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課堂實錄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教版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課堂實錄,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課堂實錄 1
設計思路:
從標題中的引用入手,抓住兩首引用完整的詩歌,步步深入,文本特點,教學難點,豁然而解。
師:大家看看自己的服裝 ,是什么品牌。(學生活躍)現代社會,品牌很重要,我們上虞旅游有個響亮的品牌。
生:四季仙果之旅
師:有哪些仙果
生:蓋北龍浦的葡萄,二都的楊梅
生:嶺南的櫻桃,章鎮的獼猴桃,丁宅的草莓
師:你們喜歡吃什么?(學生自由回答)如果你向東北來的朋友介紹我們的上虞四季仙果,你會怎么推薦?(學生自由回答)
師:介紹的內容可能有許多,但說的時候要說的有趣味,可能會穿插一些有名的故事傳說,或者詩文。又要說的準確,這是基本點。這類文字我們稱為科學小品文,科學性和文學性的有機結合。出示荔枝圖片(一顆、兩顆三四顆、一株兩株、一片荔枝林)
師:荔枝,我們上虞有沒有種植?
生:沒有。
師:你知道在哪里種?
生:廣東、福建一帶。
師:如果有人要向我們上虞人介紹這種很鮮美的水果,他會怎么介紹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科普作家賈組璋的科學小品文--
生:南州六月荔枝丹。
師:這或許對我們有啟發。這個標題出自一首詩(出示陳輝的完整的《荔枝詩》):南州六月荔枝丹,萬顆累累簇更團。絳雪艷浮紅錦爛,玉壺光瑩水晶寒。高名已許傳新曲,芳味曾經薦大官。烏府日長霜暑靜,幾株斜覆石闌干。
師:這種傳統的說明手法叫
生:引用
師:如果我們不引用,大家自由取個標題,說一說。
生:荔枝的故事
生:談荔枝
生:賞荔枝
生:舌尖上的荔枝
生:吃荔枝
師:就知道吃,當然我也喜歡吃。那么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我們這些標題有何區別呢?
生:這個標題好,有創意。
師:說的具體些。
生:引用的詩句,有文化,有品位。高大上。
師:還不夠具體
生:南州是說荔枝的產地,在中國的南方。
師:所以上虞沒有,地域很重要。還有
生:六月講荔枝的'成熟期,荔枝就是說的對象,丹說荔枝的色彩。
生:這句詩很凝練,信息概括廣。
生:一看這標題,眼前好像出現滿山的紅色的荔枝。給我們視覺的享受。
師:大家一致認為這個標題不錯。其實就是作者引用的不錯。還有引用的其他句子嗎?(學生能夠快速找到,并加以評論)(1. 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2. 飛焰欲橫天、紅云幾萬重。3. 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4. 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5. 長安回望誘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6. 荔枝十花一子。7. 以小株結實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闕下,移植宣和殿。8. 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9. 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蘗。10.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師:這些引用的文字有何特點?
