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及反思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及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
教學目的
1、 學習2個生字,正確讀寫“涕淚”、“洛陽”;
2、 了解詩的內容和寫作背景,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了解詩人與寫作背景。
1、 教師吟誦古詩學生說感受。
2、 導入課題:這首詩是我國偉大詩人杜甫所作,題目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 理解詩題的意思。
4、 知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使原本繁華安定的國家積極可危,也把詩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層,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逃難生活。在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鄉南歸。他親眼看到了叛軍的燒殺搶掠,看到了路有餓死骨的種種慘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這國家危難之時,這位愛國詩人即使對著春日的花鳥也會心痛得流淚。
忽然有一天傳來了收復薊北的喜訊,如春雷炸響,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詩人郁久的情感閘門,于是噴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詩----
二、 初讀古詩,學習生字新詞。
三、 檢查反饋。
1、薊北 涕淚 喜欲狂 巫峽 襄陽 洛陽
2、指名讀課文,學生評議,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四、 再讀古詩,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1、學生自由讀、自由說。
2、匯報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再看夫人和孩子,哪還有一絲憂傷?我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在大晴天里防聲歌唱,縱情飲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五、 三讀古詩,體會這首古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和思想感情。
1、 學生自由讀詩,體會。
詩中哪些詞句體現了詩人“喜欲狂”的心情,用~~畫出來。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 生匯報
六、 品讀古詩,背誦古詩。
1、 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說說你的看法。
2、 如果當時流落他鄉的是你,聽到這種好消息,你會怎樣表達你的心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七、 質疑。
八、 比較《示兒》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的異同。
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愛國情懷,但表達的方式不相同:
《示兒》----→悲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喜
九、 教材拓展:
1、 讀古詩《春望》,想想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 你還知道杜甫的哪些詩?
十、 作業:
自找一首杜甫的詩,自學后背下來。
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喜 欲 狂
↓
愛 國 情 懷
附: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教學反思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材第15課的一首古詩,共四句八行。它主要表達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以后“喜欲狂”的心情和愛國情懷。回顧教學過程,體驗教學情感,感受頗多,現總結如下:
1、將“讀”貫穿全文。
語文教學強調以讀為主,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在本堂課中,有教師范讀,初步感受古詩意境;學生初讀,學習生字詞;再讀古詩理解詩意;三讀古詩,體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和思想感情;品讀古詩,練習背誦。每一次的讀都有新的目標,更高的要求。
2、實行教師角色的轉換,構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我始終與學生平等對話,親切交談,構建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愿說、想說、充分說。
3、把時間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在教學中,我總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要求學生自讀自悟,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他們爭先恐后,踴躍發言,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4、尊重學生體驗,注重個性化的理解。
尊重學生體驗,注重個性化的理解,體現在對古詩意思的理解和抓重點詞句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不是以教師的標準答案為權威。
5、注重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將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和愛國的思想感情體會得淋漓盡致。
6、教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以教材為范例,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春望》,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課文的范例性。
7、新舊知識的對比與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同樣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用“喜”烘托詩人的愛國情懷,《示兒》以“悲”反襯詩人的愛國情懷。
8、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從“讀、說、悟”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始終,適時進行合作學習,大膽質疑探究學習。如學生在探究中問到:“卻看妻子愁何在”為什么不用問號,“白日放歌須縱酒”中的“須”為什么不用“需”等。
9、課件內容豐富,播放適時,為課堂教學發揮了應有的輔助作用。
我自認為這堂課成功之處不少,但也有不夠完美的地方,有待改進和提高。
1、在課件制作上要更精良,不能讓課件控制教學流程。如:“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地圖的出現要能靈活變換。
2、語文教學要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本堂課中,如果能讓學生仿照所學的古詩寫一直四句,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好了。
3、現在的學生接收信息的面廣、量大,知識的陳舊與匱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了,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僅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池水,而且是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加強自我修養,深化文學知識,提高語文內蘊,加強理論學習,指導教學實踐,努力提升教學品位。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熏陶。并學習分析鑒賞古詩。
3、結合學詩,培養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熏陶。并學習分析鑒賞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與詩人對話,揭題讀題解題意。
1、同學們,在我國詩壇上有一位詩人與李白齊名,被尊為“詩圣”,他的詩被人們稱為“詩史”,他是誰?你對杜甫了解多少?(交流杜甫的資料)
能背一首他的詩嗎?(交流杜甫的古詩)
2、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首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齊讀課題)
3、釋題: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聞”“聽說”,不同于現在的“用鼻子嗅”,這是古今詞義上的變化,這種類型題目中還有。哪一個呢?(河南河北)那“河南河北”指的是哪里?是河南省與河北省嗎?(指的是黃河的南北兩岸,那里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誰能連起來把課題的意思說一遍。
二、與文本對話,質疑問難解詩意。
1、學古詩,首先要讀準字音。誰能提示大家詩中那些字的音容易讀錯?(涕、子、裳、卷)指名讀。生評。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2、學習一首古詩光會朗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正確理解詩句意思。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自主學習!出示自學要求:同學們可以借助工具書由詞到句理解詩意。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做上記號。
3、質疑問難。說說古詩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師生協同解決。(妻子、青春、白天、漫卷)
4、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這首古詩的意思。生評。
5、把對這首詩的理解融入到你的朗讀中去!(指名讀、齊讀)
三、與詩篇對話,體驗感悟解詩情。
1、學習古詩,除了知道了其中的意思之外,我們還要進行品讀。接下來我們就來品一品。但是在品讀之前我們一起先來了解一下這首詩背后的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你知道那是什么事件嗎?
