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通用11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1
今天教研員來聽課,本來打算上《背影》。
擬從“為什么偏偏寫背影”這個角度挖下去,通過字詞句的品讀分析,如:為什么是“不相見已經兩年”而不是“分別已經兩年”?又如:為什么文章結尾是“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怎么理解這里的“不能見”?從而理解“背影”在朱自清父子“特殊”關系的發展中所具有的別樣意義和象征含義。這個設計把《背影》作為長期不和睦的父子關系中獨特的一瞬來品讀,角度比較獨到,如果流暢的話應該會比較精彩。
然而同備課組的老師都正好上到《鄒忌諷齊王納諫》,打算請教研員聽這課。于是吾從眾,第二節課教研員聽我的課,第一節課就趕緊重新構思教案,上得還算比較成功。課后教研員的評課,對設計的角度還是比較首肯的。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節課從中國傳統的“三”文化講起,中國人喜歡“三”,諺語成語里有“三思而后行”“過一過二不過三”“三令五申”等,古典小說中有桃園三結義、三進榮國府、三打白骨精,三碗不過崗等,可見“三”是一個特殊的節點,特殊的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有其特殊的意義的,學生應該對“三”有特別的敏感。而“三”的.文化根源,則來自中國古代“天地人”的文化基因。
于是,在讓學生自己解決字詞后,就讓同學在文章中尋找暗含“三”的因素。于是梳理出鄒忌的三問美、親友的三答美、鄒忌的三反思、三歸因、齊王的三蔽、改革的三行賞、成果的`三階段等等。梳理出文中隱含的“三”因素之后,請同學梳理出其中的邏輯關系,明確齊王的三蔽其實是關鍵,在這個過程中鄒忌勸諫的思路也就理清楚了,同學的邏輯推理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最后分析各處“三”的好處,點撥學生要注意思考、表達、寫作的角度意識、層次意識、結構意識。
得意之處一是有新意,而是上出了些文化的感覺。
另:學校的主題教育課評比得了一等獎,同得一等獎的另外兩位老師在德育方面都是我一直仰望的,在誠惶誠恐之余,在此自鳴得意一下。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2
長期以來,古文教學常側重于字詞的理解,以至于忽略了對文章思路、內涵及語言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學很容易被異化為古漢語知識教學。事實上,記憶中的中學古文就是老師講學生記這么簡單。
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讀,然后逐句翻譯,我糾正;特殊句式學生找,我講;到了討論本文的思想內容時,學生分析,我總結。結果是:一個累得唇焦口燥呼不得,一個沒精打采得合上渴睡的眼。課后,我取出教案想:知識點是落實了,可是為什么學生不愛聽?是形式的問題,還是……于是,拿來教材,再讀幾遍,又想:如果我是學生,這篇文章什么最吸引我?結果發現,首先是“鄒忌諷齊王納諫”這個故事本身,其次是其簡潔生動的語言。至于字詞,因有故事情節的輔助,并未構成多大的`障礙。有了這些發現,我著手修改了教案,重新進行了教學設計。
上課前,我布置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歸納整理文中的文言現象,包括: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特殊句式。這項工作似乎比較死,但我以為這是打基礎,學生自己整理,印象深刻,雖“死”卻“實”。課堂上,因有了前車之鑒,我決定讓學生動起來:來一次小小的比賽,看哪組同學自擬的閱讀檢測題又快又好。學生是最好動不過的了,一聽說要比賽,別提有多起勁,只兩三分鐘功夫,就有同學上黑板出好了題,其他組也不甘示弱。比賽很快結束了,我依據黑板上的題目進行講評,間或插入一些問題,此時學生們尚處于興奮狀態,反應特別敏捷,對于我的提問也能隨聲應和,師生配合相當默契。
設計這一比賽,一是為了使課堂“活”起來;二是為了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三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好騰出更多的時間細細體味文章的妙處。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3
一、學生主動學習,引進競爭機制。
我們習慣了把備課中的所有知識點傾倒給學生,尤其是古文,認為學生水平不夠,只要能聽、記下來就可以了。本身學習內容深奧艱澀,加上被動學習,剝奪主動權這是許多學生厭惡古文學習的重要原因。所以筆者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特別是古文學習。
如《鄒忌》一文中的字詞翻譯等基礎知識,全部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只在知識點歸納和文章思想內容上給予引導。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要求必須完成轉注任務。這一條我班學生已經養成習慣,我只要適當監督檢查就是。為了提高預習效率增強預習效果,在學生自主學習前,我會告訴學生預習完要求若干位同學上黑板完成重點字詞的注音注釋,要求脫離書本,挑戰自己的記憶力。這常常成為課堂的第一個興奮點,好多學生自告奮勇的上臺,然后還是由學生評改。或者用更明顯的競爭機制,讓各小組互相挑戰,那就更熱鬧了,為了難倒對方,學生會把書本和教參吃透,充分討論充分自主學習。老師只要注意提醒學生提問時不可進行無意義的挑釁和刁難,專挑怪、難、偏的提問,那將會影響該組的最終成績。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這種方法效果甚好。
二、創設真實情境,積極參與課堂。
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課堂,自導自演。特別是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編排的課本劇,,學生既理解了文章內容,又準確把握了人物心理。最主要的是,沒有一個學生感到無聊,無事可做,而且競爭杠桿依舊刺激著學生們的神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完了課文。如果在下課鈴響時,師生都情不自禁地說:“這么快?”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嗎?
