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練習題有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經常跟練習題打交道,做習題在我們的學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對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和檢驗學習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大家知道什么樣的習題才是規范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再別康橋》練習題有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練習題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河畔 揣靡 云彩 神采飛揚
B.斑讕 漪輪 誠懇 開肯土地
C.溶解 融化 悲憤 奮勇向前
D.家圓 山巒 猶郁 猶豫不決
2.下列音節劃分不當的一項是()
A.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B.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
C.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樹頂上
D.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3.下列句中所使用的修辭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B.我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樹頂上
C.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D.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4.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A.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qí)
B.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xiào)
C.向青草更青處漫溯(sù)
D.在星光斑斕里放歌(bān làn)
5.詩歌為了詩意濃郁,節奏和諧,常使用倒裝句,請把沒用倒裝的一句找出來。
A.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B.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C.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D.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6.對《再別康橋》一詩中“但我不能放歌”的原因,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A.因為放歌破壞這寧靜的美景
B.因為我不是歌唱家,我只是個詩人
C.因為沉默是最好的離別方式
D.因為我不愿回顧當年在這里的追求與希望
7.下列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一句運用比喻具體描繪出了死水發酵的過程。
B.“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一句通過比喻具體描繪出了死水發酵的結果。
C.“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運用比喻和擬人,形象地反映出珍珠般的水珠由小變大的過程。
D.“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運用比喻和擬人形象地反映出這溝死水已成為骯臟污濁的樂園,蚊子肆虐的天堂。
8.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寫道:“橋的兩端有斜倚的垂柳與 陰護住。水是澈底的清澄,深不足四尺,勻勻的長著長條的水草。”在《再別康橋》中,他把河畔的金柳比作“_________________”;以擬人的的手法寫出了河中“長長的水草”“ 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他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_________________ !”
9.寫出詩人徐志摩對康橋具體感受的意象:_________________。
10.“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繡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成一層羅綺/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在這節詩中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猛虎集》是現代著名詩人_________________的詩集,其代表作是《》M。聞一多是現代著名詩人,_________________戰士。著名詩集有《》、《死水》。________________原名查良錚,《》M表達了“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的豪壯心聲。
閱讀下面這首小詩,完成12—13題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12.對這首詩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A、 郵票在詩中指代信件,第一節是說作者小時離家,只憑書信寬慰鄉愁。
B、船票在詩中指代船只,第二節是說作者成年后和新娘各在一方,只憑船只代鵲橋。
C、全詩用“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呵"、“而現在”這組詞語,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
D、“一枚”、“一張”、“一方”、“一灣”這些數量詞的運用,除了顯示詩人的語言功力之外,再沒有其他的作用。
13.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這首詩按時間順序抒發了作者由有家難回到有國難歸的情懷,表現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峽兩岸統一的愿望。
