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和奶牛》第二課時導學案及答案
二、自主預學
1.根據下面的拼音寫出漢字。
七皺八zhě______ 存心找chá ______ 熙來rǎng______往
zī zhū ______必較 piān ______然起舞 chóu chú______不決
2.指出下列各句采用了何種人物描寫的方法。
(1)她身上穿著樣式老掉牙的舊衣服,可是很干凈;一條手染得藍裙,還帶著鄉下染缸中的那股味兒。一塊棕褐色的絨線方披肩交叉地蓋在她那干癟癟的胸上。 ( )
(2)她一只手把毛衣撂下,使勁的把鼻孔擦個不停。 ( )
(3)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說上幾句話能夠消消他的氣的話,那就不妨多同他閑聊一會兒。
( )
(4)在這個時候,她睜大了眼睛,用懇求的眼神看著那個人。 ( )
(5)“是嗎?那么干嗎老站在這里?難道光是讓這頭奶牛出出風頭嗎?”這個男人刨根究底的追問著,“是你自
己的奶牛嗎?” ( )
3.熟讀課文第二部分,在文中劃出安恩老太太不賣奶牛的原因的語句。
三、互動探究
(一)交流討論“預學導學”部分的知識。
(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深入了解人物。
1.讀完小說的第一部分,你對后面發生的事有沒有自己的猜想?有哪些是你沒想到的?作者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呢?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對于文中寫的幾個買牛人,安恩分別是怎樣的態度?
3.最后為什么“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可以看出安恩是個怎樣的人?
4.在安恩拒絕了眾多的買主之后,終于有人對此尋根究底,不斷追問。最后一個買牛人所提的幾個問題很耐人尋味。請你揣摩一下其中的語氣。
5.對最后一個買牛人所提的幾個問題,安恩是怎樣的反應,可看出安恩是個怎樣的人?
6.被質疑、責難的安恩為什么堅持不賣奶牛呢?請結合最后一小節說說安恩是個怎樣的人。
(三)總結全文。
1.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
本文通過人物的 等描寫,刻畫出安恩是一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2.小說主題:作者通過安恩對奶牛的愛憐、理解的故事,想提醒人們
3.設置懸念,構思精巧。
設置懸念的作用是:
構思的重要特證是: 之外 , 之中。
四、課堂練習
(一)同步反饋訓練
1.選擇適當的詞語填在下列橫線上(只寫序號)。
(1)不久就有人來 (A.看望 B.端詳 C.探望 )它,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凈凈的皮毛。
(2)她就用這副神情接連打發走了許多主顧,這便 (A.迫不及待 B.理所當然 C.理直氣壯)地引起大家對她的注意。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奶奶八十多歲了,視力越來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繚亂。
B.在團委的精心策劃下,我校元旦聯歡晚會辦得栩栩如生,得到同學們的贊揚。
C.朋友無微不至的關心,使他那里面冰凍已久的心茅塞頓開,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D.我們的文學藝術要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出發,大膽實踐,不斷推陳出新。
(二)課內閱讀(教材原文第3-19節)
1.分析下列詞語的表達作用。
(1)“挑剔”“錙銖必較”“死乞白賴”“糾纏”:
(2)“惶惑”“躊躇不決”:
(3)“精明利落”“屠夫揚長”:
(4)“說長道短”“刨根究底”:
2.選文中多次提到:“它是不賣
的。” “它不賣的!” “這頭奶牛是不賣的。”“沒有,這頭牲口是不賣的。”目的是什么?
3.選文最后一段中的三個“我們”指的是誰?用在文中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4.讀完安恩老太太的“真情”告白后,你有何感想?請簡單地談談自己的思考。
五、拓展閱讀
蜜 蜂
①正在寫稿的時候,耳朵近旁覺得有“嗡嗡”之聲,間以“得得”之聲。因為文思正暢快,只管看著筆底下,無暇抬頭來探究這是什么聲音。然而“嗡嗡”, “得得”,也只管在我耳旁繼續作聲,不稍間斷。過了幾分鐘之后,它們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覺這是寫稿時耳旁應有的聲音,或者一種
天籟,無須去探究了。
②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來水筆,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煙的時候,我才舉頭看見這“嗡嗡”“得得”之聲的來源。原來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亂撞亂叫。
③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來為它謀出路,任它亂撞亂叫到這許久時光,心中覺得有些抱歉。然而已經挨到現在,況且一時我也想不出怎樣可以使它攢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一會兒,等到點著了香煙再說。
④我一邊點香煙,一旁觀它的亂撞亂叫。我看它每一次攢,先飛到離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沖過去,把它的小頭在玻璃上“得,得”地撞兩下,然后沿著玻璃“嗡嗡”地向四處飛鳴。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個出身的洞。也許不是找洞,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腳不住,只得向四處亂舞。亂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飛開來,飛到離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處地方直撞過去。因此“嗡嗡”“得得”,一直繼續到
現在。 ⑤我看了這模樣覺得非常可憐。求生活真不容易,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為了生活也須碰到這許多釘子。我詛咒那玻璃,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見窗外花臺里含著許多蜜汁的花,以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同類,一面又周密地攔阻它,永遠使它可望而不
可即。這真是何等惡毒的東西!
