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醉翁亭記》課堂實錄「獲獎課」(精選5篇)
在昨天的自主預習中,很多同學寫下真實的閱讀初感和有價值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醉翁亭記》課堂實錄「獲獎課」(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醉翁亭記》課堂實錄「獲獎課」 1
【屏顯】學生在預習時提出的問題。
1、作者在文中要表達什么情感?
曹童星汪穎沈家豪等16位同學
2、文中有許多的“而”“也”有什么作用?
趙禹沈沁妍周滟等11位同學
3、題目是《醉翁亭記》,可本文在寫“景”和“宴”方面下了不少筆墨,有什么作用?
薛鑫怡邵宇林等8位同學
4、歐陽修為什么被貶還這么快樂?他究竟“樂”些什么?
吳潔嚴程宇舒俊暉等5位同學
5、為什么作者不以第一人稱,而以第三人稱來寫?
吳佳駿馮凰金怡君趙宇婷其實這五個問題都非常緊扣醉翁亭記的特點,單元學習特點,都是有價值的,師:其實這五個問題都緊扣了《醉翁亭記》這篇課文的特點,以及古代散文的文體特點,包括單元學習的重點,老師覺得這些問題都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在這些問題中,老師覺得有一個問題特別有意思,你們覺得是哪一個呢?
生:我覺得是第四個。
師:你覺得有意思在哪里
生:“歐陽修為什么被貶還這么快樂?他究竟“樂”些什么?
師:很不同尋常,是吧?
師:除此之外,還有不同的感覺嗎?你還覺得哪個是比較有意思的?
生:我覺得第五個比較有意思,
師:怎么說呢?
生:本來文章中明明寫的是自己,而卻要用另一種角度來描述這篇文章,實在師有點不同尋常
師:你說出了我的心聲,謝謝你,我們來采訪一下提出問題的同學,比如說,吳佳俊,你當初是怎么想到這個問題的?
生:因為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歐陽修寫文章和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這一點,
師:那么你說的第一人稱指的是什么?
生:用“吾”“我”這些。
師:在文言中表示我的,除了“吾”之外,還有哪個呢?
生:“予”。
師:那么第三人稱呢?你指的是什么?指現代漢語中的“他”嗎?
生:不是。師指“醉翁太守”。
師:坐,非常好,除了醉翁、太守師第三人稱,還有其他的第三人稱嗎?
生:游人
師:游人?表示我的第三人稱,你可以看文章的最后他用的是?
生:歐陽修,
師:直呼自己的名字也是。同學很獨到的抓到了文章在寫作上的特點,也就是作者明明寫的是我,卻為什么用“醉翁、太守、歐陽修”三個不同的第三稱謂來稱呼自己呢?那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在探究的過程中,會驚喜的發現他串聯起剛才所提起的了其他四個問題,所以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走進《醉翁亭記》,好嗎?
同學首先來看一下,關于這個問題,同學有沒有自己的初步的想法,或者說思考的呢?
師:生活中當中有沒有人用不同的稱謂?你的生活中有類似的體驗嗎?同一個人用不同稱謂。
生:英語張老師,有人叫他薛老師。
師:為什么叫薛老師?
生:因為他當時教兩門學科,為了區分。
師在不同的情境中,用不同的稱謂,是吧?還有其他的類似的生活體驗嗎?同一個人用不同稱謂?
生:以前教我們的語文張老師,我都叫他徐榮哥,
師:為什么啊?
生:因為這個稱呼讓我們有親切的感覺。
師:所以不同的稱謂中也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我們就循著剛才同學給我們的'思路,也就是不同的稱謂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會體現不同的情感,分別走進醉翁太守和歐陽修,關于醉翁,如果生活中,有這樣一個人的話,同學們想象一下,你覺得他會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很喜歡喝酒,在大路上走啊走,特別奇怪。
師:跌跌撞撞,很好,想象很豐富。
生:我覺得醉翁,和他說的一樣,可能是那種鼻子喝的通紅的,走啊走,不知道睡在哪里。
師:糊里糊涂的。
生:醉翁就是喝完了醉醺醺的
師:年紀應該是怎樣的?
生:三十幾歲的
師:你為什么覺得他是三十幾歲的呢?
生:因為三十幾歲的都喜歡喝酒。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其他的想象,你覺得他的年紀多大呢?。
生:我覺得應該是四十幾歲的,四十幾歲的才會稱為翁,古人對年紀大的人稱為翁。
師:很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來看一下,這篇課文中的“翁”和同學們的想象一樣嗎?看一下課文。
生:一樣。
師:怎么說?哪里一樣了?