生:范圍廣泛,各個朝代都有,有詩歌,也有古文,還有諺語。
生:引用的作者有文學家,也有皇帝
師:諺語是--
生:老百姓。
師:無論從引用詩文的體裁還是作者,可謂是豐富多彩,琳瑯滿目。讓人美不勝收。也可以看出作者廣博的知識面。我們挑其中最有名的兩首來品味品味。
(出示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師:兩位詩人分別是
生:杜牧和蘇軾。
師:杜牧寫這首詩的本意是
生:說楊貴妃喜歡吃荔枝,讓老百姓千里送荔枝。
生:諷刺皇帝的荒唐和奢靡的生活,師:對,杜牧的詩歌是諷喻詩,諷刺了這位唐代的胖美美。但賈祖璋引用在這里的意思是
生:說明荔枝的不耐貯藏的特點,容易腐爛。
師:說的很準確,如果把這一段改為平實、客觀的說明文字,會怎樣呢?(出示例文:荔枝不耐貯藏,經過四五日就會顏色變得灰黑,香氣也沒有了,吃起來也沒有什么味道了。但在低溫中,可貯藏二十天左右。為了讓更多、更遠的人吃上荔枝,我們應該進一步設法延長貯藏期,以利于長途運輸。因為荔枝不耐貯藏,古代宮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飛騎從南方遠送京城,給人民造成許多痛苦。據文獻記載,唐明皇為了寵幸楊貴妃,就干過這樣的事。)這樣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生:原文好,改寫后的很枯燥,缺乏生動和趣味。
生:原文能吸引人,富有韻味,給原本單調的說明文增添了亮色,使其顯得生動活潑,富有文采。
師:說明文中引用的確有神奇的效果。當然,前提是引用要準確和可信。除了引用,為了使文章生動活潑,還有打比方這樣的手法。比如文章一開始就有《荔枝圖序》: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這里的打比方也有自己的特色。
生:因為這文章是介紹給北方人尤其是沒有見過荔枝的人看的。打的比方是北方人常見的,如絲綢,冰雪,醴酪。形象,使人易于理解,生動,有文學情趣,師:我們剛才討論的話題是說怎樣把荔枝說得形象。作者并沒有忘記說的就是荔枝,怎樣把荔枝說得準確?用了哪些手法?
生:列數字,下定義。
師:我們以第五自然段為例,說說列數字。(朗讀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廣東調查得知,有鵝蛋荔和丁香大荔,重達四五十克。還有四川合江產的\"楠木葉\",《四川果樹良種圖譜》說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國果樹栽培學》則說大的重六十克。)
師:列數字每人都會,怎樣列的數字具體、客觀、準確呢,也大有學問。比如荔枝的大小,老師說是四厘米,這樣可以嗎?
生:不可以。這樣太絕對,文中說通常是,三四厘米,就更確切。
師:可三四厘米到底是三還是四呢,這是一個概數,而不是確數。
生:在這里概數比確數要準確,這樣更符合事實。
師:的確如此,有時模糊的概念往往能表示更科學準確的意思。說荔枝的重量
生:大的到四五十克,更大的六十克。
師:一般的雞蛋是五十克。四五十克荔枝已經很牛了,六十克荔枝就是紅牛了。這么大荔枝老師沒見過,好,現在科學小品文的特點是比較明顯了。既有科學性
生:也有文學性。
師;我們再來背誦杜牧的詩歌《過華清宮絕句》。(學生背得很流利,)
師:我們也不要忘了另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蘇軾。(朗讀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蘇軾)
師:寫這首詩蘇軾的本意是
生;表現蘇軾對荔枝的喜愛,他是個吃貨。
師:當時蘇軾是被流放到廣東,那可以看出蘇軾
生:豁達,隨遇而安、樂觀的精神
師:作者在這里意圖是
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荔枝生產,應該能夠逐步滿足廣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說明荔枝是人們所喜歡的,通過古今對比,以前為統治者服務,現在要為人民大眾服務。強調了要大力發展荔枝生產,深化了主題。
師:說得好,老師有個疑問,杜牧的和蘇軾的詩歌,兩者位置是否可以換一換(這個問題牽涉到說明順序問題,也是本課的另一個重點,也是個難點)
生:不可以。
師:能說一說理由嗎?(估計學生會很沉默)我們換一個角度,這篇文章有15段,用簡練的詞語歸納概括每個自然段(學生能快速歸納、總結,討論,形成統一的意見。)
(疑--外殼--顏色--果形--大小及重量--膜--肉--貯運--核--花--產地--品種(圖譜)--移植--發展前景)
師:如果老師要同學們把15段斷成兩部分?怎么斷?(學生自由發言,形成統一意見,斷在第十段花的這一節后面)
師:理由是
生:前面講的是荔枝本身的具體情況,形狀、果實。
生;后面是附帶的荔枝的相關的知識,比如產地,荔枝的書籍,還有發展的前景。
師:能說說其中的說明順序嗎?
生:在說荔枝的果實形態時候,從外在的構造到內部的形態,從色彩,形狀、重量到薄膜果肉和花期,有外及里。
生:整篇文章先說主要的內容,果實和形態,然后講一些附帶的東西。有主要到次要的順序。
師:這些都符合我們人們認知的常理。現在我們來解決前面的問題,兩首詩的位置能換嗎?
