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上語文《畫山繡水》教學反思
《畫山繡水》教學反思1
《畫山繡水》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單元主題為“學會讀書--吟哦諷誦而后得之”。作家楊朔用詩一般的語言展現了桂林山水的詩情畫意,清奇峭拔的山水風光,堪稱畫山繡水,顯示了大自然特有的魅力。作家穿插有關山巖的傳說故事,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情感和智慧,使讀者認識到為追求美好生活而付出犧牲的意義,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創造更為美好的未來。筆者在教學設計時力求體現抒情散文的文體特點,美文美教,更為重要的是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案設計過程中在“教方法”的同時,也給學生適當“留白”。留白就是在教學中給學生思維、創造等自主活動預留充足的空白和時間。留足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感受、去觀察體驗、去發現規律;留足生生對話的時間,多給他們提供交流分享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留足師生對話的時間,不馬上給答案;留足自由創造的時間,提升感悟和能力。
教學設計時本人明確了要在聽說讀寫的基礎上讓學生親近文本,感悟文本,有層次地進行教學設計。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朗讀賞析和品味感悟文本上,讓學生入情入境,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達到與文本和作者深入對話的境界,實現“吟哦諷誦而后得之”的單元目標,踐行“美文美教”的教學追求,追求審美與技能并重的“美文美教”的有效課堂。
《畫山繡水》教學反思2
《畫山繡水》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吟哦諷誦而后得之”中的一篇寫景散文。作者是楊朔。這篇散文從漓江上觀賞山水自然風景出發,去挖掘由于奮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內涵,表現出珍惜現在、創造未來的人生理想。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學校協進課堂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的教學目標是:1、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2、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的方法。3、在反復吟誦中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確立的教學重難點是:1、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的方法。2、學習和嘗試運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容、表現事物的方法。
我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中考要求,現在的中考依據文本,降低難度,所以我設置的主問題是課后探究練習題一:為什么本文要把神奇而美麗的桂林山水與表現舊時代“勞動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的傳說結合起來寫?是怎樣結合的?
圍繞主問題,我希望學生在課堂上運用以下學習方法:①誦讀法。通過大聲朗讀,體會楊朔的散文語言清新、絢麗、凝練的特點。②合作探究法。通過小組合作,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反映時代側影的方法。③聯想法。通過讓學生發揮想象,編寫傳說故事,學習和嘗試運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容、表現事物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比如:讓學生自讀作者簡介和漓江的背景介紹,避免了教師的直白;體會語言特點時,讓學生大聲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者語句,并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說出喜歡的理由,避免了教師的過多講解;最后要求學生根據風景畫,仿照課文所敘傳說,編寫傳說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
在教學中,我注意了適時點撥引領,比如:在探究主問題時,由學生的回答,我適時指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這樣寫就是要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景時不要忘記階級壓迫,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在賞析文章語言的妙處時,我適時地引領學生注意規范答題。
本堂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在突破重難點的時候,忽視了對子問題的精心設計,沒有做到循序漸進;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沒有緊扣中考要求精心設計,沒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優化。
《畫山繡水》教學反思3
《畫山繡水》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單元主題為“學會讀書——吟哦諷誦而后得之”。作家楊朔用詩一般的語言展現了桂林山水的詩情畫意,清奇峭拔的山水風光,堪稱畫山繡水,顯示了大自然特有的魅力。作家穿插有關山巖的傳說故事,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情感和智慧,使讀者認識到為追求美好生活而付出犧牲的意義,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創造更為美好的未來。筆者在教學設計時力求體現抒情散文的文體特點,美文美教,更為重要的是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擬定目標,逐層深入
基于本篇寫景抒情散文的內容和特點,教學目標擬定為“三美”:欣賞奇異的桂林山水,感受大自然之美;品讀清新、絢麗、凝練的語言,體會意境之美;聆聽傳說故事,感悟人性之美。
教學過程的設計,本人運用了余映潮老師提出的“板塊推進式教學模式”。 在“走進楊朔的散文《畫山繡水》,一起聽山的歌唱,賞水的靈秀”主題的統領下,主要由“看山看水,話桂林(設置情境,導入新課)”、“聆聽高山流水(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欣賞山姿水韻(賞讀課文,賞析語言)”、“品味山水之魂(品讀課文,感悟主旨)”、“寫山寫水,寫感悟(諷誦得之,能力提升)”五個教學環節組成。由淺入深,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層層推進解讀文本。
二、以生為本,彰顯活力
新課程理念下建構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充滿活力的課堂,這種活力體現為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此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引領下的學生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
(一)情境導入,整體感知
課前播放賀敬之《桂林山水之歌》配樂朗誦的視頻,營造氛圍,帶領學生走近桂林山水。在此情境下,引導學生思考,與如詩如畫的山水零距離,一定有許多美好的感受要一吐為快,要求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播放課文配樂朗誦,學生在聆聽桂林高山流水的天籟之音時,勾畫出桂林山水異于其他山水的總體特征的語句,說說作者對桂林山水的情感。優美的情境導入是成功教學的一半,整體感知為賞讀文本奠定基礎。
(二)賞析語言,激發情感
楊朔這樣自我評價:“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常常在尋求詩的意境”,“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以詩為文”是楊朔自覺的藝術追求,作家詩一般的語言使桂林山水更添三分意境。
美文要美讀,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欣賞對桂林“畫山繡水”的景物進行描寫的畫面,給這些畫面擬一個詩意的小標題,如“漓江水色圖”、“魚鷹捕魚圖”。學生品讀清新絢麗凝練的語言,由此生發對桂林山水的熱愛、贊美之情。學生懷著這份熱愛、贊美,朗誦所喜歡的畫面描寫的語句,簡要說明喜歡的理由。
(三)感悟主旨,拓展延伸
在欣賞奇山異水優美畫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層次探究文章主旨,思考桂林不僅美在詩情畫意的山姿水韻,更積淀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因為桂林的山水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泛濫著勞動人民智慧的想象。
最美的石頭會唱歌!教師設置一系列有梯度的問題,引導學生逐層深入思考:作者介紹了從桂林到陽朔沿途的哪些巖石?這些巖石訴說了哪些美麗的傳說?按文章的標題,重點表現的應當是桂林的山和水,而作者大部分篇目都在寫傳說故事,是否偏離了“山水”這一主題?作者為什么要在“畫山繡水”的風景描寫中插入這樣凄慘的故事?