生:喝酒之后喜歡看風景。
師:請坐下,和剛才想象的一樣嗎?
生:應該一樣,他當年應該是四十歲,年齡吻合。
師:有不一樣的嗎?他酒量很大?文章當中的句子?
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醉翁。”
師:太守的酒量大嗎?哪里看出大?
生:大,“飲少輒醉”,不大,他的酒量不大。
師:他愛喝酒嗎?
生:愛喝。
師:怎么說呢?
生:因為他不僅愛喝酒,還愛風景,
師:他愛喝酒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好像不愛,
師:哪里看出來的?
生:因為“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意不在喝酒上。
師:他的情趣并不在酒上,一個自號醉翁的人酒量不好,并且不愛喝酒,年紀只有四十歲,這個名字取得有些無厘頭啊?沒有道理啊,我們剛才講過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我們不妨從醉翁所鐘情的山水之中去探個究竟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描寫山水的文字,去想一想,醉翁這個稱謂,究竟有怎樣的用意的?聲音放出來,讓大家都聽到你們的聲音。
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再回味這段文字,醉翁這個稱謂會有怎樣真實的用意呢?
可以同桌之間交流一下想法,敞開的,自由的交流。
生:我覺得是他喝酒的地方環境好,景色很優美,陶醉在景色中。
師:醉不是酒醉,而是陶醉,是吧?很好,其他同學有表述嗎?他為什么叫自己為“醉翁”呢?
生:醉翁他應該是很悠閑的,他自號“醉翁”表現自己非常悠閑的情感。
生:因為醉翁是喝了酒就睡,睡醒了就去看風景,“朝而往,暮而歸”,早上有風景看風景,沒風景就回家,生活的非常自由
師:這種自由、陶醉、愜意,你們是從哪里感受到了的?我們來看這段文字。
生讀豎版的第二段寫景的文字(刪去者、也、而的文字。)
師:大家發現,這段文字,在你聽的時候,有一種什么感受啊?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吧,齊讀這段文字。
生齊讀
師:大家將這段文字和原文比較一下,什么是相同的?
生:第五句和第六句相同。
生:文字的意思一樣,但是少了原文中的“者、也、而”。
師:景是一樣,內容也是一樣,但是“者、也、而”三個字卻沒了,同學再對照原文時,隨著“者、也、而”的消失,他還一并帶走了什么呢?好,同學們再次朗讀這段文字,再來感受一下。
生讀課文中的語段。
師:原文朗讀時有什么感受?
生:將這三個字加上,有舒緩語氣的作用。
師:你把它讀一下,帶著舒緩的語氣讀一下。
生讀。
師:你在朗讀舒緩的時候,有沒有覺得一種情緒也在舒緩的朗讀當中流淌出來了呢?
生:有一種悠閑自在的感覺。
師:我們通過朗讀,不僅讀出了語速,還讀出了流淌在其中的情感。我們一起帶著舒緩的語氣來朗讀這段文字,感受這種悠閑自在的感覺。
生帶著舒緩的語氣讀這段文字。
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段文字表面是在寫景,其實字字句句都是在寫自由之情,那么醉翁在平常的山水當中感受到了自由和快樂,當時他的處境是怎樣的呢?
生:當時作者被貶官滁州。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助讀材料。
師:非常好,結合助讀材料,來加深我們的理解,貶官境遇的醉翁能夠從平常的山水之中,感受到一種自由和快樂,從這份自由中,你還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他很享受這種雖然被貶做小官,但很享受這種在山林中的快樂。
師:他很享受,很悠閑,很曠達。所以我們說,醉翁這個稱謂,在他的樂于山水中,我們感受的是他曠達的心境,在這片山水中,醉翁樂了,但是的的確確有一個人醉了,太守為何而醉呢?同學讀第三段中太守醉的文字,說一說你們對太守醉的理解,并試著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
【屏顯】
當看到 時,太守醉了。
生思考。
生:當看到宴會中那些賓客十分快樂的時候,太守醉了。
師:眾賓快樂,為什么太守會醉?
生:因為大家都很快樂,太守看到了很快樂,他就很快樂。
生:我覺得太守山肴野蔌(師正音:蔌),很開心,也許是被灌醉的。
師笑:也許是被灌醉的。好,還有嗎?(啟發)他還可能因為看到什么而醉呢?
生:我覺得他可能看到賓客在那里玩游戲,他輸了就醉了。
師:(驚詫)他輸了就醉了?
生:輸了就要罰酒。
師笑:你覺得這酒他喝下去會很痛苦嗎?(生搖頭)為什么?
