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反思三篇
《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反思之一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蘇教版第十一冊古詩兩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寫由讀書而生發的感想,寫的是詩人陸游用冬夜讀書生發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緊扣“無遺力”,放大詞境。
在理解“無遺力”就是“不遺余力”的意思之后,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其實古人學習是十分刻苦的,歷史上記載古人學習勤奮的故事有許多,請大家想想,有哪些是描寫古人學習勤奮的成語?”學生聯系舊知,很快就想到了學過的成語故事: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借光、聞雞起舞等,在簡要講述故事的同時,詩歌的形象立體起來,豐滿起來。這一環節通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活,首先是“無遺隨之學生的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學問是這樣努力的”,將短短的七個字讀厚起來,體驗也就深刻起來。
二、有效整合利用,拓展教材。
教學詩歌不僅展示了寫作背景和陸游生平,在學生已經能夠理解詩意,明白詩理的時候,我又不失時機地將教學引向了新的語言鏈接與積累: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讀書、實踐的名言警句。本詩的教學由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積累自然而然地導入,又借助學生已經形成的認知合理地拓展延伸,這讓我認識到:教者合理地開發與組織教學資源是教好一首詩的基本保障;課堂上,教者對資源的恰到好處的利用更是對教學資源價值的有效提升。
三、始終關注誦讀,讀中提升。
古詩誦讀應有層次:初始讀通,讀出節奏;繼而讀出情感;最高層次是讀出詩味,與詩人產生共鳴。感悟深刻,朗讀方能到位;指導得當,學生才能悟到方法。如在學生理解“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之后,我請一名同學朗讀,我聽出來她特意強調了“老”和“工夫”這兩個詞。這不是很好的教學契機嗎?我在贊美她讀得好的同時請她說說重讀這兩個詞的原因,學生對做學問的“孜孜不倦”和“持之以恒”又一次加深了理解,接下來的朗讀真是有滋有味。
《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反思之二
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的最大特點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是傳統的“教書匠”的做法,“用教材”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教學行為。在這堂課的第一教學環節中,我恰當地用老教材,落實了新理念:
1、賦材料以生命,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教學不是教材內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別需要指教者的創造性加工,賦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學習者。在教學伊始,先向學生介紹陸游,充滿激情地告訴他們:陸游是一位愛國詩人……學生聽得興趣盎然。此時,《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不只是紙上的幾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畫,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他們愿意與文本進行對話。
2、還課堂給學生,實現教師、學生與文本的平等對話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應互交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古詩《冬夜讀書示子聿》時設計了“理解詩題”、“簡介作者”、“理解詩意,體會感情”“熟讀成誦”四個環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詩文,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知詩意,再將個人所得與小組同學交流,并提出不懂的問題,組內研究解決。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匯報學習情況,同時提出未解決之疑難,其他各組學生自由補充,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吟誦,置身于詩的意境。
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又愛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由原來被動地學會變為主動地會學,真正實現了教師、學生、文本的平等對話。
3、不足之處:在理解詩題這一環節中,課堂生成完全超出了我課前的預設。詩題目中有這樣的詞:子聿。學生為理解這個詞,在拼命地翻字典,可怎么也解釋不了這個子聿。因而學生在這個環節中花費了很多時間,但卻沒有得到想到結果。課前我預設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看文中插圖來理解詩題中的示,自己認為通過觀察插圖,學生應該明白圖上那個小孩子就是子聿,但恰恰學生就是理解不了子聿只是一個人的名字。現在想來,如果把對詩題的理解直接放在揭示詩題時,抓住聿這個生字,就直接告訴學生子聿是作者陸游小兒子的名字。如果這樣處理的話,學生就容易理解了,那么在課堂上學生就有更多更充分的時間來理解全詩。
《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反思之三
今天我教了陸游的詩《冬夜讀書示子聿》。這首詩是詩人陸游在寒冷的冬夜讀書,大概讀有所感,就將其感受寫成這首七言絕句。
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往往把“工夫”寫成“功夫”。怎樣使學生少出類似的錯誤呢?在教學時我采取了以錯糾錯的方式,在把古詩抄寫到黑板上去時我故意把“工夫”寫成“功夫”,接著叫學生預習,然后請學生看者黑板讀古詩,學生立刻發現了錯誤并指出了錯誤:“功”寫錯了應寫成“工”,我順勢接受了錯誤并引導學生辨析“工夫”和“功夫”的區別,使他們明白了“功夫”一般指本領、本事,而“工夫”一般指花的心血和時間等,在《冬夜讀書示子聿》這首古詩里用工夫指古人在做學問時花的心血和時間多。我想經過一番“以錯糾錯”,學生肯定不會再把“工夫”寫成“功夫”了。
我以故事引入,為孩子們講述了《紙上談兵》的故事。接著讓學生談談聽故事感受:趙括如此精通兵法,為什么會打敗仗?學生結合實際紛紛說了自己的思考;有的說實踐比書上學習更重要,有的說在實踐中通過做才是真正的學習。
【《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反思精選05-27
冬夜讀書示子聿04-01
冬夜讀書示子聿的原文誰有?01-18
讀《冬夜讀書示子聿》有感11-27
古詩里的故事——冬夜讀書示子聿02-13
冬夜讀書示子聿的古詩詩意誰有?12-17
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意是什么?02-10
求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意啊04-14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語文教學反思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