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優秀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譚、漱、吱、墟、撼、凹、感、詮、釋”;會認識二類字“坍、攸”;能聯系課文語境理解“廢墟、坍塌、震撼、詮釋、生死攸關”的意思,會用“生死攸關”造句。
3、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后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4、能夠體會環境及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能夠理解“最后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生字,生字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最后的姿勢》,感受譚老師的高尚品質。
二、教學新課。
教學二到七自然段。
(一)、閱讀課文二到七自然段,分別找出描寫環境和譚老師的句子。
(二)、交流環境描寫的句子。
1、出示句子(1)、天空陰沉沉的。(2)、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有搖晃起來!地震!(3)、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并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4)、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理解交流:地震來勢洶洶)
2、指導朗讀。可以用上抑揚頓挫,重讀,輕聲,等到方法把自己體會傳遞給聽者。第一句子可以用低沉的聲調讀出天空的陰沉沉。如:第二個句子的“搖晃”,第三個句子的“厲害,刺耳、騰空而起”;第四個句子的“地動山搖,重重,塌陷”等詞可以重讀或者輕讀來強調。
3、比較四個句子的程度,用漸強的語調讀出變化。
4、小組輪讀。
(三)、此時譚老師分別都在做什么呢?教師引導,當天空陰沉沉時,譚老師正在——
學生接著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這堂課上,他給學生們講“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教師指導學習:譚老師上課會是怎么樣的,請你快速瀏覽,結合下文回答。
生找出:在學生眼里,譚老師講課繪聲繪色,不僅妙語連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充滿活力。
教師引導朗讀:譚老師講課是繪聲繪色的,請你繪聲繪色地讀一讀“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譚老師講課是妙語連珠的,指名讀“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譚老師上課還是充滿活力的,全班齊讀“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教師:多么崇高的人生價值觀呀,譚老師只是說的好聽還是真的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現這崇高的人生價值觀。請你認真讀課文找出依據。
出示句子:他意識到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從哪些地方看出譚老師的大公無私,為他人著想?
引導理解:好一個來不及,他來不及想什么?(來不及想自己,來不及想心愛的小女兒,來不及七十一歲的老母親……可他卻來得及想誰?他的心中裝的是誰?)”引讀,這就是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出示句子: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重點理解:“立即、拉、撐、護”。 :從立即可以看出譚老師救學生是沒有絲毫猶豫的,要是猶豫了會怎么樣?指導朗讀。
教師引讀,沒有絲毫的猶豫,他的行為再一次證明了他的人生價值是什么?生——“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教學八到十自然段。
(一)、地動山搖,樓房塌陷了……當人們從廢墟中搬走壓在譚老師身上的最后一塊水泥板時,人們怎么評價他。快速瀏覽課文8到10自然段找出大家評價譚老師的話。
(二)、出示1、“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地說。譚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形象,讓他永生難忘!
認真地細細默讀,看看你接收到了哪些信息?
生交流,師適時總結評價。
指導朗讀:我們不是演員,也許做不到熱淚盈眶,但我們是細心的讀者,我們可以通過朗讀把我們心中的感動傳達出來。留給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心中的,譚老師最后的姿勢是:張開雙臂,護住學生。
出示2、“地震時,眼看教室就要倒,譚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的身上。”獲救的學生這樣回憶。交流體會學生可能會帶著怎么的感情回憶,指導朗讀。譚老師留給學生最后的姿勢是——張開雙臂,護住學生。再次引讀,這就是譚老師所說的人生的價值,學生讀“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出示3、一位老師說:“如果要快速逃離現場,論條件,老師離門口最近,最有可能離開。但在生死攸關的一刻,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交流朗讀。譚老師留給這位老師最后的姿勢仍然是——張開雙臂,護住學生。這就是他的人生價值,又引讀——“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教學十一、十二自然段。
出示這兩個自然段,學生齊讀。
引讀:是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勢!也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三、總結全文
(一) 人們贊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你也來贊頌贊頌他吧!
