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精選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第二課時),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1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自主學習,掌握本課的4個生字,理解 “反彈”、“彎曲”等新詞。
3、讀懂課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二、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 存的原因,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初步領悟“彎曲”的人生哲學。
三、預習要求
1、讀熟課文,自學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
2、自學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有個什么謎?謎底是什么?在文中畫出有關語句。
3、聯系生活實例或讀讀歷史故事《臥薪嘗膽》、《韓信胯下之辱》,說說自己對“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理解。
四、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六年級的孩子已具有初步閱讀自學理解的能力,且思維日趨活躍,視野較寬,有了一定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閱讀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交流再悟、揭示“謎底”
1、出示:大義凜然、義正辭嚴、威武不屈、寧折不彎
通過引讀,指出當我們面臨困難的時候,有時可以通過正面的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應該學會另外一種抗爭與生存的方式。從而揭示新課《山谷中的謎底》。
2、組織學生交流:山谷在哪兒?那兒有什么謎?謎底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畫山谷的簡筆畫師簡筆畫(指出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
出示課文中揭示謎底的語句,引導學生讀出“東坡只有雪松”的關鍵是由于“東坡雪大”及“雪松的本領”。
[本篇課文敘事簡潔,生字難詞較少,學生的閱讀障礙不大,對于山谷之謎及謎底,學生預習后應該述之不難。因此,教學時無須再組織初讀、指名讀,選擇直奔文章中心。]
(二)導學感悟,解讀“彎曲”
1、雪松有什么本領,課文中是怎樣具體描述的?在課文中找找、畫畫、讀讀。
出示有關雪松本領的語句,思考這些句中哪些詞最能概括出雪松的本領?(板書:彎曲反彈)
2、指名讀文中“彎曲”、“反彈”的語句,問:雪松是在什么情況下才會彎曲的?
引導學生認識雪松是在盡可能的去承受雪的壓力而又實在承受不了的情況下才開始彎曲,才肯彎曲的,雖然是彎曲,但這里面有抗爭的力量!
3、“反復地積,反復地彎,反復地落,反復地彈……”采用教師引讀的方式
a、聽!寒風還在呼嘯,雪花還在漫天的飛舞!雪松只有?讀
b.狂風刮得更猛烈了,肆虐的雪花壓斷了柘,柏女貞等雜樹,只有雪松?讀
在引讀中感悟雪之大、之狂,雪松之智、之頑強。
[雪松的“彎曲”本領,課文中運用了大量筆墨細致描述,為后文自然引出旅行者的啟示奠定基礎,因此解讀雪松的彎曲本領就尤為重要。教學中讓學生概括,在讀中感悟,都是為了使學生能產生獨特的體驗和啟示。]
(三)聯系生活,學會“彎曲”
1、出示兩位旅行者啟示的話,指名朗讀
2、重點讀第二位旅行者的啟示
從這位旅行者的話中你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引導學生想到《臥薪嘗膽》、《韓信胯下之辱》之類的故事,認識“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想到斗爭中的“出拳”怎樣才能有力?必須要先彎曲,往回收
想到肖邦“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想到同學、親人間的相互寬容及適當的讓步
……
3、在很多的成語中,都濃縮著這種充滿智慧的彎曲思想,如“屈蠖求伸”(板),蠖是一種蟲名,叫尺蠖,它行進的方式很特別,先使得身體彎曲,然后求的伸長,比喻以退為進的思想。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成語或諺語、俗語?
(以退為進,大丈夫能屈能伸,負荊請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忍辱負重……)
4、小結:課文學到這兒也該結束了,最后老師還想告訴你們,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肯定常常會遇到一些外界的壓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難,對于這些壓力、困難,我們有時必須選擇寧折不彎的勇氣去抗爭,如果她關乎尊嚴與榮耀!有時也應該學會雪松的彎曲,記住!這種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改文或簡縮本,應努力從原文中汲取原汁原味的知識與思想。并要求學生將原文帶回家與父母共同閱讀談體會。
[教學中對“彎曲”的詮釋不是狹隘的定義為一種斗爭的策略,而是盡可能地拓寬“彎曲”的內涵,加深對課文主旨的領悟和把握,過程中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滲透人文的關懷。]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學會聯系上下文與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領會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確實,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主動質疑,構建閱讀話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松、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復習舊知)板書
2、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想提什么問題?