三、多種教學方式,挖掘學生潛能。
古文學習,我們可能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每堂課按著字音——詞義——句意——段落分層——文章思想內容——寫作方法的.套路帶著學生一路小跑,下課時間到了,好,任務完成。至于學生在被老師固定的思路牽了45分鐘后,所得幾何,那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固然要形成我們的教學特色,卻也不能拘泥于此,一成不變。不妨多做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學習古文,是一種風行水上,水到渠成的境界。
在教學《鄒忌》時,我讓學生小組競賽,自己表演,自己查閱資料,圍繞教學任務多樣方式同時展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有表現機會。好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再懼怕古文,不再懼怕表現。在師生共同欣賞《關雎》和《蒹葭》時,感受深摯的情感、幽幽的傷感。
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我看到了古文學習陽光的一面,也體會到了積極嘗試的快樂,可能在這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曲折,但只要我們能時刻對教學保持不變的熱情和反思的冷靜,那么師生同樂一起學習的春天相信很快就會到來。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4
提到《鄒忌諷齊王納諫》,許多教者和一般讀者往往會把目光鎖定在其中的談話藝術上,津津樂道。如果把這篇文章比作一灣迷人的沿岸風景,一段奇妙的曲徑回廊,一串晶瑩的珍珠項鏈,那么,其中的談話藝術的描寫不過是沿途的一株奇葩、回廊上的一扇花窗、項鏈上的一粒珍珠而已。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穿過語言材料構筑的屏障,走進文本,去探尋文章更引人入勝的地方。
以往文言文教學中的思維定勢,每堂課基本按字音——詞義——句意——段落分層——文章思想內容——寫作方法的套路帶著學生一路小跑,下課時間到了,好,任務完成。至于學生在被老師固定的思路牽了40分鐘后,所得幾何,那就不得而知了。在上《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課時,我主動轉變思路,邊被動為主動。把更的話語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學,自己說。
一、我引用有關齊威王的“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
然后讓他們邊劃出生字詞邊找出文章中出現的成語。讓他們講述發現的成語,并以故事貫穿全文,打破以往教學中簡單的層次劃分,結構分析。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文章更流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動性。
二、在學生把課文梗概弄清楚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后練習二用“比較辨析”的辦法編寫練習題。一部分學生負責練習題的編寫,一部分學生負責解答。然后讓學生進行練習分類,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近義詞等。通過這一環節改變了以往教學中的'直接翻譯法,或老師講學生寫的弊端,并很好的解決了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總結與匯總。
三、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的分析。在疏通好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人物描寫的方法并按要求把這些動作、心理、語言等描寫的字詞句都找出來。通過這些描寫讓學生來說出這些描寫的作用是什么,從而得出鄒忌、齊王人物的性格特征。
通過這堂課讓我更深刻的理解要上好一篇文言課,對教師的基本功要求比較嚴格,如果沒有吃透文章,理解其中的深意,就難以講解透各知識點,更無法駕馭教材,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因此要提升個人素質,提高駕馭文本的能力。
總之,我們固然要形成我們的教學特色,卻也不能拘泥于此,一成不變。不妨多做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學習古文,是一種風行水上,水到渠成的境界。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5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為此,對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注重學生學法和能力的培養。
具體做法是:
第一課時 , 主要課堂活動是:
1、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借助工具書、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力求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讓學生質疑,并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解疑,以此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落實特殊文言現象,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既便于記憶,又利于運用,以加強文言知識,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第二課時,主要課堂活動是:
1、要求學生上臺表演。全班按小組結合,分成兩個小集體,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聯系現實生活,把本文改編成小劇本。以此體現專業特點,展示職專學生風采,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2、結合具體語境,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交流、辯論。命題分別是:向上級請假怎樣表達最合適?關羽大意失荊州,失誤在哪?將來求職場上你打算怎樣推銷自己?通過拓展練習,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此突現課文的語言技巧。