B、這首詩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的內涵既單純而又豐富。
C、寫作者思念親人是虛,寫思念祖國是實。作者將對祖國的思念依附到對親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十分具體。
D、《鄉愁》的形式美主要體現在音樂美上,而音樂美主要表現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上,但該詩在結構上并無美感。
參考答案
1.C 2.C 3.D 4.C
5.C 6.D 7.C
8.“夕陽中的新娘”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9.云彩 金柳 青荇
10.反諷 諷刺外表華美,內心都是污穢、腐敗的社會現實,批判丑惡和骯臟。
11.徐志摩 再別康橋 民主 紅燭 穆旦 贊美
12.D 還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13.D 其結構寓變化于統一,也具有美感。
附加思考題:
1.關于“意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意象是“具體化了的感覺”(艾青),是主客觀融合的產物,是詩人通過感覺的想象而創造的一種具有強烈主觀色彩、能為讀者所感知的具象。
B.創造意象時, 要盡量少用陳述語、推導語、概括,而盡量多用意象語, 即具有具象感、新穎感的語言。
C.寫作詩歌要盡量避免通用意象,多用獨創意象或非獨創意象。
D.大景與宏偉的意象搭配,小景與渺小的意象搭配;樂景與甜美的意象映襯,哀景與憂傷的意象映襯。
2.關于“格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徐志摩是我國新詩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創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詩必須具有“三美”:音 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其理論著作為《詩的格律》。
B.所謂“音樂的美”,指的是音節和旋律的美。
C.所謂“繪畫的,要體現出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方面的印象。
D.所謂“建筑的美”,指的是節的對稱和句的整齊。
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中國海上
評析: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筑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背景簡介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寧縣一個富商家庭,其父希望他攻讀商科以繼承父業。但是徐志摩在美國與英國求學期間,卻對文學尤其是詩歌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5年和1928年,徐志摩兩次去歐洲漫游,曾再度到了英國、法國等地。故地重游,使徐志摩感慨萬千、浮想聯翩。
康橋,即英國劍橋大學的所在地劍橋,是徐志摩“最心愛的”地方。他專門為劍橋寫過三篇詩文。早期的詩《康橋,再會罷》,是作者熱戀時的留別之作。1925年游歐發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是闊別后深情地回憶。《再別康橋》則是詩人1928年英國講學歸來后第三次對劍橋傾訴衷腸。
1928年,胡適、徐志摩、張君勵等人組織發起的“新月社”所主辦的《新月》雜志創刊,由徐志摩任主編。該雜志主張與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而進行“純”文學的創作,曾受到魯迅等人的批評。1931年8月,徐志摩的第三本詩集《猛虎集》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其中有《再別康橋》、《秋蟲》等41首詩。在該詩集的序言中,徐志摩曾回顧自己這一時期的生活和心態:“最近幾年,有時候自己想著了都害怕:日子悠悠的過去,內心竟可以一無消息,不透一點光,不見一點亮,不見紋絲的動。”“最近這幾年生活不僅是極平凡,簡直是到了枯窘的深處,跟著詩的產量也盡‘向瘦小里耗’。”這正是徐志摩寫作《再別康橋》時的精神狀態。這種心態與他思想的變化密切相關。在北伐的凱歌聲中,徐志摩來到上海,曾興奮過一陣。他對蔣介石政權寄以希望,還寫過幾篇非議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的詩文。但很快地,他便對蔣介石的專制統治失望了。他長期以來所主張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現代啟蒙主義思想、所希冀的英美時的現代民主政治,與他所目睹的軍閥混戰、封建勢力猖獗、民不聊生的當時中國現狀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徐志摩的內心苦悶與憂傷干也由此而起。
聞一多曾在詩歌理論方面提出過著名的“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的美學主張,并在自己的詩歌創作實踐中加以探索與求證。作為聞一多的老朋友,徐志摩贊同這一主張。他認為,“一首詩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內含的音節的勻整與流動”,以此與聞一多的倡導相呼應。他這種詩歌藝術方面的主張與追求,在《再別康橋》中有突出的表現。
內容評述
全詩共寫了三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寫康橋之美。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軟泥上的清荇、榆蔭下的一譚,構成了一幅寧靜、秀美的大自然的畫面。在世人的眼中,康橋美得如同“西天的云彩”。事實上,康橋的自然景觀固然美,但并非天下第一、舉世無雙。這種景色在英國、在歐洲、在中國其他地方也能找到。那么詩人為什么會有獨鐘、深深眷戀呢?恐怕有兩個原因。第一,康橋之美是與詩人在此生活過的美好青春回憶交融在一起的,并因詩人必須離去天各一方而更加在其心目中增添價值。第二,康橋是英國劍橋大學所在地,自然景觀因人文氛圍而更顯其美。因此,詩人描畫的自然美的背后有知識之美、智慧之美的支撐。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康橋在詩人心目中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也是詩人信念與理想的象征。總之,康橋之美不能單從自然景物的客觀方面去理解,他應該是客觀景物與詩人個人經歷、主觀情感甚至政治文化理念的一種契合。