預設:(謎底是什么?雪松有什么本領?從雪松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二、主動感知,引導讀中感悟。
1、出示學路建議一。
(1)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勾畫出有關山谷謎底、松樹本領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在句子旁邊做上批注。
(2)小組合作交流完成。
2、帶著問題,主動去感知課文,去揭開謎底。
三、主動建構,進行深度閱讀。
(一)揭開謎底
(1)課件出示謎底:“謎底終于被揭開了,東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來。”
讀這句話,想: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2)引導交流:揭開謎底。
(3)產生疑問:僅僅是因為東坡的雪大、西坡的雪小這些外在因素造成這個奇異的景觀嗎?
(預設:雪松的'本領大。)雪松有什么本領能存活下來呢?
(二)品賞雪松形象
(1)課件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依然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
(2)交流:
指名回答(相機板書:彎曲、反彈)你是怎么理解的?課件演示這一動態過程。以此理解“彎曲”“反彈”。
(3)引導:
▲理解反復,讀相關句子。
▲多種形式朗讀:“就這樣,反復地積,反復地彎,反復地落,反復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4)小結。
(三)領悟旅行者的話深刻含義。
(1)出示學路建議二
①默讀課文4-6自然段,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旅行者的話所蘊含的道理。
②你想起了什么人,什么事?或想起了那些名言警句?
③小組合作交流完成。
(2)匯報交流
(3)引導說話:不是…而是…
(4)點明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聯系上下文,舉例子等。
四、主動拓展,課外延伸
1、正面抗爭與學會彎曲兩種觀點碰撞。
2、課外閱讀《自然現象之謎》。
3、收集并整理有關“智慧的彎曲”的成語或諺語、俗語。
板書設計:
山谷中的謎底
西坡:雜樹(雪小)
東坡:只有雪松(雪大)
本領:(彎曲反彈)
啟示:敢于抗爭,適時退讓
教材解讀: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山谷中的謎底》,飽含著深刻的哲理。作者記敘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這是一篇是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陶冶性情和培養意志的好教材。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3
【教材簡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課文《山谷中的謎底》是作家劉燕敏撰寫的一篇敘事簡潔、說理深刻的小品文。本文講述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有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即山谷的西坡長滿松、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兩個旅行者在大雪紛飛中仔細觀察,揭開了謎底——東坡雪大,只有雪松枝丫富有彈性,沒被積雪壓斷;西坡雪小,各類植物都能存活下來。兩位旅行者獲得啟示,啟發人們“對于外界壓力,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需要像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這篇課文是根據作者原作改編成的,原文內容為一對婚姻瀕臨破裂邊沿的夫妻,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打算作一次浪漫之旅。他們來到這個山谷,不僅發現了謎底,而且得到啟迪,感情重歸于好。樹的智慧,給予人智慧的啟示,學會智慧地看人生、看自己……
【設計理念】
生本教育理論,同樣給予我們智慧的啟示: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教學,就是應著力將教,最大限度轉化為學,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生命潛能和發展本能,真正將學習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為一種學生自主的、靈動的、深刻的、豐富的、充滿魅力的活動過程。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學所關注的不應僅僅是讓學生獲得課文教材末尾要“告訴”我們的感悟結論,更具價值的,是自主學習過程的展開及過程中的經驗喚起、情感體驗,閱讀積累的內化運用,學生的智慧生成、心靈啟迪等等。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與小組合作、大堂生生互動中經歷“感受謎、聯系生活與已有讀書積累感悟雪松特點、產生自己的體驗發現、讀原文進行比照歷練智慧”的過程,即引導學生走進教材,在老師設計的智慧話題的深入探究學習中去思索、去聯系、去體驗,和教材中的精神、情感、智慧進行對話,和自己的.知識經驗、生活積累進行對話,和學習同伴進行思維碰撞、智慧啟迪,從而豐富智慧,提升精神境界,逐漸建構起自己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讀題質疑解疑,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研讀描寫雪松的句段,聯系生活與已有積累,感悟雪松的特點,引發思考,自己嘗試給課文寫結尾。
3、朗讀原文,與本文比照,產生新的啟示,讀書讀己,歷練智慧。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解疑,了解主要內容。
1、這節課學習新的課文:揭題齊讀。
2、初讀課題時,你曾產生了哪些疑問?
