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上《鼎湖山聽泉》評課稿
《鼎湖山聽泉》是以“寫景為主題”的課文,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作者以游覽線路的先后順序,以美侖美奐的筆調,敘了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寫在鼎湖山聽泉的感受為中心,重點寫“途中聽泉”和“山寺聽泉”,全文語言優美,詞匯豐富,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該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因此教師把“體驗、學習、傾訴”作為設計本堂課教學的出發點。為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抓住了這樣幾個點:
一、精讀文本,感悟美。
第四自然段相關泉聲的生動描寫,學生難以體會。教師課前就讓學生聽聽相關樂器發出的聲音,并讓學生猜是什么樂器。教第四自然段時教師再用多媒體播放樂器的聲音,各種各樣的泉聲或低吟、或激昂、或雄壯、或深沉地縈繞在學生的耳畔,學生仿佛真的穿越時空來到了古樸、幽雅、寂靜的慶云寺和作者一起美美的聽泉呢!再讓學生根據聽到的感受來朗讀這段文字,學生情景交融,讀來很有味道。
二、抓住詞語,發現美
教第二自然段“途中聽泉”時,教師抓住“悅耳”一詞來理解,讓學生知道泉聲的好聽。教“山寺聽泉”時,教師抓住“聆聽”一詞,問“聆聽是怎么聽”教給了學生聽泉的方法,所以學生聽了多媒體的樂聲,很快就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讀出泉聲的不同,泉聲的.美。
三、仿文寫意,傾訴美。
學生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體驗和感悟,自然在胸中流淌著美的情感,涌動著美的語言,在此基礎上,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引導,讓學生的傾訴之情一發不可收拾,學生自然有話可說,有話會說,有話需說了,老師就可像漁翁似的等著饑餓的鸕鶿跳入水中收獲而來了。為達到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輔助他們寫作:1、這些泉水“泉水繞過樹根,拍打卵石,穿越草叢,流連花間”,她們還會到哪里去?還會去干什么呢?2、你覺得還有什么樂器或者別的事物來比喻這些泉聲呢?這兩個問題果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教者如涓涓細流般的引導、點撥之中,學生就紛紛拿筆寫了起來,不一會兒一段段精彩的描述就水到渠成了。在寫后的交流中,學生聆聽著其他同學的想象與表達,又一次接受了“美”的洗禮。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步步相連,循序漸進,由表及里,再加上教者成功地利用電教和語言情態創設了課文情景,使學生獲得了來自“語言、情感、氛圍”等的全方位享受,課堂學習任務也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九上《鼎湖山聽泉》評課稿】相關文章:
蘇教版九上《1、鼎湖山聽泉》說課稿05-17
蘇教版九上《1、鼎湖山聽泉》課文原文04-02
蘇教版九上《鼎湖山聽泉》案例一則03-30
蘇教版九上《鼎湖山聽泉》教學案例04-07
《鼎湖山聽泉》說課稿03-11
讀《鼎湖山聽泉》有感06-28
《鼎湖山聽泉》片斷賞析06-29
《鼎湖山聽泉》教案模板08-15
語文鼎湖山聽泉教學反思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