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語文《師說》練習題和答案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只要有考核要求,就會有練習題,多做練習方可真正記牢知識點,明確知識點則做練習效果事半功倍,必須雙管齊下。你所見過的習題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師說》練習題和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師說》練習題和答案 1
【跟蹤試題】
一. 選擇題:
1.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與現在的用法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
②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③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現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現在的用法相同
2.下列加點詞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圣人無常師
C.吾從而師之 D.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驚,問所從來 余嘉其能行古道
3.下列各句中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B.而恥學于師 D.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時,學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和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傳:chuan,流傳
B.作《師說》以貽之 貽:dai,贈予
C.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讀:dou,句中的停頓
D.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諛:ru,阿諛,奉承
二.填空題:
5.韓愈,字_______,世稱_______,卒謚“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導者,后人稱之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課文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老師的職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擇師的標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試題】
三.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7-10題: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①知之②,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③為惑④,終不解⑤。生⑥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⑦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⑧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也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7.給文中空缺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八處選填恰當虛詞(則、其、于、也、而、之、焉、乎、矣、以、哉、所、且、者、即、夫)。
8.下列兩組加點詞的含義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①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為圣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A.①與②的“惑”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不同
B.①與②的“惑”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與②的“惑”不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與②的“惑”不相同,③與④的“所以”相同
9.從句式特征看,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項: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時,學于余 D.圣人無常師
10.下面對這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無論貴賤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準,打破了門第觀
念,很有積極意義。
B.作者認為那些童子竹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小學”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連用了三個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側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
從師的不良風氣。
D.作者對于士大夫看不起“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反而還比不上他們,經予了強
烈的責備和諷刺。
四.閱讀下面一文,完成11-14題:
送李愿歸盤谷序(節選) 韓 愈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經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奔馳。喜有賞,怒有刑。才峻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11.對下面加點的兩組虛詞分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①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 ③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②我則行之 ④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
A.①與②的“則”相同,③與④的“于”不同。
B.①與②的“則”不相同,③與④的“于”相同。
C.①與②的“則”相同,③與④的“于”也相同。
D.①與②的“則”不相同,③與④的“于”也不同。
12.文中下列四句的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A.“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是指在朝庭做官,掌管大權,直接輔助皇帝的人。
B.“才峻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意為團結人才,效法古人,德行高尚,能接受批評意見而不煩惱。
C.“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當面受到稱贊,還不如背后無人毀謗。
D.“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想進去而又遲疑不前,想要說話而又不敢講。
13.對文中的“大丈夫”“我”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大丈夫”是指那種“奔走于形勢之途”為求一官半職而趨炎附勢、投機鉆營的人。
B.“大丈夫”是指那種“各執其物,夾道而奔馳”且美女如云的游手好閑之徒。
C.“我”是“窮居而野處”的山林隱士。
D.“我”是“處污穢而不羞”“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廉之士。
14.對本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第一段寫的是達官貴人,他們深得皇帝寵幸,在朝可發號施令,出外則前呼后擁,居家有美女投懷。
B.第二段寫的是山林隱士,他們沒有生活規律,自由安閑,不聞世事。
C.第三段寫的是為求發達而攀附權貴,不知廉恥的勢利小人。
D.李愿通過對三種人的比較,表明自己懷才不遇,生不逢時,退而歸隱的心情。
【創新試題】
五.閱讀三段關于文章創作的短文,完成15-16題。
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①。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韓愈《答李翊書》)
孔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又曰:“辭達而已矣。”夫言止于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②。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于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迭。辭至于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蘇軾《答謝民師書》)
且所謂文者,務為有補于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而已。不適用,非所以為器也,不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③。(王安石《上人書》)
15.翻譯文中劃線的三句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據文意,回答下列問題:
①韓、蘇、王三人對于文章寫作的觀點有何共同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人對觀點的表述和論證有何相似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 2.B 3.B 4.C 5.退之、韓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運動。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6.略
7.而、者、其、也、矣、乎、夫、所 8.C 9.A 10.B 11.D 12.B 13.B 14.D
15.①只要水勢大,那么凡屬能夠浮起來的物體,無論大少都會浮起來。
②只要求語言能表達意思,就懷疑會導致不要文采,這種懷疑是不對的。
③然而,外在的裝飾也不能輕視,只是不要把它擺在首要位置就可以了。
16.①均強調文章內容決定形式、重于形式,即意在辭先;并講求文章的實用性。
②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和論證手法。
高一語文《師說》練習題和答案 2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劃橫線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A.郯子(tán) 六藝經傳(zuàn) 貽(yí)
B.句讀(dòu) 萇弘(cháng) 聃(rán)
C.阿諛(yú) 授之書(sòu) 蟠(fán)
D.或不焉(fǒu) 諂媚(chǎn) 嗟乎(jiē)
2.對下列句子中劃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師說》以貽之 貽:贈送
B.不恥相師 師:老師
C.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道:風尚
D.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聞:懂得
3.下列各句中劃橫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古之學者必有師
B.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從而師之
D.師不必賢于弟子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5.選出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項
A.圣人無常師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D.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6.默寫。
(l)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2)師者,________________ 。
(3)是故無貴無賤,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一)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剛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7.“嗟乎”一詞表示的語氣是
A.感慨
B.嘆息
C.悲哀
D.憤慨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9.下列各句中劃橫線的詞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中的“恥”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D.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10.在下列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C.李氏子蟠……不拘于時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1.“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師,只教給孩子書本并幫助他們朗讀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老師。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師,只教給孩子書本并幫助他們學習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老師。
C.對那些只教給孩子書本并幫助他們學習其中的文句,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老師,我是無所謂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師,交給孩子書本并幫助他們朗讀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老師。
12.對這段文字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該段句式變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結合,奇偶互見;字里行間飽含感情,讀來感心動耳。
B.作者連用三個對比,尖銳地批判了“今之眾人”“土大夫”“君子”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C.三個對比,結語語氣一句比一句重,第一個對比的結語是疑問語氣,第二個對比的結語是肯定、責備的語氣,第三個對比的結語是帶有諷刺意味的語氣,表達的感情更強烈。
D.這一段批判反面現象的目的僅在闡明從師學習的重要性。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書云,欲相師。仆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嘗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13.抄寫語段中畫線的句子并為其加上標點符號。
14.解釋下列句中劃橫線的字詞
①仆道不篤
②人益不事師
③因抗顏而為師
④輒嘩笑之以為狂人
⑤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
⑥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
15.翻譯下列句子
①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
譯: 。
②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
譯: 。
16.本語段主要運用了 的論證方法,論述了唐王朝 的社會現象。
答案
1.D 2.B 3.B 4.C 5.C 6.略 7.A 8.D 9.C 10.D 11.B 12.D
13.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14.①專、深厚 ②從師 ③指態度嚴正不屈 ④就 ⑤對人表示親熱的稱呼 ⑥冒犯 學生
15.略
16.例證 師道衰落
【高一語文《師說》練習題和答案】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勸學》練習題與答案11-24
高一語文課后練習題及答案03-27
《松鼠》同步練習題和答案10-28
高一語文《江南的冬景》練習題及答案參考12-01
小學語文拼音練習題及答案11-12
高一語文師說教案11-25
高一語文教案:師說03-15
師說高一語文教案01-16
小升初語文修辭專項練習題及答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