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的《六國論》教學反思三篇
《六國論》教學反思之一
本篇課文雖然不長,但卻牽涉到兩個背景,一是六國破滅的背景,二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要想讓同學們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主旨,這兩個背景必須介紹。這當然不是難事,這種故事性的背景學生都愛聽。我的安排是先在導入之中時就把六國破滅的背景給做個簡單的概括,然后再聯系課文具體介紹六國滅亡的原因;再具體講授文章內容時再穿插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但是文言文中還有一個讓人非常頭疼的教學環節,省又省不掉,講,學生又不愛聽。這就是文言字詞的講解,包括詞類活用,文言句式等。因為這是第一堂古文課,我也只能按照傳統的教法,關于文言字詞的環節,把它放在了第一堂課,在導入,作者介紹,聽,讀后我便開始講解字詞,完全是我自己精心準備的一種灌輸式的講解。
授課過程回顧:
1、教學計劃用時:45分鐘。完整地實現了教案計劃的步驟,條理比較清晰,重點比較突出。突出了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課堂上學生的思考越來越活躍。
2、疏通文言字詞部分進展較順利,學生多次朗讀了課文,互相質疑解疑比較充分,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3、拓展探究部分主要包括兩個問題,一是思考對“賂者力虧,破滅之道也”的論證運用了什么藝術技巧;二是探究“不賂者以賂者喪”的觀點的論證是充分有力的還是有漏洞的。第一個環節進展比較平,缺少特色。第二個環節引導得較好,所以比較成功,學生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
4、作業為二選一,一個是閱讀,一個是寫作,都可以作為《六國論》課后延伸,無論選做哪個,學生都要積極思考,繼續深入探究。
5、多媒體使用少而精。七國形勢圖配以動畫效果,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貫穿整節課。幾個文言文檢測題,可以加快課堂節奏,提高學習效率。其它與課堂關系不大的材料,盡管畫面精彩,但也舍棄不用。
對今后教學的思考:
1、文言文是一種知識載體,它承載著傳授知識的任務,但又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根本任務。其根本任務是讓學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漸染,提高人文素養。如果肢解開來讀,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韻味。因此在第六單元的文言文教學中,我一改前面的教法,力求讓學生在整體中去解讀語言,真正實現學生與古人的`對話,學到活的知識而不是孤立的字詞。
2、文言文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佳境,如孟子的“仁攻”、“舍生取義”、“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墨子的“兼愛”、“非攻”,莊子的善辯,都應該是學生從中汲取的精華。
3、文言文教學同樣承擔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的作用。首先是解決文言的障礙,教師要講解古漢語詞匯和語法方面的問題,做古今的對比,使學生讀懂文意。理解文章意思,進而分析文章的寫作方法,篇章結構,語言修辭;分析文章的主題思想,社會意義。還要讓學生對文言文進行口譯或筆譯,做其他練習。
4、教學應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這堂課最大的弱點是感覺對學生的個體背誦積累重視不夠,文言文還應該把"背誦積累"作為一項重要的訓練內容。只有背誦積累,才能筑牢文言的根底,客觀地講,文言根底牢了,才有可能真正落實從古典精品中學習文化傳統、語言特色、精妙的筆法等項任務,否則很容易流于形式,華而不實。
《六國論》教學反思之二
文章不長,500來字,一篇思路清晰,情緒激昂的政論文。教程安排3個課時。文章雖然不長,但卻牽涉到兩個背景,一是六國破滅的背景,二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要想讓同學們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主旨,這兩個背景必須介紹。這當然不是難事,這種故事性的背景學生都愛聽。我的安排是在第一課時,先在導入之中時就把六國破滅的背景給做個簡單的概括,然后再聯系課文具體介紹六國滅亡的原因;在第二課時,具體講授文章內容時再穿插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這一點安排的很好,得到了指導老師的肯定。但是文言文中還有一個讓人非常頭疼的教學環節,省又省不掉,講,學生又不愛聽。這就是文言字詞的講解,包括詞類活用,文言句式等。因為這是第一堂古文課,我也只能按照傳統的教法,關于文言字詞的環節,把它放在了第一堂課,在導入,作者介紹,聽,讀后我便開始講解字詞,完全是我自己精心準備的一種灌輸式的講解。我也沒辦法,因為我一點經驗也沒有。
