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相信未來》課堂實錄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詩,詩名呢,PPT已經展示出來了,請大家大聲地把它念出來,題目是--
《相信未來》教學實錄
生:相信未來。
師:作者郭路生。郭路生是誰呀?
生:食指。
師:我們教材里說呀,《相信未來》作者是食指,老師這邊啊,特意強調了郭路生,其實不僅僅是強調食指的真名是郭路生,其實啊,還另有寓意在。我們先來看看“郭路生”。
《相信未來》教學實錄
師:笑得特別開朗的一個爺爺。他呀,生于1948年,名字取得特別有意思,因母親在行軍途中分什么?
生:娩(miǎn)
師:所以取名為路生,特別好記。那么我們來看一下,《相信未來》這首詩寫于幾幾年?
生:1968年。
師:68年。我們詩歌的末尾已經記錄了這個年份。我們在讀詩的時候一定要關注詩歌的寫作背景。我們說讀詩要知人論世,這個論世相當重要。我們說啊,《相信未來》創作于1968年,但是食指,這個筆名的誕生卻是在1978年。那么我想啊,為什么編教材的人哪在課本上署的是食指而不是郭路生,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食指的名氣更大;第二個原因,我想可能是因為“食指”這個名稱更具意蘊。我們來看一下,郭路生取筆名為“食指”的寓意是--別人背后的指點,預備讀。
生:別人背后的指點絕損失不了一個人格健全的詩人。
師:所以,“食指”較“郭路生”而言,帶有更多的意義在。那么,我們來一起看一下食指的《相信未來》是否展現了食指的健全人格。
師:詩歌題名《相信未來》,什么是未來?有同學能為“未來”定義一下嗎?英芝你來說說吧,你覺得什么是“未來”?
周英芝:未來是我們以后的意思。
師:哦,未來是“以后”的意思。好,請坐。你的理解與字典的解釋差不多。在2000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因為新版的詞典沒有收入這個詞條,在2000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的:
《相信未來》教學實錄
師:一個是短暫的,一個是長久的,但是都是指向--未發生的那么一個時間段,所以未來是未知的。
《相信未來》教學實錄
師:那么既然未來是未知的,正如我們的PPT背景一片空白一樣,未來就是一張白紙,所以未來,可待填充。那么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食指的《相信未來》--他到底相信怎樣的未來?他怎樣相信未來?
師:我們知道讀一首詩啊,首先要進入詩歌。那么現在就請大家齊聲來朗讀一下食指的《相信未來》。大家注意慢慢讀,語速不要過快。《相信未來》食指,預備起。
生讀:時間03:58--06:25
師:大家讀得很好。這個“桿”字讀音注意下。旗桿(gān),筆桿(gǎn)。我們剛才讀了這首詩,我想啊,每個人對這首詩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們暫且將自己的理解擱在心中,我們來看一下,有個人在讀了這首詩以后,對這首詩做出了這么一個評價。這個人是江青同志。她說啊--這是一個灰色的詩人,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
《相信未來》教學實錄
師:江青為這首詩選擇了一種顏色--灰色,那么現在我也想請大家為這首詩選擇一種顏色。把剛才分給你的那張紙拿出來,我們把它對折,在紙的左邊寫上你的第一感覺:在你讀完這首詩后,你覺得哪種色彩能表達你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只用寫下你的第一感覺,30秒的時間,請再快速瀏覽一下全詩,不用深思熟慮,寫下你的第一感覺。
《相信未來》教學實錄
師:好,我看見大家寫下的顏色,大多數是偏亮色的(教師只走了半圈,統計有誤)。我請一個同學來講講。陳靜,你是寫“昏黃”是吧?你能用一句話來表述一下你的理由嗎?
陳靜:因為你說用第一感覺。
師:對。
陳靜:然后我看詩中用了“枯藤”這個意象,就想到了“昏黃”。
師:哦,看到了“枯藤”就想到了昏黃。
師:那你(面對羅銀飛)為什么寫“紫色”呢?