(交流:山谷中有什么謎?謎底是什么?板書)
聆聽點評:題是文的眼睛,讀題時產生問題,就為讀書思考開啟了一扇窗戶。
3、通過自學,你又解決了哪些問題?
師評點:讀書就要這樣:讀中質疑,思考解疑,漸漸把握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是一種整體性的把握能力,到了高年級,就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在自讀思考中有整體把握,運用已有讀書經驗用簡練準確的語言表達,漸漸提高閱讀能力。本課教學,就由讀題質疑開啟,在自讀自悟中,既檢測了學生對主要內容的把握,又積累了讀書概括的經驗方法,更培養了自能閱讀的習慣。在生生互動交流中,老師不僅關注學生讀書內容的感悟,也注意讀書習慣的養成。)
二、品讀句段,感悟雪松特點。
1、師捕捉謎底中話語:剛才在交流謎底中,大家都談到雪松有一個反彈的特殊的本領,關于這個本領,文中有一段細致描寫,讓我們一起走進語言文字,細細品讀。
2、出示文字:由于特殊的風向……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自由多遍朗讀→指名朗讀。
3、用心品讀這段語言文字,你產生了哪些感悟?將你的讀書思考與學習同伴分享,在交流中不斷豐富,并商議好小組匯報方式:是中心發言人負責還是人人匯報。
預設:
A、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于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彈性”表現雪松的枝條機動靈活,“彎曲”讀出雪松面對壓力與困境作出暫對的退讓,隨機應變。
B、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著蒼老挺拔的身姿……“反彈”:雪松伺機行事,以退為進。
C、就這樣,反復地積,反復地彎,反復地落,反復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感悟到雪之大之猛烈,松樹得承受多大壓力!但在承受壓力時又適時退讓,不屈不撓,堅持不懈,最終讓自己生機勃勃。
(交流中學生隨機板書)
小組大堂展示后,引導生生互動交流:或對某一句段的感悟作補充,也可由語言文字想開去:在你的知識積累中,也有像松樹這樣“彎曲”、“反彈”的人與事嗎?師作適時點評,引導聯系閱讀過的名人故事,身邊故事,自己親身經歷等用具體事件類比感悟。
(設計意圖:生本語文課堂中的老師角色,是指引者、幫助者,提供話題、創造思維碰撞情景舞臺的總設計師。根據教材特點,關注學生已有學習水平、知識經驗與學習需求,本著生本理念語文教學“大閱讀、大積累、大思考、大表達”的特點,與學生產生意義關聯,設計對學生的生活、學習、精神成長有意義、有價值的話題,真正將教材看作是學習的開啟,引導學生發展智慧、建構人格、提升精神、豐富情感、學習生活的一種資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緊扣住語言文字品讀,而且由文字想開去,聯想到閱讀所積累的“以退為進”的名人故事、身邊故事、有關名言、自己的親身經歷,由此談及自己的感悟與啟示,對故事中蘊涵著的哲理,產生自己的真切感悟。學生在用心傾聽、積極思辨中不斷豐富與完善自己的感悟、真正將學習成為超越教材、超越自我的過程,學生也在師生共賞中養成了良好的品讀、表達習慣。)
三、書寫啟示,讀寫課文。
1、普普通通的雪松,卻擁有如此可貴的品性,面對如此困境,承受著那樣巨大的壓力,最終卻生命依舊,生機勃勃,這給我們什么啟示?你能嘗試著做回哲人,用幾句精練的話語寫一寫嗎?
