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精選12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1
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問作為議論文的名篇,讀來氣勢磅礴,教來覺得獲益匪淺。借助于多媒體和錄播教室,效果清晰,展現了課堂的各個方面,也暴露了自己教學的不足,現反思如下:
1、課件的使用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使用了朗誦視頻,增強了直觀性,師生的朗誦少了時間,也是一種損失。課件展示了許多歷史人物的.故事如司馬遷、歐陽修等,教師根據相關內容作出補充,局限于課件的內容,課堂呈現出來的生成性容易與課件不符。因此,課件的使用需要時間的磨礪。
2、教學效果
由于錄課的正式性,學生們正襟危坐,少了許多上課的發散性,老師站在一個位置,動作死板,不利于與學生交流,缺少了與學生單獨交流的機會,教學效果生硬。
3、問題的設計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集中展示自己的主要問題,這是一個需要精心準備的問題,所以,教師要學會取舍,既會備教材,也會備學生,使課堂在難易適中中進行,不至于太緊張,也不至于太松弛。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2
那天在二(1)班給學生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預設的“情境導入”是: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只青蛙丟進沸水中,青蛙奮力一蹦跳,出來了!而將青蛙放入溫和的水中,發現青蛙樂于呆在里面,再將溫水加熱使溫度“溫和”地升高,青蛙慢慢適應,最后竟被煮死了。請問同學們——你們從這個實驗得到什么啟發?
學生們是討論開來了,還伴著一些輕松的笑聲。我把正跟同桌說得眉飛色舞的黃裔鵬同學叫起來“說說看”,他竟然說——我得到的啟示是:不要把青蛙放入到溫水中慢慢加溫!
他的回答話音未落,全班哄堂大笑。就在大笑的那么幾秒鐘,我內心委屈極了:臭小子!居然拿老師精心設計的“預案”不當回事兒!但很快轉念一想,似乎也不錯啊!是我的提問太大、太空了,沒有把“情境”引導到“課題”上來,他當然可以這么回答。就像我釣魚穿上“誘餌”拋入水中,魚兒只是“試探”罷了,我卻“急于求成”地認為“上鉤”了,結果性急一提,沒魚呀!
看來,拋出“銹餌”的同時,還得“穩”一下,沉住氣,想出具體、細致的“引魚上鉤”的辦法來,這就是需要我們老師在平常要多注重你的課堂提問。我在接下來的`四班的授課中,就將之前的情景導入進行了改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兩個班的學生在這節課中表現最好的是,“教學片斷二”,大部分同學能集中精神并自主地進行“翻譯”,課堂上的這種嘗試性學習是我一直提倡的,只要你敢上來發言,不管對錯,我都會為其提供表現的機會,我總對學生說“課堂是你們的舞臺”,只要你抓住機遇,你的表現就是最精彩的!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3
本節課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重點在于翻譯前兩段內容,本課時的重點有兩個:一是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二是理解本文層層推進的行文方法。本節公開課由于沒有把握好時間,匆匆忙忙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文言文翻譯這個重要的環節有所疏忽,講解不夠細致。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不管是句子的.翻譯,還是內容的理解都有相當大的難度,在教學的過程中,一些重點句子的翻譯,教師應寫在黑板上供學生參考。另外,教學環節也有必要做調整,先翻譯課文,整體感知,再分析寫作方法及內涵。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夠,學生不能夠暢所欲言。總而言之,今后的教學,應多從學情出發,不能太高估學生的能力,而是要慢慢培養學生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多學習,多鍛煉,多積累。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4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課是《孟子兩章》中的第二章,這一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本文篇幅短小,邏輯嚴密,思想深邃,觀點鮮明,論證有力,氣勢充沛,感情洋溢,語言精辟,尤長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
從本節課教學過程來看,有以下幾方面優點:
1、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思維活躍,沖破樊籬,充分解放了他們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學習的主人。
2、本節課還體現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許多不能解答的問題得到了解答,使許多能解答的問題在頭腦中愈發明朗。
3、“質疑──探疑──合作解疑”貫穿教學始終。學生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問題,積極探討問題,真正感受到求知的樂趣。
4、在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同時,還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以讀為本”的教學宗旨,讀貫穿整個教學中,且形式多樣,有吟讀、有研讀、有賞讀,還有范讀、齊讀、對讀……在讀中賞美點,在讀中研難題,在讀中獲知識,在讀中明道理。
5、本節課既教書、又育人,既重知識能力目標的落實,又重方法過程,還特別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存在不足的是:對學生的發言缺少鼓勵、肯定,應給予適當的評價,讓學生樹立信心,使他們在課堂上樂于展示自我風采。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5
本課是我與學生第一次使用課件教與學的課程。
在教學中,重點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以讀為本"的教學宗旨,且形式多樣,有快速閱讀,聽讀,跟讀,背讀,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讀中獲得知識,在讀中明白道理。
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生的學情,設置本文的重點是,在朗讀的基礎上分析課文的論證思路及論證方法,并歸納出短文的論述的中心論點。難點為結合課文注釋翻譯課文,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都能體現出來,但不夠深入。
知識點過多,時間顯得很緊,教學就顯得急促匆忙,幻燈片的出示有點羅列樣式,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多。