生(笑):紫葡萄。
羅銀飛:我覺得這首詩里有淡淡的憂郁,所以用了紫色。
師:很好。看同學的感覺或者是出自文本,或者是進行整體把握,但都很好地表達了對這首詩的第一印象,這非常好。那么接下來,我想請大家進一步地走入這首詩。我們說啊,心悟口誦,如何理解文章便會如何把握朗讀的節奏。聽別人的朗誦,也可以明晰別人對這首詩的理解。現在我想請大家靜下心來,可以閉上眼睛,我們來聽聽濮存昕是如何朗讀這首詩歌的。
聽:時間09:28--13:03(有舒緩的背景音樂,故時間長,為了讓學生進入狀態,教師讓學生聽了完整版的朗誦)
師:聽了他的朗誦,且不說他朗誦得好不好,但至少,他讀出了自己的理解。那么現在,我們理解了他的理解后,就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你還堅持你的第一感覺嗎?現在,你覺得哪種色彩更符合這首詩歌?現在要具體地說說理由了,從本詩出發,去進行分析:為什么你用這種色彩?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
《相信未來》教學實錄
師:時間到了。我發現啊,有些同學一直堅定自己的立場,有些同學已經“動搖”了。那么,我先請不變的同學來講講自己的立場好嗎?誰的立場是不變的?陳靜?哦,不是。那么誰的第一感覺一直堅持到現在?能舉手示意嗎?哦,陳含慈,好,請你來說說。先說說你采用了哪種顏色?
陳含慈:藍色。就是天空的顏色。
師:嗯,那你來說說理由?
陳含慈:哦,其實,一開始我是用藍色,就算,嗯,后來改成“天空的顏色”。一開始可能覺得是有一朵云壓過來,后來覺得沖破了云層,綻放了光亮。
師:嗯,云是從哪里來的?
陳含慈:云?
師:嗯,云這個意象是哪里來的?是從詩中讀出來的嗎?
陳含慈:哦,對。因為第一段話讓我讀過來感覺是茫茫的一片。
師:哦?那是陰云?
陳含慈:呃,是灰色的云,一點點淡下來淡下來,到白,最后化開,化成藍。
師:哦,第一段話讓你讀起來感覺是云的色調,灰色的。
陳含慈:嗯。
師:之后你說,一個東西沖進來,打破了,這個東西是什么呢?
陳含慈: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從這里開始。
師:哦,就是詩人已經談及“為什么相信未來”這個話題了,是嗎?
陳含慈:是。
師:那么,打破云這個東西,具體來說是什么?
陳含慈:是不屈不撓的努力,戰勝死亡的年輕。
師:哦,那之前是不是有個信念在?
陳含慈:是。
師:那這個信念是?
陳含慈:相信未來。
師:那你說前面的白云在作者的筆下具體指的是哪些意象?能和我們說說嗎?
陳含慈:是蜘蛛網、灰燼的余煙,深秋的露水,依偎在別人情懷的鮮花,凝露的枯藤。
師:這些意象給你的感覺是灰色的?
陳含慈:對。
師:那你覺得第一小節的顏色和第二小節的顏色是一樣的嗎?
陳含慈:不一樣的。第一小節是絕對的灰色,第二小節是帶有一點點希望的感覺,雖然深秋給人的感覺是暗的,但是露水卻有一種清澈的感覺;雖然是依偎在別人情懷,卻是鮮花,鮮花給人的感覺是新鮮的。
師:那你說第二小節是秋天的感覺,那第一小節如果也用一個季節來概括,你覺得是哪一季?
陳含慈:旱冬。
師:旱冬,好,請坐。陳含慈說第一段是旱冬的感覺,第二段是深秋的感覺,她覺得第一段比第二段更加的灰色,更加的凄涼,有沒有同學有不同的意見?
師:好,琳琳你說。
王琳琳:其實我覺得,呃,給我的感覺是,應該是,第一個是最暗的,然后再,感覺就是天亮了一樣,迷迷糊糊,就是亮一點,再亮一點,再亮一點。
師:你能說得具體點嗎?
王琳琳:呃,一開始就是蜘蛛網,很頹敗的樣子。然后是灰燼,后面是失望的灰燼,然后是雪花。
師:呃,雪花?