生:因為他看到別人很開心。
師:好,請坐。我們都看到了,看到眾賓很快樂他也很快樂。那么在這個宴席當中,這個賓和主感覺給我們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氛圍?請說。
生:創造了一種熱鬧的氛圍。
師:這個賓和主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
師生問答:主是--太守。
太守相當于我們現在的什么職位啊?--官。
而且不是一般的小官哦!相當于什么?--市長。(破折號后為學生回答。)
師:對的。市長在這個宴席當中眾賓可以非常熱鬧地在自顧自地在吃在喝在玩,這還是一種怎樣的氛圍呢?
生:自由自在
師:自由自在的平等的氛圍。好的。還有同學說說你對太守醉的理解嗎?
生:裝醉。太守和大家玩游戲,他就裝醉,不想喝太多。
師笑:不想喝太多。他跟大家的關系應該是非常……
生:和睦的。
師:他和大家關系是和睦的。好,這位男生。
生:當看到物產豐富、風調雨順的時候太守醉了。因為物產豐富、風調雨順說明大家的生活和諧美滿。而太守對此感到十分滿足自豪。
師:你是從哪里看到這里是風調雨順,物產富足呢?
生:溪深而
師:非常好。因為在當時更多的百姓他們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呀?同學們看一下。
【屏顯:十有七八死,當路橫其尸;犬彘咋其骨,烏鳶啄其皮。】
師:你看到了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活?
生思考。
師:我們一起讀一遍。我們看ppt,我們能夠理解的。
師讀屏幕上文字。
生思考。
師:當時百姓不僅僅是貧苦,我們還可以看到他們的生活非常悲慘,可以說是民不聊生。自己看,看得懂的。所以這里太守的醉是陶醉于、自得于他所治理的滁州的百姓富足的生活,以及他與滁州的百姓之間的和睦的平等的關系。我們一起把這個自然段讀一遍。“至于……起”
生齊讀。
師:這里醉翁和太守既然是同一個人,能不能用醉翁代替太守呢?
生:我覺得不能。因為情境不同。前面醉翁他是沉醉于山水,這里寫游人們生活很幸福,所以太守才會醉。這里要強調他身為太守醉。
師:強調他是太守,一個官的身份。非常好,如果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那么太守的醉也不在酒,在乎--百姓之間也。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太守和醉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生齊答)歐陽修
師:通過剛才的研讀,我們知道醉翁樂了,太守醉了,那么歐陽修呢?請同學自由朗讀關于歐陽修的文字,很好地去體會一下,盡管文字很簡短,但是它是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所以我們要很好的去品味。請同學們自由地誦讀、感受一下。開始。
生自由讀。
師:有位同學有這樣一個問題:最后一個問號有何用?【屏顯: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最后一個問號有何用?(提問學生名字) 】
師(問提問同學):這個問是什么問句?
生:設問。
師:也就是你想問的是這里為什么是個設問句。如果它不是設問句,它可以怎么說呢?
生:太守謂廬陵歐陽修也。
師:還可以怎么說?
生:太守者廬陵歐陽修也。
師:簡潔明了,還可以怎么說?
生:太守即廬陵歐陽修也。
師:更簡潔了。我覺得還有更簡潔的: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歐陽修。
【屏顯:太守乃歐陽修。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歐陽修。】
但作者沒有用我們剛才所說的任何一種,這當中有什么情緒的流露呢?同學們自己讀一下最后兩句這自問自答的設問句,感受一下。放聲讀。
生放聲讀。
師:我請最后一位女生。在這個設問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
生:我讀到了太守的閑情逸致。
師:還有呢?師放聲讀最后兩句。
生:非常的自豪,自得。
師:好的,你讀一讀,讀出這種自豪自得。
生讀。
師:很棒。同學們,結合上文,他自得什么呀?
生:唯獨歐陽修“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所以自得。
師:“醒能述以文”是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醉后醒來就能用文章來記述樂事。
師:非常好。的確歐陽修有文章太守的美稱,這個天下能夠寫出好文章的人很多,能夠當好官的人也很不少。但是既能寫出好文章,又能當好官的卻為數不多,所以他自得。
但是,我們再來看一下,他是如何來寫這篇文章的呢?他是用第三人稱,旁觀者的身份來寫這篇文章的,那么其中的“醒”有沒有其他的深意呢?
