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認識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從小學會認識大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學情分析:
課文的思路清晰流暢,語言通俗淺顯。前蘇聯作家伊林將大自然中的種種自然現象借助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將深奧的科學知識通俗化、大眾化,適合學生閱讀和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及每種文字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3、通過研讀文本激發學生觀察、了解、探索和應用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認識每種文字的方法及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領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觀察、探索和應用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并查閱大自然的其他自然現象,了解它們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知道文字是一種書寫符號,前蘇聯作家伊林把大自然中奇特的自然現象也稱作文字。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種,請看:(師出示圖片)問:看了這幅圖有誰知道它告訴了我們什么?(指名說)
2、師小結:一種自然現象就像一種文字,能告訴我們很多很多。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去認識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
二、初讀感知
1、師:師播放課件,生欣賞后師問:來到大自然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2、師:同學們認真觀察看到了大自然的種種現象。那么課文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帶著這個問題自由讀讀課文。
3、生讀課文后指名說。
4、師: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只有用心的人才能發現,現在就請同學們用心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都讀懂了什么?(指名說)
5、師小結: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那么你對哪種文字最感興趣?請同學們把你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找出來認真讀讀并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
6、生讀后師:請大家先在小組中交流說說:你最喜歡哪種文字,讀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7、生交流并匯報。
師指導學生理解每種文字的特點及重要作用并相機板書(北極星――辨別方向,砧狀云――預測天氣,石灰石――了解地形,花崗石――了解地質)再體會重點詞句如“造”,指導朗讀。
重點指導第六自然段:(出示本段)
(1)師:森林中有一種花崗石,它怎么會在這里?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六自然段并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指名說)
(2)生自由讀并畫句子,指名說。(師出示畫線句子)
(3)師問: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幾句話,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指名說)
(4)師:花崗石是在冰塊的幫助下才到這里來的,這里用了一些動作詞,誰能找出來?(指名說)師:其中用了一個“爬”字,而且加上了引號,這是為什么?(指名說)
(5)師:誰能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讀好這幾句話?(指名讀,再齊讀)
8、師:大自然就像一本書,不僅有哪里的北極星和砧狀云?還有哪里的石灰石和花崗石?(生齊答)那么,我們怎樣認識大自然,讀好大自然這本書呢?(指名說)
10、師出示最后一自然段:讓我們一起來作回答。(生齊讀)
三、討論探究
1、師:只要同學們走進大自然,認真觀察,勤學好問就一定能在大自然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可是課文結尾卻說:“總是坐在家里的人,永遠不會懂得大自然的文字。”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說,師引導理解:“總是坐在家里”的含義)
2、師小結:看來,同學們都愿意走出家門去親近大自然。現在就讓我們都來做一名大自然的實踐者,相互交流你所收集的大自然的種種奇特的自然現象,并且說說都告訴了我們什么?看誰能在交流中有新的發現。
3、生分組交流并指名匯報。
4、師:同學們知道了這么多,也讓老師有些迫不及待了。請齊讀(師出示收集的資料)
四、角色表演
1、師:我們在交流中不僅知道了大自然有許多文字,而且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假如你來到了大自然會怎樣運用這些文字呢?
2、指名說。
五、總結質疑
1、師:大自然還有很多知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運用,學了這篇課文,你也有很多收獲,誰能說說看?
2、指名談收獲。
3、師:知道了這么多,還有什么不知道的?誰能說說看?(指名質疑、釋疑)
六、作業設計
課后實踐活動:
各學習小組把收集到的資料匯集起來,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為主題的小報。
附:板書設計
北極星—辨別方向
砧狀云—預測天氣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了解地質變化
花崗石—了解地形變遷
教學反思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由于作者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深奧的科學知識通俗化、大眾化,適合學生閱讀和理解,所以淺顯的內容學生一看就明白。但科普性文章的重點應是弄清楚相關的科普知識,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只是透過課文掌握了幾種大自然的語言還遠遠不夠。因此,透過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圍繞課題去說清相關的知識并了解它們的重要作用以及人類如何利用大自然的種種現象,也應該是本課教學不可忽略的一點。
在本課的具體教學時,我走出傳統教法的樊籬,自覺地將新課標的新理念滲透進課堂,將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將沉默無語的文本內容變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充滿魅力、鮮活的教學內容,賦予了文體以飛揚的生命力。以“認識大自然——走進大自然——學習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為線索層層展開,步步提高,將一堂看似簡單無味的課上出特色。
一、創設情境,開啟心智
教學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思維發展。教學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學習情境,讓置身于充滿想象的情景之中,盡情享受成功的愉悅。如在教學開始為學生帶來一張白雪皚皚的雪景圖,學生看后老師緊接著問:“看了這幅圖,有誰知道它告訴了我們什么?”同學們大膽想象紛紛說:“告訴我們春天就要來了。”“告訴我們瑞雪降臨,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年。”“告訴我們可以到外面滑雪,打雪仗了!”……多么睿智敏捷的思維和富有詩意的回答,一種自然現象就給學生這么多的'啟發。教師恰到好處的揭題更使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為下文認識大自然并深入學習和探索大自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自主合作,探究感悟
在學生深入研讀文本,并結合知識的拓展對全文有一個總體把握之后,我深情地對學生說:“大自然如此神秘,如此美妙,我們只要走進大自然,認真觀察,勤學好問就一定能在大自然中獲得更多的知識,但“總是坐在家里的人,永遠不會懂得大自然的文字”,這是為什么呢?隨機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話讓學生展開討論,真正明白了“總是坐在家里”的深刻含義,領會到不能做井底之蛙,要勤于觀察思考,不斷研究探索,才能懂得大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不僅交給學生認識大自然的方法,還激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從而實現了教學目標,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角色體驗,深化情感
從閱讀的角度講,語文課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藝欣賞,只需體驗情感,發展情感。語文的目的,不僅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豐富的情感世界,還要讓學生嘗試構建一個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學了課文能得到某種啟迪,使人越學越聰慧,越來越變得眼亮,這樣的語文課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滿足了求知的愿望,對學生內心世界觸動也很深。《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學環節中設計“角色體驗”就在于拉近學生與文中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讓學生從課文中走向生活。
在學生認識并了解了大自然的種種現象后,我想學生對大自然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認識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學會利用自然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所以巧設一問:“假如你來到了大自然會怎樣運用這些文字呢?”同學們各自發表了看法,都能結合現有的知識經驗,利用身邊的自然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把學與用結合起來。
當然在教學中,我認為在教材的把握和某些環節的處理上還是不夠深入。尤其是對于某些淺顯的內容,如何抓住它們的空白點來設計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展還值得探討。
【《大自然的文字》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學設計04-10
《大自然的文字》教學設計04-10
《大自然的文字》的語文教學反思01-30
《畫風》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11-11
《社戲》優質教學設計+教學反思06-19
小學語文大自然的文字教學設計03-31
《金色的草地》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03-31
《要下雨了》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04-02
《生命生命》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