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一個人的遭遇》教學反思匯編
《一個人的遭遇》教學反思之一
本文篇幅比較長,一節課教學有點難度,如何在短時間里,引領學生比較主動地、比較深入地走入文本,這成為這堂課能否成功的關鍵。我主要借鑒采用了余映潮老師的主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篇小說,它主要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反映社會生活。基于此,本文課堂教學主要設計了一個核心問題,索科洛夫是個怎樣的人,以及刻畫他形象的意義。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分兩步走,第一步初讀印象,在學生讀后,老師有意表達一種不同觀點(當然,這也是初讀時確實有過的感受),在觀點碰撞中,促使他們進一步仔細探究課文,而且也想通過此舉,讓他們養成讀書深思的好習慣。同時,表達觀點要有理有據,分析問題要結合上下文,聯系全文考慮,而不能斷章取義,否則,得出的結論是站不住腳的。還有,也想通過這種碰撞交流,實現師生真正平等的對話交流。一般意義上,教師總是處于“全知全能”的權威地位,學生很難也不敢向權威挑戰。當教師處于錯誤狀態下,會怎樣呢?實踐證明,當教師出了“錯誤”時,學生處于一種少有的亢奮狀態中,他們迸發出了少有的激情,而當情緒激奮時,他們的語言表達也顯得更加流暢、自如。他們從各個角度嘗試去批駁教師,顯示出了必勝的信心。課后,乃至課堂中,我就在想,這哪是我在上課,這分明是學生在給我“上課”,在“教育”我,在反駁我,而且,他們反駁得越激烈,越群情激昂,我的內心就越高興,就越享受這個過程。學生批駁得很過癮,也就鍛煉了思維能力,提高了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提高了學習興趣;教師也因學生在課堂上重新找回了自我,回復了主體地位而由衷地喜悅。這是怎樣的一堂課啊,“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激情在互動中燃燒,思維在碰撞中絢爛!
兩點遺憾。當師生傾情互動,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感知與探究后,師生共同沉浸在由文本所創設的特定悲情氛圍中,這時,特別有感染力的與本文情境相當吻合的“神秘園”音樂適時響起,同學們真有點動情,又動容了。在音樂的伴奏下,大家都有感情地讀自己特別有體會的段落,這時的閱讀已超越了所謂機械的分析與意義求解,完全是一種徜徉在經典文學世界中的享受。不過遺憾的是,教師為了要給文章作一下小結,完成這個常規課堂的一個必要環節,只能匆匆將學生打斷了。是不是每一堂課都一定要小結一下,能不能讓學生更進一步地充分朗讀,然后就讓這堂課在朗讀聲中結束呢?我想這樣也許會余音裊裊,讓人回味無窮。另外,我常常在上完一篇文章時,喜歡把自己的閱讀感悟告訴同學,我個人的想法是給他們作一個參考,因為我也是一個讀者,但現在又有點困惑,這樣是不是有點自顯高明的意思,是不是有點硬塞給同學接受的嫌疑,或者,如果讓學生自己來談談閱讀感受,是不是更好呢?
《一個人的遭遇》教學反思之二
語文課,就是以教材的文本為媒介,鍛煉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課堂以學生發展為主,以學生活動為基點,體現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小組競學。注重誦讀教學,關注文本。朗讀應與文本探究有機巧妙結合,互相促進,朗誦帶動感受鑒賞,鑒賞提升朗誦境界。
基于以上認識我設計了這堂小說欣賞課。先和學生一起理清情節,從主人公的經歷中去感受戰爭給人肉體的摧殘和心靈的創傷。然后讓學生重點品讀觸動我們心靈的語段,體味情感,進一步感受人物的心靈世界,明白戰爭的罪惡。然后設計一個能力提升的片段寫作練習,讓學生談談對戰爭的認識,引導學生明白和平的珍貴,祈禱和平。因此,創設一種帶有莊嚴感的氛圍非常重要,不能讓嚴肅的話題在談笑中變得淺薄。
不過在具體的教學中,雖盡力讓學生發揮,因個人引導不夠,沒有處理好環節時間,導致寫作練習沒能完成。今后在個人的教學課堂中,一定控制好個別環節的.張揚或拖拉,力爭完成教學設計內容。
《一個人的遭遇》教學反思之三
《一個人的遭遇》主要是讓學生知道索科洛夫的遭遇,以及索科洛夫這樣的遭遇并不是一個人的遭遇,而是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的。這兩點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銜接仍然是個問題。比如說第二課時中讓學生復述完索科洛夫的遭遇后,直接讓學生找出索科洛夫流淚的場景并分析。這顯得很突兀,很不自然,可以試試用幾句話把這兩個教學環節連接起來。如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索科洛夫有如此悲慘的遭遇,他有沒有哭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索科洛夫眼淚的三處情景(最后一處眼淚是描寫文中的“我”的),并加以分析。如果這樣做的話,兩個教學環節就很自然地銜接起來了。
【高一語文《一個人的遭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一個人的遭遇》教學反思06-22
高一語文的教學反思02-18
高一的語文教學反思04-16
高一語文的教學反思范文07-01
高一語文期末教學反思02-21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05-16
高一語文《師說》教學反思03-18
高一語文《錯誤》教學反思05-27
高一語文《祝福》教學反思精選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