(二) 出示資料:1、看看網友怎么贊頌他的。2、人們還表達了對他的無限懷念,無比崇
敬,無比懷念之情,播放音像資料:大愛千秋。3、出示詩歌:《五月的挽歌》
提升全文:在汶川大地震中還有哪些故事感動了你?學生根據課前的搜集交流。
我們這些同胞又可以為他們做什么?出示:網上下載的捐款名單,快速瀏覽,感受大愛無疆。
總結:因為有愛,有責任,這個世界變得如此溫暖,如此美好。讓我們時刻記得把愛傳遞下去。
三、布置作業:
(一)、與老師一起總結這篇課文的寫作方法。
(二)、用正面描寫或者側面描寫寫一個片段,水平高的同學可以用上這兩種方法寫一篇文章。
教學反思:
刪繁就簡
一直希望自己的教學能夠刪繁就簡,直奔主題,突出重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做了不少嘗試,我希望能用有限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去學習,去閱讀。在教學《最后的姿勢》時,我細心地讀了文本,根據我自己的理解,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應該是什么;告訴我們“張開雙臂,護住學生”這一姿勢詮釋了人性美,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高尚品質。因此我選了“人生的`價值”、“張開雙臂,護住學生。”這兩個支點進行教學。
支點一:“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全篇課文的教學我都圍著這一支點進行,在讓學生讀了這一段話之后,我就說到:“多么崇高的人生價值觀呀,譚老師只是說的好聽還是真的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現這崇高的人生價值觀。請你認真讀課文找出依據。”學生找出:他意識到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我引導學生理解:好一個來不及,他來不及想什么?(來不及想自己,來不及想心愛的小女兒,來不及想七十一歲的老母親……可他卻來得及想誰?他的心中裝的是誰?)”引讀,這就是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當學生找出句子“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立即、拉、撐、護”。 :從立即可以看出譚老師救學生是沒有絲毫猶豫的,要是猶豫了會怎么樣?讓學生想像之后指導朗讀。朗讀好了之后我又適時引讀:“沒有絲毫的猶豫,他的行為再一次證明了他的人生價值是什么?生——‘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支點二:“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這一支點串起了八到十二自然段的教學。在學生找出大家對譚老師的評價之后,我又引導學生體會朗讀,留給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心中的,譚老師最后的姿勢是:張開雙臂,護住學生。譚老師留給學生最后的姿勢是——張開雙臂,護住學生。譚老師留給這位老師最后的姿勢仍然是——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是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勢!也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從而又引導學生朗讀,這就是他的人生價值,在譚老師眼里,人生的價值是什么?生答:“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從而把整篇文章融為一體。
教學中我注重了朗讀的指導,適時到位的評價。如:環境描寫的句子我沒有進行繁瑣的理解,而是直接進行朗讀指導,“天空陰沉沉的”我指導“可以用低沉的聲音讀出天空的陰沉沉。”“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我在評價中指導“從你的重讀中我感覺到了搖晃的程度越來越強了。”“外面的塵埃騰空而起。”“騰空而起”這個詞學生一字一頓地重讀,并拖長了聲音,我評價“從你的朗讀中我看到了滿天的塵土。”……這樣的朗讀指導干凈利索,直接有效。在教中我還注重收集資料對文本進行提升。如:課前我讓學生收集了當年抗震救災的動人事跡,在課上交流,讓學生感受愛無時不在。我還收集了捐款名單,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因為有愛,災難不再可怕,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美中不足的是,資料過多,而我又認為這些資料都很有價值,舍不得刪了,因此花了很多時間。
【《最后的姿勢》優秀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精選05-24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3-02
精選《最后的姿勢》教學片段(附反思)03-30
最后的姿勢優秀讀后感01-01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3-15
《最后的姿勢》教后反思匯總3篇06-15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第一課時」04-06
《最后的姿勢》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5-25
最后的姿勢作文素材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