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范文(通用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信未來》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學習體會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教學重難點:
1.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體味本詩的韻味。
2.培養新詩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活動體驗法注意問題: 讓學生參與活動與體驗。
教學過程設計
一、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相信未來》是永不絕望的詩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東魚臺人,1948年生,60年代開始詩歌寫作,他的詩,特別是早期作品廣泛傳誦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創作成就才得到公認,是一位成績巨大卻差點被埋沒的天才詩人。 但歷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詩,就像珍珠,越來越閃爍出燦爛的光芒。《相信未來》《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熱愛生命》《海洋三部曲》……這些寫于六、七十年代動蕩時期的詩篇,至今讀來,還是那么完美,那么讓人激動。在詩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態站在大風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時代良知和民間正直渴望的發言人,他以一個歌者的身份讓自己的詩歌在城市和鄉村之間春雷一般轟轟滾過,幾乎可以說是感動和溫暖了一代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1966—1969),詩人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的現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 1972年,在部隊當兵時,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從此后,食指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進北京福利院。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食指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著。 食指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四個字:相信未來。
2.寫作背景: 此詩寫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后說:“這是一首灰色的詩,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
二、課題導入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滅,人生最困頓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難》,其中有兩句話體現了作者相信未來,誓為理想而奮爭的雄心壯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時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詩人用同樣的激情,寫下了《相信未來》的醒世之作。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要求:
聽課文錄音,明確每節的主要意思結構脈絡明確:課文基本結構:1—2節:惡勢力橫行,我們希望破滅,果實被竊。(痛斥現實)第3節:面對著困難,我們信念更強,豪情更濃。(表明信念)第4節:想信未來有人能夠看清歷史,辨明真相。(相信未來)第5節:面對表層的創傷,繼續前進。(任人評說)第6節:相信歷史會給中國的脊梁以公正的評價第7節:點明題旨,發出召喚,為未來努力奮斗。(決心戰斗)
四、分析鑒賞,把握主旨揣摩語言:
1.詩歌意象的運用:問題:仔細閱讀1、2、5、6、四節,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詩歌意象,并體會這些意象所表達的意思。明確:第1節: 蜘蛛網——黑暗勢力 爐臺——產生希望的地方 灰燼的余煙——殘余的希望 美麗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節: 紫葡萄——希望的果實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淚 鮮花——收獲的果實 凝露的枯藤——沒有收獲但孕育著新的希望
第4節: 腐爛的皮肉——創傷是表層的,困難是暫時的
第5節: 脊骨——能拯救中國命運的中國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問題:分析第三節前三句的精妙之處和所表達的意思。明確: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上面三個句子中,“手指”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與“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曙光”與“溫暖漂亮的筆桿”都是同謂關系。將手指比作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陽的大海,將筆桿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漂亮的筆桿是曙光。全節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撥動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表現形式反復手法的運用是本詩在表現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明確:本詩的前三節,都用大致相同的語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來不變的信念,增強了詩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詩歌主旨。
五、討論交流,自由欣賞注意:
積極引導學生,使其掌握欣賞詩歌的基本方法:詩歌的語言表達形式,透過形式體悟內容。
六、組織朗讀,加深體驗在理解詩文主旨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詩文,采取多種形式的誦讀方式,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七、學生質疑,師生交流組織學生質難問疑,師生共同交流,以加強對本文的體驗與感悟。
八、板書
由詩而歌,走進詩人 相信未來個性高尚。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意象賞析詩歌的方式。
2、學習食指在困境中堅守信念、不畏艱難的頑強意志。
二、教學重點
學習通過意象賞析詩歌的方式。
三、教學工具: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午后的陽光:溫暖、燦爛:
這午后的校園:安詳、寧靜!
你們花一般的青春生活在夢一般的歲月里,你們可曾知道39年前,與你們一般在做著夢的年輕人,他們在奔波些什么?
讓我們走進那段歷史……
二、背景介紹:
PPT:食指的詩《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為什么詩人在奔向理想的那一刻感覺到的卻是痛楚,說“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讓我們來看看社會的另一面。
PPT:作家秦牧的說法“這真是空前的一場浩劫,多少百萬人顛連困頓,多少百萬人含恨以終,多少家庭分崩離析,多少少年兒童變成了流氓惡棍,多少書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勝古跡橫遭破壞,多少先賢墳墓被挖掉,多少罪惡假革命之名以進行!”