2、投影儀展示:組織賞評。
3、引導朗讀課文結語:你們用自己的感悟詮釋了文中兩位旅行者的啟示,真是慧心慧眼啊!
(設計意圖:課文的收尾表達比較直白,如若直接“讀知”,對于開啟學生新智意義就不大。此處環節設計,旨在對語言的品讀、理解、感悟、運用于一體進行言語實踐活動,在讀書親歷、體驗探究中歷練智慧能力,在與智者交流、切磋對話、得以印證中建構積極情感與智慧。)
四、原文比照,歷練智慧。
1、師:其實,課文是根據一篇文章改編成的,想讀讀原文嗎?剛才我們讀出了雪松的智慧,用心讀過原文,你又產生了什么新的啟示?
2、出示原文,師生共讀。
3、交流新的讀書收獲、啟示。
預設:A、松樹面臨困境,憑借自己反彈的性能度過生命危機。這是松樹的智慧;而這對夫妻能以雪松特點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危機,得到啟示,從而破鏡重圓。人能以自然現象得到啟示,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這是人的智慧。B、擁有發現的慧心慧眼。C、談及自己:面臨過重壓力,不正向抗爭,可隨機適度退讓,或從別的事物得到啟示,以求反彈。
(最后板塊,如學生還沒談及旅行者,即引導:你的感悟很真切,但是還沒有跳出松樹的智慧感悟框架,還能換個角度來思考嗎?如果談到,即引導:你還能從旅行者身上讀出他們的生活智慧,思維很是新鮮獨特,其他同學也能來談談嗎?談充分后引領至自己的為人處世學習,談自己的感悟)
4、小結:很欣賞同學們的智慧。的確,我們從夫婦身上可以得到很多啟示:首先,當我們面臨困境時,可以退讓一步,這不是彎曲也不是倒下,這是一種生存的智慧與藝術;另外,我們讀書、讀人、讀己、讀世界要從多個角度,來豐富思維,提升認識,歷練智慧!
(設計意圖:讀書,終極目標還是審視自己,提升自己,豐富自己。學生徜徉在樂趣無窮的智慧挑戰之中,這一設計又為學生思維的認識提升提供平臺,學生走進了這對夫婦的心靈世界,在交流碰撞、快樂生成中啟迪智慧,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學會生活。語文課堂,也真正成了學生語言、精神、智慧同生共構的過程。)
附板書:
17、山谷中的謎底
謎彈性、彎曲、反彈
雪松以退為進、隨機應變、不屈不撓
謎底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4
一、教材解讀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十課《山谷中的謎底》,飽蘸著哲理的深思。作者記敘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是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陶冶性情和培養意志的好教材。
二、設計理念
本設計注重學生讀的訓練,將讀作為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引導學生品賞課文。并通過泛讀和精讀,抓住課文的重點,讀中體驗,讀中感悟,升華認識,獲得思想啟迪,真正實現閱讀是“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自主學習,掌握本課4個生字,理解新詞“抗爭、反彈、完好無損(加拿大、魁北克)”等。
3.讀懂課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圖片和資料、重點句段的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引發期待
1、同學們:我們學過很多歇后語,老師來說前半部分,你能對出后半部分嗎?師:⑴芝麻開花——;⑵八仙過海——;⑶姜太公釣魚——。學生回答后,告訴學生這些歇后語就像是謎語,它們都是人們在生活中深入研究和觀察得來的。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山谷中的謎底》(板書課題)來看看它的謎底是什么?又是怎樣解開的呢?