3、進一步探討鄒忌進諫獲得成功的原因,明確本文的現實意義,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由于同學們的高度重視和充分預習,加上課堂教學方式多樣且貼近學生生活,整堂課進行得很順利。
在課堂上,我把“表演”的機會“讓”給學生,為學生提供了體驗和感悟空間,搭建展示閱讀個性的舞臺,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結果,學生的思維極為活躍,積極討論,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活躍。這種學習模式使學生產生閱讀的愉悅感和自豪感以及學習語文的興趣,享受到探求知識的快樂,得到了學生地認可。只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創造還給學生,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生命力,充滿智慧挑戰。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6
歷時半月的青年教師大比武已經落下帷幕,每位青年教師都是全力以赴,發揮自己最大的熱情和才智積極參與。雖然歷經教學設計、說課和講課眾多環節,比賽下來很是辛苦,但整個過程真的是對自己教學全方位的磨礪,從中學習、收獲了不少。尤其是上完《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后,帶來的感慨與思考也頗多。
在上這節課前,其實已經聽過幾位同伴和老師的公開課,都各具特色。但真正輪到自己上時,腦子里還是充滿了問號。他們的設計是否適合我?又是否適合我的學生?照葫蘆畫瓢顯然行不通。
于是我開始反復思考,結合文言文特點及學生和自身的實際,取長補短,決定以落實文言詞語為基礎,以朗讀為手段,以理解標題為突破口,以比美的故事為聚焦點,通過四層次五環節來逐步實現教學的目標。對于比較難的文言文,采用“難文淺教”的設想,自己覺得還是比較行得通的。課上重點落實初中生應該掌握的幾個知識點和能力點,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學生學得實在。另外,在抓住文言文教學要求“實”的同時,又不失靈活的特點。即力求字詞落實、理解扎實,和追求教學形式和方法的多樣化。因此整個課堂氣氛一掃文言文教學枯燥沉悶的氛圍,顯得輕松而活躍。
特別是第一節比美的故事和妻、妾、客的三問三答描寫精彩。我是通過朗讀的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感悟。首先學生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在小組合作中初步感知人物的心理和感情,然后再用為ppt畫面配音這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再次品讀人物。另外讀的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同步落實文言詞語,并及時歸納總結多以詞、古今義詞等知識點,幫助學生記憶。這個環節是整節課的高潮部分,學生的配音朗讀既落實了字詞的理解又把握了人物的.心理,同時有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參與的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從中我也領悟到,在文言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好讀這一教學手段,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每一目標每個環節中讀的形式與作用都需要有目的地進行設計,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比如:初讀課文意在疏通文字,小組合作讀是初步思考感悟人物,分角色讀是深入理解人物,齊讀是加深鞏固認識等。朗讀時教師強調重音、停頓、語氣、語調,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讀中學、讀中品的方法,在反復的朗讀中讀透文意,學生對妻、妾、客的心理以及對鄒忌這個人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文言文的味道、語文課的味道也就體現出來了。這也是我本節課最大的感受。
因為平時與學生關系融洽,課堂上能和他們平等的對話交流,這是我們青年教師的優勢。這節課上學生讀客人的那段我總覺得沒讀出他奉承的味道來,于是我現場來了一段配音,話音剛落沒想到學生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回贈我,這讓我非常感動。也許我讀得并非盡善盡美,但作為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課堂上確實需要有這樣的膽量與勇氣。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不就是在關鍵時候體現的嗎?現在的課堂生生互動并不缺少,但真正師生之間的互動卻不多見,因為這意味著教師要放下架子,挑戰自己。盡管不容易,但我會把這個作為今后教學上努力的方向,因為學生們熱烈的掌聲給了最大的動力。
都說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一點不假。上完課我才發現自己還有那么多不足之處。最大的遺憾是僅關注了妻、妾、客三人的心理而沒有好好品味鄒忌問話時的語氣和態度,其實這個應該是分析妻、妾、客時順帶追問便可實現的環節,說明教學的機智還不夠從容成熟。另外自己的語言還不夠精練,今后還要在教師語言的精練、生動、優美上下功夫。
一堂課是結束了,但它帶來的思考遠沒有停止。連于漪老師都說做了一輩子的教師,一輩子在學做教師,何況剛剛在路上做教師的我呢?唯有勤修才能一路走得更加踏實堅定!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7
