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通用12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墨梅》教學反思匯總,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 1
又教《墨梅》,發現詩中有不少地方和原來的不同了,如原來的“我家洗硯池邊樹”成了現在的“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改為了“個個花開淡墨痕”,“只留清氣滿乾坤”中的“留”成了“流”,為此,語文老師們還議論紛紛,心想是否是編輯的疏忽所致。
且不說前兩處的改動是由于今古的說法不同而已,而對于詩句中墨梅的清氣“留”在天地間變更為“流”在天地間頗有爭議。后讀了課本的主編張慶的解釋才知道:這里的“流”可以理解為“流溢”,是指梅花可貴的清氣流溢在人間。
這個備課時的`爭議讓我想起了以前教學這首詩時,學生在課堂上的一個爭議——一位學生認為詩中寫的梅花不是畫中的梅花,而是生長在詩人院中洗硯池的梅花實物。他發表了自認為很充分的理由:從詩中所說“只留清氣滿乾坤”看出梅花把自己的清香留在了天地間。而且還說到了因為梅花長在了洗硯池邊,洗硯池中墨水滲透到了梅花的花瓣中,致使“朵朵花開淡墨痕”。雖然學生的看法并不是很科學,甚至有點可笑,但我并沒有批評他,因為他的確實已經在學習思考問題了。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上兩個教學案例中,學生能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引發深層次的探究,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和自然科學知識,來體驗、感悟語言文字,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 2
在我對公開教學《墨梅》作了第一次反思之后,有幸得到了學校教師-們的指點,才發現自己課堂出現的問題還不僅僅是第一篇反思中所提到的那些,真是太慚愧了。經過整理,我對自己的教學作了二次反思。
總結如下:
一、整個教學過程偏離了自己預設的主旨。課前設計中,我的整堂古詩教學課是圍繞“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設計的,這個出發點得到了宋校長的肯定。可是,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卻嚴重偏離自己預設的“軌道”。詩人背景沒有介紹清楚,讓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詩的內涵;該抓的.字眼沒有抓住,上完課之后還有很多學生一知半解。特別是對古詩詩意的理解也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中描寫的是畫中的梅花,在詩意的解釋中,我卻沒有交待清楚,讓學生疑惑重重,誤認為是現實生活中的梅花,這是一個嚴重的失誤。
二、沒有抓信課文的中心句:“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的靈魂就在“清氣”二字上。清氣指的是清高純潔的氣節。該名可理解為:“只希望把它清高純潔的氣節永遠留傳人間,”也可理解為“只希望留下它清高純潔的氣節充滿天地人間。”只有抓住這句,古詩的意境才能得到升華。
最后,老師們還教了一套如何領會古詩詩意的方法--擴、補、調、換、連。擴指的是單音節擴為雙音節;補即為補充省略的詞語;調是調移、顛倒順序;換是古語換新詞;連就是將詩意連貫起來理解。
有了這次經驗,我相信今后的古詩教學一定會比這次好。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 3
為了讓學生從“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這句品讀作者的品質,于是我上網搜尋了關于王冕的資料及晚年寫這首詩的時代背景。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并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于是學生才真正從“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中體味到了作者那種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可見,教師只有在備課時深入解讀文本,多層次、立體化的'解讀文本,不僅要利用好教參,還應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才能真正豐滿課堂,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提高語文素養。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 4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需要別人夸艷麗的顏色、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借梅自喻、表達了自己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品詞析句、賞詩中描繪之梅、悟作者心中之梅、體會詩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呢?教學中、我設計個三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多角度的誦讀中進行不同層次的品味。
一、認識梅花。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始、與學生聊梅花、交流收集到的梅花資料、給學生呈現出梅花潔白、堅韌的第一印象。
二、了解詠梅詩句。課外的.資料搜集與課內學習相結合是我這堂課的一個主要特點。我在課前讓學生搜集各種與梅花有關的資料。由于有了上學期的基礎、學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資料的要點、搜集到的資料內容豐富。這也給進一步的課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而這也我學完這首詩以后最想達到的目的之一。
三、小結全詩、銘記“國魂”。根據板書進行小結、使學生對文本加深印象、巧用梅花“國魂”的美譽、將梅花堅韌的形象深深地烙在學生的心里。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 5
這首詩是元代詩人、書畫家王冕的作品。作者擅長畫梅,也喜愛詠梅。本詩正是他的一首題畫詩。詩人借墨梅為喻,在高潔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視流俗、貞節自守的高尚情操。
在學習這首古詩時,我注重讓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了解詩人及生活的背景,理解詩的題目,掌握題目中的關鍵字詞,學習詩句時抓字眼,明詩意,想象詩的意境,感悟詩歌表達的`情感。
掌握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感覺上古詩的時候,要抓住詩眼來教學,這樣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如《墨梅》中的淡墨痕的“淡”字傳神地表達出了梅花沒有華麗的外表,很樸素,很簡單的特點。“滿”字傳神地寫出了梅花香氣四溢,灑遍四野的特點。抓住這“一淡一滿”可以較輕松地讓學生感受到梅花淡淡地生活在四野,但是梅花的貢獻卻是多么巨大的,它把自己的香味默默地帶給人間。
這不正是作者志向的寫照嗎,雖然沒有華麗的“外衣”,沒有高官厚祿,沒有加官進爵,但是作者不忘做人的原則——默默地把“香氣”帶給人們,把“清氣”留在人間。
抓住詩眼——“點一而破萬”。這就是它的妙處!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 6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背誦訓練,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品質指導實踐,使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課堂中,我逐步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分句品讀,隨機搭建朗讀擂臺,調動學生有感情朗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客觀地相互評價,使得學生朗讀情深意切,十分投入。隨著對詩句的感悟,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生的體驗不僅使他們感悟了教材,促進了朗讀,而且豐富了教材的內涵,是對教材的提升和發展。從這堂課的切身體驗和課后的深入反思中,我認為新課標的課堂應該是讓學生牽著老師走。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 7
王冕的《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流傳至今,想來必有其獨特魅力。今日教學此詩,頗有一點收獲。首先,多媒體教學手段總是能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課的一開始,我就讓孩子們欣賞梅花的圖片,馬上把學生帶入了情境,讓學生對接下來即將接觸的梅花有了感性的認識。紅色、黃色、白色的梅花綻放枝頭,真是給人無限遐思!