生:還有一個含義。是“清醒”。
師:非常好,這個醒不僅僅是指酒醒,還是清醒。并且他為自己這樣一份清醒而感到自得。大家把這句話再讀一下。
生齊讀: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師:所以我們看到這篇文章,作者用第三人稱為我們呈現了醉翁樂、太守醉、歐陽修這樣一個完整而豐富的內心世界。(手指黑板)
同學們,老師推薦你們課后去讀兩本書,一本是《歐陽修傳》一個是《醉翁》,今天我也帶過來了,送給大家留作紀念吧。
《醉翁亭記》課堂實錄「獲獎課」 2
學習《醉翁亭記》,有三處討論很出彩。
一.醉翁眼中之人。對文本第三自然段的討論很深入靈動。很難忘記陳西蕾一語中的:這些快樂出游的人都是老百姓喲!
二.對于三十九歲的歐陽修為什么自命為“翁”的討論。極有意思。見下文。參與討論的同學有:周峰立、吳語寒、冉雪立、黎建志、楊珮璇、王垚……
三.總結階段關于歐陽修、范仲淹、陶淵明、劉禹錫、李白、杜甫、龔自珍的比較閱讀。在談到歐陽修“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時,順便就把30課《詩五首》中的四首詩都拿出來做了一個總體的比較。確實,陶淵明、李白、杜甫、龔自珍和歐陽修,可比之處太多了啊!課堂最后十分鐘,容量很大,效益可觀。
總之,《醉翁亭記》的教學,總體構架還需要進一步思考,但細節上,留下了許多美好的片段。
【課堂實錄片段】
師:歐陽修被貶滁州時,其實只有39歲,他為什么居然自稱“翁”,還把自己描寫成“蒼顏白發”呢?先在課文中找找理由。
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師:哦,在他們喝酒的客人朋友中,他的年齡最大。這是表層原因。請繼續思考。
生:“翁”給人感覺是很受人尊重的。
師:一般的老頭子文言文中叫啥?
生:叟。
師:哈哈,就是,《愚公移山》中,那個被批判被諷刺的'老頭子就叫“智叟”。
生:歐陽修自稱為翁,表達出一種自得的心境,滁州的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生:歐陽修是滁州的長官,他在心理上有一種優勢。
師:有道理。你看王老師,還不算老。但在學校校齡算長的,資歷算深的,所以,很多年輕老師就叫我“老王”,我一點兒都不生氣,還高興得很呢。(眾笑)
師:中國是有老人崇拜的心理的。你看中國神話中很多重要的神仙都是老人,比如玉皇大帝,龍王等等。《愚公移山》中開篇就是: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你看,把愚公寫得這么老,一方面是主題的需要,一方面呢,中國人就是非常尊重老人的。人的年齡越大,好像智慧就越多。比如孔子在《論語》中怎么描寫人的一生的變化的——
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師:人到了七十歲以后就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了,年齡不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學識、風度的象征。
生:老人已經經歷了生命的各個階段,對世事理解很深,能夠做到與世無爭了,無功利之心了。所以,歐陽修自稱為“翁”,想表達自己的追求是沒有功利的。
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一份純粹的愛國愛民之心,并不在意自己的得失。這對于洞穿世事的老人,更真實吧。這王老師很能理解。一般來說,越年輕就越注重名利。比如說王老師,十年前要是評我一個優秀教師,我會很激動。但是現在評我一個優秀教師,我還是很幸福,但不會太激動了。(眾笑)
生:我想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歐陽修縱情山水,早已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在滄桑的大自然中,他忘記了時間,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齡,把自己看作了經過長期的歲月的打磨而富有智慧的人。
師:這個感悟很獨到。人在自然中,受到大自然的宏偉、高深、神秘的熏陶,于是覺得自己和自然一樣悠久一樣豐富。
生:我想歐陽修肯定有點兒少年老成。
師:少年老成!應該有道理。但凡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的人都少年老成的。
生:在中國古代,戰亂繁多,人的生命本來就短暫得多。很多人五十來歲就死去了。歐陽修39了,在當時看來,他確實也走到人生的秋天了。
師:有道理。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不像現在,男人四十歲,還是半成品,五十歲以前,都還是青年呢。(眾笑)好像歐陽修活到69歲,在當時看來,也算長壽了。活到40歲了,確實已經到人生的后半段了。
生:我覺得主要還是老人受的約束相對較少,所以更能放浪形骸,更能夠隨心所欲。于是歐陽修就把自己想像成為一個老人了。
師:從這個“翁”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受人尊重的歐陽修,一個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歐陽修,一個充滿智慧和悟性的歐陽修,一個愛國愛民無功利心的歐陽修,一個隨心所欲縱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歐陽修……
《醉翁亭記》課堂實錄「獲獎課」 3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于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兩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于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簸箕到陽臺上去掃陽光。等到他們把簸箕搬到房間里的時候,里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么?”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這個故事的寓意是老師要送給同學們的一句話:把封閉的心門敞開,陽光就能驅散陰暗,光明就能消化憂郁。
現在我們開始上新課——《醉翁亭記》,大家想聽老師朗讀課文還是背誦課文呢?
