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關雎》教學反思3?篇
九年級《關雎》教學反思1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以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品在《詩經》中占有很大比重,《詩經》中的愛情詩歌,大部分表現勞動人民純潔、樸實、健康的思想感情。而《關雎》則是《詩經》中較為優秀的愛情篇章。那么在教學《關雎》的時候,我們究竟該教給學生什么呢?
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教給學生以下幾點。
1、賞古韻。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朗讀在詩歌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讓學生明白詩歌的內涵,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熟讀,體會詩歌的韻律之美。像《關雎》這首詩,它在韻律上有這樣幾個特點:①雙聲疊韻。如窈窕、輾轉等詞。②重章疊句。這是詩歌常用的表現手法,各章句法基本相似,只是在中間更換少數幾個詞語,達到回環往復的作用。③兩兩停頓。《關雎》每句四字,兩兩停頓。讀起來非常有節奏感。
所以在帶領學生讀這首詩歌的時候,教師要帶領學生體會這首詩歌的韻律特點,要讓他們去體會詩歌的韻律之美。同時還告訴學生朗讀這首詩歌的一些方法。比如在讀兩兩停頓的時候,中間要做到氣斷聲延,聲音要稍微延長點。關關—雎鳩。也可以讓一個學生范讀,其他同學點評,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體會評價詩歌朗讀。
2、體會情感。古語有云:詩言情,詩言志。在詩歌精煉的語言背后蘊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所以在教學詩歌的時候帶領學生體會蘊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在第一堂課的時候我就犯了一個錯誤,沒有依據詩歌的特點進行教學。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賞析君子和淑女這兩個人物上,而且還根據自己的理解給這兩個人物貼上了固定性的標簽。當學生的回答超出這個框架范圍的時候,我就想方設法把學生拉回了自己設定的框架。其實詩歌貴在它的多義性,貴在它所展現的一種朦朧之美。像我這樣過于強調詩歌的.形象性,等于是把詩歌給上死了。
教學詩歌要體會蘊含其中的情感,那教師應該如何帶領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呢?我認為還是借助語言這個載體,通過品味里面的語言來帶領學生體會情感。但在品讀語言的過程中,這個方法應該是多變的,這樣可以避免課堂的單調。根據詩歌本身的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方法:①圖畫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以讓學生根據某一句詩或某一節詩給課文添加插圖。這樣就給了學生一個發揮想象的平臺,同時又豐富了學生對這句詩或這節詩的理解。②改寫法。讓學生將詩歌改寫成散文,從而將自己的理解寓于散文之中,在改寫的過程中體會其中的情感。③換詞法。這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通過換詞比較,體會詩歌中某個詞語所蘊含的豐富意蘊。
3、了解詩歌本身的特點。詩歌雖然有共同的一些特點,但每一首詩歌都有它自己的一些特性。同樣是《詩經》當中以愛情為主題的優秀詩歌,《關雎》和《蒹葭》的特點就不一樣。《關雎》比較大膽直白,比較質樸;《蒹葭》則比較含蓄朦朧。所以我們在教學詩歌的時候,應該讓學生體會這首詩歌本身的特點。《關雎》這首詩選自《詩經·周南》,是周南這個地方的民謠,這首詩歌的特點之一就是直白通俗,表現得是勞動人民純潔、樸實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這首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特有情感。但體會情感的過程不應該教師直接講述給學生,而應該滲透在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和引導性語言中,從而將課堂教學內容引向深入。比如在導入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現在的一些民歌導入,讓學生體會民歌的特點,這樣既為接下去的教學作了鋪墊,又滲透了一些民歌的相關內容,豐富了課堂教學。
九年級下冊《關雎》教學反思2
這是一首典型的愛情詩。對于初三的學生來學,他們(她們)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她們)對愛情有著一種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時他們(她們)往往又體現出一種非常害羞的心理。記得宏志媽媽高金英老師曾經講過這樣的一個教學案例:高二要上生理衛生課,其中有一個章節是關于人體的生殖器,老師不知道是上還是不上。于是他利用課間操的時間走進教室并翻看了學生的生理衛生書本,結果發現這一節已經被學生翻得發黃了,上課的時候,老師問學生生殖器這一節上不上,所有的學生臉上緋紅并且都低下了頭。老師笑著說,我發現每位同學都把這一節翻黃了,你們的動作告訴我一定要上。于是所有的學生都笑了,那節課是在學生高昂著的頭的狀態下度過的。
所以我們面對這首詩絕對不能“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和學生一起探討這一古老而神圣的話題,尤其是通過這首描寫君子對淑女思念得輾轉反側并進而以琴瑟和鐘鼓追求的愛情詩。但是在探討的時候必須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膚淺了,否則就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基于這點考慮,這堂課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中產生正確的愛情觀。
在解析《關雎》的基礎上,通過詩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詞過渡到對真正的愛情闡釋中。我先讓學生回歸中國古代社會的愛情故事。學生在搜集討論的基礎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臺的愛情故事……然后我讓學生思索是什么讓這些愛情能夠永恒。然后我進行總結:千年的歲月沒有抹去這些愛情的榮耀,空間的轉換也沒有褪去這些愛情的光環,風雨的歷練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與質感。每年的七夕我們都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雖然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是悲劇性的,然而“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依然昭示后人什么是真正的愛情;梁山泊和朱英臺的愛情化為了蝴蝶,穿越時空的隧道依舊飛舞于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說真正的愛情應該能夠經受住時空的考驗。最后學生自然而然將周圍同學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愛情愛情進行比較。
九年級下冊《關雎》教學反思3
對今天的課反思如下:
(1)課堂結構有些亂。學生預習的展示很零散,也不夠充分,于是就出現了預設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沒解決好,比如詩經里面比興的用法,重章疊句感覺也沒有講明白。
(2)對詩經的解讀太膚淺,欠缺深度和對整部作品的整體把握。本想讓學生學了這節課之后能有一部分會喜歡上詩經,于是,盡管之前讀了蘇櫻的詩經解讀版,可是,還是自己文化底蘊的欠缺。
(3)老師課堂不在場。其實,講到詩經里的愛情,對愛情的主張“摯而有別” 符合了儒家思想的“和而不同”,愛情也要有個度,學生對所謂愛情的種種過度的表現,比如為談戀愛就不顧一切違紀,可是話就在嘴邊也沒說出口,心里總覺得他們不需要我這樣說,我也不想說。還有桑榮生的回答,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菜之,芼之,應抓住這句話深入的分析一下君子的追求過程和對淑女感情的深入,也恰當的講了重章疊句,可是問題沒抓住。
(4)拓展提升部分的材料用的不好。本來應該和學生簡單分析,然后讓學生讀了這些材料之后在來寫賞析,形成文字,可是,沒有分析,沒讓學生讀讀背背
(5)心靈的溫度決定了生命的狀態,也決定了課堂的狀態。其實,一直是以初四為借口讓自己低頭往前走,缺少了思考也缺少了行動的熱情。
【九年級上冊《關雎》教學反思3?篇】相關文章:
詩經《關雎》教學實錄06-02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語文上冊《認一認3》教學反思12-18
詩經關雎教學目標設計04-01
3年級上冊《電腦棋手》教學反思08-16
初二上冊《都市精靈》教學反思3?篇06-15
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8-22
語文上冊《觀潮》教學反思03-13
關雎原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