PPT:遇羅克的遭遇……
政府的統計數字是:“總的估計,因大量冤假錯案受到誣陷、迫害和株連的達到一億人以上。”
三、文本研讀:
PPT:放食指《相信未來》的朗誦。
學生誦讀(集體朗誦)
1、這首詩給人最為直觀的感情就是“相信未來”,這句話在文中共出現了7次。那么,與“相信未來”相對應的現實是什么樣子的,詩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述?這些語句中的意象又有哪些?它們分別象征著什么呢?
明確:
“當無情的蜘蛛網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蜘蛛網:黑暗的社會現實。
爐臺:產生希望的地方。
灰燼的余煙:殘余的希望。
紫葡萄:希望的果實。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淚。
鮮花:收獲的果實。
2、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感覺?這說明當時是怎樣的一個社會呢?
明確:
灰暗、陰冷、壓抑、絕望、失落。一個黑暗、殘酷、壓抑人性的社會。
3、面對這樣一個社會,作者在一、二節中用了哪些詩句和意象來表現他的“相信未來”呢?這些意象又象征了什么?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什么精神呢?
明確:
美麗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凝露的枯藤:沒有希望但又孕育著新的希望
詩人面對黑暗的現實,堅強不屈,依然樂觀地去尋找生命的亮色,生活的火花,相信光明的世界必將到來。
4、齊讀這兩節,要求讀出壓抑下的激情,黑暗中亮色。
5、第三節采取的是什么樣的手法?這一節中的意象和第一節相比,有什么區別呢?
明確:
在這一節中,詩人擺脫了一二節中灰暗、陰冷的一面。盡量采用色調明亮、氣象壯闊的意象,來強調心中永不泯滅的理想。
詩人有著孩子般的純真,對未來有著不滅的希望和信心,抒發了一種驚天動地的豪邁情懷。
6、齊讀這一節,讀出壯闊的豪情,充滿信心的氣概。
7、在那個風雨如晦的時代,詩人為什么如此堅定的相信未來?讀第四節,這一節中有哪些意象?分別象征了什么?
明確:
眼睛:未來人們對歷史的審視
睫毛、瞳孔:看清歷史真相,撥開歷史迷霧的慧眼。
8、齊讀這一節,讀出一種充滿自信的氣概。
9、第五六節中,“腐爛的皮肉”、“脊骨”這兩個意象象征了什么?這兩節詩體現出詩人對未來還持有怎樣的心情呢?
腐爛的皮肉:創傷是表層的,苦難的是暫時的。
脊骨:執著探索和追求的精神。能拯救中國命運的脊梁。
對未來還有彷徨的不確定性。
對未來還有一種等待著他們公平判定的焦急心情。
10、齊讀五六小節,讀出彷徨和焦急的感覺。
11、最后詩人找到可以寄托信念的事物了嗎?他發出了怎樣的呼喊呢?
明確:
戰勝死亡的年輕、不屈不撓的努力。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12、齊讀這一節,共同發出這一聲吶喊(要讀的慷慨激昂,意氣豪放)。
四、總結:
食指在生命的暗夜里,焦急地等待著光明的到來,渴望未來的人們撥開歷史的風塵,看透歲月的篇章。但他的吶喊被那個時代一聲聲看似雄壯的口號給淹沒了。然而這些渴望的心聲能壓抑得住嗎?歷史告訴我們,不能!