古文教學課堂缺乏活力,缺乏生趣、缺乏吸引力,很很重要的原因是教法不當。本節課主要突出個“活”字,借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展現學生的才能。可以說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課堂上,學生們一會兒潛心品讀課文、一會兒激烈討論問題、一會兒爭先恐后回答問題,整個課堂氣氛熱烈又有節制,活潑又有分寸。但是,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1、備課過程中對學生的理解不夠,特別是對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未能考慮周全。因此,這些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就顯得很被動。2 、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到位,以至于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也沒能把握住方向。這些問題都為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敲響警鐘: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好45分鐘,不僅學生要做好預習的準備,教師更要充分備好課,更應該要預測課堂上的情況。課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8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是古文中的經典名篇,課文中的諷是指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決定引用“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破題導入,請同學們解題,老師補充,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概念。對題目的破解,讓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產生“豁然開朗”之感。
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這個設計的時候,學生很明顯對故事的內容有了非常大的興趣,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個人認為,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只是一小部分。實際上,學生自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課前預習。在課前,我讓學生有了充分的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朗讀提高了一點要求:要求學生在朗讀課文的時候,用圈點勾畫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疊式結構”手法來表達文中主要內容的`關鍵語句。這樣可以讓學生盡快地把握文章的結構,對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納諫的三賞;和納賞后齊國的三變在內容上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這樣對于學生來說能更好地在課堂上接受教師講授的拓展方面的知識點。
在此基礎上我將教學重點放在分析人物,互助探究和拓展遷移上。采用一系列的問題層層推進:
①結合課文,分析鄒忌人物形象,并讓學生思考,鄒忌是如何向齊王納諫。
②分析齊王這一人物形象。齊王納諫效果怎樣?臣民怎么進諫?
③總結,補充相關資料對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請同學們談所了解到的歷史上的“進諫”故事。
⑤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應該怎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接受別人的意思。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我發現采用系列問題的形式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專注于對課文內容的探究。而且,通過分析人物形象也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另外,我在教學過程當中清晰地認識到,中學生早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同學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老師們感到驚異。在這堂課上我讓學生結合現實談自己的體會,引起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基礎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這樣的效果很明顯,學生們很樂于將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表達出來。對于這樣的效果我覺得至少對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有一定的幫助。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9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國別體史書《戰國策》中的名篇,是一篇以對話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論辯性的文言文。本文寫的是戰國初期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諫而采納群言,終于使齊國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鄒忌這樣一個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善于進諫的賢士形象。也表現了齊威王知錯能改,從諫如流的性格特點。本文文字并不深奧,文字易懂,故事性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意義。
