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蘭亭集序》反思
《蘭亭集序》課后反思
上公開課前一晚睡前一直在設想課堂的每一個步驟,結果上完《蘭亭集序》的分層教學公開課后,才發現理想是美好的,教學卻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
現在,已經過去幾天了,來整理一下最近的反思,先回顧一下我的實際步驟吧:
一、在《仙境》的音樂背景下導入,同時PPT展示流觴曲水圖片:
請大家看到這張圖片,1658年前,就是在這個地方,藍天下是崇山, 崇山上是綠竹, 綠竹間是清流, 清流旁有一群文人俊在洗濯嬉戲。陽春三月,惠風和暢,想來少不了歡愉,更少不了詩酒。酒襲詩醇, 詩借酒興……其中有一位,展開長卷,蘸墨揮毫, 飄如游云,矯若驚龍,才思涌泉,書成珍品,文成杰作,這就是《蘭亭集序》。今天,我們就品讀這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去體察那字里行間滲透著的曠達的情懷。
二、新授
(一)1、快讀課文,找出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幾個詞語?明確:樂--痛----悲;
那么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討作者的樂之因,痛之由,悲之源。
2、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學案中的的第1題,請小組長指定兩名同學找句子,兩名同學概括總結,并派一名同學舉手發言。(學案問題如下:1、內容研習:文章第1、2段概述了蘭亭集會的情況,找找哪些語句能體現作者“信可樂也”的感受?)(學生討論中,我插入了提醒:王實甫說過這么一句話“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說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但我們課文中卻有五美,你能找出來么?)
3、生答后,圖片展示這五大美事
4、學生根據板書和圖片背誦一二段 (反思:這2-4步是我這幾天反思認為最沒有處理好的地方,我應該這樣做,獲得的效果可能要好很多:1、先引用王實甫的話,然后再分組探究;2、學生回答之后,展示圖片,圖片上不需要任何字句提示,讓學生說出你想到了課文的哪句詩,旨在讓學生熟悉這些詩句,為背誦做準備3、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隨著這輕快的音樂想象文中的情景,教師隨樂緩慢誦讀,意在讓學生悟情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印象;4、睜眼,品讀詩句,并整理思路,試著背誦)
(二)分組探討學案第2題:第3段作者發出了“豈不痛哉”的感受,那么作者痛什么? 請從文本中找出相應的語句仔細品味。(B)
根據學生答案明確:人生短暫
歡樂易逝
世事無常
小結:正因為這樣所以作者才感慨:死生亦大也。死,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視,我們死的時候,都是一個隆重的節日,但是生呢?我們是否也同樣重視這活著的每一天,讓它過得像個節日。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如果說這些都是我們每個個體都會體驗到的痛,那么下面這一段,作者寫了哪些人的悲?(生:古人、今人、后人)那么作者為什么悲呢?(生:作者悲古人,因為看了他們的文章,對生死有相同的感慨,后人也悲今人,同樣感嘆人生短暫、歡樂易逝、世事無常)
師:是啊,我們今天在這里,不同樣感慨蘭亭盛宴不再,甚至連蘭亭集序的真跡我們也無法一睹,這不就是我們所痛惜的!那么,作者為什么要悲今人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寫作背景:兩晉政治恐怖,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殘殺現象時有發生。士大夫不滿,普遍崇尚老莊,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兩晉玄學盛行,對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學創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學創作內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現實的情調很濃。魏晉時代的士大夫,有的崇尚老莊,大談玄理,思想虛無,自命清高;有的厭棄世俗生活,不務實際,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們思想消極,行動無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隨波蕩漾。所以,同學們看作者為什么悲今人?