生(齊):背誦!
師(微笑):那老師開始背誦了,同學們認真看課文,看老師有沒有背錯的地方好嗎?
(背誦略)
(掌聲)
師:同學們發現老師背錯的地方了嗎?
生:老師,您漏掉了“觥籌交錯”這個詞。
師:發現的好,可能老師喝酒的時候沒有“觥籌交錯”,所以漏掉了,大家要記住這個詞語的意思。今天老師上課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朗讀與背誦,能解意與領情,能比較與運用。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怎樣。
(生讀課文略)
師: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文中有兩個虛詞出現的頻率特別高,知道嗎?
生:“也”和“而”。
師:是的,“也”字出現了21次,“而”字出現了25次, “也”字是一個語氣詞,具有表示判斷和舒緩語氣的作用,在課文中大致可以讀出三種語氣,用于描述景物時應讀出陳述的語氣,用于介紹人名時應讀出肯定的語氣,用于直抒胸臆時應讀出感嘆語氣,同學們按照老師的分類試著揣摩一下。
生:“環滁皆山也”應讀出陳述語氣。
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應讀出肯定語氣。
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應該讀出感嘆語氣。
師:不錯的 ,聰明的你們!“而”字在句中作連詞用,一般表示并列、修飾、承接和轉折的關系。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留心,文章用了“而”字主要是將詩一樣的句子斷開,使之帶有散文的韻味,真正是“駢散相間”。下面我們一起再來讀課文,要讀出味道來。
(生朗讀略)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其中有幾個成語和詞語沿用至今,知道嗎?
生:“峰回路轉”、“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籌交錯”
師:大家可以造句嗎?
生:我遇到了一個難題,經過苦思冥想,終于峰回路轉,想出來了。
生:他說要到網上查資料,實際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游戲也!
生:這個棘手的案件經過警方的努力終于水落石出了。
生:等到我們考上一中的時候,大家一起來觥籌交錯!
師:怎一個好字了得!注意有些詞語經過發展有了新的內涵。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第一段,老師讀同學們翻譯。
(翻譯及指導略)
師:有一些重點字詞老師要強調一下,“山行六七里”的“山”應譯成“沿著山路行走”,后文中“雜然而前陳者”的“前”同理應譯成“在前面”,“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中的“名”要譯成“取名”,“飲少輒醉”的“輒”與我們之前學過的《五柳先生傳》中的“造飲輒盡”中的“輒”意思一樣,相當于“就”,還有一些一詞多義的現象,“太守自謂也。”中的“謂”意思是“命名”,第四段中的“太守謂誰?”中的“謂”意思是“為、是”,“ 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中的“于”意思是“從”,“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中的“于”意思是“在”,“太守與客來飲于此”中的“于”意思是“到”。
下面我們來研讀課文,課文用“環滁皆山也”開篇,這種寫法稱做“總寫一筆”,是全景。“瑯琊也”這一句我們稱為遠景,從哪一個詞可以看出來呢?
生:“望”!
師:“釀泉也”這是近景,又可以從哪一個詞可以看出呢?
生:“漸聞”!
師:“醉翁亭也”這是特寫,看來,歐陽修不愧是一個攝影大師,本段采用從遠到近的順序層層推進。到這里主要介紹醉翁亭周圍的環境,下面的層次主要介紹了醉翁亭的由來,在句式上首尾接應前后接龍,類似于我們說的“頂真”,大家讀讀看,然否?
(生讀略)
師:課文第二段描述了滁洲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我們首先分組讀分組譯,注意重要的字詞。
(譯讀略)
師:老師要提示的重點字詞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中的“開”意思是“散開”,我們之前學過《岳陽樓記》“連月不開”的“開”是“放晴”的意思,其中的“若夫”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岳陽樓記》中也有“若夫淫雨霏霏”用法相同,后文的“至于”和“已而”也有相同的作用。“云歸而巖穴暝”中的“暝”與《岳陽樓記》中“薄暮冥冥”的“冥”雖然字形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昏暗”的意思。
同學們看看本段寫景有什么特點呢?
