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桃花源記》教學實錄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無法繞過的人物,一個影響作家的作家。我們已經把文意搞懂了,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些深入的,有意思一點的話題。我很想知道都是些什么人喜歡陶潛?我知道最大的、最著名的喜歡陶潛的人是蘇東坡;我也知道每一個中學老師都會給學生講陶潛,但是未必喜歡陶潛。如果能做一個選擇,你最想當哪一個文學名人?我想想做陶潛的人是少數。
陶潛身前是寂寞清貧的,死后很長一段時間,名氣也跟他無關。后來,蘇東坡發現、推崇這個偉大的詩人,陶潛開始流行。今天,哪個老師敢說陶潛不好呢?但是,又有幾個人真的想做陶潛呢?
我問你們:你們了解陶潛的生平,讀完《桃花源記》,你們覺得陶潛是怎樣的人?
生1:“他很傻!”
師:“為什么?”
生1:“有官不做,跑到農村去,放著公務員不當,去做一個“農民”。
我不吃驚孩子的回答,這個年代,你不要指望他們單純地像白紙,脫口而出:我喜歡陶潛淡薄的人生。那樣的答案,我反而會吃驚。
師:“看來,大家都挺喜歡做官的。”
生2“是呀,當官,有權有錢多好!”
師:“這樣的官好嗎?”我追問了一下,孩子們七嘴八舌表示各樣的觀點,我不忙著去點評。還有沒有其他觀點?”
生3:“陶淵明挺天真的。”
師:“怎么講?”
生3:“你看他虛構了一個桃花源,但是這個美好的世界又根本無法實現,是不是很天真,跟我們做白日夢差不多。”
師:“大家怎么看這種天真?”
生4:“確實天真!”有學生張口支持這種觀點。
師:“那么是不是所有無法實現的想法就是一種天真的想法?”
生5:“那也未必。”
師“能舉例子嗎?”
生5“例如古代,人們想飛,做個很多想想,假設,當時也無法實現夢想,但是沒有這些人的想法,也就無法推動后人更實際的想法。”
師:“這個說法怎樣?”
生:“有道理!”部分同學表示贊同。
師:“我也覺得陶潛是天真的,但是這種天真不是幼稚的天真,我覺得是一種浪漫的天真,是一種追求信仰的純真,對一種美好世界追求的天真,正是這種天真成就了陶潛,假如陶潛不天真,很講究現實,就不會去不為五斗米折腰,他會選擇一個現實,一種媚上、卑躬屈膝的人生,他會獲得某種人生的物質財富,但是,他絕對寫不出那些優美的詩歌了,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要感謝他的天真,感謝他的“愚蠢”,中國少了一個庸官,貪官,多了一個偉大的詩人。問題是,我想問,大家想做陶淵明嗎?”
生:“不想。”
師:“為什么?”
生:“他生活太辛苦了。”“沒有電腦”“沒有手機”
師:“這是很重要的原因,要是陶潛生活得不錯,大家可能會更愿意去做他,我說過我理解的最好的人生是有錢有閑有興趣,無錢有錢的窮人多,有錢無閑的富人也多,有錢有閑的無聊人也多,真要做到有錢有閑有興趣(不低俗的),那樣的人是很幸福的。那么一個我們喜歡但是又不想做的詩人,我們到底要學習他什么呢?我們說陶潛是如此的重要,我們到底要學習陶潛的什么?陶潛到底帶給我們什么?大家想想這個問題。”
生:“陶潛的詩歌寫得好,學習他的詩歌”
師:“沒錯,陶潛在詩歌的題材上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東西,提供了一種過去詩人不怎么寫的東西,這是什么?”
生:“農村。”
生:“我覺得鄉村更好,農村有點那個貶義。”
生:“田園”
師:“好,你們說得很好,陶潛的詩歌在寫這種鄉村的田園生活,他的詩歌描寫出美麗的鄉村田園生活。而且是很美的鄉村。你看《桃花源記》的描寫,它的外圍的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內部是阡陌交通,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這是很美的景象。中國人腦海里有幾個夢1、科舉夢 2、家庭夢 這兩個合在一起就是“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但是,一個民族只講這些,未免太現實,太缺乏美感。中國人,特別是文人,失落文人里面還有一個山林夢,田園夢。當然在很多人心中還有一個武林夢。中國詩歌流派中的山水田園詩歌就是對這種“夢想”的表達。我想問一下,哪些人喜歡山水田園呢?”
