瀾。這種變化源于對康橋的愛戀。
2.齊讀詩歌,注意體會情感的波瀾起伏特征。
四、激情誦讀,捕捉意象
1.“意象”是分析、研究詩歌特有的名詞,“意”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象”是指詩人感受到的客觀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詩人情思的形象,用康德的話說,即“灌注了生氣的形象”,一首詩從字面上看是詞的連綴,從構思上看是意象的組合,詩人不僅要用意象進行感受和思考,還要用意象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所以意象=物+情(寫入作品中的物與情的結合而形成意境)。
2.本詩中的意象如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陰下的一潭、一支長篙等,這些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
3.學生再次誦讀詩歌,討論作者選擇這些意象的作用。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如“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離別詩中經常出現“柳”這一意象,因“柳”與“留”諧音,來表達惜別之情。可見,以“柳”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舉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情感的景物化作有情感的生命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如“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如“云彩”這一意象以靜襯動,精妙入微的折射出詩人隱秘難言的復雜心理。云彩高潔秀美、寧靜祥和,詩人視作朋友、知已,與他作心的交流:當年你或許飄浮在碧綠的草坪上空,裝點著蔚藍的天空,為我遮擋炎炎烈日,見證我癡迷康河、回歸自然的詩心畫意。如今,你離我而去,我也帶著割舍不下的眷戀,惆悵遠你而去。永別了,飄逸的云彩。永別了,靜美的康橋!
五、再次誦讀,感受音樂美和建筑美
1.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1)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2)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3)回環復沓。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回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2.建筑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如:首句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節以三個“悄悄的”與首節回環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槃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環呼應、結構嚴謹,給人以整體之美。
六、深情品讀,體會意境美
1.學生找出自己認為用得好的字詞,進行賞析。
如:用了三個“輕輕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現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輕輕的來,輕輕的走,又輕輕的告別,即使那揮手的招呼,也沒有一點點喧嘩來打破康河的寧靜之美,給人一種寧靜和諧的意境,這也正是康河給詩人最美麗的印象。這就使得全文基調輕柔纏綿。表面上灑脫飄逸實際上隱寓著內心的躁動和不安;古往今來,文人的別離都是銷魂斷腸的,徐志摩總想借助輕松的語言來承載沉重的心情。因此,詩一開頭,就讓這種情如云一般飄渺在空……
如:“招搖”,現今常含貶義則必常與“過市”相連。這里用招搖來寫水草,則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就得以顯現了,即使有夸耀的成份又有何妨,它夸耀的是一種安閑,是一種自在,再看招搖之前的“油油”二字。何謂“油油”?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來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見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之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涌,水質清澈,那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閑。這是怎樣一幅美景啊!
2.結合以前的送別詩來理解這首詩意境的獨特之處。
明確:“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與客觀的景物融為一體而創造出來的感人的藝術境界。學生討論。徐志摩筆下的康橋具有生命、靈性,帶有詩人柔和飄逸的風度,與詩人的感情融為一體。而詩人的情懷也不是直白的顯露,它是熱烈而有分寸;淡淡起頭,又淡淡結尾,卻包含了許多復雜情緒,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回味。《再別康橋》既繼承了古典詩歌的傳統,又在別離詩中,注入了現代人對自己生長的母校深情厚愛,并超越了一般的離別眷戀人情感嘆,更具有了現代知識分子崇尚自我的個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淡淡的象征意蘊。
七、結語
胡適說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觀里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詩人用一顆敏感的心,用多情的種子孕育著心中的花朵,不管是什么顏色,什么風格,都一準用芬芳傳達“愛”、“自由”和“美”。康河的水,曾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或許生命的河流就是一段曲折的滄桑;歲月的清溪就是迢迢前去的逝者,那么,我們便是那能聽得康河之水清音的過客,希望這節課也一樣能開啟我們感受真善美的心靈!
【初一下冊《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04-02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11-25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10-12
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05-05
九年級語文下冊《再別康橋》教學設計10-06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范本04-02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范文04-02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推薦04-02
《再別康橋》優秀教學設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