王琳琳:嗯,雪花雖然是白色,但是在那灰蒙蒙的一片中,雪花給人的感覺很冷。
師:但我們看啊,作者在“雪花”前用了什么定語?
王琳琳:美麗的雪花。
師:那作者是想說雪花的“美麗”,還是想表明它的冷冰冰?
王琳琳:就是那個,就是,等一下,讓我再思考一下。
師:嗯,好,你可以再考慮一下,先請坐。樓麗娜同學想發表意見,我們先聽聽她怎么說。
樓麗娜:我認為第一段和第二段并沒有,所謂的情感上的轉變。
師:你選擇了什么顏色?
樓麗娜:我選擇的顏色是黑色。
師:我看你第一種顏色和第二種顏色有變化。
樓麗娜:嗯。剛才王琳琳的觀點,我覺得,可以概括為,相當于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時候。詩人說相信未來,是相信太陽會出來,但是現在并沒有看見太陽,現在是處于最黑暗的時候,是在接近著它。所以我覺得,像看那個,他們說“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就比“蜘蛛網查封了我的爐臺”更加地具有悲劇的感覺,這我并沒有這樣的感覺。我第一種顏色是黑色,第二種是灰色。
師:那請問,外面環境發生著變化,無論這是否更具有悲劇感,你覺得作者的情感是否會發生變化?你怎樣理解作者在第一段是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第二段是用凝露的枯藤,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樓麗娜:前面寫的是他的意象,但是后面用美麗的雪花寫下,凝露的枯藤寫下,第三段說用孩子的筆體寫下,我覺得這個寫的地點和前面帶有感情的意象,并沒有什么關系。
師:你的意思是說外部的環境與內心的情感無關?
樓麗娜:我覺得,他已經是,可以說是現實過分黑暗了,所以才激發了作者如此強烈的相信未來的信念。
師:那如果說讓你用美麗的雪花、凝露的枯藤、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你會用怎樣的方式寫下呢?是全部一樣?還是會有不同,比如可以用楷書、草書、幼圓、宋體之類的?
樓麗娜:沉默
生雜。
師:好,你先請坐。我們一起來思考下,作者三個“相信未來”,情感是否發生變化?
李汝:我覺得,雪花么,會化掉的,露水呢,比雪花留存的時間稍微長點,筆桿么,可以寫下后,就保存的時間更長了。這個時間越來越長,其實也就代表信念越來越堅定。
師:很好。我們看文本,文本的第一段是說用美麗的雪花寫下,也不要忘了美麗這個詞,這個詞說明作者還帶著怎樣的情感?
眾生:希望
師:第二段是用凝露的枯藤,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茫茫的大地上,拿著枯藤--
宋軼倫:我覺得第一個美麗的雪花的話,讓人感覺很漂亮,我覺得用字體的話應該用宋體或者仿宋,第二段的話我覺得應該是用行楷,應該是用比較強勁的草書或者是楷書,第三段的話我覺得是用幼圓那種比較可愛的字體。
師:大家同意她的觀點嗎?
胡丹丹:我覺得雪花是在雪地上的,在雪地上寫字給我的感覺是比較容易的。然后我覺得,用凝露的枯藤,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那我覺得這個難度是有點大的。
生笑。
胡丹丹:然后,然后用孩子的筆體寫“相信未來”,對孩子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后我覺得困難是越來越大,但是作者在這種現實的壓迫下,信念卻是越來越堅定的。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徐旭敏:老師我有不同意見。像它,前面幾段,我覺得都是比較慘的么!像蜘蛛網,什么查封了我的爐臺。還有第二段里面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這三段前面講的都是比較黑暗的東西,然后在最后,盡管那么黑暗,他卻依然相信未來。需要有這種,就是盡管在這種環境下,依然相信未來,我覺得就是需要有童年的那種天真的心情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如果是我,我覺得三種我都想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為什么我這樣的理解就是不對的,為什么第一種要用宋,第二種用行楷怎么樣的這種理解呢?