⑥因了詛咒玻璃,我又羨慕起物質文明未興時的幼年生活的詩趣來。我家祖母年年養蠶。每當蠶寶寶上山的時候,堂前裝紙窗以防風。為了一雙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紙窗上開一個碗來大的洞,當作燕子的門,那雙燕子似乎通人意的,來去時自會把翼稍稍斂住,穿過這洞。這般情景,現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假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換了從前的紙窗,我們這蜜蜂總可攢得出去。即使撞兩下,也是軟軟地,沒有什么苦痛。求生活在從前容易得多,不但人類社會如此,連蟲類社會也如此。
⑦我點著了香煙之后就開始為它謀出路。但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叫它不要在這里鉆,應該回頭來從門里出去,它聽不懂我的話。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門外去放,它一定誤會我要害它,會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腫痛的不能工作。除非給他開窗;但是這扇窗不容易開,窗外堆疊著許多笨重的東西,須得先把這些東西除去,方可開窗。這些笨重的東西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除去的。
⑧于是我起身來請同室的.人幫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東西,好把窗開開,讓我們這蜜蜂得到出路。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們說,“我們做工都
很疲倦了,那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
⑨忽然門里走進一個人來和我說話。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同出門去,就把蜜蜂的事忘卻了。等到我回來的時候,這蜜蜂已不見。不知道是飛去了,被救了,還是撞殺了。
(選自《豐子愷散文》,有刪改)
1.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從第②段加點的“才”字中讀出了什么。
2.結合語境,品味第⑤段中“清楚地看見”“周密地攔阻”的表達效果。
3.細讀第⑥段,假如你是文中的燕子,你穿洞時為什么“把翼稍稍斂住”?請結合語境,描述當時的心理。
4.閱讀第⑦段,用簡潔語言寫出作者覺得為蜜蜂謀出路“很不容易”的幾點原因。
5.從全文看,如果刪掉最后一段畫線的句子,文章結構也完整,但在情感的表達上有什么不同?請說說你的看法。
六、課后作業
1.導學案“拓展閱讀”練習。
2.《同步導學》中“能力提升”、“中考之窗”練習。
《安恩與奶牛》第二課時參考答案
二、預學導學
1.褶 茬 攘 錙銖 翩 躊躇
2.外貌描寫 動作描寫 心理描寫 神態描寫 語言描寫
3.這頭奶牛太孤單了!我的小村莊就只有這么一頭奶牛,它又沒法同別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至少可以讓它跟同類聚聚,散散心
。
三、課堂互動探究
(三)
1.外貌、神態、動作、語言
安恩是個不太富裕,但淳樸、自尊、勤儉,有高尚趣味,沉靜、安詳、善解人意,對奶牛喜愛、尊重、憐惜、愛護,富有仁愛之心的老太太。
2.要愛護動物,重視每個動物生命的情感需求。
3.推動情節的發展,使故事繼續,讓讀者有閱讀的興趣。 意料 情理
四、課堂練習
(一)
1.(1)端詳 (2)理所當然
2. D
五、拓展閱讀
1.“才”字表明“我”在此之前一直專心于寫稿,沒空關注這聲音的來源,更不知道是蜜蜂在求出路,表達了“我”對自己只管工作,沒能及時為蜜蜂謀出路的歉疚之情。
2.加點詞語寫出玻璃一面激起蜜蜂對外界的向往,一面又殘忍地扼殺蜜蜂萌生的希望,從而突出玻璃的惡毒和蜜蜂的可憐,表達出“我”對玻璃的詛咒之情和對蜜蜂的憐憫之情。
3.我(燕了)這樣做就不會扯大紙窗上的洞,能讓主人防風,不會影響蠶寶寶上山,免得辜負主人對我的關愛。
4.一是蜜蜂不懂“我”的勸告;二是怕蜜蜂誤會“我”捉它放生的舉動;三是“我”不能憑一已之力開窗放蜜
蜂出去。
5.畫線句寫出了“我”心中對蜜蜂命運的牽掛,更能體現“我”對生靈的愛惜、憐憫(愛護、關愛、同情等)。從前文寫“我”一直想替蜜蜂謀出路,到最后這兩句交待救蜜蜂的無果而終和”我“對蜜蜂生死未卜的擔憂,暗含了“我”對人生錯失的缺撼和生命的無常、無奈的感嘆。如果刪去畫線句,就沒有這樣的表達效果。
【《安恩和奶牛》第二課時導學案及答案】相關文章:
蘇教版七上《安恩和奶牛》教學案例04-07
《安恩和奶牛》教學反思3篇05-26
蘇教版七上《安恩和奶牛》說課稿05-18
蘇教版七上《安恩和奶牛》課堂實錄06-03
蘇教版七上《3、安恩和奶牛》課文原文04-02
安恩和奶牛故事續寫作文3篇04-19
七年級上冊《安恩和奶牛》教案05-29
《和時間賽跑》導學案設計兩課時04-04
《臺階》導學案兩課時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