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來》教學反思范文
《相信未來》創作于1968年,那是中國建國以來最黑暗的年代,江清和“四人幫”攪亂了整個民族的生存秩序,普通老百姓無不生活在一種惶恐和無所適從之中。
《相信未來》教學反思范文一:
這首詩歌的幾個小節之間的銜接很自然,但是講到意象的象征意義時,基本上由我自己講出來的。而我的理解也是從教參中得到的,由于自己對詩歌沒有理解,或者說,對文本的研讀還不夠透徹,導致自己不能引導學生去理解,只能把思考的結果呈現給學生。
如“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這句詩中的“爐臺”這個意向,在教參中的解釋是“產生希望的地方”,如何去解釋這個象征意義的產生?我只能呈現我的思考思路:爐臺上面一般可以放蠟燭,蠟燭燃燒著產生火,“火”的一般象征意義是希望、熱情之類的,也就是說“爐臺”就是“產生希望的地方”。
以后應該要加強自身解讀文本的能力,從而讓學生更加便于理解。
《相信未來》教學反思范文二:
從講完《相信未來》以來,常以一個旁觀者身份審視和打量講臺上的自己。那些瞬間,我仿佛在讀講臺上的自己,讀自己的眼神與表情,讀自己的優點與缺陷,讀語文的靈性與雋永,讀人生的厚重與潔凈……
我像一塊璞玉,未經太多的雕琢。當自己手握刻刀,自我打磨得時候,有時僅是輕輕一碰,可能就有軟軟的觸痛,于是一切雕琢就化為烏有,所有的執著與追尋都變得若有若無。可我知道沒有那把刻刀,沒有剝蝕的痛苦,不會有那柔和溫潤的光芒。只有在很多失落的感傷與惆悵,追尋的激情與焦灼,夢想中茫然的喜悅,彷徨中掙扎的迷惘后,一種沉甸甸的有金屬質感和重量的東西才會漸漸浮出沉默的真醇。于是今晚,我打算帶著智慧與虔誠打磨自己,用勇氣與戰栗去穿越自己,解剖自己。
第一、自己教學的基本功還需錘煉。
背后黑板上的字還那么稚嫩,隔開了字的神與形的渾然一體的美感。漢字是有生命的的,是帶有中華民族心靈溫度的,可自己手下的無數文字在靈魂飄散,不知徜徉于何方?還要好好的練字,穿越文字的生命,讓該哭的字有淚光中情感的轟鳴和靈魂的戰栗,讓該笑的字在我的手下綻開明凈的笑容。自己那略帶方言的普通話還要繼續練習,一些字發音的生硬減少了文字的音韻的圓潤之美,要讓自己發出的聲響干凈、純粹,是那種繁華落盡后的`真醇,絢爛之極后的平淡,這從容優游的背后要以暗伏的激情做底子。字里行間,可以觸摸到一種真實的呼喊和綿長的溫暖。這呼喊和溫暖要使得文字有了一種令人驚異的精神的力量,鋒利,真切,直接抵達學生的內心。
第二、自己教學的理念還需提升。
一堂語文課不但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功欲,而且還能在他們不斷的“新發現”中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但教學的一些環節,如第一活動板塊咬文嚼字環節中的讀出感情的設計就沒完全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品味時間短,老師有越俎代庖之嫌,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與能力的培養。最后對學生鑒賞文本總結提升的環節——用一句話概括食指的相信是怎樣一種相信——處理過于簡單,應借助多種方法加深學生的體驗,并點燃學生對文本課下研修與終身品讀的火花。讓一節語文課的價值不僅在當下,不僅在高考,而且在一種終身相伴的文學熏陶,一種樸素與真純的生活智慧。
第三、自己的文化底蘊還需更加深厚。
正如很多老師說的,語文老師必須是屬于語文的,而語文老師的語文味就源于自己的文化底蘊。很羨慕史建筑老師的從容不迫,也感嘆劉硯斐老師的柔情似水,更驚異于來風華老師的睿智厚重,于是,在自己那晃來晃去的身影里還少了很多人生之重。于是,面對語文教學,我愿沉心于書中,作一個樸靜的讀書女子.深情的撫摸,低回的追索,從遠古到近代,執著地穿越生活的表層,探究掩藏在歷史潛流深處的人類的真實生命情態,對時空的獨特感悟,對生命犀利洞察,叩問與追尋人世的溫暖與感動。
任何美麗動聽的語言,都只能定格在某一時間,走不到永遠。但今晚那刻刀下的陣痛中有我的誓言,剝離自身的浮華與蒼白,我希望我更加曠遠。
【《相信未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11-26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范文07-25
相信未來01-10
相信未來09-27
相信未來09-27
食指:相信未來08-23
相信自己,相信未來心情日記12-30
相信未來作文:未來汽車04-12
相信未來不是夢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