生:一天之景和四季之景,高度概括。
師:這種藝術效果老師給其取名叫做“剪接”,象攝影師剪輯出“特色”畫面,這種寫法我們稱為“以點帶面”。每一時每一季可寫之景很多,歐陽修卻技高一籌的濃縮景色的精華,可謂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大家試著用這樣的分析背誦一下。
(生背略)
師:課文第三段介紹了滁洲的風情,男生讀女生譯。
(譯讀略)
師:老師要提示的重點字詞是“傴僂提攜”這里運用了借代的手法,意思是“老老小小的行人”,與我們之前學過的《岳陽樓記》中“錦鱗游泳”中的“鱗”用法一樣,還有《桃花源記》中的“黃發垂髫”用法也是這樣的。“臨溪而漁”中的“漁”意思是“釣魚”。
大家讀文段看一共描述了幾幅畫面。
生:四幅,分別是“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師:是的,如果我們把這看成是一部電影的話,“滁人游”就是演員,“太守宴”就是舞臺,“眾賓歡”則是節目,“太守醉”無疑就是主角了。這一段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呢?
生:從路上寫到醉翁亭里
師:是的,老師稱為“從外到里”。本段的寫法就稱為“動畫”,你們看,整個畫面是不是很有生機和活力呢?我們一起來讀讀看。
(吟誦略)
師:課文第四段主要寫“日暮醉歸”,女生讀男生譯。
(譯讀略)
師:老師要提示的重點字詞是“樹林陰翳”,“鳴聲上下”中的“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與《岳陽樓記》中的“是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退”用法相同,指“做官和貶職”。 “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前一個“樂”字是“以……為樂”,后一個“樂”字是“樂趣”
同學們找一找文段中的三種樂趣,看出來了嗎?
生: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
師:是的,文中反復出現了一個“樂”字,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復疊”。那么同學們看看文段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呢?
生:從禽鳥到人
師:是的,換句話說就是:從物到人。作者在塑造了一場“與民同樂”的'歡樂場景之后,來了一句“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前文九次提到“太守”,直到此時此刻才見“廬山真面目”,可謂是總結一筆,畫龍點睛!那么前文也多次提到了“樂”,大家找一找,讀一讀。
生:第一段中的“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生:第二段中的“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生:第三段中的“宴酣之樂。”
師:同學們找的很完整,老師不禁要問:醉其醉,樂其樂,誰解其中味呢?我要說:真的只有“樂乎”?!我看不盡然,娛情山水并不消磨政治理想,醉樂之中難免派遣抑郁之情。本文寫于歐陽修被貶為滁州知州時,雖然有很多政見要說,有滿腹的抑郁不平要發泄,但現在只能從側面含而不露的表示,所以我們也要看到字里行間所滲透的淡淡的苦愁和絲絲的憂郁。
我們再來重讀課文,要讀出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苦樂。
(吟誦略)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到課后練習題第三題:比較黃庭堅的《瑞鶴仙》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看你更喜歡哪一篇?簡要說說你的理由。
生:我更喜歡黃庭堅的《瑞鶴仙》,因為該詞濃縮了原文的精華。
師:老師概括一下,就是:有提煉。
生:我更喜歡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因為原文內容豐富,更有意境。
師:有意境,說的好
生:我也喜歡《醉翁亭記》,因為文中的結尾才告訴我們“太守”是誰,可謂是:有懸念。
師:是的,有懸念。
生:我也喜歡《醉翁亭記》,因為雖然黃庭堅的詞基本用原句連綴,但只沿用了“也”,沒有“而”文章少了“駢散相間”的韻味。
師:有韻味。我已經喜歡上你們了,看來同學們的認識很有價值,下去之后可以寫成文章,象老師這樣,今天老師送給同學們一篇自己寫的文章《一篇絕妙的廣告詞》。
(分發資料)
師:我們一起來做一個讀書卡片。第一,常識一點,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屬于“唐宋八大家”的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都出自他的門下。
第二,詞匯一組,1、寫景的詞: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水聲潺潺,峰回路轉,翼然,晦明變化,野芳幽香,佳木繁陰,風霜高潔,水落石出,樹林陰翳,鳴聲上下。2、寫人的詞:傴僂提攜,往來不絕,起坐喧嘩,蒼顏白發,頹然其間,3、寫物的詞:溪深魚肥,泉香酒洌,雜然前陳,山肴野蔌。4、成語:峰回路轉,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籌交錯。5、發語詞:若夫,至于,已而。
希望同學們記住老師上課之前給同學們講的那個故事的深刻寓意。一起大聲說一遍吧!
生:把封閉的心門敞開,陽光就能驅散陰暗,光明就能消化憂郁!
