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結構。
1、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文章寫了三個部分的內容:剪紙贊人,我們看到了姥姥的心靈手巧,剪紙喻理,姥姥通過剪紙告訴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紙傳情,小小的剪紙卻傳遞著濃厚的祖孫情。
2、三個部分都在寫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孫情放在第三部分著重描寫。好,今天我們進一步來學習課文。
二、剪紙贊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紙贊人。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靈手巧具體表現在哪兒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在姥姥的手里翻來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
從哪些詞可以看出姥姥心靈手巧呢?
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來折去、無所不能
(這個句子寫出了姥姥剪紙工具雖然簡單,但作品內容廣泛,也說明了姥姥的確是剪紙行家,“無所不能”。)
句子二:
“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同學們,這句話中鄉親們僅僅是在贊嘆姥姥剪什么都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形象逼真)
除了動物,姥姥還會剪什么?書上怎么說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著的小屯里,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你從哪兒看出姥姥的心靈手巧?(體會“左鄰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廣結善緣,有求必應,任誰開口都行。
你又是從哪兒可以看出她的心靈手巧呢
三、剪紙喻理。
1、過渡:姥姥是個心靈手巧的人,在剪紙的過程中還教會我一個道理--到底是什么道理呢?我們接著學習第二部分。
2、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一部分,想想教會我一個什么道理?
3、通過什么事例寫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學生試著說一說。
5、課文為什么要著重刻畫我的“調皮蛋”、“刁蠻”、“耍賴”呢?
6、過渡:同學們到這里作者覺得還不能說明熟能生巧的道理,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還加了一段。
(1)(出示)數九隆冬,三伏盛夏,這告訴我們是一年四季總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這告訴我們姥姥一天到晚總剪。 (2)我們也和姥姥一起來剪紙。(朗讀)
(3)一年四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就是姥姥透過剪紙告訴我的一個樸實的道理。
(4)小結:作者通過一個具體事例的描寫,充分說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剪紙傳情。
1、在我童年的那段難忘時光里,還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間的美好回憶,在我心頭回蕩。請同學們把這一部分讀一讀并把寫剪紙的部分劃出來。 邊劃邊思考:姥姥的剪紙剪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剪這個內容?
2、學生讀書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紙內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馱兔的剪紙、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紙。
表達姥姥什么樣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況下給我剪的?(疼愛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學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題的剪紙,沒有具體寫哪一張。表達了姥姥什么樣的情呢?(對孫子的呵護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學后):“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
請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紙上,來想象這幅畫面。請同學再來讀讀這句句子。姥姥又是在什么情況下給我剪的這幅剪紙的呢?
這里姥姥借著剪紙來表達什么樣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讓你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你會取什么名兒?(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這部分中,哪些字眼強烈地表達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纏、憶)
這三個字分別準確生動地表現出“我”對姥姥剪紙的喜愛,請同學們再找找課文中的哪一個字能傳神地概括這三個詞兒,集中表現出姥姥剪紙對“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詞都說明了姥姥用剪紙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紙拴了“我”多久?還將拴“我”多久,還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紙拴了“我”的童年、小學、中學、大學,還將拴“我”一生,讓我的生活,讓我的心境與夢境永遠有聲有色。)
6、如果說童年時拴住的是我的身體,那么到現在拴住的其實是我的什么?(對家鄉、對姥姥的思念和依戀、牽掛。)
7、小結:同學們,我們學習了這三部分內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題的剪紙。
讓我們一起再來看看這些牛、兔主題的剪紙,再來細細地讀一讀,感受這頭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搶過來看了,是一只頑皮的小兔子騎在一頭溫順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頭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覺的兔子;拉車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總是在干活兒。
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樣的親情呢?
(姥姥任勞任怨、勤勞善良,對我的關愛、期待、思念、牽掛)
9、作者更是深切的體會到了這一點。出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10、作者的'心境與夢境為什么會變得有聲有色起來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對自己的一份愛,感受到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會陪伴他一生。)
11、讓我們飽含深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三部分。
五、總結課文。
同學們,課文學到這兒,我們不禁被這份濃濃的愛所打動,被感動了。之所以還歷歷在目,是因為作者獨巨匠心地用剪紙把這份情串聯起來了。
剪紙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紙技藝,更體現了姥姥對作者的疼愛牽掛,寄托了作者對姥姥的思念和依戀,它如同橋梁溝通了姥姥與作者之間的感情,宛如紐帶,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永遠地記住這份濃濃親情的見證--姥姥的剪紙!
板書:
12、姥姥的剪紙
無所不能 有求必應
喜鵲登枝 熟能生巧
老牛小兔 濃濃親情
永遠的牽掛
教學反思:
《姥姥的剪紙》為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設計時,我始終圍繞姥姥的“剪紙”開展教學活動。我把全文分為兩部分,第一、二段為第一部分,先是讓學生找描寫剪紙的語句,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致,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接著,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為中心句,思辯姥姥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練的,結果怎樣,進一步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學生通過朗讀以及重點詞句的理解,對姥姥高超的剪紙非常佩服,我能從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這一點。
然而,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還是抓住剪紙,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想想它們有什么特點,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姥姥的勤勞,作者的貪玩。學生在交流這三幅圖片的含義時,能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當我讀著作者后來寫的對姥姥臨終前的回憶時,教室里一片安靜,有的學生感動得甚至要流淚了。我想這正是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并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
【第十二課《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11-04
課文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03-10
《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5-27
《姥姥的剪紙》語文教學反思01-16
姥姥的剪紙語文教學反思01-21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通用10篇)03-26
《姥姥的剪紙》課后反思匯編06-28
蘇教版六上《12、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