(交流“安史之亂”這一歷史事件)
過渡:“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在戰爭中,人民群眾特別是黃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出現了千里蕭條,人煙斷絕的慘景。
出示: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述“安史叛年十年殘暴,每到一處就搶掠民財,燒毀房屋,甚至把殺人當作兒戲,叛軍進入長安后,大搶3天,長安成了一片火海。在安祿山軍隊的暴行下,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城鎮村莊變成了一片瓦礫廢墟。
詩人杜甫為了躲避戰亂,才流離失所,貧困潦倒,而且一家人的生命時常受到威脅。八年之后,詩人在四川劍外聽到了官軍收復失地的勝利喜訊,詩人所心情如何?(喜悅,激動)詩中哪個字最能體現詩人當時的心情呢?(喜)
2、你從哪些詩句或者詞語中體會到詩人無比喜悅的心情呢?把你的理解寫在這句詩的旁邊。
預設:
(1)初聞涕淚滿衣裳。
早上我們也學習了另外一首杜甫的名篇《春望》。“初聞涕淚”中的“淚”與《春望》中“惑時花濺淚”的“淚”有什么不一樣呢?
(板書:喜極而泣)
教師引讀詩句1、2句,這是一種喜悅的淚……這是一種悲喜交集的淚……這是一種喜極而泣的淚……
(2)卻看妻子愁何在。
抓住“愁何在”:曾經妻子和孩子他們愁的是什么呢?
現在好了,官軍收復失地,他們不再為這些而犯愁了!齊讀!
(3)漫卷詩書喜欲狂
對于一個酷愛讀書的人來說對書定會異常珍愛,可是杜甫卻是“漫卷詩書”,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像一下詩人及家人欣喜若狂的樣子。
從此以后,不必妻離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顛沛流離,遠走他鄉,可以家人團聚,盡享安詳的生活,怎不讓詩人欣喜若狂。
(板書:欣喜若狂)指名讀3、4句,生評,齊讀。
(4)白日放歌須縱酒
淚滿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達詩人心中的喜悅,他還要做什么?
(板書:放歌縱酒)
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是喜到極致,忘乎所以了。請你帶上這樣的無以名狀的快樂情感與詩人一同放歌縱酒,一同顛狂。指名讀5、6句,練讀,全班讀。
2、聽到勝利喜訊,詩人想到了什么?從那些詞句看出來的?讓我們看看從劍外到洛陽是怎樣的千里迢迢? (課件)說說詩人回鄉的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從四川劍外到故鄉洛陽。跨越了四川、湖北、河南三個省份,在作者看來卻如此輕松,為什么?詩人思緒飛揚,他的心早已飛到千里之外的洛陽。(板書:歸心似箭)
在歸心似箭的杜甫看來,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萬水算什么?在詩人的眼里,故鄉就在眼前——(教師引讀7、8句),美景就在眼前——,洛陽就在眼前——。女生齊讀7、8句(到巫峽了),男生齊讀(到襄陽了),全班齊讀(洛陽到了)。
3、升華情感。現在杜甫看到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平息了,他終于可以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了,能不欣喜若狂嗎?那么詩人只是為能重返故里而欣喜若狂嗎?(板書:愛國)所以大家都稱他為愛國詩人。
讓我們與欣喜若狂的詩人一同放歌吧!(配樂齊讀)
讓我們與千千萬萬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配樂齊讀)
讓我們帶著對這位愛國憂民的詩人的無比崇敬再來讀詩!(配樂齊讀)
四、課外閱讀,開拓視野懂詩人。
1、背誦這首詩。小結學法!
2、回鄉后的杜甫是否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呢?找幾首安史之亂以后杜甫的詩讀一讀,體會詩人后半生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為什么被稱為苦難詩人、人民詩人。
教學反思: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本課,我力求使自己的課堂呈現出“語文味”來。
一、讓古詩沉浸在浩瀚的文化中。
杜甫作為“詩圣”,在當時文壇中的影響可見一斑,因此讓孩子親近詩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你對杜甫了解多少?”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閱歷、工具書、文化積淀學語文,是語文課該做的事。于是學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們的詩“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寫實;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頓挫”;知道了詩人顛沛流離的生活處境,讀杜甫的詩就能了解當時的歷史。
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讓詩歌的學習沉浸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讓學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詩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習其他詩歌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目的。
二、讓古詩的理解在情境中生發。
學生在前一天預習了整首詩,對全詩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的音義、“涕淚”的古今異義,我就放手讓學生說了,學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時候,能差不多說到位,我就沒再去“嘮叨”。可課后,經提醒我知道我錯了,學古詩不能滿足于僅僅理解詩的意思,更不能滿足于僅僅把詩句中逐字意思簡單串聯。比如“初聞涕淚滿衣裳”學生說剛剛聽到就激動得淚水沾濕了衣服。可是單單聽這句話,是別扭的,是什么讓詩人情緒如此反常?脫離了對杜甫曾經“悲”的感悟,擺脫了當時的情境,這樣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學生走進情境,就不會就字論字,簡單地把單個字的意思聯起來說說了事。他們頭腦里會出現:杜甫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高興得手足無措,萬分激動,不由任淚水沾濕了衣服!
學古詩,學語言,學表達,作為師者,我應該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他們在頭腦中想像畫面,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走進畫面讓學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積淀表達詩歌的意思。這樣的課堂才是詩意的,才是有“語文味”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3篇05-24
蘇教版六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06-26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優秀說課稿05-15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案例分析04-22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詩鑒賞07-13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評課稿03-18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文(15篇)03-09
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亮點與思考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