第一堂課上完后,指導老師給我提了一點小意見:“關于文言字詞,能不能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去講解,同學們長時間沒有接觸文言文了,在第一堂課講了這么多像外語單詞一樣的文言知識,顯得有點太突兀;而且學生的底子都不是很好,這種講法,怕他們接受不了;我注意你講字詞時,很多同學都趴下了,你看在二班上課時,能不能字詞放一放,先梳理一下文章”。老師的意思是要把字詞放在具體的語境中講解,按照現代語文教育觀點,文章內容與字詞句不能割裂開來,必須在具體的語境中把握具體字詞的意味,這一點,我早就考慮過,卻沒有這樣去準備。因為如果這樣,每一堂課就不是很完整了。但是指導老師是一個教無定法的教育工作者,他并不在乎每一堂課是否完整,只要有利于學生接受就行。這一點也是我比較欣賞的。課間只有10分鐘,他這一說,打亂了我的備課計劃,不過調整起來,也不是很難。《六國論》太熟了,完全可以丟開書本講解,況且梳理線索可以穿插點小故事,應該能夠把握好。第二節課在二班上課時,我把講字詞的時間,花在了梳理文章的線索上,完全是自主發揮,但卻不偏離根本,也許是二班基礎較好的緣故,趴著睡覺的學生沒有了。所以第二節課比第一節課上得成功。
古文一般是比較好講的,因為不長,完全可以串講,但要注意重點的把握。不過要想把文章講生動也不是那么得心應手之事,畢竟古代的東西,過去那么長時間,學生打心眼里就不喜歡。但是如果能把當時人們身上的感情具體化,人性化,讓學生盡可能產生共鳴,還有就是處理好那些讓人提不起興趣得字詞(比如放在具體語境之中通過一種幽默的方式把握),課堂效果肯定不會很差。
《六國論》教學反思之三
10月31日我上了蘇洵的《六國論》。本來是打算讓指導老師先上這第一篇古文,讓我們從中也可學習一些講授經驗。可是我實在太喜歡這篇文章了,不僅是文章本身所具有的藝術魅力,更重要的是作者那憂國憂民的磅礴大氣,也深深感染了我。所以當老師讓我選課文時,我迫不及待地選擇了這一篇,就像我前面不假思索的選擇了第一篇現代文《記念劉和珍君》一樣。
文章不長,500來字,一篇思路清晰,情緒激昂的政論文。教程安排3個課時。文章雖然不長,但卻牽涉到兩個背景,一是六國破滅的背景,二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要想讓同學們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主旨,這兩個背景必須介紹。這當然不是難事,這種故事性的背景學生都愛聽。我的安排是在第一課時,先在導入之中時就把六國破滅的背景給做個簡單的概括,然后再聯系課文具體介紹六國滅亡的原因;在第二課時,具體講授文章內容時再穿插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這一點安排的很好,得到了指導老師的肯定。但是文言文中還有一個讓人非常頭疼的教學環節,省又省不掉,講,學生又不愛聽。這就是文言字詞的講解,包括詞類活用,文言句式等。因為這是第一堂古文課,我也只能按照傳統的教法,關于文言字詞的環節,把它放在了第一堂課,在導入,作者介紹,聽,讀后我便開始講解字詞,完全是我自己精心準備的一種灌輸式的講解。我也沒辦法,因為我一點經驗也沒有。
第一堂課上完后,指導老師給我提了一點小意見:“關于文言字詞,能不能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去講解,同學們長時間沒有接觸文言文了,在第一堂課講了這么多像外語單詞一樣的文言知識,顯得有點太突兀;而且學生的底子都不是很好,這種講法,怕他們接受不了;我注意你講字詞時,很多同學都扒下了,你看在二班上課時,能不能字詞放一放,先梳理一下文章”。老師的意思是要把字詞放在具體的語境中講解,按照現代語文教育觀點,文章內容與字詞句不能割裂開來,必須在具體的語境中把握具體字詞得意味,這一點,我早就考慮過,卻沒有這樣去準備。因為如果這樣,每一堂課就不是很完整了。但是指導老師是一個教無定法的教育工作者,他并不在乎每一堂課是否完整,只要有利于學生接受就行。這一點也是我比較欣賞的。課間只有10分鐘,他這一說,打亂了我的備課計劃,不過調整起來,也不是很難。《六國論》太熟了,完全可以丟開書本講解,況且梳理線索可以穿插點小故事,應該能夠把握好。第二節課在二班上課時,我把講字詞的時間,花在了梳理文章的線索上,完全是自主發揮,但卻不偏離根本,也許是二班基礎較好的緣故,扒著睡覺的學生沒有了。所以第二節課比第一節課上的成功。、
古文一般是比較好講的,因為不長,完全可以串講,但要注意重點的把握。不過要想把文章講生動也不是那么得心應手之事,畢竟古代的東西,過去那么長時間,學生打心眼里就不喜歡。但是如果能把當時人們身上的感情具體化,人性化,讓學生盡可能產生共鳴,還有就是處理好那些讓人提不起興趣得字詞(比如放在具體語境之中通過一種幽默的方式把握)。課堂效果肯定不會很差。
【蘇洵的《六國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蘇洵《六國論》原文和譯文03-09
蘇洵發奮的典故04-29
心術蘇洵散文04-21
蘇洵名句名言01-06
蘇洵《孫武》閱讀練習04-22
蘇洵是哪個朝代的詩人03-31
《蘇洵焚稿》的睡前故事10-12
蘇洵《木假山記》閱讀練習與答案04-02
蘇洵《心術》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