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教學反思匯編2017
《為學》教學反思1
《為學》這篇課文是清代文學家彭端淑為勉勵他的子侄輩努力讀書而寫的。本文選自他的《白鶴堂集》,文章更側重于講述做學問中遇到困難,該怎樣做的道理。內容豐富有趣,語言獨具特色。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主要教給學生以下兩點:
1、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主要是讀、品、悟,因此讓學生帶著感情讀課文、理解課文。最終做到給文章以生命。讓學生品味課文,學習其各種寫作方法、表達過方式的運用;讓學生感悟道理,并能更好的把道理運用于實際生活中。
2、讓學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達到文言積累。無論是重點字的理解,文章的譯文,還是課文背誦,都是一個積累的重要過程和手段。
重點詞語的解讀這個環節,采用學生討論法,討論后提出依然不懂的詞語,教師解答后進行歸納。再歸納的過程中,我只注重了實詞意思的總結,而忽略了課文中虛詞的歸納和總結。而且并沒有逐字逐句的去解釋重點詞語。幫學生抓牢基礎。在課文翻譯過程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由于文章中講述了“蜀鄙二僧,欲之南海,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的小故事,大部分同學們都會對這個小故事印象深刻,因此,以這個小故事為切入點來分析文章,分析后得出道理“事在人為”。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很快的就將道理滲透給學生,而并沒有運用大量的時間來品讀課文,讓學生品味對而理解人物性格特點和人物形象。應該讓學生在我環環相扣的問題的索引下,慢慢的解讀課文。
對文本的研究和解讀,依然不夠深刻;文言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翻譯要作為重點。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對文本的解讀,最大限度的減小自己的疏忽和漏洞。
《為學》教學反思2
《為學》是一篇議論性較強的文章,如果生硬的從議論文的講述切入,學生的接受一定是被動而無效的。那么就要找出學生的興趣點,文章中的一個事例的引用正好可以作為文章的切入點。于是我采取“中間開花”式,從故事入手,抓住文章中的多處對比,然后在故事的把握上,落實重點字、詞,句、段。尤其抓住“子何恃而往”的兩句不同的朗讀語氣,體會人物的情感。以及“富者有慚色”中“慚”的含義及原因,進而抓住文章中人物對比的核心——“立志而為”、“立志不為”。在“為與不為”上,最后體會“為之,難者亦易;不為,易者亦難”。
在教學的設計上,也許是契合了預初年級學生的接受心理,但是從文言文的本質出發,課堂的落實上還是有欠缺。文言文字詞的掌握要扎實而有效,在課堂上就該充分利用起來。在讀的環節,散讀、分角色朗讀、師生齊讀,多種讀的方式,但是忽略了在讀的基礎上背誦的指導。在整個目標的設計上,不夠具體明確,使得目標的'落實上顯得大了。
文言文和現代文相比較,就是文體和語言形式的不同,它們不是對立的。用現代文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文言文,使得教法和學法也靈活起來,把“讀寫譯背”按照現代文的學習方式來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當然每個環節的設計上要想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并要把握學情。
文言文的學習不能花哨,也不能固守傳統教學,在新的形式下,也許文言文的教學該走一條扎實而有效的路。
《為學》教學反思3
《為學》這篇課文是清代文學家彭端淑為勉勵他的子侄輩努力讀書而寫的。本文選自他的《白鶴堂集》。這是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篇文言文。
課文中讓大家最熟悉的還是“蜀僧”的那一個段落,因為過去老教材是把它單拿出來作為一課書。而今天的這篇課文好像是出現在高中課文中。不管是老教材還是原文,都是在側重于講述做學問中遇到困難,該怎樣做的道理。內容豐富有趣,語言獨具特色。
“蜀僧”作為一課書在過去曾用三課時來完成,為今天的這篇《為學》是原蜀僧的四倍,如果還像原來一樣逐字逐句的講解,那得需要幾可是呢?所以,把這課書的重點放在了朗讀上。教學重點一就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1、3自然段。其二才是理解詞句,定下的第二個教學重點是理解詞句的意思和課文說明的道理。其中理解詞句的意思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所以在全書三課時的教學中始終貫穿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或是訓練。
【《為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為學》教學設計04-04
為學教學設計04-13
學弈教學反思11-05
語文《學與問》教學反思02-01
《學弈》的教學反思范文04-28
《學弈》教學反思范文04-29
《學動物跑》教學反思03-24
《學棋》的語文教學反思01-19
學棋課文教學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