其次是寫出了詩人的心緒之亂。在平和舒緩的抒情基調中,詩人的內心世界其實是不平靜的,甚至是多種感情因素混合與交織的,難以彌平現實和夢想之間的沖突。當然,這種紛亂的思緒在詩中的表現是通過意象的象征和暗示的語言含蓄的表達的。“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艷影的形象是變幻不定的,心頭的感覺是波動蕩漾的,暗示出心境的不平靜。“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萍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彩虹是詩人“理想”即“夢”的象征,但它竟被“揉碎”在“沉淀”,這是詩人心緒之亂的主要投射的象征性寫照。結合詩人對中國現狀的不滿、反感與消沉的思想情緒,可以體察到他那種熱情衰退、理想幻滅、愁思欲罷不能、情懷欲舒難展的心緒。
再次是寫離別之悵,康橋曾寄托著詩人多少美好的回憶,多少甜蜜的夢想,多少青春的歲月。正如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問中所說的:“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種甜蜜的洗禮,……我敢說的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界是康橋幫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一句話,康橋是詩人知識啟蒙和精神承認的'地方。由此,再別康橋,那種惆悵迷惘之感,那種孤寂凄然之情,油然萌動于其心而難以解脫。所以,“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這個曾有過熱血沸騰之時的戰士,曾在“五四”的戰旗下宣傳過西方人道主義原則、主張個性解放思想的民主青年,曾抨擊過封建軍閥統治、吐露過對勞動大眾的情感和對革命志士的敬意的詩人,在信仰難以實現、挫折接踵而來的階段,那和布爾喬亞的軟弱性的暴露,那種知識分子多愁善感的心緒的萌動,人們是可以體會和理解的。沉浸在惜別、眷戀與追憶之中,嘆息著對中國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夢的破碎的悲觀,這正是《再別康橋》中貫穿始終的情調。
藝術賞析
繪畫感與意境美是本詩的最大特色。詩中意象眾多,皆鮮明艷麗。“物”與“我”、情與景和諧互滲,創造了柔美的富有魅力的意境。所謂意境,即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思融合而成的藝術境界。詩人為了創造物我交融的意境,首先強調了描寫上的形象性與畫面感。詩中的夕陽、星輝、波光、艷影、榆蔭等突出了光線的明暗感,金柳、云彩、青草、彩虹等具有強烈的色彩感,招搖、揉碎、蕩漾、漫溯等又呈現出意象的動感。詩中每一節都是一幅畫,組合在一起則是整體和諧的藝術空間。詩人在追求繪畫美的同時還出色地把“我”與“康橋”糅合在一起敘寫。“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在這里,“我”的依依惜別的形象始終在康橋的風姿中佇立。“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康橋的波光艷影也無時無刻不印在“我”的心中。這種將寫景與抒情自然而然地相交融、毫無分離造作之感的技巧,營造出物我同一、情景互滲的氛圍,達成含蓄沖淡、柔美婉約的古典式意境。
本詩的比喻奇異陌生而又通俗易懂,意象生動而富有象征性和暗示性。徐志摩曾說過;“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而然的淹沒了你的靈性。”這話道出了詩人為何一再在本詩中運用比喻手法的原委。詩人曾多次托物寄情,自喻為物,以表達自己對康橋的依戀之情,如“我”與康橋的水草相合,“我的心”成了波光閃閃的康河。這些比喻因緣而起、隨景而生,喻象取之于大眾熟悉的事物,比喻所建立起來的想象性聯系又給人新鮮感。此外,“河畔的金柳”與“夕陽中的新娘”,“悄悄”與“別離的笙蕭”,他們之間的比喻關系卻喚起陌生化的新鮮審美感覺,不落俗套且貼切自然。就比喻而言,過有陌生化顯示詩人的創造力,但卻造成喻意晦澀難懂;過于熟悉化固然能明白易懂,但一個好比喻被反復使用后也會喪失審美的新鮮感。本詩的比喻多處于陌生與熟悉之間,這是最佳的審美臨界點。本詩的象征性意象也值得注意。所謂“象征”,通常是指甲事物按時乙事物,甲事物因具有審美的感性特征而被注意,乙事物則不在文本中出現而須讀者體味、索解。這也就是修辭學上的借喻或隱喻手法。本詩中,“西天中的云彩”既是描述性意象又是象征性意象,暗示著西方社會和西方文化的色彩絢麗。“彩虹似的夢”,彩虹處于想象而非眼前實景,夢是含義豐富的意象,整個意象組合的隱喻內涵則是詩人的理想與愿望。
聞一多主張的建筑美和音樂美在詩中也有獨到的體現。“建筑美”其實是比喻性說法,意詩行排列相識的整齊勻稱。本詩共有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六至八字,其中第一、三行都比第二、四行出頭一字,而第二、四行基本上比第一、三行拖出二字。著是“建筑美”詩歌實驗的一種標本。音樂沒是指詩歌節奏的勻整和韻律的和諧。本詩每行基本上都保持三個音節,即有三個停頓(三個章節之間的小停頓和一行詩結束后的稍長停頓),形成全詩的統一節奏。詩中的第二、四行押韻,每節詩自換一韻,具有一種抒情小調似的旋律感,與全詩輕柔的情感基調相吻合。第一節與最后一節詩在內容上呼應,在形式上對稱,在韻律上合拍,給人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旋律美感。
集評
這首詩籠罩著一種寂靜的氣氛。繪幽靜之景色,狀寧謐之心境。在詩的末尾,詩人想象自己撐一支長篙,向遠方草色深處漫游,迎著和風,沐著星輝,真是連缺乏音樂靈感的人也會禁不住放聲歌唱,可是詩中的思想隨即逆轉:“但我不能放歌”,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更是特意將“笙簫”和“悄悄”、“夏蟲”和“沉默”這無法調和的事物連接起來,意在表明詩人離情的不可遏制,而“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句,則將詩人靜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極致。
【《再別康橋》練習題有答案】相關文章:
哪里有《儲蓄人生》閱讀練習題及答案?02-19
有閱讀《秋思》的練習題和答案嗎?02-19
有《萌芽》的閱讀練習題(附答案)嗎?02-20
有中考語文閱讀練習題(附答案)嗎?03-01
哪里有《皮影戲》閱讀練習題及答案?02-19
有閱讀《敬畏生命》的練習題和答案嗎11-11
有《西湖的綠》的閱讀練習題(附答案)嗎?02-20
有《母親的心》的閱讀練習題(附答案)嗎?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