師:謝謝大家
(掌聲)
《醉翁亭記》課堂實錄「獲獎課」 4
一、課堂導入
師:“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因為他參與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慶歷新政”。這次改革失敗,受貶謫的不止滕子京一個人,范仲淹本人在慶歷五年也被貶到鄧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也在同一年被貶謫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貶謫鄧州的第二年,也就是慶歷六年,寫下了《岳陽樓記》,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歐陽修也在滁州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本文,看看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抒發的是什么樣的情懷呢?
師:這是一篇篇著名的山水游記《醉翁亭記》,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的歐陽修。
生: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他四歲喪父,家境貧困,母親用荻稈畫地教他識字讀書。后來他考取進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參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樣。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罷官,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的權臣,他因此也遭到貶謫。《醉翁亭記>就是他被貶到滁州(今安徽滁縣)當太守時寫的。
師:歐陽修在歷史上以獎掖后進著稱。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曾鞏,還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門下,得到過他的栽培。
歐陽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詩詞、文評也有很高的成就。歐陽修還是著名的史學家。“二十四史”中有兩部是他編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書》,歐陽修稱得上是飽學之士。他一生對我國的文學、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歐陽修曾參加了以范仲淹為首的改革派,推行“慶歷新政”,不久在政敵的打擊下,改革失敗,范仲淹等降調外任。歐陽修被貶為滁州知州。作為執政者的反對派,有很多政見要說,有滿腹的抑郁不平要發泄。但現在只能從側面含而不露地表示。本文與作者同一時期寫的另一篇文章《豐樂亭記》是姊妹篇。
“記”是古文中一種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體裁,多用來描寫作者的旅行見聞。它的取材范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詭異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并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類似的文章有:《岳陽樓記》、《小石潭記》、《桃花源記》等;類似的古文文體還有:“銘”(《陋室銘》)和“說”(《馬說》、《愛蓮說》)。
二、走進課文
師:請同學們邊聽邊欣賞——(播放一段古典樂曲,同時展示一幅醉翁亭的風景風俗畫)這段優美的樂曲,就像一條時空隧道,把我們的思緒帶到了遙遠的.古代,在那里,我們有幸和宋代文學大家歐陽修交個手,聆聽醉翁的心聲。請聽《醉翁亭記》的朗讀錄音。
(欣賞聲情并茂的課文朗讀)
師:(朗讀畢)是啊,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聽著優美的散文,我們是否已陶醉其中了,下面播放一組圖片,請大家在欣賞的同時領悟其意境,并借用文中與之意境相近的話說說。(播放圖片)
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生:峰生: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生:日出而林霏開
生:云歸而巖穴暝
生:野芳發而幽香
生:佳木秀而繁陰
生:風霜高潔
生:水落而石出者
生: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師:以上展示給大家的是課文的一景————
生:山水之樂。
師:本文像這樣有聲有色的畫面比比皆是,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太守之樂。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能讓大家欣賞一部分,其余部分請大家課后嘗試著把它畫出來。一幅幅畫面看似零散,但仔細一看,它們之間又有著緊密的聯系,你們能說說體現全文的文眼是什么嗎?
生:樂。
師:文中寫出了誰“樂”?(生思考,師稍提示)
生:太守樂,眾賓樂,滁人樂。
師:太守、眾賓為何而“樂”?
生:太守享受山水之樂,宴酣之樂,最重要的是與民同樂;眾賓是從太守游而樂
師:文中怎樣寫出了滁州百姓之樂?
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師:請大家用筆圈出主要的動詞,并想想這些動詞展示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其樂融融的景象,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又在我眼前掠過。(全班異口同聲背出)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師:滁人樂是從太守眼中看出的,寫百姓之樂有什么內涵?有沒有太守之樂在里邊?