回想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既有優點也有不足。現將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首先,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非常明確,重難點突出,在教學中這些目標一步步得到落實。新課標指出7至9年級關于文言文閱讀的階段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本文篇幅雖長,文字卻并不深奧,正因為如此,在教學中我要求同學們借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自主完成翻譯全文的任務。在匯報交流時,同學們的確做到了,很輕松地就翻譯出了全文。在翻譯過程中我還注重了實虛詞和文言句式的積累,比如“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翻譯成“以……為美”,“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方”一字一譯為“土地方圓”;虛詞“之”“于”等的用法;還有賓語前置句(倒裝句)“君美甚”“忌不自信”, 判斷句“城北齊公,齊國之美麗者也。”,省略句“與坐談”這些句式。使同學們不僅會翻譯全文,更要積累相關的文言知識,學會翻譯的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其次,學生在這堂課中的分析能力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的。例如,鄒忌是怎樣說服齊王的?這需要同學們高度的概括能力,在老師的啟發下,又指明幾個同學回答后,答案越來越全面,也越來越簡練完美(一是以身邊小事設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二是把家事同國事類比,拿齊王的地位同自己作比較,指出”宮婦左右……有求于王”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使齊王接受納諫。)隨著同學們的回答我也迅速地完成了板書,板書既體現了諷諫的方法(類比推理),寫作方法(以小見大),也突出了一個數字“三”, 文章“三疊”式的運用,彰顯了結構整齊、對稱的間架之美。這時已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就突破了本文的難點。
最后,在知識遷移上“拓展延伸”環節把本課推向了高潮。勸人是一門藝術,不是一個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的,同學們激情高漲,討論熱烈,一個個躍躍欲試。“語境一: 小英時不時的在看男同學寫給自己的信,假如你是母親,你將如何與女兒談話?”這個話題比較簡單,同學們都知道勸告時委婉說出這樣做對小英有怎樣的'負面影響,讓小英體會到媽媽的良苦用心,從而欣然接受媽媽的勸告。“語境二:齊景公酷愛打獵,非常喜歡捉野兔的老鷹。燭鄒不當心,讓一只老鷹逃走了。景公大發雷霆,命令將燭鄒推出去斬首。晏子走上公堂,怎樣進諫才救得了燭鄒?”這個話題比起第一個話題難度大增,難住了好些同學,正因為這個話題有一定的挑戰性,同學們對勸人這門藝術更加感興趣了,雖然剛開始的回答不盡如人意,但最后張志勤同學的回答大家還算滿意。當我把晏子的做法亮出來之后,大家一片嘩然,紛紛感嘆晏子的勸諫充滿了智慧,從而領略了勸諫的魅力。
仔細回憶,不足之處尚且存在:我注意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但在閱讀上讀得還不夠充分,這是我需要注意的地方,這些不足將成為我教學的動力,從而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10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課文記敘了鄒忌如何諷諫齊王及齊王納諫的故事。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已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明確鄒忌勸說藝術,及齊王納諫而使得國勢強盛的意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特別對于現在絕大多數獨生子女而言,如能通過本文學習,讓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更多的考慮一下他人,少一些以自我為中心,其益處也許是一生的。
課堂上,導入的時候是想通過幾句流傳較廣的俗語引入對如何向國君進諫的`話題,但學生反應并不好,可能是我的情緒傳染給學生了(這一點很不好),因此整個就課堂氣氛比較沉悶。當然也可以看出設計精巧的導入對于一堂課的重要性。接下來的整體感知環節主要是通過聽讀錄音,解決字詞讀音及斷句,以及自讀課文解決疑難詞句來實現的。這里雖然我出示的一些關鍵字詞讓學生齊讀強調了,但仍不到位,比如“今齊地方千里”一句在斷句上學生容易出錯但沒有強調,以至于后面有學生讀錯。在疑難字詞及文意疏通上是讓學生通過預習本的方式完成的,但在課堂上交流不充分,針對性不強,如果提前批改好效果很好一些。
關于第二個教學目標類比說理,主要是通過解題引入對鄒忌諷諫方式的思考。對于課題的理解大部分學生都能清楚的把握,即有兩層含義一是鄒忌諷諫齊王一是齊王納諫,但對于“諷”許多同學不能正確理解,因此這里應該板書強調一下,可課堂上我卻沒有想到。還有在學生回答的時候,關注度不夠或者說沒有意識到這種生成的重要性,而是過多的考慮自己如何講清楚這個問題。當時有四位同學回答這個問題,第二位同學回答說:“鄒忌是通過自己身邊發生的一件事想到去勸說國王的,由自己身邊的妻、妾、客想到了國君身邊的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想到了國家大事。”最后一位同學回答說:“鄒忌和齊王兩個男人遇到的問題很相似”,這里兩位同學都看出鄒忌的處境與國君相似的地方,如加以追問能得出其還有一處相似都因此而受到蒙蔽。那么這時再指出這種論證方法是“類比說理”也許學生更容易理解些。
關于學習本文后的一些啟示,雖然學生能夠說出要正確的認識自我,要聽取他人的意見、注意和被人談話的方式等等,但感覺不是很自然感覺像為了“收獲”而“收獲”,如果放在朗讀品位人物形象時引出這個話題也許效果會好一些。
