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夾竹桃》教學片斷和評析
教學片斷:
師: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直接描寫了夾竹桃。
生讀后回答:課文的第2、4、5自然段直接描寫了夾竹桃。
師:誰愿意來讀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和笫6自然段?
(指名學生朗讀)
師:請大家再自由讀讀這兩個自然段,能從中讀出問題來嗎?
(學生自讀、思考后發言)
生甲:我的問題是:第六自然段說“這樣的韌性”——是指怎樣的韌性?
生乙:我的問題是:第一自然段說“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為什么是作者最留戀的花?
生丙:我的問題是:第六自然段說“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為什么夾竹桃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
生丁:我的問題是:“我愛上了夾竹桃”——“我”為什么愛夾竹桃?“我”愛夾竹桃的什么呢?
…………
師:你們邊讀課文邊思考,所以能從課文中讀出問題來。那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生:讀書!讀課文!
師:好啊!就請大家認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課文中找到相應的內容,讀讀書、想想問題,相信你一定能悟出問題的答案來的。你也可以找研究同伴共同討論,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自行讀書,研究問題,個個認真投入,相互之間討論熱烈,學習的`興致很高。)
評析:
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不應以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指向來替代學生自己的學習目標、自己的理解和體驗。所以,教學內容應能吸納學生的經驗,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求知欲、探究欲,教師不應把整個教學過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繹,而應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既定的教案,教學內容應有“適量”的不確定性、異常性和模糊性。
以上教例就體現了這一新的理念。課堂上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的總起段(第一自然段)和總結段(第六自然段)作質疑性閱讀,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①“這樣的韌性”——是指怎樣的韌性呢?②“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為什么是作者最留戀的花?③為什么夾竹桃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④“我”為什么愛夾竹桃?“我”愛夾竹桃的什么呢?這些問題真正是學生深入學習課文前的疑惑,就是課堂上新生成的學生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也就是這堂課的教學目標。然后放手讓學生自行讀書,針對課文的重點段(第二、四、五自然段)進行自我研讀、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認準自定的目標,用自己的學習方式,或獨立地去思考和感悟,或合作探究和討論,最終得到自己的體驗和理解,這樣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六年級下冊《夾竹桃》教學片斷和評析】相關文章:
《爺爺和小樹》教學片斷評析03-19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片斷附評析04-03
《放小鳥》教學片斷+評析05-05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片斷和評析05-11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夾竹桃》教學反思04-06
六年級下冊《夾竹桃》課文12-17
無花果和夾竹桃02-18
夾竹桃的教學設計04-17
《夾竹桃》教學反思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