今天,我們重新回望這段歷史,傾聽那一代人他們內心深處的歌唱;他們的生命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生命也走向他們生命歷史的河流。讓我們記住這段歷史,讓我們記住這一代人的苦難,重新思考生活,探尋自由、幸福!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朗讀體悟,尋找意象,品味意境。
2.通過誦讀,把握意象,體會本詩的情感。
3.了解作者面對殘酷的現實,始終不渝的熱愛祖國、相信未來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頑強自信、戰勝挫折的積極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揣摩詩歌語言,賞析詩歌豐富含蓄的意象。
2.難點:體會詩歌深沉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讀賞析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有一首詩寫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后說:“這是一首灰色的詩。”這首詩就是《相信未來》,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緊接著向學生介紹作者,同時交代清楚詩歌的寫作背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齊聲誦讀詩歌,給詩歌斷句,標出重讀字詞,并且明確詩歌總體結構。詩人從我怎樣相信未來到為什么相信未來,最后呼吁人們相信未來。這是整體感知的第一步,通過自己的誦讀體驗。
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音頻文件,注意朗讀者節奏、語氣、語調的變化,從而體會詩人當時的特殊情感。
(三)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1.在整體把握詩歌感情的基礎上,我將從詩歌的具體意象入手,讓學生討論意象的運用,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創設一個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
具體來說就是明確:
第1節中的蜘蛛網、爐臺、余煙、灰燼、美麗的雪花這項意象代表的含義,學生可以從中看到荒蕪、窮困和艱難,詩人從艱難生活中升起了相信未來的信念。
在第2節中學生要把握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鮮花、凝露的'枯藤這些意象,從生命由新鮮至黯淡、從熱情到失意、從飽滿到枯竭的過程,了解詩人從人生的苦難升起了相信未來的信念。
2.接著請學生仔細朗讀第3節,此時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合理斷句。因為不同的讀法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特別注意這里運用比喻修辭。教師針對排浪,大海、曙光具體分析它們與手指、手掌、曙光之間的聯系。學生通過具體研習能了解這是詩人由真實內心升起的相信未來的信念。
3.在接下來的4-6節朗讀中,教師同樣要求學生從意象的把握上來理解為什么要“相信未來”,從腐爛的皮肉、脊骨這些意象來看清人們內心深處對未來的共同信念。第4節視角“我”到“她”,她是未來,從未來的角度看,現在就成為了歷史,歷史不可抹去,未來將會做公正的評價,正因為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所以我焦急地等待著評定。
4.再次朗讀,加深體驗。在具體的意象分析后,學生已經對詩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個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來我會提出一個問題,即這首詩歌最明顯的藝術特色是什么,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詩歌,這樣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真切感受詩人頑強自信、戰勝挫折的積極人生態度。朗讀之后,學生應該很明顯就能發現詩歌運用了反復手法。
(四)延伸作業
比較閱讀食指的另外一首詩《熱愛生命》,希望學生通過比較閱讀,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無論人生多么艱辛、命運多么坎坷,我們都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未來。
五、板書設計
相信未來
食指
描繪現實,表明信念
直抒胸臆
發出召喚,相信未來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4
一、學習目標:
(1)誦讀文本,賞析詩歌的意象,把握全詩的內涵;
(2)掌握鑒賞詩句的方法和藝術技巧;
(3)增強學生直面困難、熱愛生命的意識。
二、學習重難點:
(1)通過賞析詩歌的意象,把握詩歌的內涵;
(2)學習本詩抒發情感的藝術技巧。
三、學習流程
模塊一、情境引讀
1、文學常識
請同學們閱讀下面的材料,了解作者和該詩創作的背景。
(1)作者簡介
《相信未來》使用不絕望的詩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東魚臺人,1948年生,6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他的`詩,特別是早期作品廣泛傳誦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創作成就才得到公認,是一位成績巨大卻差點被埋沒的天才詩人。
他是一位時代良知和民間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個歌者的身份讓自己的詩歌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如春雷一般轟轟滾過,幾乎可以說是感動和溫暖了一代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1966--1969),詩人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現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1972年,在部隊當兵時,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中。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食指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著。