我們知道,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一般就是:釋詩題,識作者,解詩意,品詩情。針對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以及學程導航的教學理念,我指導學生扎扎實實地做好了“預習”這項工作,()課堂上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展開討論、交流,同時,基本摒棄逐字逐句理解古詩的傳統教學方法,只借助工具書說出古詩的大體意思即可。
上半節課,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品詩情”這個環節上,并且通過補充、拓展文字和圖片材料,不斷地在學生腦海中烙刻下梅之清新脫俗、淡雅樸素、冰清玉潔之氣質和形象。
下半節課,我又把學習的重心轉移到作者王冕的'身上,把梅花與王冕緊緊地交融在一起,這正是“托物言志”類詩的教學關鍵。透過墨梅,相信孩子們肯定看到了那位不畏權貴、淡泊名利的作者王冕,我想,抓住了這個重點展開教學,孩子們的所得就不只是一首詩,一樹梅花,更是一種精神,一分傲骨。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 8
上完這堂公開課后,感覺自己好像被掏空了一般,有點茫茫然。然而冷靜一段時間后再回過頭來看,似乎才又認清了自己。細細回味,我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賞讀結合。對于梅花,身處南方的孩子是比較不了解的,因此,我原本想找一段“梅花開放”的動畫片斷,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直觀而清晰的了解。但由于時間及渠道有限,這一設想最終沒能實現。后來上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幾幅梅花圖畫,再通過后面學詩時引導學生不斷地朗讀詩歌,希望能借助“賞”與“讀”的結合,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二、詩畫結合。古詩云:“詩堪入畫方稱妙,畫可融詩乃為奇。”王冕的這幅墨梅圖真正做到了這一點,而這個單元的三首詩也都是題畫詩,因此,這一主題單元我主要借助“畫與詩的結合”來理解詩意。特別在帶領學生品讀理解“朵朵花開淡墨痕”這句詩時,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回到畫中去,觀察畫中的'梅花:長長的枝干舒展挺秀,穿插有致;枝干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最后回到詩中來,這就是詩人想表達的“朵朵花開淡墨痕”。
三、內外結合。課外的資料搜集與課內學習相結合是我這堂課的一個主要特點。結合《內外交錯,互相促進》這一課題的繼續實驗與探索,我在課前讓學生搜集各種與梅花有關的資料。而由于有了上學期的基礎,學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資料的要點,搜集到的資料形式各樣,內容豐富。有詩歌、畫,有詩人的背景資料,有關于梅的名句積累,還有學生自己畫梅花,寫詩句……給進一步的課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而這也我學完這首詩以后最想達到的目的之一。但在課堂上學生交流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時,有些同學對于如何整理表達自己匯報的材料還有所欠缺,這說明在這方面,今后教師應繼續加以指導。
中國的詩歌文化有著千年的歷史,要把它上好,我自覺有點力不從心,但我愿意嘗試,因為我知道有努力就有回報,哪怕是失敗,這對我來說也是最好的收獲了。希望今后還有機會上這樣的公開課,讓我繼續摸索著前進。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 9
為了讓學生從“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這句品讀作者的品質,于是我上網搜尋了關于王冕的`資料及晚年寫這首詩的時代背景。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并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于是學生才真正從“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中體味到了作者那種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可見,教師只有在備課時深入解讀文本,多層次、立體化的解讀文本,不僅要利用好教參,還應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才能真正豐滿課堂,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提高語文素養。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 10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本節課我通過引導學生不斷地朗讀詩歌,借助“賞”與“讀”的結合,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直觀而清晰的了解。
首先,我的教學思路力求簡約。從整體而言,整堂課的教學循著“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的教學思路進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局部而言,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沒有過多的繁瑣設問、條分縷析,在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如在對詩意的解讀中,我摒棄了傳統古詩教學中字字求解、句句設問、逐句串講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點、整體感悟的教學方式,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詩意的解讀不支離破碎。
其次,我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復誦讀;讓讀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僅僅領悟到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們更多更直接的與文本產生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了語文的教學本色。在帶領學生品讀理解“朵朵花開淡墨痕”這句詩時,我著重引導學生觀察理解畫中梅花的清新秀麗。最后回到詩中來,讓學生明白這就是詩人想表達的“朵朵花開淡墨痕”。
最后,在課外延伸中我讓學生搜集寫梅花的詩句……既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印象又拓寬學生思維。整堂課學生學得有滋有味,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 11
1、古詩教學的思路要簡約。
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力求簡約。從整體而言,整堂課的教學循著“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的教學思路進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局部而言,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沒有過多的繁瑣設問、條分縷析,在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如在對詩意的解讀中,我摒棄了傳統古詩教學中字字求解、句句設問、逐句串講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點、整體感悟的教學方式,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詩意的解讀不支離破碎。