[點評:這一設計,既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又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讀音和讀課文。(先同桌檢查,再全班交流)
(三)重點引導,感悟文本
1、靜心讀課文,邊讀邊想:山谷中的謎底是什么?它是怎么樣解開的?(可以動筆畫畫,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讀讀。)
[點評: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精讀和泛讀,由上個環節的能讀課文到這里的精讀,能使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理清思路。]
2、交流:(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重點引導:
⑴它的西坡長滿松、柏、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這一奇異的景觀始終是個謎,誰也不知道謎底在哪兒。
⑵東坡雪大,其他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都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而西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根本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
反復讀這兩組句子,讀后有什么疑問,提出來。
⑶他們支起帳篷,望著滿天飛舞的大雪,突然驚奇地發現,由于特殊的風向,山谷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雪來得大……謎底終于被開了。
讀了這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課件出示山谷中的雪松在風雪中的情景,觀察理解。出示南北谷中的不同情景,觀察對比。)
[點評:重點放在學生的自讀自悟上,讓學生充分地讀,然后說說自己的感悟和體驗。]
(四)品讀課文,自主探究
1、畫出雪松在大雪中的表現的句子,反復讀,你得到什么啟示?
2、那兩位旅行者又得到什么啟示?作者又是怎么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畫出相關的句子,用各種方式讀一讀。)
3、課件出示句子。
⑴我得到了一個啟示——對于外界的壓力,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需要像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作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抗爭”是什么意思?結合課文理解“反彈”的意思。)
⑵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先理解:“毀滅”的意思)
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句子的'?
[點評: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和作者和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明白文章所要表達的道理。]
(五)拓展延伸,升華認識
1、從這篇課文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試舉一例說明。
2、列舉你從實際生活中得到啟示的事例。
點評:本設計通過語文教材這一載體,我們應該對“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這一目標進行有效的實施。因此,在課堂上要改變原來課堂教學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努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整個設計是以共生互學的師生關系為前提,通過精讀和泛讀及語文品味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多面度多層面與文本進行充分而又真切的對話,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收集資料,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5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雪松獨特的本領,感悟雪松是真正的強者和智者形象。
3、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深刻含義。學習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了解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及課末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程序:
一、積累導入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組詞,誰來讀一讀?
出示:大義凜然 義正詞嚴 威武不屈 寧折不彎
師:你讀得很正確。這些詞的意思誰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再指名讀,要讀出慷慨激昂。
2、師:這位同學讀得豪邁、堅定。從這些詞我們感受到面對困難堅強不屈、正面抗爭的精神。其實,面對困難還有另一種方式,這就是《山谷中的謎底》所告訴我們的。
3、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導學感悟,解讀“彎曲”
1、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魁北克的山谷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師板畫)在山谷中存在著這樣一個奇異的景觀,我們一起讀謎面。
出示謎面,齊讀
2、那謎底是什么呢?誰來讀?
出示謎底:東坡雪大,其他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而西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根本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
3、齊讀,思考:形成這一奇異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4、交流:
(1)特殊的風向,東坡雪大,西坡雪小;(標出“風向”,簡略講解)