生:“農民。”
師:“你們有看過記載農民喜歡山水田園的嗎?也許,我也相信,農民中有喜歡山水田園的,但是這不是主流。”
生:“文人。”
師:“什么樣的文人,所有的文人嗎?我前面實際上已經提到過。”
生:“過得不好的文人。”
師:“我同意這個說法,中國文人首要的夢想是考取功名,但是,不是人人都在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走得很順利的。另外考取了功名,當了官,仕途也不都是一帆風順,失意的文人,失意的官員這個時候就開始關注田園,關注山水,在田園和山水中找到安慰自己的東西。還有一種人,也喜歡田園、山水,他們根本就不喜歡儒家的`那套思想,他們覺得在追求那些功名利祿中,人會迷失掉自己,于是他們壓根就不去官場,直接走向田園,走向自然,例如我跟你們講過的道家的代表,那個誰?
生:“莊子”
師:“還有我們在初一學過的,《世說新語》那個年代的人物”
生:“嵇康,竹林七賢。”
師:“很好。這些人不喜歡官場,喜歡自然,喜歡田園,陶潛實際上也是他們的代表,陶潛在中國文化上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文人的生活方式--隱士。隱士的背后支持他們的是道家的思想、佛家的思想。陶潛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隱士。大家怎么看隱士?”
生:“我覺得隱士不好,都去當隱士了,誰出來做事呀?”
生:我也覺得是這樣的,隱士是對人才的一種浪費。”
生:“我覺得隱士也挺好,他們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他們比較自由,少了很多束縛。”
生:“我喜歡隱士,隱士比較多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現實不太好的時候,社會比較黑暗的時候,他們的行為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抗議、一種抗爭。”
生:“那他們應該出來改變現實,而不是沉默,這說明他們挺自私的。”
生:“不是說改變就能改變的,你去改改看看,至少他們做到了不同流合污,后面要學的劉禹錫、周敦頤,他們也沒有改變什么,能管好自己就不錯了。
師:“大家說得各有道理。大家想一想,的確大家都去歸隱了,沒人做事,這個社會無法運轉。但是,如果只有儒家的那套,大家都去追求功名,只有這一條出路,追求不到會怎樣?這就像我們的考試制度一樣,如果只有高考一條路,那么我們說這個制度有問題,那是窄門,如果除了高考外還有其他途徑,做到條條道路通羅馬,每個人通過適合自己的道路成才,這不是更好嗎?因此,我認為歸隱,隱士以及背后的道家、佛家思想是對儒家思想的一個補充。能進,能退,迂回前進比只能前進無法后退的道路更好。正是因為歸隱有這樣的價值,隱士文化有其合理性,它才有生命力,才受到很多知識分子的喜歡、甚至推崇。我們有一句話“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中國傳統文化是多種思想文化的綜合體,我們只看到一種文化,看到一種文化的一方面都是不全面的。“
師:“我們前面說到,陶淵明為我們勾畫出一種田園的生活,展示出一種隱士文化。這種田園生活,隱士文化,我們現在多半是不怎么喜歡的,我覺得也不是你們目前所追求的。因為你們還年輕,年輕的時候,我覺得儒家的入世精神,積極進取的精神應該更多一點。南懷瑾曾說:絢爛之后再平凡。你不絢爛咋個去平凡嘛,你本來就是平淡的,身在其中未必知道其中的滋味,絢爛之后,才能體會平淡的真滋。就像王菲的歌里面唱到:風景看透,才會看細水長流。因此,陶潛對于你們的意義在于將來,在你追求成功的時候,追求到成功之后給你的生命解套,然你回到最單純,最絢美的時候,那個時候你才會真正明白什么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前面講田園生活,隱士生活,我說這是很多文人的夢想,其實今天田園也是我們都市人的夢想。很多人說城市是鋼筋水泥的森林,現代都市人在都市忙碌,都市掙扎,都市帶著面具生活,他們內心渴望有一個這樣的田園之地,在這里能放下很多利益,回歸到一個比較本真的狀態,這個時候你再看陶淵明的詩歌,感受那種平淡靜謐的生活,你會發現其中真的很美,可惜這樣的地方太少了,不少人很聰明,借用陶淵明的名氣打造出所謂的“世外桃源”,披了一個外套,里面確實紙醉金迷,不過是另一個欲望國。”