生:不能換,杜牧的詩歌講的是荔枝的貯藏,這和荔枝肉有關,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而蘇軾的詩歌是荔枝的生產前景,相對比較次要,不能主次顛倒。
生:一個屬于荔枝的自然生態,一個屬于荔枝的生產和發展。就是有主要到次要。
師;對,這里就是一個說明順序重要性的問題,看來次序是不能顛倒的。當然還不要忘記要說得有趣味,說得科學準確。賈祖璋還寫過其他的科普文《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五月楊梅掛枝頭》等等科技小品文。我們從我們的上虞的四季鮮果中,挑選你喜歡的一種水果,愛我家鄉,知我上虞。寫個出彩的標題,(學生欣然提筆,進行簡單的仿句訓練)
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課堂實錄 2
一、【多媒體顯示荔枝特寫鏡頭】
學生議論紛紛,甚至有夸張流口水聲的。
【師】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這種鮮艷誘人的水果,它叫——(學生齊答:荔枝)。請仔細觀看畫面,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虛擬情境,向從未見過荔枝的人介紹荔枝,或向從未品嘗過荔枝的人推薦荔枝。
【學生】大笑:我們從來沒有吃過荔枝!(特別是幾個男生)
【師】(看見荔枝干,靈機一動)我今天荔枝沒有,但荔枝干有,給幾位同學嘗嘗,告訴我們荔枝干有什么特色,這和你看見的荔枝圖片有什么不同?
把荔枝分給幾個比較活躍和幾個不太活躍的同學。
【丁銘銘】不用給我了,其實我是吃過荔枝的。我來說吧!
【師】我們丁銘銘突然想起吃過荔枝,那么就由他來介紹一下,大家仔細聽了!(全班笑)
【丁銘銘】荔枝有一層外殼,是紅色的,殼上面有突起物,殼上有一層膜,里面的肉很白,然后里面有一個核,荔枝上面有很多水!
【師】什么上面有很多水?
【丁銘銘】殼上啊,買來的時候就有很多水。就這樣,沒有了。
(全班笑)
【童杰】方老師,我有意見。
【師】示意其發表。
【童杰】首先我覺得丁銘銘說的不夠準確。他說荔枝殼師紅色的,其實還有綠色的。第二,他說的時候一點味道也沒有。荔枝的圖片那么美,我覺得課文中講的比較好。里面有一句:“瓤肉瑩白如白雪”那才叫一語中的。
(全班鼓掌)
二、課文分析
【師】童杰說的非常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科技說明文單元的第一篇:賈祖璋先生的科學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這是一篇說明文,或者可以稱為——
【學生】科學小品。
【師】對了,童杰已經初初比較丁銘銘的介紹和賈祖璋對荔枝介紹的不同,那么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如何評價說明文呢?
【胡澤東】說明文就是說明文,有什么好評價的。
【師】說明文這種文體,大家以前都接觸過,還有同學記得么?
【沈海波】《中國石拱橋》
【葉能】《祖國的大豆》、《隆冬話竹》等。方老師,我覺得說明文說理性很強,又具有科學性。還是很有味道的。
【胡澤東】可是我就覺得說明文很單調,干巴巴的,枯燥乏味。沒什么好上的。
【許燕萍】我覺得一般的說明文就像丁銘銘介紹荔枝那樣的無趣,讓人一點食欲也沒有了。但今天要上的課文卻還是很不錯的。
【師】當然,這同樣是一篇如假包換的說明文,但為什么能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呢?或者說,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改變了說明文一向單調乏味的狀態?
【許燕萍】如童杰說的.那樣,課文介紹的時候用了很多詩句。什么“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什么“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等等。
【師】說的很好,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詩文典故。我們學過很多種說明方法,掰著指頭數一數,總共學過哪些?
【學生】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引用、下定義。
【朱明敏】方老師,打比方和比喻是不是一樣的?