(2)雪松有這樣的本領。
5、師:那么,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的這些雪松到底有什么獨特的本領?面對巨大的風雪,其他樹木都喪失了生機,可它卻依然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
(出示讀書要求:請大家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仔細琢磨雪松的這種特有的本領究竟是什么?用“-”劃出相關語句。)
6、交流:
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于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
7、師:有人說雪松在積雪來臨時,應該迎難而上,怎能向困難低頭?雪松是弱者,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自讀第三自然段,抓重點詞語和句子。)
8、開展辯論,突破重點:
9、指導感情朗讀:(配樂:風聲)
①面對著暴風雪一次次的侵襲,雪松就這樣,(引讀)
②風還在刮著,雪依舊下著,柏村倒下了,柘樹倒下了,而雪松彎曲、反彈,再彎曲、再反彈……它仿佛是這個靜穆的世界里最后的斗士.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奏出了生命的最強音,雪松就這樣,(再讀)
9、師:這就是雪松,面對肆虐的風雪,用一時的彎曲獲得了新生,這是充滿智慧的彎曲,這是充滿力量的彎曲,讓我們再次把謎底告訴大家(齊讀)
10、面對這一謎底的揭開,你想到了什么?(可以從雪松、旅行者、雜樹等方面談看法)
三、聯系生活,學會“彎曲”
1、師:同學們說的.真好,是啊,從這一課普通的雪松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也想到了許多,這兩位旅行者也從雪松身上得到了啟示。
出示:“對于外界的壓力,……以求反彈的機會。”
2、齊讀,思考填空:
3、雪松彎曲一下,不是《山谷中的謎底》。
4、由此,你能聯想到生活中的例子嗎?(學生交流)
5、古往今來,從自然界到人類,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
“對于外界的壓力……以求反彈的機會。”
四、總結延伸
1、師:的確,大自然中,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人類,面對逆境和壓力,首先要敢于和它作斗爭,同時也要學會忍讓,恰當的以退為進,同樣可以生存和更好地發展。記住:
出示:這種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男讀、女讀、齊聲讀)
2、布置課后作業:
推薦閱讀《十萬個為什么》。
五、教后記
執教《山谷中的謎底》一課后,收獲與感悟真是一言難盡。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的設計,我似乎有了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這只能說,收獲太大了。
先說教材的鉆研過程,課的導入既要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要能夠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直接切入魁北克省的南北走向的山谷中的奇異景觀,順水推出“謎”和“謎底”,激發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進而展開重點段落的教學,感悟雪松與風雪抗爭的過程。
再說為了突破這個重點,我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謎底的第三自然段。首先可以抓住謎底引發小組合作討論:
a、為什么東坡雪大,西坡雪小?
b、雪松有什么本領?“雪松有什么本領”是一個關鍵問題,讓學生在自讀時緊扣第三自然段,圈出關鍵詞句,各自談談對關鍵詞句的理解。師巡視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點撥。然后引導學生合作探討雪松是如何運用彎曲、反彈的本領達到最終目的。這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我讓學生參加了辯論,在辯中感悟了雪松的特殊本領。又針對“就這樣反復地積,反復地彎、反復地落、反復地彈……不論……始終……”,我以讀為主線索,以讀促情,以悟促讀,以自讀、默讀、齊讀以及創設情境的引讀這多種形式的讀,邊讀邊想象,讓學生感受到雪松與積雪抗爭時的情景,使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畫面,讓雪松那頑強抗爭的形象清晰印入學生的腦海中,領悟雪松是強者、勝利者。
第三導之以行,突破難點。為了加深對課文最后一句話(文章主旨)的理解,我采用層層推進的方法:
一、聯系課文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二、用一個故事、一個現象談談你的理解;
三、用一個名言、俗語說說你的理解。這樣,學生的理解、思維在一步步加深,使課堂拓展與課文內容構建聯系,為理解課文內容服務。由讀導思,由思導說,重在感受體驗,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先后就有學生說出:“韓信甘受胯下之辱,越王臥薪嘗膽”的故事,斤斤計較,是智者的退讓。學生的思維活躍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些名言、俗語補充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生充分自由地發表了意見,說出了他們各自真實的、獨特的感受與認識,這種深題淺講的方法要比一味地灌輸道理來得深刻,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6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雪松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
4、通過雪松這一形象感悟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多媒體課件
[課前活動]
1、猜謎。
2、過渡:猜謎語還是比較簡單的,同學們經過思考,大都能揭開謎底。但世界上也有許多謎卻并不那么容易解開。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就有一個謎,(板書:山谷中的.謎)這山谷中的謎是什么?謎底又是什么呢?(板書:底)
2、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地閱讀課文,說說這山谷中的謎是什么?謎底又是什么?
2、學生讀。
3、交流。
⑴山谷中的謎是什么呢?
指名說(出示圖)
⑵認識松、柏、柘、女貞以及山谷
(3)謎底又是什么呢?