上完本節課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知識容量“大”,課堂“活”了,學生“動”了,學生不經意間也收獲“多”了。本教學設計主要從學生的“學”出發,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只是為學生的“學”提供一個平臺。《鄒忌諷齊王納諫》從導課、解題到教師誦讀,學生朗讀等環節,都是讓學生逐步理解文章內容,叫學生譯課文,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師生共同歸納文言知識,幫學生找規律,以利于知識的遷移,這是學生主體性的初步展觀。“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采用分組設目標探究形式,列課文結構,條理清晰;分角色朗讀,聲情并茂;探究諷諫藝術性,分析透徹;小結收獲,更是啟發頗深。這是學生主體性的進一步展觀。總之,整個教學過程,力爭使師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教師既是導演,又是學習的參與者,使教法和學法相互溝通,力圖體現新標精神。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11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古代歷史名著《戰國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語句流暢,人物生動,故事性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意義。便于課堂上反復誦讀,宜于在為人處事、交際修養等方面啟迪學生心智,適合初中文言文教學。
回想本節課的課堂教學,發現了自己很多的缺點和不足,而這些不足將成為我教學的動力,從而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現將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首先,新課標指出7~9年級關于文言文閱讀的階段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對于閱讀教學也有這樣的建議:“應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根據以上標準,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
(1)通過閱讀文本,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思想內涵。欣賞鄒忌諷諫齊王的語言藝術。
(3)通過學習,將勸諫藝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文言文閱讀的培養,因為“讀”是文言文審美教學中最為關鍵的方法,能夠有利于學生正確的理解文意,所以我將“讀”這一實踐貫穿于整個的教學過程之中。學生通過逐字逐句的仔細閱讀,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聲情并茂的瑯瑯誦讀,不僅“品”出了語“味”,而且獲得了審美的愉悅和能力的遷移。把握了課文中傳達出的信息,進一步體會到文中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
學生在這堂課中的分析能力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的。(例如,老師示例分析鄒忌“三問”時的心理,學生通過示例分析“三答”時妻、妾、客的心理特征)。有了老師的范例和學生的自主探究,總結鄒忌的人物形象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
而關于結尾部分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處理,我靈活的將問題具體化,以課堂實況為例,讓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得啟發,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并且,堂課上靈機一動的切實實踐,為我今后的文言文教學帶來了新的啟示。
雖然自我感覺這節公開課與以往相比有一些進步,但仔細回憶,不足之處尚且存在:
1、在分析鄒忌的進諫方法時,問題設置的層次性不強,梯度不夠明顯,沒有做到由淺入深,如果老師減少鋪設只做適當引導,讓學生進行分析總結,效果會更好些。
2、問題提問的層次性不強,例如,反復問了好幾遍“鄒忌以家事喻國事,用意何在?”
3、教師沒有把握好課堂時間,前面對鄒忌的分析很細致,但對齊王的形象的講解還有待于雕琢,講解時過于簡單,沒有結合文本進行深挖掘。原本課前設定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分析鄒忌形象及進諫方法上,沒想到時間有所剩余,就順勢講到了齊王的性格特點,但由于時間有限,分析不透徹,給人蜻蜓點水、頭重腳輕的感覺。由此也看出了自己備課的片面性,不夠靈活。
4、教師語言不夠精煉,很多時候提問冗長,過于羅嗦。
5、在提問時,教師給學生的思考時間較少,學生還沒有思考完畢,教師就急于揭示答案,這樣不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依賴性而不去獨立思考問題。
總之,一堂好課是師生共同創造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發揮教學機智,及時分析學情,進行教學反饋,才能在教學對話中激發出生命智慧和創造潛能的火花。我相信,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我會有更多的收獲,更大的進步。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01-24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06-24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典故01-09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02-21
短文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09-21
《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及注釋12-09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譯文及注釋08-02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及翻譯04-13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賞析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