生: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滁人游”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興高采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
生:我補充一下,生活富足而這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歐陽修被貶滁州,雖然經歷坎坷,但他能做到“在其位謀其職”,不計個人得失,勵精圖治,因而使原本貧窮的滁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
師:我覺得幾位同學說得很好,對歐陽修的為人心境作了很好的剖析,對文章的理解也就更進一步了。每個人都是一本厚厚的書,我們讀著別人的書,也在被人讀著,當我們翻閱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的時候,我們的一些體驗會被它激發,我們的一些想法會隨著文字顯現出來,請大家選擇其中一個畫面或者一合適的角度,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進行賞析。首先老師給大家示范。(過渡,進入第三部分)
教師示例:讀著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我仿佛身臨其境。一幅山水畫卷在我腦海里鋪開了。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耳邊似乎傳來了啾啾的鳥鳴和潺潺的流水聲,聞見了空氣中醞釀的野花的芳香,眼前仿佛也出現了早晚變化不同的四季景色。我真想說: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是的,只有你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中,你才會有幸感受到那仙境般的美景,而此時生活中的一切不平靜都將拋在腦后。
生:從《醉翁亭記》中,我仿佛看到了亭子的坐落,周圍的環境,它的建造及命名,它的晨昏及四時景色,那花的春天,濃綠的夏天,清爽的秋,以及雪白的冬。游人的熙攘,野宴的歡樂,太守醉后的神態……那是一幅多么美麗、溫馨的畫面,讓我流連忘返。
生:看了這段文章,仿佛陷入其中。
生:雖然在宴會上沒有絲竹音樂的助興,但是流水的聲音,風吹竹葉動的聲音,卻匯成了美麗的旋律,使宴會不但沒有因為缺少絲竹而失趣,反而增添了幾分色彩,襯托出了宴會的高雅品味,使人感覺到太守的樂民之樂,如桃花源般的生活。不同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腐敗生活,讓人感覺到太守親近于民的和藹態度。
三、課堂反饋
學習《醉翁亭記》后,請與《岳陽樓記》對比,談談作者各抒發了什么感情?他們在抒發感情的方式上有什么特點?(學生談看法,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生:兩篇文章的作者經歷相似,范仲淹與歐陽修都是被貶而不消沉。
四、布置作業
背誦全文;整理課堂筆記;將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而樂亦無窮也”一段所寫的“朝暮”、“四時”的景物特點用現代漢語加以具體描寫,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五、下課
《醉翁亭記》課堂實錄「獲獎課」 5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要一起走進一篇經典的古文,它宛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又似一首動人的田園詩歌。這就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師:首先,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由朗讀)
師:好,我們來一起讀一讀,看看大家讀得怎么樣。(指名分段朗讀,正音糾錯,如 “瑯琊”“傴僂” 等詞的讀音)
師:讀完課文,大家能不能說說,從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山水之美。
生:我覺得歐陽修在這個地方很快樂。
三、研讀文本
師:那我們就先來看看文中描寫的山水之美。請大家找出描寫醉翁亭周圍景色的段落,仔細品讀。(學生默讀第二段)
師:誰來說說這一段是怎樣描寫景色的?
生:它按照空間順序,先寫了山,再寫了水,然后寫了亭子。
師:非常好,那你能不能具體說說山、水各有什么特點呢?
生:山是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說明山很秀麗;水是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寫出了水的靈動。
師:分析得很到位。那除了山水,還有哪些景物呢?
生:還有花草樹木,“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師: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呢?
生:營造出了一種非常優美的環境。
師:對,為后文寫人的活動做了鋪墊。那我們再來看看文中描寫人們游樂場景的部分。(學生默讀第三、四段)
師:大家說說,人們在這里都做了些什么?
生:有老人小孩,有的在溪邊釣魚,有的在游玩,很歡樂的樣子。
師:那太守呢?他在干什么?
生:太守在喝酒,還和大家一起玩樂。
師:從這些描寫中,我們能看出太守是個怎樣的'人?
生:太守很隨和,很享受這種與民同樂的生活。
四、深入探究
師:那為什么太守能在這樣的山水之間獲得快樂呢?我們來思考一下。
生:因為這里的景色美。
生:因為他能和百姓們一起游樂。
師:大家說得都有道理。其實,歐陽修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處于被貶的境遇中,那他為什么還能有這樣的心境呢?
生:他可能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排解自己的憂愁。
師:對,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體現了他豁達的胸懷。
五、總結拓展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領略了《醉翁亭記》中優美的景色、歡樂的場景,以及歐陽修豁達的心境。希望大家課后能夠背誦這篇經典的古文,并且學習歐陽修在困境中保持樂觀的精神。
這堂課堂實錄展示了對《醉翁亭記》從初讀感知到深入理解的過程,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分析人物、探究主題等方面的學習。
【《醉翁亭記》課堂實錄「獲獎課」】相關文章:
魯迅作品《雪》課堂實錄及評課11-02
優質課《蒹葭》課堂實錄(通用10篇)04-17
《醉翁亭記》賞析06-16
醉翁亭記說課稿01-11
《賣炭翁》課堂實錄與評析02-06
《出師表》課堂實錄05-25
《論語:仁者愛人》課堂實錄04-16
《醉翁亭記》原文及翻譯07-04
《醉翁亭記》的原文及翻譯07-12
《醉翁亭記》寫作背景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