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六下《石灰吟》課后反思
《石灰吟》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污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下面是關于蘇教版六下《石灰吟》課后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石灰吟》課后反思1
一直以來,對于謙這個人物便十分崇敬,看過關于他的一些書,亦為我國歷史上有如此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而激動自豪。不過,在名師培訓周執教《石灰吟》,又是與小麥這樣的高手同課異構,心中是忐忑不已。面對那么多特級名師,行家里手,惶恐自己是否能把《石灰吟》的全部內涵演譯到位,是否能讓于謙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豐滿扎根。不管怎樣,還是很高興能有這么一次機會把自己的課堂呈現在大家面前,接受剖析和指正,這是我學習與提高的機會。
整堂課的設計,我力求通過反復吟誦,適時點悟來達成我的教學目標。詩的字詞、詩意、表達的情感、包括默寫都在課堂上完成。第一板塊是熟讀古詩,了解詩意,了解這種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其中,對石灰的制作過程我作了一定的介紹,石灰在制作過程中要經受一系列的考驗。正如詩中所說的“千鑿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在萬般考驗之下,石灰石變成了潔白干凈、不摻一點雜質的石灰。而這,正是詩中的“要留清白在人間” 。第二板塊,我以“清白”為把手為跳板,架起這首詩與于謙之間的橋梁。補充給學生四段于謙生平的主要事跡,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于謙,理解這“清白”二字的真正內涵。相信,學生只有對古詩的作者、古詩的寫作背景有所了解,才能真正走近詩人,體會詩人的感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感染。
在行課的過程中,我創設情境一次又一次地讓學生反復誦讀古詩。如在講解北京保衛戰時,當學生體悟到于謙的為國為民,堅忍不拔,精忠報國后。我緊接著說:“當于謙換下身上的公服,第一次走上戰場的時候,他心中一定無數次地用這首詩激勵鞭策著自己。”一生讀詩;“此一去,也許就是不歸路啊,但是”一生再讀;“大敵當前,保衛國家與百姓,我一力承擔。”一生三讀。就是在這樣的反復吟誦中,于謙的形象昭然可見。古詩的語言與學生的語言有一定距離,只有在誦讀上下功夫,學生才能真正讀懂古詩,了解詩句的意思,才能感受古詩的音韻和情境。
雖然自我感覺對整首詩的理解還算到位,但小麥對整堂課的把握卻是更為精妙,教學環節的設計也更無痕。在小麥的課堂,學生始終沉浸在她所營造的氣場中,所以學生更能被那一段歷史所打動,為于謙的一生所感動。相比我的課堂,缺少的正是這種情感的流淌,而過于理性了。不由得暗自思忖,古詩的教學就應該重在參與,貴在得法,好在感染,樂在熏陶,妙在延伸啊。
王老師的評課,更是讓我受益良多。首先,王老師提出,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托物言志。而托物言志的奧妙既不在物,也不在志,而是在擬人。詩中的“若等閑”和“全不怕”是把石灰擬人了,詩人借石灰抒發自己心中的志向,所以詩的最后,是“清白”這樣有生命道義氣節的字眼,而不是類似“純白”這樣的物理字眼。于謙吟的不是石灰,而是像石灰一樣的人。而這樣的理念,在我們的課堂都沒有得以落實,或者說是僅僅稍有體現,并不是一以貫之。是啊,學習必有得,每次學習的經歷都應滲透著教師的學法指導,既然是托物言志的詩,那就必須讓學生對此類詩有個直觀的了解,知道這類詩的寫作方法,寫作意圖,幫助學生今后學習感悟這一類的詩。
其次,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最重點的部分就是通過于謙的四段生平來感悟于謙的形象。而也正是這個環節,過于單調與拖沓,四部分內容平行推進,沒有立體感。雖然其中也有情境的創設,想象的擴展,但總體感覺學生并沒有真正入情入境。在課堂上,自己想要給學生的認知,如何層層遞進,抽絲剝繭般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做到水到渠成又毫無痕跡,我想自己在這方面還必須多下功夫。力求使自己的教學更為精致,更為巧妙,努力擴展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學生只有在交流中進行思想的碰撞,在對話中達到相互的啟發,在情境中得到感染與熏陶,才能讓之真正享受閱讀古詩的樂趣。
最后,王老師還提出,在古詩教學中,讀保護了詩作為一個完形的存在。詩最怕的就是逐字逐句的串講,看看注釋、看看插圖,一句一句說說大概意思完全沒有必要,只有通過各種方式的讀才是教學古詩的真諦所在。反觀我和小麥的課堂,都犯了這樣的錯誤。古詩不僅有語言之美,意境之美,更具有音樂之美,反復地誦讀古詩便是一種藝術的享受。對詩中字詞的理解,老師也應創設好的情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感悟。在今后的古詩教學中,切忌僅從字面上、詞面上機械地理解,應該更注重整體的把握,再配以有效巧妙的手段引領著學生走進古詩的情境之中。這樣,古詩教學才有可能成為學生、老師的一件樂事。
詩中之景、之情、之志,講究個層層遞進,回旋上升。解讀與感悟都需入情入境,才能入心。工作室的學習就是這樣在不斷磨練著我們,且行且思,不斷收獲,不斷成長。
《石灰吟》課后反思2
《石灰吟》是首七言絕句詠物詩,作者以石灰自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在教學時我按照了詩歌教學的一般步驟: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曉詩意;入意境,悟詩情。但在抓字眼,悟詩境這兩個環節處理的還不夠到位 ,沒能把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作者那種借石灰之口——那種堅定意志沒有在朗讀中引悟給學生們,所以學生對于這兩句詩的意境感悟不夠深刻。還有在整堂課教學中沒有全體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的氛圍中。古詩教學還須進一步的實踐學習,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得心應手,盡善盡美。
在教學一二兩句詩時,我僅僅抓住“千錘萬擊”“烈火焚燒”這兩個詞語,讓學生反復誦讀,想象情景,進行角色體驗。學生把自己假想成石頭,想象經歷千錘頑疾,烈火焚燒這些磨難的痛苦,從而深切得地感受到了石灰的高尚品質。
【六下《石灰吟》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石灰吟》教學反思(精選12篇)01-23
石灰吟創作背景06-19
于謙古詩《石灰吟》10-10
《石灰吟》教學設計(附反思和評課)04-02
古詩詞石灰吟賞析09-08
石灰吟古詩詞賞析04-30
《石灰吟》教學設計(通用10篇)03-22
六下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05-31
六下語文園地五教學反思優質04-29
中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語文的課后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