師:“陶淵明還有一個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樣的東西。就是他的那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那種用行動踐行自己理想的精神。我們知道,中國的文人受儒家精神的影響和現實的需要首先是要出來做事的,但是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并非都是一帆風順。有些人為了那些功名可能會出賣自己的一些東西,有些人則會堅守一些東西,關于這個堅守。孟子的話是一個很好的概括,那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說這樣的人才是真的大丈夫,現實中這樣的人是很少的,富貴、貧賤、威武總在誘惑我們,威脅我們,改變我們,我們一直受的教育是這樣的:不能改變現實,那就適應現實吧。我們把那些不能改變現實,又在那里嚷嚷的人叫做“憤青”,在多數人眼中,這是一個貶義詞。魯迅說:自由固然不能買到,但是自由是可以賣掉的。舉個例子:這有一個狗洞,你鉆過去,可以得到巨大的好處,你鉆不?如果得到的好處很小,你說我不鉆,我有尊嚴。但是,這個好處足夠大,大的你不能拒絕的時候,你鉆不?這時你猶豫了,你說我就委屈我一下,然后我就自由了,我就做我自己了,以后誰都不能欺負你了。好的,現在你放下了尊嚴,你得到了好處,你覺得你只是暫時的犧牲一點東西,你安慰自己:我出賣身體,我不出賣靈魂。后果呢?后果是后面還有更大的誘惑,你必須做出更大的“犧牲”,換回更大的利益,慢慢的,你說你的靈魂還在嗎?現實就是這樣的,你要堅守,真的很難,你的有實力,有才華,好吧!陶淵明有才華嗎?李白、杜甫有才華嗎?答案是絕對的,但是不是只有才華就能堅守理想的。換句話說:你要堅守你的人格、理想、節操,很多時候你就要放棄許多,你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富貴在誘惑你,貧窮,武力在威脅你,這個時候你還能堅持,你真是厲害。所以,陶淵明的這種精神是一種巨大的財富,一種精神的高標。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是,我能做的是不讓這個世界改變我,這點太難。而且陶淵明不是只說不做,中國文人里面,有一種現象,失意的時候,就會寫點文章抱怨,一旦給他機會,他所唾棄的世界立刻消失,他抱怨的是他沒有進入那個世界,而不是那個世界本身。而陶淵明在踐行他的理想,他回到田園,他過得怎樣?物質上并不怎樣,但是他后悔嗎?我們找不到這樣的文字,我們看到的是他心靈的自由,所以過去我們說“小隱隱于林,大隱隱于朝”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隱于朝的人才厲害,實際上,他們當然厲害,但是那些一直隱于林的人也很厲害,因為他們要面對更為苦難的物質條件,太多人受不了那個艱苦的物質環境。
我想講到這,大家是不是有些明白,我們學習陶潛的價值在于哪?不過,我也真心懷疑,大家是否明白。不過,沒關系,我說了陶潛的價值對于大家不在此刻,而在于將來。
好吧!這節課我們就討論到這!
【陶淵明《桃花源記》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陶淵明《桃花源記》教學反思匯編05-28
桃花源記陶淵明05-25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文01-14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賞析01-15
陶淵明《桃花源記》翻譯03-18
陶淵明《桃花源記》賞析01-15
陶淵明《桃花源記》譯文及注釋01-15
陶淵明《桃花源記》優秀教案02-26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文及賞析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