【師】朱明敏提出了一個問題,有誰能幫他解決么?
【高鑫楓】這個我知道的。打比方是說明方法,而比喻是修辭方法。
【師】很好。那么多是說明方法在我們這篇課文當中大放異彩的是那一種?
【學生】引用嘍。
【師】對。就是引用。下面就請各位同學從課文中找出所有作者引用的詩詞典故,在下面劃上橫線或者波浪線。四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討論其作用。(約4分鐘)
小組(1)金祥、方佳恩、金鋒華、許燕萍
【金鋒華】方老師,我們全部找了一遍。需要說一下么?
【師】很好,你可以把找到的說出來。
【金鋒華】1. 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
2. 飛焰欲橫天、紅云幾萬重。
3. 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
4. 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5. 長安回望誘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6. 荔枝十花一子。
7. 以小株結實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闕下,移植宣和殿。
8. 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9. 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蘗。
10.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金祥】還有一句。“南州六月荔枝丹”。
【金鋒華】我們組最喜歡第一句。因為剛才丁銘銘介紹荔枝的時候很單調,但白居易《荔枝圖序》說的,卻讓人饞涎欲滴。而且非常的形象。放在文中,不僅貫穿全文的介紹,讓人情不自禁往下看。
小組(2)金靈杰、衛夢昭、陳玲、張佳丹
【陳玲】我們組最喜歡標題。一句詩七個字,但是卻講了很多東西:時間、地點、事物、顏色。簡潔明了,符合議論文的特色。而且用詩句作標題,讓原來枯燥的議論文顯出一絲幽雅感。
【師】多了一絲文學意味,所以感覺幽雅,分析的相當合適。
小組(3)陳飛丹、朱燕華、鄭金波、沈海波
【鄭金波】我們組覺得“安回望誘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里運用的很好,因為這不僅補充說明了白居易詩句中提及的荔枝不耐貯藏,還說明了古代封建君主窮奢極欲,民不聊生。
【師】非常好,你們其實已經很好理解了兩個詩句的作用。
小組(4)朱偉剛、熊燕、施潤、謝超鋒
【朱偉剛】我們認為最后蘇軾的詩句運用的也很不錯。不僅說明了人們對荔枝的喜愛,也表達了我們應該更好的因地制宜,發展荔枝生產。這樣就有更多的人可以吃到荔枝了。
【師】很好。我發覺大家討論的都很深入。由于時間關系,接下去的詩句就請同學們結合幻燈片一起來分析。
幻燈片一:豐收季節的荔枝林,并配以字幕:“飛焰欲橫天”、“紅云幾萬重”
【學生】說明荔枝多、顏色非常的艷麗。
幻燈片二:荔枝的殼和膜。“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
【學生】這說明荔枝膜的顏色非常的柔美,非常輕盈。
【師】那么宋徽宗和和文征明的詩句及《三山志》引文呢?
【葛秋嬌】我覺得這只是為了說明荔枝移植很困難而已。如果作者直接說,荔枝移植很困難,或許我看過也就算了,可他引用了古詩文,我就覺得看上去有意思多了。
【師】大家的回答,實在出乎我的意料,非常棒!我現在可以很輕松地對引用的作用作一個小結:這些引用確鑿可信,并且極富有韻味,給原本單調的說明文增添了亮色,使其顯得生動活潑,富有文采。
三、信息篩選
【師】接下來,請大家快速地通讀全文,篩選各段關鍵信息,有的剛才我們已經通過引用的作用分析過了,有的還沒有分析,但信息點也比較明顯。請用一個詞或一個詞組概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并將其用“——”串成一條直線,寫在課前請大家準備好的白紙上,字寫認真些,寫大些。
請最先完成任務的同學舉手示意,歷時最短的三位同學決出之后,我們將投影他們的閱讀成果,由同學們評出一名“閱讀能手”,他將得到由老師我個人贊助的荔枝干若干,一飽口福。
最先舉手的三名:張岳東、葉能、樓佳杰
【師】好,陳汀、葉能、樓佳杰三位同學脫穎而出(學生笑)。我呢,首先奉上荔枝若干(學生笑),那么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哪位同學的更好一點。或者我們從比較中得出最佳答案。
【張岳東】質疑——殼——色——形狀——大小與重量——膜——肉——貯藏——核——花——產地——圖譜——移植——發展
【葉能】引文——殼——色——外形——大小——膜——肉——貯藏——核——花——歷史——載書——產地——發展
【樓佳杰】疑——外殼——色——形——大小與重量——膜——肉——藏——核——花期——產地——種類——移植——發展
【最終討論答案】質疑——外殼——顏色——果形——大小及重量——膜——肉——不耐貯藏——核——花——產地——品種(圖譜)——移植——發展前景
【師】我給大家展示一下我的概括(幻燈片)
形態 外殼
顏色
荔枝的生態 形體
大小
膜
肉
果實 貯運
核
花
產地
品種
荔枝的生產 移植
發展
【師】我發覺,其實同學們概括的比我好的多。但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從我這個圖表中發現一個規律?