生:他們醉生夢死,無所作為。
(反思:這里應該點出,古人、今人、后人都悲,都對生死有相同的感慨,這是人類共同的悲嘆,相較于個體的痛,這種悲已經上升到人類歷史的理性高度,它要更深沉,因為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客觀規律,所有有情的生命都將被時間無情的吞噬,正因為如此,作者才會同時悲古人、悲今人、也悲后人,才會有“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忘作”的生死觀。)
(三)分組分層探討學案第3題:(1)翻譯“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忘作”(A)
(2)作者認為生不能等同死,他認為應該怎樣生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來(B)
(3)你怎樣看待生死?(選做)
應該說,學生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要感謝我親愛的學生,謝謝他們一直以來的出色表現,讓我覺得我已經開始享受課堂了。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古文化中的經典,都讓我愛不釋手。我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更是情有獨鐘。《蘭亭集序》既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書法作品,又是一篇不落俗套、格調清奇的散文。對于教學經驗還不豐富的我來說,不論怎樣精心設計、用心傳授,總感到沒有把此文語言之優美,感悟之深刻呈現給學生,現將教學中的所得和困惑加以總結,以待日后改進。
教有所備
1.思想上的準備。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有一種創新的思想在。具備了創新思想,也就有了改變自我的動力。這是我上好這一課的關鍵。
2.知識上的儲備。為了上好這一課,我認真研讀了課文,做到教材爛熟于心。我研讀有關本課的資料,占有了較豐富的講課素材。我又認真研讀了有關本課的經典課例,汲取養料。
3.精心做好設計。為了上好這一課,我對課堂進行多角度的設想,設計了多套教學方案。當然,在課堂上,我基本上能夠按照我的預想方案進行教學,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課堂上能夠看到學生還是很積極踴躍的,他們和我一起很好地完成了這一課的教學。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有很多收獲,這里確實難以盡述。但我明顯感覺自己在語文教學上仿佛成長了起來。我相信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越來越好!
二、教有所長
1.注重積累,學會審美。
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總結梳理。學生能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理解重點文言詞語和語法現象。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常用的成語(情隨事遷、崇山峻嶺、游目騁懷等),再如詞性活用、特殊句式等。學生通過這種自主學習,夯實了基礎。
本文熔敘述、描寫、議論和抒情為一爐,學生通過研討可獲得畫面之美、活動之雅、理趣之豐。同時,本文又是王羲之書法的代表作,他的行書被譽為“飄若驚龍,矯若浮云”。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領略其書法的精妙,獲得審美享受。
2.讀思結合,增強語感。
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設計為“文言文四步誦讀法”: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懂句意,三讀,讀出情感,四讀,品味評價。《蘭亭集序》的教學,基本上就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的。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書,每一遍誦讀都有目的,每一遍誦讀都有任務。通過誦讀,使學生身臨歷史的情境,直入文本深處,切身體驗“此景此情”,與作者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與交流,產生心靈之間的感染與共鳴,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采取誦讀的教學方法后,我發現,許多過去需要講解的知識在誦讀中就解決了。比如實詞的意思,這節課中,有學生不懂“俯察品類之盛”的“俯察”的意思,就有學生告訴她自己總結的規律:文言文句式整齊,通過和上文“仰觀宇宙之大”中“仰觀”二字對比,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俯察”的意思。再比如虛詞的用法,如果讓教師來講解“也、哉、夫”表達不同語氣的知識,哪里比得上在誦讀中感受“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三句話中的情感更自然呢?
可以說,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一把鑰匙,一把重要的鑰匙,一把不可替代的`鑰匙。學生在誦讀中就能夠有所感知,就能夠增加積累,就能夠形成語感。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缺憾,而我感到最大的缺憾,就是因為時間原因沒有展開更充分的誦讀活動。
3.突出感悟,提升境界
有的觀點認為,文言文教學重點是字詞句的學習,那么就沒有必要花大量時間讓學生去理解文章的微言大義。我不這樣認為,任何一篇好的文言文都有著深刻的意蘊和哲理,都會在思想上啟迪人,在情感上感染人,在精神上嘉勉人。如果挖掘文本的主旨能對學生有益,何樂而不為呢?
《蘭亭集序》中表達的生死觀是積極的,對學生是極有教益的。我抓住“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這一關鍵句啟發學生聯系歷史和現實思考生死問題。請學生調動積累,舉出抒人生無常之感,發時不我待之嘆的古詩文,如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司馬遷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我給學生還補充了做客《中國達人秀》欄目的無臂鋼琴師劉偉的生死觀:“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一環節的研討,學生特別活躍,也很激動。相信在這種歷史——現實——自我之間的理性思考,會讓學生的思想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盡管我傾心盡力,但總感到還有許多問題,如學生的主動性仍不夠強,對主旨的理解還不到位,教學過程不夠流暢,設置的情境還不夠美……
最后我用省級專家溫德峰老師的評語做為結尾:教學反思是我們教師成長的階梯,它記錄著我們曾經的迷茫,見證了我們灑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們堅實的腳步。” 期待我們共同實踐并一貫堅持下去。
【文言文《蘭亭集序》反思】相關文章:
文言文《蘭亭集序》教學反思04-19
文言文《蘭亭集序》鑒賞09-11
文言文《蘭亭集序》賞析12-31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03-16
蘭亭集序文言文翻譯及注釋12-24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及反思03-16
《蘭亭集序》文言文知識點歸納07-19
高一文言文《蘭亭集序》賞析03-16
文言文《鄭人買履》教學反思?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