由于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許多,幻燈片出示的知識點比較全面,學生還是可以掌握文言文的有關知識和了解文章的大意,懂得人才是在艱難的環境中磨煉出來的道理。但也有同學過于專心抄襲幻燈片中的.板書知識,從而失去了與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能夠結合學生的生活和記憶中的例子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加強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課后提出思考,拓展了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發展。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6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蘇教版九年級下冊《孟子兩章》中的第二章,這一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本文篇幅短小,邏輯性強,觀點鮮明,多種論證方法并用且論證充分有力,經典名句隨處可見,尤長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
本節課嘗試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基本能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思維活躍,充分解放了他們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許多不能解答的問題得到了解答,使許多沒有把握的問題在通過合作探究得以解決從而帶來了自信。這樣老師輕松,學生充實而又有樂趣。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以讀為本”的教學宗旨,讀貫穿整個教學中,且形式多樣,在讀中賞美點,在讀中研難題,在讀中獲知識,在讀中明道理。重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讓學生懂得了中國民族古代優秀的'文化魅力。
由于課堂上或多或少有些緊張,對學生的發言沒有給予適當的評價,讓學生樹立信心,使他們在課堂上樂于展示自我風采。課件的制作可以更精簡一些。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7
本課選自《孟子》,文章篇幅較短。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作了充分的預習,所以課堂預習反饋緊緊用了5分鐘時間,學生預習效果良好。在學習經典文章時,我主張留給學生足夠的誦讀時間,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思路讓學生在學習中做到心中有數。
我讓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工具書,結合注釋理解了文章大意,理清了文章論證思路,讓學生全體參與,全程參與,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學生在朗讀中識記了重點字詞、字音;在合作討論中強化了團隊意識,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在誦讀展示、表達展示和黑板展示中提高了學生的朗誦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個個都有任務,個個都在動腦,培養了良好的語文素養,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目標。
讓學生補充符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名人事例時,學生說得較少,我給學生展示的比較多,以后需要加強這一環節的訓練,這是這節課的不足之處。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課的反思,望對以后的教學有所幫助。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8
今天上了一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覺得文章第三段的翻譯很是拗口,學生很難理解。特別是那句“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很難串講,“征”是“征驗,表現”的意思,“色”是“臉色”,“發”是“吐發”的意思,“聲”是“聲音”,“于”是介詞,翻譯時倒裝,“喻”是“明白,了解”的意思。連起來是什么意思:“通過臉色表現出來,通過聲音吐發出來,然后別人才能明白。”這是什么意思?是自己的情緒通過臉色表現出來,還是別人的.憤怒通過臉色表現出來,還是別的什么意思,我很難跟學生解釋清楚。
還有后面分析時。在說到這一段時,我又有點卡殼。這一段是正反論證吧,先從個人方正面論證生于憂患,再從國家論證死于憂患。這個個人方面怎么就是論證生于憂患了呢?是說自己的心意,別人不明白,通過這些別人明白了,怎么就“生”了呢?沒法用很清晰很邏輯的語言解釋清楚給學生聽。因此這一課上的就有點亂,學生學習得也有點不是太懂。
上完課后,還在回想,這一課的難點就是在這一段,要想突破這段的難點,還是要從論點出發,論點是說: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那么這一些就是憂患,是一個人在思想上面的困擾,他的思慮不通,才能激發他去冥思苦想,振奮精神;別人對他不滿,怒形于色,口出怨言,就能使他猛然省悟,知道自己的不足,不然就會自高自大,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就會做出很多剛愎自用的事情出來,說遠一點,可不就是要有憂患意識嗎?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9
主要是資料的利用問題最有感觸。
一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的羚羊群進行研究。他發現,東岸羚羊群繁殖能力要比西岸的羚羊群強,而且奔跑速度也不一樣,每一分鐘要快13米,為什么會存在這些差別呢?原來,東岸羚羊群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在他們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西岸羚羊群之所以弱小,是因為在他們缺少了一群天敵。這是我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設計的'導入,雖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因為沒有設計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沒有設置懸念,所以也就讓學生失去了動腦的機會,變為被動的聽了。
這是老師上課經常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有時因為上課時間緊張而忽略學生的思考和發言,往往會讓一些閃光的思想悄悄的溜走。這就涉及到資料的利用問題,給我一個啟示,有了好的資料還要充分的利用它,做到物盡其用。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10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一篇議論文體的文言文。它首先存在兩個方面的難點:其一它是篇文言文,無論從字詞解釋還是語句理解上都是一個挑戰;其二 它是篇議論文,要理清文章議論文的論證思路更是一個難點。所以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我選擇第《二課時作為本堂公開課的教學內容,在事先帶領學生掌握全文字詞 句的基礎上整理文章的思路,理出文章中心,然后再結合本單元“直面挫折”這一主題,教會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展開一次挫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