【郭炯杰】這個很簡單,比如說明荔枝的生態的時候是由表到里。現說果實的外部形態,再說果實的內部構造的。在說明果實的內部構造的時候,又是由外到內的。
【師】很好,我補充一點:從全文來看本文的說明順序又是先主后次的。先講荔枝的生態,再介紹有關荔枝的其他知識核建議。閱讀說明文的時候,很重要的就是把握其說明順序。
(下課鈴聲響起。)
【師】已經下課了。給大家布置三個作業。
1. 指出下列各段所用的說明方法。
2.篩選課文主要信息,把這篇改寫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實的說明性文字。
3.課外閱讀《語文讀本》上的“生命的旋律”這一章節的數篇科學小品,(包括《螳螂獵食》、《天鵝》、《葵與向日葵》、《馬鈴薯》),體會其科學性、文學性。
好,下課!
四、【課后補記】(學生的縮寫)
下面摘錄了幾位同學的縮寫,較有代表性。
【陳玲】荔枝是我國中藥的蜜源植物。花期再二到四月,成熟期以七月為盛。
荔枝的形狀多變,直徑約三四厘米,重量在十到二十克左右,不耐貯藏,屬亞熱帶果樹,北限低。
荔枝殼表面有一層龜裂片,上有片峰,呈深紅徽紫色。內有白色薄膜,肉呈白色半透明。味甜宜生食,種子長圓形,面光棕褐色。
【方佳恩】荔枝殼粗糙,肉滑、雪白。外殼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大笑約直徑三思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克。呈心臟形、軟圓形或圓形。通常蒂部大,頂端小。荔枝不耐貯藏,核就是種子。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原產于我國,是我國特產。屬于亞熱帶果樹,性喜溫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長的北限。應因地制宜,努力發展荔枝生產。
【樓佳杰】荔枝殼是粗糙的,上面有許多的龜裂片。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紅色或紫色。七月是荔枝的盛期。荔枝是心臟形、軟形或圓形的。通常蒂部大,頂端稍小,直徑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克,其殼內有一層膜。荔枝的肉大多數是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荔枝不耐貯藏,在1℃—5℃可貯藏30天左右。荔枝的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我國是荔枝的原產地,有許多種荔枝。荔枝性喜溫暖,在我國荔枝還是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的。
【金鋒華】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荔枝呈心臟形、軟圓形或圓形。通常蒂部大,頂端稍小。荔枝大笑,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克。荔枝殼內有緊貼內壁的白色薄膜。它的肉大多數白色半透明,而且它不耐貯藏。它的核就是種子,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數荔枝品種為綠色。荔枝的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隨品種而不同。荔枝原產于我國。在我國古代就有很多講荔枝的書籍和。荔枝是亞熱帶果樹,性喜溫暖。成都、福建是它生長的北限。但隨著科學發展,荔枝北移也許是可能的。
【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蘇教版必必修5《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談09-11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設計06-25
《南州六月荔枝丹》優質教案(精選13篇)03-24
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課文原文06-08
蘇教版高一必修一《錯誤》課堂實錄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