食指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四個字:相信未來。
(2)寫作背景
此詩寫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后說:“這是一首灰暗的詩,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
(3)同學們還能搜集一些有關作家和該詩創作的背景嗎?如果有,請摘抄在下邊橫線上或摘抄本上。
2、基礎知識
請同學們在文中標注重點字詞,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灰燼()搖曳()筆桿()
給以()給予()脊骨()
模塊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反復吟誦品味詩文揣摩詩歌的思想感情,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尋找正確表達作品情感與自己閱讀感受的聲音形式。
注意:參照課本第10頁活動體驗4示例
以適當的語氣和節奏朗讀背誦全詩或自己喜歡的節段。
2、請同學們討論交流朗讀的語氣和節奏,并闡明自己的理由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①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理解作品,體會詩人“痛苦的吟哦只為追問光明”之情懷
②進一步通過誦讀,領會詩歌的形象
③領會詩歌意蘊深刻的意象,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歌內容,把握情感的基礎上來朗讀。
【教學步驟】
一、作者與本詩背景
但凡喜歡或讀過中國當代詩歌的人,無一不知道詩人食指。有人說,食指是中國當代新詩第一人;有人說,食指是中國朦朧體詩歌的創始人;更有人不乏景仰地把詩人食指稱為一代詩魂,他的詩歌曾經那么深地影響、鼓勵、陶冶過整整一代人。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出生于山東朝城,生長在一個正統的革命干部家庭里,母親在行軍途中分娩了他,起名路生。小學時就熱愛詩歌,20歲時寫的名作《相信未來》、《海洋三部曲》、《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會上廣為流傳。阿城插隊內蒙古時托人抄錄了食指的全部詩作;陳凱歌考電影學院時曾朗誦食指的《寫在朋友結婚的時候》。1973年食指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癥,入北醫三院就醫。出院后繼續寫作,1978年再次煥發創造力,并首次使用食指筆名(意為別人背后的指點損傷不了詩人的健全人格)。1990年至今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療。2001年4月28日與已故詩人海子共同獲得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著有詩集《相信未來》、《食指、黑大春現代抒情詩合集》、《詩探索金庫·食指卷》、《食指的詩》。
詩人在人生之途中受到過一個又一個打擊,他比常人更先看到了整個社會都在被一種政治所扭曲,因而他在詩中強烈抒發著不滿,但他對國家仍不改初衷,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他的詩歌:痛苦的吟哦只為追問光明。食指的作品基本上遵從了四行一節、在輕重音不斷變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傳統方式,以語言的時間藝術,與中國畫式的空間藝術相結合,實現了他的藝術追求。通覽他的詩作,雖然我們感受更多的不是輕松而是壓抑,不是快樂而是痛苦,但在那壓抑和痛苦中,我們也看到他無時不在渴望和憧憬著光明以及他為理想和光明而奮斗、而掙扎的身影。
K《相信未來》以其深刻的思想、優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詩風在中國大地不脛而走,迅速傳頌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但是在那特定的年代也幾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他的殉道者的命運。江青讀到了《相信未來》,為詩歌獨立不羈的個性所震驚、惱怒。她一定要找到“相信未來,相信生命”的“反動”詩人。詩人自己回憶:“1969年,我下鄉第二年回來,‘四三派’的人回來聚會,要我去。我給他們背了幾首詩。那些詩他們要走了一些,作為一個動態寫進報告里,給了上邊。江青說,這是一個灰色的詩人。江青又說‘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于是,一頂反動詩人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了年僅十九歲的郭路生頭上。厄運降臨了。詩人曾被嚴格審查、批判。但在陰云密布的時代,這首詩給人們心靈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食指曾經說:“‘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經看到這代人的命運了。魚兒跳出水面,落在冰塊上,它的前途是死,和這個冰塊一起消亡。相信我們會戰勝死亡,這已經進了一步了。我年輕,我能看到冰塊消亡的那一天。”正是有了這種信念,詩人才能在20歲的時候就寫下了至今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樸實平易的文字,將冷靜的思考與熾熱的感情融人字里行間。
二、整體感知
⑴在把握作者的思路基礎上一讀詩歌。
①1、2節結構類似,作者用幾乎相同的句式對現實進行了象征式描繪,同時表達了自己的信念。仔細閱讀,找一找所用的意象,體會意象所表達的意思
“蜘蛛網查封爐臺”——陳舊貧窮;
“余煙嘆息悲哀”——生活貧困;生活上貧困,
“鋪平失望的灰燼”——拋棄失望;但保持樂觀
“美麗的雪花”——純潔美好
“葡萄化為露水”——青春逝去;
“鮮花依偎在別人情懷”——情感失落;內心的失落,
“凝露的枯藤”——直面絕望;但一往情深
“凄涼的大地”——執著自信
惡勢力橫行,希望破滅,果實被竅——痛斥現實
②分析第3節前三句比喻的精妙所在
手指——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指撥動筆桿,
手掌——托起太陽的大海用孩子的筆體寫下:
筆桿——海上現出的曙光“相信未來”
面對困難,信念更強,豪情更濃——表明信念
③第4節起詩人的視角有什么變化?“腐爛的皮肉”、“脊骨”兩個意象表達什么意思?
