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記趣》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一、課堂教學設計
(一)導入設計
教學那天,我本來已設想好我的導入語,但剛走到教室門口,耳邊就傳來了小A清脆的笑聲,他正向旁邊同學在講述一件什么事,一邊講一邊笑,并伴隨著手舞足蹈。鈴聲響后,我就讓小A來描述他剛剛津津樂道的事,并讓他自己說說這件事有趣在哪里,但他最終也未能說出一個所以然。我趁勢讓同學們回顧自己的一件童年趣事,把它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先說給同組的同學聽,然后每組推薦一名同學在全班展示。
(二)整體感知
文言文教師的范讀是必不可少的,范讀前我已明確要求:一方面要注意生字詞的讀音,另一方面要聽清老師讀時的停頓。
(三)誦讀全文
我范讀后,讓學生先自行通讀全文,然后請個別學生朗讀。文言文教學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這就需要學生反復誦讀。
(四)讀懂全文
在同學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交流,借助于工具書以及書下注釋進行翻譯。在全班交流過程中,讓同學進行點評,補充,在理解正確的基礎上,讓他們完善筆記。
(五)描述內容
這篇文言文內容緊緊扣住“記趣”這一中心,寫了三件趣事: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在同學們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同學挑選自己感觸最深的一件趣事進行描述,其中可加入自己的表情、動作等。在這過程中我采用白板鏈接的方式,出示畫面,讓同學們可根據畫面描述,但不能脫離文章大意。其他同學在聽完同學的表述后需進行適當點評,也可進行補充描述。
(六)拓展延伸
回歸開頭,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你的童年趣事用形象性的語言描述出來。
二、教學反思
通過這堂課教學,我覺得文言文教學,我們不能過分強化它的文言性,它也是“文”,當學生讀通,讀懂文章后,我就把它當做一般文章進行教讀。
在課堂中,我努力為學生的“學”營造氛圍,多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努力促進學生進入“真”的學習狀態。這一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其中學生的表達與傾聽尤為關鍵。傾聽它是一種對話,是心靈的相互交匯,思想的碰撞,最終歸一為協商解決。
老師在學生表達時的認真傾聽,利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并由此展開,讓課堂呈現一種生態課堂。作為各學科基礎的語文學科,有著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責任,其實現在的課堂教學,我們更多地是只聽到我們老師的聲音,很少有老師能靜心地去將學生的答案聽完整,總是急于去補充,完善,殊不知這種做法一方面打亂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很難從學生的答案中發現問題,這又怎能讓我們在課堂中發現生態資源呢?也許,有的老師總是以時間緊為由,覺得讓學生思考,讓學生答題就是在浪費時間,其實不然,老師的精講,學生的精練才是關鍵,而讓學生談他的思維過程才是關鍵。課堂是靈動的課堂,有時我們要考慮到課堂中的“意外”,它往往在我們的“預設”之外;我們何不順水推舟,讓這種“生成”去激發我們學生的思維火花呢?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小組交流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但有時我們的課堂交流往往只是流于一種形式,而不是“真”交流。小組成果的展示往往也是個人見解,而不是生生間交流后的小結。而學生的傾聽,讓他們從同伴的描述中領悟同齡人的理解,更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思維高度。
在當下教學硬件的有效支撐下,教者要勇于傾聽,相信學生,留給學生們時間和空間,為之搭建一個平臺,傾聽他們的心聲,我們的語文課堂正因為有這種愛的互動,才能真正成為真學課堂、靈動課堂、生態課堂。
【《幼時記趣》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幼時記趣教學設計04-16
《幼時記趣》教學反思精選3篇05-27
幼時記趣10-18
初一語文《幼時記趣》教學設計06-26
初一上冊語文《幼時記趣》教學反思06-19
《幼時記趣》閱讀練習04-24
七年級語文《幼時記趣》教學設計01-15
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11-28
幼時記趣的文言文翻譯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