2、古詩教學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教者把這兩首詩編排在一起,正是從它們相似的主題角度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的教學設計中就凸顯了“整合”理念。“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均是從兩首詩的整體角度予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整合,使得教學節奏得到最有效的'調控,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最高效的組合,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率。如在“辨詩”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處,了解這兩首詩“詠物抒懷”的寫法,并進而把物與人結合起來,由物及人地解讀詩中的深層次情感。
3、教師教學的站位要下移。
這是第九冊的第3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剛剛開學,這篇課文學生已經讀了許多遍;這兩首古詩的詩意較淺顯,且每首詩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圖助讀;學生們的手邊有不少學習資料,關于這兩首詩詩人簡介、詩意注解很多。上述種種因素,構成了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潛在教學資源。教師若是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在教學中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教學位置。首先,教師需要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復誦讀;其次,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學生對字詞、詩句、詩意、問題所發表的意見,把學生發言中的每一個閃光的見解給予放大,并加以重復,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教師需要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或在討論之初暗示思維的途徑,或在討論之中點撥思維的深度,或在討論之后即席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的平等參與絕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越俎代皰,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塊兒探討研究這兩首古詩,有時候甚至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知道的東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教學中,教師的低站位,可以和學生平等相視,從而平等對話;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詩歌的欲望,從而激發起學生超越教師的信心;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課堂上師生彼此間的隔膜,使學生更容易親近教師,走近教師,從而坦然地走進詩歌的天地間。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 12
《墨梅》是元代詩人王冕的一首題畫詩,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內涵,成為了古典詩歌中的佳作。在進行《墨梅》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反思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以下是我對《墨梅》教學的反思:
文本解讀深度與廣度的把握:《墨梅》一詩表面上描繪的是墨色梅花的'形態,實則蘊含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與人生追求。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意境,剖析“洗硯池”、“淡墨痕”、“清氣滿乾坤”等意象背后所寓含的淡泊名利、堅守自我、追求高潔品格的深層含義。然而,反思中發現,對于部分學生來說,這種深層次的解讀可能過于抽象,需要結合作者生平、時代背景等更豐富的信息,以故事化、情境化的形式呈現,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共鳴。
詩詞誦讀與欣賞的融合:《墨梅》音韻優美,格律嚴謹,適于吟誦。在教學中,我組織了集體朗誦、個人朗誦等活動,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但反思發現,誦讀環節雖有重視,但在指導學生如何通過節奏、語調變化來表達詩歌情感上尚有不足。未來應加強誦讀技巧的指導,使學生不僅會讀,更能讀出詩歌的情感韻味,實現誦讀與欣賞的深度融合。
創新教學手段與方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嘗試運用多媒體、繪畫、角色扮演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展示王冕的《墨梅圖》,讓學生直觀感受詩畫合一的藝術境界;鼓勵學生以繪畫或書法形式表現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實現跨學科融合。然而,反思中意識到,雖然這些創新手段豐富了課堂形式,但對于某些學生而言,可能過于依賴視覺刺激,忽視了對詩歌語言文字本身的深度挖掘。今后應適度調整,確保創新教學手段既能激發興趣,又能引導學生回歸文本,深入理解詩詞的語言之美。
個性化教學與差異化指導:每個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能力和興趣程度不同,教學中應關注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反思發現,盡管在課堂討論和小組合作中盡量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但對個別理解困難或興趣不濃的學生的關注與指導還不夠細致。今后應更加注重觀察、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提供針對性的輔導和激勵,幫助他們克服難點,提高學習成就感。
傳統文化教育與價值觀引導:《墨梅》不僅是詩詞教學的內容,更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價值觀引導的良好載體。教學中,我強調了王冕淡泊名利、堅守自我、追求高潔品格的精神風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反思認為,這一環節的實施較為成功,但如何將這種精神內化為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還需要在后續教學中持續關注和引導,通過實踐活動、主題班會等方式,讓傳統文化精神真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古詩《墨梅》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墨梅古詩賞析03-06
墨梅古詩注釋及賞析12-06
墨梅古詩全文大意及賞析01-22
古詩《墨梅》說課稿范文(精選10篇)08-15
《墨梅》教學設計05-14
古詩教學反思04-02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1-05
古詩村居教學反思09-14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