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濟南的冬天》教學案例
一、課前思路及準備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編者把本文安排在第四單元,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
本文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范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
我一直努力嘗試著將課程預設和課程創生有機地融合,用心捕捉和篩選學習活動中反饋出來的有利于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建構的生動情境和鮮活的課程資源,實現課堂教學的多姿多彩。
二、教學過程
我大體思路是:首先引用王國維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和幾組春夏秋冬不同景物的圖片導入新課,意在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交流了老舍的相關資料之后就進入閱讀環節,我利用自己朗讀的優勢,配上抒情的鋼琴曲讓學生聽讀課文,同時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濟南冬天的景物和濟南冬天的特點。
在感知文本的同時,我用多媒體課件打出濟南冬天的相關景物以及 “無風、響晴、溫情”的特點,當“溫情”兩字一出現,有一位學生突然大聲說“錯了,錯了”,這時我才發現由于我一時的疏忽,把“溫晴”的“晴”打成“溫 情”的“情”,打字出錯的情況偶爾會出現的,所以我也沒在意,就低聲的跟學生說了句“真不好意思,我這么粗心。”正當我準備繼續上課時,班里一個“搗蛋分子”大聲地叫了一句“哎呀,還真是溫情脈脈呀!”全班學生頓時哄堂大笑。當時我很氣惱,但又不好當堂批評,否則會影響全體學生的學習情緒,正考慮準備怎么處置時,我忽然靈機一閃,“‘溫情’非常符合老舍筆下的濟南冬天的景物的特點,為何不借用‘溫情’一詞來解讀文本呢?”于是,等學生恢復平靜后,我說: “某某同學的理解能力真不錯,他已經很好的解讀了作者在文中描寫的`景物特點了。知道是他剛才說的那個詞嗎?”學生一臉迷惘,一位調皮的男生說:“老師,是不是‘溫情’?”(這時,只見那個“搗蛋分子”難為情地低下了頭。)許多學生在底下竊竊地笑。
我微笑著問:“‘溫情’一般用來形容什么人?” 學生拉長聲音回答說:“女人”。我順勢提出“用它來形容濟南的冬天可以嗎?請找出依據說明。”本來異常興奮的學生突然沉默了,我的心也一下子提了起來,腦子快速思考著:如果學生不解此情,該怎么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我正擔心這個問題是否能完成我預設的目標時,一位文學素養不錯的女學生緩緩地舉起了 手,她說:“我覺得很恰當,因為文中的好多比喻都跟女性有關。”我心中的石頭終于落了地,然后,她舉出第3段中的比喻句“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 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她分析說:“首先這個比喻很形象,‘頂’字寫出雪少,就像護士頭上的帽子,松樹的樣子又跟穿著和服的日本女人很 像,其次日本女人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很溫柔的,那么日本的護士肯定是非常善良并且滿含溫情的,可見濟南冬天山上的景物是充滿溫情的。”我被她的豐富的想象 力和突出的理解能力感動了,就適時地評價說:“徐志摩《沙揚娜拉》中‘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的日本女人的無限柔情在老舍的文 章里已被你解讀得淋漓盡致了。”并且我當場鼓掌表揚她對文字的分析能力和豐富的聯想能力。“原來是這樣。”一位學生高興地說。
這樣,思維的導 火索很快被點燃了,學生們紛紛舉手,思維異常活躍。她自己也很興奮,還想再舉例子,結果有一個男生表示不滿,說應該把機會讓給別人。看著他躊躇滿志的樣 子,我就把機會讓給了那個男生,他找出了“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分析說:“害羞是斯文溫柔的女孩子的特點,粉色就是女孩子害羞時的 樣子。這個句子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濟南小山溫柔秀氣的特點。”他還沒講完,另一個學生不停地喊“老師,老師,我講。”并把手高高地舉到我眼前,我被他的熱 情感染了,就讓他回答問題。該學生分析了“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他分析出“花衣”是女孩穿的,很符合山上“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的特點,“水紋”讓人想起了水波,而且他還引用古詩“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來分析水紋的溫情,濟南冬天白雪覆蓋下的小山充滿似水的 溫情,濟南白雪覆蓋下的小山實在太動人了,可見作者非常喜愛濟南的冬天。我被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解讀能力震撼了,他們居然能夠引經據典對文本進行 創造性地閱讀。在我富有激情地表揚和鼓勵下,他們大膽地分析了第二段中的“小搖籃”“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他們說:“這是 母親的呵護和慈愛,母親是女性,這是母親的溫情。”他們還分析了第五段中的“藍水晶”“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等都和女性的溫情有關。……
這一堂課,學生滿懷激情,教師激情滿懷,在動態的課堂生成中充滿了學生智慧的火花。學生在和教師、文本的對話中感悟文本的內涵,感悟語言大師的語言的魅力,感悟作者內心的情感。成功而完美的實現了教師預設的目標。這一切卻是在教師不經意的錯誤中動態生成的。
三、反思與探究
課堂教學是人的教學,師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一瞥一笑都可能造成教學的“一波三折”,引出無限精彩,給人意外的驚喜和收獲。這種精彩,雖然無法預 約,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關鍵在于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生成意識和高超的調控藝術。作為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學生觀和課程觀,機智應對教學偶發事件,讓自己的課堂教學異彩紛呈。
課堂要想有精彩的生成,首先得要有成功的預設。但這個“預設”指的是開放的預設,而不是教師精心嚴密的教學環節設計。教學活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與教師的原先的教學思路不吻合的情況,如果一味地按照思路亦步亦趨地進行教學,那一定會落入僵化、機械、沉悶的泥潭。所以這種開放的預設應該是大預設,教師在先進的理念下認真地閱讀教材,準確地把握教材, 一旦出現“意外”時就能夠從容鎮定地處理和篩選教學資源,讓“意外”也能出彩。同時,教師腦海中始終要有正確的學生觀,樹立尊重學生的意識。這堂課的生成 是離不開教師課前的精心準備的。上課之前,我在反復解讀文本之后,經過仔細思考,按照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去預設目標和教案,在預設時我已經對文本的語言和情 感有了深刻的體驗和感悟。所以當課堂上出現“意外”時,我能及時地把握住大方向,成功地完成了預設的目標。其實,這就是開放的預設。而且,在搗亂分子制造 意外有損教師形象的時候,為了全體學生的課堂,我并沒有當堂批評指責,而是用自己的語言委婉的告訴他這堂課的學習目的,既維護了該生的人格尊嚴,又維護了自己的形象,才能讓其他學生思維在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中自由馳騁。可見,這種看似偶然的精彩,其實背后隱藏著必然。
古詩曰:“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語文教師,就應該注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才能對文本的語言文字細膩性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引經據典的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才能使語文課堂氣氛活躍,讓語文課堂成為展示才能和培養能力的平臺。大量的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它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滋潤學生的心靈,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文化積淀。引進源頭活水,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清水流淌。
【七年級《濟南的冬天》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人教版《濟南的冬天》教學案例03-21
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案例03-13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04-03
《濟南的冬天》的教學設計04-07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01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03-08
七年級《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03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范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