作品由“我”轉向了“她”——未來,從未來看現在,現在就變成了歷史,詩人期待的是后人的“睫毛”與“瞳孔”能撥去歷史的塵埃,不在乎“腐爛的皮肉”而要挺直“我們的脊骨”,等待歷史“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這三節闡述了“相信未來”的理由,同時想告訴人們,盡管有“迷途的惆悵”,有“失敗的苦痛”,但歷史不可抹去,未來一定光明。
未來的人一定能看清歷史,辨明是非
創傷是表層的,困難是暫時的相信未來
脊梁不斷,歷史自有公正評價
④最后一節,詩人放棄了意象的轉換,直抒胸臆,以異乎尋常的堅毅和剛強、執著和熱烈告訴人們,不管人生多么艱辛,無論命運多么坎坷,都應該堅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來,熱愛生命。這一節句式短促有力,節奏也明顯加快了,它是作品內在情緒的必然發展,也是其理想與信念的升華。
發出呼喚,為未來戰斗——決心奮發
三、討論:詩中反復手法的運用,有何藝術作用?
四、誦讀、背誦
五、課外拓展
比較閱讀:《熱愛生命》(食指)
這首詩寫于動亂結束后不久的`1979年,堪稱是《相信未來》的姊妹篇。
它們影響了整個一代人,當年的許多知青,在生活極其艱難和理想接近破滅時,正是《相信未來》和《熱愛生命》鼓勵他們頑強地活下去。詩人以異乎尋常的堅毅和剛強、執著和熱烈,以一種近于悲壯的口吻告訴我們,不管人生多么艱辛,不論命運多么坎坷,都必須愈挫愈奮,堅忍不拔,百折不回,忍辱負重,向命運挑戰,實現生命的價值。這一切都昭示了詩人那崇高而嚴正的命題:“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詩人在另一首《書簡》中就曾這樣寫道:“我們應當永遠牢記一條真理/無論在歡樂還是辛酸的日子里/我們的心啊,要永遠向前憧憬/這樣,才不會喪失生活的勇氣……”這首詩在意象的擷取上,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多選取那些帶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觀物象,如“攀附的葛藤”“凄風苦雨”“荒草野徑”“頑石棱角的堅硬”“攔路的荊棘”“冬天風雪”“夏天毒日”等等,這些意象,看似信手拈來,實際上是詩人的真力彌滿,萬象歸懷;這些意象,借物載情,寓理于形,極具內質和張力,充分構筑了全詩的沉郁悲慨、深沉豐沛的思想和感情的內蘊和獨特的詩美空間。本詩一襲食指詩的一貫的藝術風格,悲壯而不悲戚,凝重而不沉重,感慨而不感傷,迷惘而不迷惑,是痛苦中的吶喊,是滴血的呼喚,是含淚的微笑,是一曲頑強奮進的生命之歌!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并背誦《相信未來》這首詩歌,掌握詩歌的基本結構和意象分析方法,識別并解析詩歌中的象征與隱喻。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歌的情感內涵,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培養學生面對困難時的樂觀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中“相信未來”的深刻含義,感受詩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難點:分析詩歌中的象征與隱喻,理解其在表達主題中的作用,并嘗試運用所學進行簡單創作。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詩歌原文、配樂朗誦、相關圖片或視頻)
分組材料(討論問題卡片、創作紙筆)
預習任務單(要求學生提前閱讀詩歌,初步感受詩歌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情境導入:播放一段關于“逆境中成長”的勵志視頻或講述一個成功人士在困難中堅持夢想的故事,引出主題“相信未來”。
引入課題:介紹《相信未來》的作者食指及其創作背景,激發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10分鐘)
配樂朗誦:教師或播放名家的配樂朗誦,讓學生閉眼聆聽,整體感受詩歌的節奏、韻律和情感。
初步討論:引導學生分享聽完朗誦后的初步感受,提出對詩歌主題的初步理解。
三、深入研讀(20分鐘)
1. 分段解讀:將詩歌分為幾個部分,逐段分析意象、修辭及情感變化。
意象分析:選取幾個典型意象(如“蜘蛛網”、“灰燼的余煙”等),引導學生分析其在詩中的象征意義。
修辭探討:識別并講解詩歌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理解其在增強表達效果上的作用。
2. 小組討論:分組討論“為什么詩人選擇相信未來?這種信念對他及我們有何啟示?”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
四、拓展延伸(15分鐘)
1. 角色扮演:選取詩歌中的幾個場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表演,進一步體驗詩歌中的情感與情境。
2. 創意寫作: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經歷或社會現象,以“我相信……”為開頭,創作一段文字或短詩,表達對未來生活的信念和期待。
五、總結提升(5分鐘)