結合作品的寫作背景和文章結尾,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明確文章的主旨。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楊朔是一位努力以自己的體驗表現時代精神的作家,總是注意融入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本文這種寫法帶著時代的印記,表現了階級情感,體現了時代的特征。
三、實踐運用,提升能力
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技巧策略,通過技能訓練,最終為學生掌握運用。在發揮語文學科工具性、審美性的同時體現人文性的特點。
(一)朗讀指津,傳情達意
學生如果能有感情地朗讀優美的語段,傳達那份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其他學生也會深受感染,那么怎樣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呢?
例如:閱讀“漓江水色圖”,感受一下哪些詞語能表現漓江水的平靜、清澈和作家的贊嘆之情。
如果你不嫌煩,且請閉上眼,隨我從桂林到陽朔去神游一番,看個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順水,船穩,艙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緊圍著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趕上天氣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滿江就會畫著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暈糊糊的,使人恍惚沉進最恬靜的夢境里去。
教師提示學生小聲地試讀,注意重讀、語速舒緩、語氣柔和、投入感情。指名一到兩名學生展示朗讀風采,也可進行男女生朗讀比賽,師生進行點評。在此基礎上總結朗讀美句佳段的方法:感知寫了什么(對象),怎么寫的(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將體現作者感情的詞做重讀、語調、語速、語氣的處理。投入自己的感情,將文中語言化為自己的心聲。
(二)口語表達,實在管用
賞析傳說故事時,要求學生從四個傳說故事中選擇最為感動的一則,展開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將故事進行創造性復述,并說一說感動的理由。從學生感動的諸多理由中,可以歸納出這幾個傳說的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勞動人民犧牲自我、樂于助人的人性之美。
“今后呢,人民在嶄新的生活里,一定會隨著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態,展開他們豐富的想象,創造出新的神話,新的故事。你等著聽吧。”那么在改革開放的美好時代,桂林山水會講述怎樣的新神話、新故事。學生從文中所描繪到的巖石或漓水中任選一個,展開想象,創作故事。
教師展示桂林漓江和奇石的組合圖,播放張也的歌曲《走進新時代》,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的欲望,通過學生互評、教師點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抒寫感悟,一文一得
景美、人美、情更美,欣賞如此優美的散文,學生不僅有話要說,并且還應有抒寫讀后感悟的欲望,本課教學設計圍繞桂林奇山異水的美景和傳說故事中的人性美要求學生抒寫感悟。
例如:人類的智慧是多么令人贊嘆,他們用豐富的想象賦予世間萬物以無限神奇。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江一湖,都因了那些美麗的故事而變得鮮活動人,一代又一代裝點著人們多彩的生活。人類通過豐富的想象賦予自然的這些神奇,想表達哪些感情呢?要求學生寫一小段話。
寫作角度如: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記錄艱難苦恨的生活;表達對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對黑暗社會的不滿等。
四、雕琢板書,濃縮精華
新穎美觀的板書,不僅給學生帶來視覺的享受,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板書設計時力求突出三點:(1)體現本文《畫山繡水》的描寫對象,即桂林的奇山異水。(2)通過“水”和“山”的象形字形象地反映山水的主要特點:山的怪奇、峭拔;水的清澈、碧綠、如詩如畫。(3)濃縮課文的結構、內容和主旨,借助山水泛濫想象,凝結感情,要求人們牢記過去、珍惜現在、暢想未來。形象直觀,一目了然。
五、反思
教案設計過程中在“教方法”的同時,也給學生適當“留白”。留白就是在教學中給學生思維、創造等自主活動預留充足的空白和時間。留足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感受、去觀察體驗、去發現規律;留足生生對話的時間,多給他們提供交流分享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留足師生對話的時間,不馬上給答案;留足自由創造的時間,提升感悟和能力。
教學設計時本人明確了要在聽說讀寫的基礎上讓學生親近文本,感悟文本,有層次地進行教學設計。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朗讀賞析和品味感悟文本上,讓學生入情入境,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達到與文本和作者深入對話的境界,實現“吟哦諷誦而后得之”的單元目標,踐行“美文美教”的教學追求,追求審美與技能并重的“美文美教”的有效課堂。
【九上語文《畫山繡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蘇教版九上《畫山繡水》教案08-15
語文《畫山繡水》教學設計03-21
《畫山繡水》導學案「蘇教版九上」06-30
《畫山繡水》教學設計08-15
蘇教版九上《4、畫山繡水》課文原文04-02
蘇教版語文《畫山繡水》優秀教學設計05-11
初三語文《畫山繡水》教學設計03-07
九年級語文上《畫山繡水》教案設計03-04
九年級上冊語文《畫山繡水》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