在確定好這一教學內容后,怎樣把這樣一篇說理化的文章更形象化具體化?我努力從文章中去尋找一些突破點興趣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苦 思冥想,我決定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經歷入手找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讓學生查找六個歷史人物的故事和歷史上“死于安樂”的具體事例以加深學生對教學 內容的理解;結合學生身邊的人和事談談應該如何面對挫折,尤其在問題的設計上我特意安排學生一定要講自己的堅強的事例,其實我在之前的設計上并沒有這樣安 排,只是讓學生說說你曾經是怎樣面對挫折的。而這一問題的設置讓很多學生都只談自己是怎樣逃避困難,怎樣一次一次導致自己失敗,偶爾有學生說到自己堅強的 事例時,其他學生還抱著懷疑嘲笑的態度。這在班級中無疑產生了一種不想說實話的想法,也影響了學生的正確人生觀的'形成。吸取試講時的教訓我把問題改成“你 曾經如何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拋磚引玉,很多學生都能站起來大聲說出自己堅強的一面,也得到了同學一次次的掌聲,這樣也鼓舞了學生的自信,讓他 們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身上還有很多值得他人稱贊的優點,從而對生活對學習都產生一種良性循環,達到一定的教育成果。
另外情感互動在本堂課 整個教學準備、教學實施過程中都有一定的體現。從師生互動來看,我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非常注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整理查找六個歷史故事時,我采用看 誰找得快找得準,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最后查找的資料一起評比。于是很多學生都非常積極地參與,還不時都有學生到我這里來詢問查找的情況。我開始和很多學 生一樣查出的資料非常繁多,面面俱到,后來在展示成果的過程中發現很麻煩,而有一個學生整理的資料比我們都簡潔。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11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課堂更流暢、動態化,加大了課堂容量,使課堂效果更高效。如多媒體投影適時出示故事,情境導入;出示練習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文章論證思路圖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論證方法,辯證思路。
本節課全景式展示了以問題為主導、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質疑展示、知識生成等一系列活動,完成了預設目標,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交流、質疑展示,效果較好。
教師適時點撥,喚醒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反思與修正,讓學生理解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含義,培養了憂患意識。教師的點撥指導體現了尊重學生生命意識、情感體驗、價值形成的理念,彰顯了課改“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的原則。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 12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準確而流暢地熟讀課文、能準確理解文章大意,并掌握相關的文言現象,領悟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同時在此基礎上,借助于教師課前推送的朗讀視頻和翻譯技巧微課,通過線上和線下學習,從而學會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由課內文言文拓展到課外文言文翻譯的能力。
一、“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側重于學生的朗讀,通過朗讀的方式來讓學生去理解文章大意和感悟文章的'深刻道理的目的。本課以學生為主體,利用智慧課中的隨機搶答功能的方法,抽取單個同學讀,點名兩個同學讀,兩組同學范讀,全班同學齊讀,進而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
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教學環節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作用。文章的重點字詞和大意疏通部分,主要是通過教師課前推送給學生的文言文翻譯技巧的微課線上和線下學習,并嘗試著翻譯本文,再利用拍照上傳到智慧云上,教師通過智慧云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反饋,把反饋的情況展示在本節智慧課上,由學生上臺進行演示,讓學生圈畫本文的重點文言現象和深化文言文翻譯技巧。課中還通過了測評、回饋點評和學生演示功能來強化重點句子、詞語和翻譯技巧,從而讓學生由課內拓展到課外的文言文翻譯。我也始終秉承著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學生進行展示、點評、討論、破疑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思考的效果,讓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地去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和智慧,讓他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三、“以思為本”的教學理念
本次智慧課的展示,通過平板電腦相關功能和智慧云的充分利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了無限溝通。課堂也更公平化、高效化、信息化、數據化,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也得以充分展現了,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和學生自己的學習情況都有一個及時反饋性,便于教師的個性化輔導和學生自己盲點的自省。當然,課堂的“智慧”的地方還體現不夠。由于趕時間,典型的句子,沒有請學生來翻譯和總結翻譯技巧,而是由自己直接把答案和翻譯技巧講出來了,也沒有完全的把課堂的教學和信息化、數據化完全的融合。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0-02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07-14
論“生于憂患,死于安樂”07-12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譯文03-31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閱讀練習09-1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閱讀題09-16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閱讀題12-24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閱讀理解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