師:沒有說一定是那種理解。大家同意她的說法嗎?她覺得外界那么黑暗,好,先請坐,作者依舊保存了天真浪漫的信念,所以她覺得三種都可以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用比較幼稚的童真的筆體寫下,你們覺得可以嗎?
生雜。
師:可以嗎?同意嗎?
樓麗娜(私底下):不能同意她的,就是三種筆體都是一樣的。
師:徐旭敏的意思就是說關于力度,我們可以從丹丹這種角度來分析,但關乎筆體,她覺得可以都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因為我們所有的信念都來自浪漫天真的心。這樣的理解可以嗎?
周英芝:我是這樣理解的。我覺得美麗的雪花,它是會融化的。然后,在凄涼的大地上寫字,也會很容易模糊掉。但是,用筆寫下的話,恒久的,時間會長點。這樣的話,雖然現實是在摧毀,因為是對我們信念的一種摧毀,我倒不在乎用什么筆體寫下,我覺得在這種現實下他還能相信未來,就很好了。
師:按英芝的意思是說三個“相信未來”,無論有沒有層層遞進的關系,但是都飽含了作者的一個信念,天真浪漫的信念。無論在怎樣的一個黑暗的外界世界,他都珍藏著一顆我要“相信未來”的心。其實這已足矣。我們已經理解了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心涌動著的那么多美好的情感。那么現在,我想請大家重點來看看第三段,因為這里有一個比較難的,朗讀方面的問題。我看大家第一遍朗誦的時候,是“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斷了兩斷。我們聽濮存昕的朗誦,發現他是讀成“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現在你們認真琢磨琢磨,你們覺得,是“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好還是“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好?程琰,你來說一下好嗎?
程琰:嗯。我個人的話,是比較傾向于濮存昕那種吧。因為,呃,就是,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感覺就是好像將手指比作了排浪。
師:你說是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作手指向天空的手勢)
程琰:是“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這樣子的話,感覺手指和排浪是配對的。就是說,把手指比作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就是感覺把手掌比作大海,大海就是手掌。然后,那個,這樣的話我覺得整個氣勢會非常的磅礴。
師:“詩人有像排浪的手指,像大海的.手掌”,給你怎樣的感覺?
程琰:呃,就覺得詩人是有掌控能力的。我覺得應該是說,因為他的題目是“相信未來”嗎,我覺得如果說我的手指是排浪,我的手掌是大海的話,就是說,我們是有這樣的氣勢的,我們是可以(重音)“相信未來”的。
師:呵呵。正如上節課學過《沁園春·長沙》。我們可以用哪幾句詩來闡釋?
生雜: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師:是的是的。那有沒有同學贊成另一種斷法?
生雜。
師:我看第一遍讀的時候,是有同學讀成“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的。能說說原因嗎?
生雜。大多數點頭同意。
師:現在沒有贊成這種讀法的了?那我們就統一讀成“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那我們就再齊聲朗讀一下這一小節。“我要用”,預備起。
師:我們看這首詩的前三段有反復出現的四個字,那便是--
生:相信未來。
師:那么他前三段表明了“相信未來”這個信念,后面便開始闡釋理由了:他為什么相信未來。作者在哪里開始闡明這個原因?
生:我之所以堅定的相信未來……
師:詩人說:“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那么我們接下來齊聲朗讀一下下面三小節。“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預備起。
生讀。
師:詩人說堅定地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他到底相信未來人們眼睛會干嗎?我們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比較容易理解的,具體的語言來闡釋,他到底相信未來人們的什么呢?會怎么樣?銀飛你來說說好嗎?
羅銀飛:他這里提到“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我覺得他應該是相信人們能夠判斷能夠分析的一種精神和眼光。
師:人們會分析、判斷他們。那重回詩句,你覺得哪句詩能準確表達作者的意思?
羅銀飛:是--那個第六段。
師:那你覺得讀這一段的話,我們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來?
羅銀飛:充滿信心。
師:充滿信心!你來讀讀,讓我們感受一下好嗎?
羅讀。
師:好,謝謝。其實詩人特別“焦急”,我覺得你應該讀得再“焦急”點,“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師示范)。因為詩人特別地相信未來,而且相信美好的未來就在前方。并非在很遠的地方,就在前方了。所以他特別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是嗎?