情感升華:引導學生總結本課學習收獲,強調“相信未來”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未來的道路上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寄語未來:教師以富有激情的語言結束課程,寄語學生勇敢追夢,相信未來。
六、作業布置
1. 完成一篇關于《相信未來》的讀后感,要求結合個人實際,談談詩歌對自己的啟發。
2. 搜集并閱讀其他表達“相信未來”主題的文學作品或文章,準備在下次課上分享。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及時收集學生反饋,評估教學效果,特別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的效果進行反思,以便在后續教學中不斷優化教學設計,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并背誦食指(郭路生)的詩歌《相信未來》,掌握詩歌中象征、反復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詩歌表達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分析等多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歌的情感內涵和意象美,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未來生活的積極向往和信心,培養學生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樂觀、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主題,把握作者通過具體意象傳達的“相信未來”的情感態度。
教學難點:深入分析詩歌中的象征意義,理解并感受詩歌的深層情感與哲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詩歌原文、背景介紹、配樂朗誦等)
學生預習材料:詩歌《相信未來》原文及作者簡介
分組討論問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
情境創設:播放一段勵志視頻或講述一個逆境中堅持夢想最終成功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面對未知和困難,我們應有的態度是什么?”
引出課題:介紹詩人食指及其創作背景,引出《相信未來》這首詩,激發學生興趣。
二、初讀感知(約10分鐘)
自由朗讀:學生自由朗讀詩歌,初步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教師范讀:教師配樂朗誦,引導學生注意語調、重音和停頓,進一步體會詩歌情感。
初步感知:請幾位學生分享初讀感受,教師簡要總結。
三、精讀分析(約20分鐘)
分組討論:將學生分為小組,每組分配一個或多個問題(如:“詩歌中的哪些意象最能體現‘相信未來’的主題?”“你如何理解‘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這句話中的象征意義?”)進行討論。
匯報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適時點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講解:結合學生討論情況,教師系統講解詩歌中的`象征、反復等修辭手法,以及這些手法如何服務于詩歌主題的表達。
四、拓展延伸(約10分鐘)
情感共鳴: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談談在什么情況下需要“相信未來”,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創意寫作:鼓勵學生以“我的未來不是夢”為題,寫一段小短文或詩歌,表達自己對未來的信心和憧憬。
五、總結提升(約5分鐘)
課堂總結:回顧本課學習要點,強調“相信未來”的重要性及其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情感升華:以一段鼓舞人心的話語結束本課,激勵學生無論面對何種困難,都要保持信念,勇敢前行。
六、作業布置
背誦并默寫《相信未來》全詩。
完成創意寫作作業,準備在下次課上分享。
閱讀食指的其他詩歌,比較其主題與風格的不同。
教學反思:
本課設計旨在通過《相信未來》這首詩的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學會在逆境中堅持信念,相信未來。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其全面發展。同時,教師需靈活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通用10篇)08-14
食指《相信未來》原文05-29
《未來的橋》教學設計04-17
相信希望未來會更好的句子03-04
高一語文教案《相信未來》01-02
未來設計作文02-26
相信10-03
相信自己主題班會活動設計(通用12篇)02-23
相信的句子01-04
相信的作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