指名說(出示謎底)
三、自主探究、精讀感悟
1、山谷中的謎我們知道了,謎底也揭開了,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2、認識雪松的本領。
3、探討彎曲是不是懦弱的表現,正確認識彎曲。
(1)仔細讀課文第三小節,找出能說明雪松彎曲不是懦弱表現的詞句,并標注閱讀體會。
(2)全班交流
(3)從雪松身上你能得出什么啟示?
四、聯系生活,學會“彎曲”
1、出示啟示之一“面對外界的壓力,我們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要向雪松一樣學會彎曲,以求的反彈的機會。” 其實對于像雪松這樣的彎曲,在很多的故事中,很多的人身上都發生過,誰能舉些例子說明?
2、學生交流
3、教師補充文本資料《臥薪嘗膽》
4、出示啟示之二:“彎曲不是屈服與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教師補充資料《馬嘉魚的悲哀》學生閱讀并完成對資料空白的補充。
5、再讀啟示,情感深化。
6、對于這種充滿智慧的彎曲,我們的古人早已心神領悟,在很多的成語中都濃縮著這種思想與精神,多媒體課件展示:
7、師:古往今來,從自然界到人類,像雪松這樣彎曲的例子還真不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齊讀最后一句話)。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堅持固然可敬,退讓亦是良策。彎曲不是低頭,是為了重新開始;彎曲不是懦弱,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忍辱才能負重,委屈才能求全,過硬的挺進有時會造成無限的失敗,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在人生的道路上,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樣的人生哲言:(齊: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面對外界的壓力,我們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要向雪松一樣學會彎曲,以求的反彈的機會。)記住,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更要做生活的智者。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7
學習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學會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態度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學習重點:
朗讀課文,進行字詞句的訓練。
學習難點:
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1、師出示謎面:“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白胖子”打一果實(花生)指名具體說說猜測思路。(課件2)
2、師點明:同學們揭開了這一謎底,其實,謎底就是謎面的答案,有時也比喻事情的`真相。(課件3)
3、板書:山谷中的謎底(課件4)
導語:今天,我們一起閱讀《山谷中的謎底》一課,同學們不僅了解到人們是如何揭開這一謎底的,你們從中還一定會有更大收獲。
二、檢查預習
1、出示預習要求:讀課文,提出問題,自己試著解決。
2、學生匯報,生補充,齊讀有關內容。
歸納提出的問題:
(1)山谷中有什么謎?
(2)這山谷在哪里?
(3)人們怎樣揭開謎底的?
(4)這個謎底是什么?
(5)旅行者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師:通過交流,同學們已基本上解決了上面的問題。讀文章時,我們就應該這樣一邊讀,一邊思考,這樣閱讀的效果將更好。
三、精讀第3、4、5、6節,揭示道理
導語:再讀一讀課文,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1、學生質疑:旅行者說的話以及最后一節內容不懂。
2、師出示兩位旅行者說的話。(課件6)
3、自由讀,說說你是如何理解的?(聯系第3節,自由討論)
4、師點撥:一位旅行者說的意思,讓學生明白,在大雪中,其他雜樹由于沒有“彈性”不會彎曲,導致不能生存。
5、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出示描寫“雪松”的句子。(課件7)
師:大雪之中,雪松仍然挺拔,是什么原因?(生結合課前的了解,談談對雪松的認識)
(1)自由朗讀
(2)你覺得這段話該怎么讀?
(3)其他學生評價
(4)讀了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師點撥:正像這第二位旅行者所說:對于外界的壓力,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我們一切都是為了“戰勝”,最終的追求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7、齊讀:最后課文一句話。(課件8)
8、師:生活中的事例很多,舉一例說明。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相關文章:
山谷謎底作文(精選21篇)04-19
六年級下冊蘇教版《山谷中的謎底》教學反思(通用8篇)10-09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山谷中的謎底》04-03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山谷中的謎底05-07
秋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8-12
恐龍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28
《坐井觀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24
《雷雨》教學設計第二課時04-14
《白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