羅點頭。
師:好。我們再來看看。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這首詩啊,寫于1968年。那個年代離我們很遠。那些故事,我們或許知道了些,或許也是不知道。我們回不去那個時代,但我們可以看看那個時代的很多詩人,他們經歷了很多我們無法想象的事情,那么他們是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它們的。
師:我數了一下,食指啊在《相信未來》里面,總共用了9個“相信”,但是在那個時代啊,卻有一個詩人,卻決絕地喊出了--我不相信。他是誰?
生:北島。
師:北島在《回答》中說:“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5個不相信,但是他不相信的到底是現在還是未來?
生:現在。
師:那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食指,食指不相信現在嗎?
生:沉默
師:食指對現在是完全否定嗎?他的“現在”如果用色彩來描繪,你覺得是黑色的,還是灰色?
生:沉默。
師:他寫“現在”,集中在前兩小節,我們重點看看前兩小節。你覺得給你的感覺是全黑的,還是灰的?思嘉,你覺得呢?
楊思嘉:我覺得,詩人對“現在”的看法,應該是灰色的吧。
師:為什么?
楊思嘉:因為我覺得他,比如第一小節吧,“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覺得主色調是灰色的。
師:噯,我們看,灰色的,它后面是什么--余煙。這個灰,是不是死灰,冷冰冰的?
楊思嘉:不是。
師:對,它還冒著“余煙”。說明它是剛剛熄滅的。還有點“余煙”在。冷中還有一絲的暖,并非絕冷。是嗎?
楊思嘉:是。
師:那么下面“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你看作者在“灰燼”前用了什么形容詞?
楊思嘉:失望。
師:你說如果我們完全否定現在的話,應該用什么詞更合適?
生雜:絕望
楊思嘉:絕望。
師:或者是,更悲傷的一個詞語,是嗎?好,請坐。
師: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就不深入探討了。因為我們更多的是要將目光放在“相信未來”上。那么剛才啊,我們細細品讀了《相信未來》,最后我希望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我們再次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最后再朗讀一遍。雖然詩人的寫作年代可能離我們很遠,但是我們現處的這個時代,依然可能會遭遇到或者是黑色或者是灰色的現實,那么食指這個《相信未來》,便不只是他的“相信未來”,我希望也成為我們同學們的相信未來。那么最后一遍朗誦,我的要求比較高。首先,我們已經理解了這首詩,或者說,我們已經理解了這首詩的部分內涵,讀詩沒有終點,所以第一我們要帶著情感朗讀。第二,要讀出你自己的感覺。我們剛才已經在白紙上寫下兩種色彩來表達你對這首詩的感覺了,現在我們要寫下第三種色彩,來表達你對這首詩的這一時刻的理解。第三,要讀出你自己來。因為讀完之后,我們要在白紙的右面寫上(PPT展示)“我的未來”,下面署上你的名字,為你的未來涂抹一種顏色:《我的未來》會是一首什么顏色的詩。所以,我們要把自己拉進這首詩里,與詩人共舞。現在,我們來一起朗讀《相信未來》。
《相信未來》教學實錄
生讀:時間35:44--38:27
師:這一遍讀得非常好,我聽出同學們的感情來了。這是令我非常高興的事。最后,我請大家非常鄭重地在白紙上寫下你的感受,寫下你對這首詩的感受,寫下“你的未來”的色彩。我希望,今天,我們和食指的《相信未來》邂逅,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在交會中互放的光亮,會成為我們一生的記憶,記得食指的《相信未來》,也記得我們的《我的未來》。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下課。
注:模擬上課的學生均為初陽學院綜合文科081班中文系學生,共20人,實到學生19名。故收回白紙19張,寫下的色彩有:
1、昏黃、綠色、首先是一種壓抑的,但最后是一種激昂。
2、灰色、亮色、前路也許曲折,但會堅定地走下去。
3、始終如一:深藍色、青色
4、金黃、白色
5、灰色、紅色
6、金色、黎明的顏色、黎明的顏色
7、灰色、無變化
8、白色
9、幾次顏色不變,但對同一種顏色蘊含的意義有了不同的理解:黑色,第一次感到頹廢消極的黑,第二次感到厚重深沉的黑,有著鋼鐵般的堅定與執著--相信未來。
10、綠色,沒有變化
11、金色、灰色、逐漸變亮
12、黑、灰、灰黃
13、黑色和金色,一直覺得是這兩種顏色
14、紫色、紫色、綠色
15、綠色、黑色、白色
16、淡灰、初升太陽的顏色
17、藍色,天空的顏色,天空的顏色
18、青色、青色、底色是偏亮的,但上面會蒙上一層灰白色,就像是透明度越來越大,底色一直未被隱去。
19、灰色、金色、金色
課堂效果評價:
1、第一遍讀和第三遍讀的感覺發生了明顯的不同。
2、挺好的,第三遍讀的時候感到內心氣勢強很多。
3、課上得挺好。情感沒什么變化,讀過太多遍了。
4、好!
