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21世紀的希望》課后反思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3課的課文。下面是關于《海洋—21世紀的希望》課后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海洋—21世紀的希望》課后反思1
近日我執教了一堂《海洋—21世紀的希望》,雖然這堂課上的并不算成功,但是作為課題研討課,我從中還是獲益匪淺的。
首先,在課前第一次備課之后,聽到了我校許多語文老師的修改意見,從這些意見和建議中,我獲取了許多有用的信息,例如教學設計中有些過程性的東西不能大而化之,應該進一步細化;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課件激發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環節的設計如何才能行之有效等等。從老師們中肯的建議中,我自覺自己對于如何設計好一堂課在認識上有了質的變化。
其次,在課后的與專家面對面中,又使我收獲良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在進行教學資源整合時,不光要指導學生一些整合的方法,同時自己也要合理整合材料,使材料能更好地為文本服務。第二,整合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服務的,所以整合的材料要更多地體現語文的東西,體現文本,返回文本,為學生的理解鋪路。第三,`語文教學應該明確幾個教學重點,既要讓學生了解書中所透露出的信息,如海洋這一課所涉及到的一些海洋的`礦產資源、高蛋白食品資源、水力發電資源、水資源以及空間資源等等就是學生需要獲取的信息;又要讓學生去品味文中的語言文字,如海洋一課中對海洋帶來的災難的描寫、海洋的“喜怒無常”、海洋是個“聚寶盆”等等,都應該通過體悟文章遣詞造句的精妙來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欣賞、品味能力;再就是要對文體進行研究,對于文章所運用的寫作方法的要進行滲透,為學生自己運用語言文字打基礎。
通過這次教學,使我對語文這門學科有了更深的認識,對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重點、難點也有了全新的體悟,也對如何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內涵,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有了自己的認識。總的說來,經過這次鍛煉,我從中收獲了很多,它使我能更自信地面對今后的工作。
《海洋—21世紀的希望》課后反思2
本篇課文是介紹海洋的說明文,告訴人們海洋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課文的條理清晰,綱目分明,因此在教學中我的主要思路便是用好教材的語言文字,適時適度地補充相關資料。
鑒于本文的文本特點,我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注意緊扣題目,先談人類與海洋的關系,緊扣“人與海洋的關系非常密切”感受海洋帶給人類的喜與憂。然后再從題目中的“21世紀的希望”談起,讓學生自讀課文,提煉出是“希望”的原因。這部分的設計比較開放,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交流互補,鍛煉了概括語言的能力。接下來便是深入品味語言,不斷提高認識,真切感受海洋帶給21世紀的恩惠。
在這部分的設計中,學生結合課前的有關資料搜集,結合對語言文字的深入探究,也結合老師提供的有關圖片,真切感受海洋的豐富資源,利用好海洋的確是21世紀人類的希望。
教學過后,讓學生暢想21世紀的海洋,學生結合語言文字描繪的情形,再加上自己的大膽想象,一幅幅精美而又構思精巧的畫面展現在眼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著美與快樂,也加深了對文本的感受。
《海洋—21世紀的希望》課后反思3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是一篇常識性課文。這類課文承擔著雙重任務:一是使學生學習和掌握自然、社會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二是使學生形成和提高理解說明文的能力,學習說明文的語言和說明事物的方法。因為本篇課文的詞語相當豐富,所以不僅要使學生了解海洋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科學的情感,而且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感悟、積累課文豐富的詞語。那么,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覺得以下兩點嘗試還比較成功。
1.善于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海洋”這個話題離學生生活比較遙遠,因此,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豐富文本,縮小學生與課文知識點的距離。但是,在教學中我也發現,有一部份學生搜集的資料多,但對資料不熟悉,而且有些資料的價值低。于是,我鼓勵學生熟讀資料,在學完課文后,結合資料再談自己對海洋的認識,效果大不一樣。
2.感悟積累貫穿整個課堂。這類課文切忌上成自然常識課、科學課。我在教學中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讓學生反復朗讀、琢磨,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精妙,從而既了解了相關的科學知識,又積累了一定的好詞佳句。課后鼓勵孩子談談學了課文后對海洋的認識以及寫建議書,實際上就是在讓學生進行積累后的運用。
【《海洋—21世紀的希望》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海洋21世紀的希望》的教學反思01-19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教學反思范文04-26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教后反思04-13
《景陽岡》課后反思04-08
《畫風》課后反思04-08
《蒲公英》課后反思04-09
《臺階》課后反思04-20
《賣炭翁》課后反思09-13
海洋,我們的新希望——讀《走向海洋》有感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