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教學反思匯編
《鄭成功》教學反思之一
尊重生命,彰顯人性,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這是新一輪課改大力提倡的教學理念。教學本課,為了讓課堂教學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活力。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體現教師、學生、文本的共振,語言與精神的共振
首先,“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教學應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課堂教學中,我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變成雙方相互“敞開”“接納”和“分享”;變成了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參與的建構關系。立根樹魂,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自我對話……使學生的感悟始終在“工具”和“人文”的視界中自由地徜徉,努力實現教師、學生、文本的相似的和諧的振動。
其次,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語言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語文教育本身就是人的精神教育;在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學生的精神在成長,教師的精神也在成長!《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教學是不斷生成的。因此面對文本,教師、學生都是作品創造的積極參與者。課堂教學中,我與學生師生共同參與文本閱讀,將語言的感悟、實踐與積淀潛移默化地轉變成為一種人文情感內在熏陶與互為感化。
二、尊重獨特感受,彰顯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主要因為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各個不同,存在著鮮明差異。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允許學生對課文的詞句有不同的`體驗,鼓勵學生在讀懂全文的前提下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使個性得到彰顯。只有學生的個性得到彰顯,才能充分激活思維,有效進行思維碰撞,對話才能不斷深入。基于以上考慮,本堂課中,我抓住文本的內在情感線索,先是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表達各自的感受,在學生分別說出“氣憤”“激動”“痛快”“開心”的不同感受后,即圍繞重點詞句如“殘酷地奴役”“慷慨激昂”“終于”“喜出望外”等深入品味、體驗課文的內在情感。在這一過程中,我自始至終做到緊扣文本價值取向,讓學生做到有根據說話,有條理發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三、適度延伸拓展,注重提升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注意開發課程資源。在閱讀對話的過程中,教師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延伸拓展,能豐富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進一步激發情感,有效提升對話的層次。本堂課中,我安排了兩次拓展,力求時機適宜,程度適當,內容適切。(1)書上對荷蘭侵略者殘酷地奴役臺灣人民的情景寫得極為概括,僅一筆帶過,我及時抓住這一空白點,組織第一次拓展。在學生憑借“奴役”“殘酷地奴役”兩詞初步感受到內心的氣憤之情后,教師順勢出示了一段反映荷蘭侵略者在臺灣實施暴行的補充資料,讓學生當場閱讀,學生對侵略者的憤恨之情進一步得到激發,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2)在回歸整體時,我通過深情描述“面對這樣一位36歲抗擊荷蘭侵略者,多年抗戰勝利后,卻又與世長辭了的英雄,臺灣同胞怎能忘記?每一位中華兒女又怎能忘記?”,隨即映示相關網絡圖文資料,升華學生情感,至此,鄭成功這一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在學生頭腦里就完全建立起來了。
《鄭成功》教學反思之二
這篇課文是一篇歷史故事,記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史實,歌頌了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學時,我認真研讀教材,精心備課,認真授課,現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及反思總結如下:
一、抓住主線,理清思路,掌握內容。
在教學時,由于學生本來就對鄭成功并不陌生,我就由鄭成功這個人物說起,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學習課文。在學生讀準、讀順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談在初讀中知道了些什么,大體理清了課文的脈絡,了解課文的重點,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這樣,為全文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住突破口,落實重點,分散難點。
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后,我就緊抓課文的題目展開深入的教學--“找找課文中主要寫了鄭成功的什么事?其中哪件事是詳細寫的?從哪幾方面詳寫的?”我設這樣的問題,其目的是以重點段落--第二大段(第二至六自然段)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由讀書感悟,這樣做既落實了教學重點,又為攻克難點作了很好的鋪墊。
三、在教學時,通過找出關鍵的詞語或者句子讓學生感悟。
通過找關鍵的詞語和句子,能引導學生在文字的背后挖掘文本的深刻內涵。如通過“慷慨激昂”、“決不允許”、“橫行霸道”、“一定”等詞語感受到鄭成功的凜然正氣和他的拳拳愛國之心。而通過“負隅頑抗”、“密集的炮火”、“團團圍住”、“十幾丈高的水柱”、“亂作一團”等重點詞語,想象作戰的激烈與艱難,感受鄭軍官兵的機智與英勇。
四、拓寬閱讀,拓展知識面。
課后,我讓學生搜集我國的一些民族英雄,了解他們的英雄事跡,拓寬知識面,讓學生不死讀書,不讀死書。
語文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課的教學中,我也有些地方有待改進,比如細節處引導處理不足。細節的處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既可以體現教師自身的能力,又是師生溝通的平臺。在教學時,面對學生回答不出,我自己有時會著急,引導時不能循序漸進,問題與問題的銜接缺乏層次性和自然的過渡。同時,對好學生的回答關注較多,而忽略了中等生和學困生的反饋,不能完全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而是有被教師牽著鼻子走之嫌。
“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我將努力改進以上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反思不白思。
《鄭成功》教學反思之三
本文是一篇歷史故事,記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史實,歌頌了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
學生預習展示后,我提問學生:“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偉大功業是什么?你能從文中找到一句話來概括嗎?”學生馬上找到了文中的最后一句話--“民族英雄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接著以重點段落--第二大段(第二至六自然段)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由讀書感悟。
在教學時,通過找關鍵的詞語和句子,引導學生挖掘在文字的背后文本的深刻內涵。如通過“慷慨激昂”、“決不允許”、“橫行霸道”、“一定”等詞語感受到鄭成功的凜然正氣和他的拳拳愛國之心。而通過“負隅頑抗”、“密集的炮火”、“團團圍住”、“十幾丈高的水柱”、“亂作一團”等重點詞語,想象作戰的激烈與艱難,感受鄭軍官兵的機智與英勇。
在學習了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之后,組織學生討論:除了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偉大功業使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之外,課文還有哪些內容也使你難以忘記?通過對鄭成功語言、動作等的深入研究,突出任務的品格與精神,由此進一步深化對鄭成功的認識,鄭成功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就更加高大了。
【《鄭成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鄭成功》教學反思08-16
《鄭成功》教學設計及反思03-31
《鄭成功》語文教學反思01-19
《鄭成功》公開課教學反思06-26
鄭成功語文課文教學反思11-19
六年級語文《鄭成功》教學反思04-10
《鄭成功》教學教案設計08-16
《鄭成功》教學設計兩課時08-14
鄭成功的故事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