注:由于時間緊迫,加上沒有表達清楚,故只有4名同學對本課進行了課堂評價。有同學課后反映,以為在白紙上寫上了顏色的變化就已經代表了自己對這首詩的前后理解的不同了。
同學評價:
優點:教態自然、聲音洪亮、情感豐富、富于激情。設計較有新意,能靈活駕馭課堂。
缺點:激動起來語速過快;普通話需加強;課堂提問可限定在一個范圍內,就是那個顏色;背景知識要提一點;在學生回答問題后要適度總結強調;課堂設計可以不限定在一種顏色上,因為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是多種顏色摻雜在一起。
自我評價:
我覺得我最大的優點在于富有激情。針對這堂課,其實上完后,自我感覺很好,雖然我知道有許多很明顯的缺陷,比如由于學生的發言很積極,故為了不打擾到頭腦風暴,在時間方面沒有控制好;又比如由于時間緊迫,就取重避輕,將注意力放在學生的自我感悟上,將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識省略了。但是看著同學們最后一遍朗誦時那么地投入,那么地熱情,以及寫下最后一個色彩時那么地專注,我便覺得是成功了。但在整理課堂實錄時,我又覺得,我是失敗的。本來此堂課的亮點在聽完朗誦后的二次感悟。由于學生都是中文系學生,“感覺”很豐富,“想象力”也很豐富,而且特別抽象,表達得也抽象,很多回答特別出乎我意料,故我很難在短時間內理清思緒,去概括總結,所以最后只能覺得在理解得差不多的情況下匆匆收場。現在仔細看自己的引導,發現自己在同學們的頭腦風暴中周旋得并不漂亮。雖然是激發了同學們的思考,但是卻沒有給出一個較為明確的理解,這如果是針對高一學生,是一大弊病。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課上說得嘰里呱啦,課后忘得稀里嘩啦。
一直想把課堂還給學生,但是依舊能力有限,無法在他們的回答中提煉出最簡練最精華的部分加以強調。其實我想,如果不是為了趕進度,想把內容通通上完,其實不講北島也無關緊要,就把時間讓給食指,去總結強調同學們的觀點。對于下面三段還可以更詳細地講解下,同時穿插些背景知識,或許能讓學生更好地去了解食指及食指的《相信未來》吧。
有師曾說:“教育歸根到底是自我教育,解決理解是否深刻這種問題可以說是一輩子的事。教師不必過于著急,最重要的是,只要學生有了反復閱讀、鉆研的興趣,一切就都好辦了。”我想,這也是對我的一種激勵吧。雖然,我對自己的語言表達、課堂駕馭能力并不滿意,但是,至少我在情感上是真誠的。或許,也正因為這樣,有學生被打動了,于是,我在失敗中僥幸地品味了一絲成功的滋味。
【高一語文《相信未來》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高一《相信未來》教案分析03-07
相信未來01-10
相信未來09-27
相信未來09-27
語文教案《相信未來》思路設計11-25
食指:相信未來08-21
高中語文必修一《相信未來》ppt06-22
相信自己,相信未來心情日記12-30
高一語文《采薇》課堂實錄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