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勸學》教學案例
一、案例背景
新課程的相關理念對文言文教學的學習方式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論基礎。比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能大大地改變文言文原有的單調的教師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在學生的印象中,文言文一直都是逐字逐句翻譯,然后背背,練練。這樣的教學方式,單調并且學習的長遠效果不好。學生考試完了就差不多忘記光了。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自己解決文言文學習的任務,而且也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興趣,對學生今后走上社會,終身學習的意識。
《勸學》原本在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諸子散文單元,教學重點是掌握荀子文章的風格,掌握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方法,落實文言知識和背誦課文。在蘇教版浙江新課程必修一中,《勸學》處在第二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本專題除了讓學生初步了解高中文言文學習外,還要讓學生體會如何質疑,如何求學、做人。如果單單強調文言知識,落實背誦,完成練習,在傳統的教法中至少也要三個課時的時間,加上課外背誦,時間拉得還是非常長的。但是作為高中第一篇文言文,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所以,我在上這篇文章時,利用新課程理念,對教學做了大膽嘗試。
二、案例過程描述
第一課時,我重點是通過對學生文言文閱讀感覺的測試來落實第一自然段。以青春話題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認識荀子。由于學生住校,所以所謂的學生搜集材料只能由我提供給他們,重點介紹他是中國早期的唯物主義者,是樸素唯物者,主張“人性本惡”所以他強調后天學習,改變和提高自己。那“勸學”,勸人學的內容是什么呢?作者又是怎么勸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章。通過我的范讀,讓學生明白讀音和斷句。緊接著,學生自讀課文,由同桌一方讀給另一方聽,互相糾正,然后再互相提出問題解決。進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跟學生說“老師要考考同學們初中時文言文的語感”,大家自讀第一段,前后桌討論思考“如果你是老師,本段哪些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文言知識”,然后由學生提出重要之處,師生討論解決,并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物喻理,用青、冰、輪等說明‘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也’”。最后當堂成誦,四組競賽看哪一組背的同學多。課堂氣氛活躍。
說明:這一課時的處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且通過小組合作提出重要字詞,調動學生展現自己初中水平的意識,提高學習興趣。從而將枯燥的翻譯變成了有趣的競賽。同時,在提出重要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讓學生初步明白了文言文學習的重要點,為今后文言文學習有的放矢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第二課時,重點是通過學生對譯分析課文。在回顧了第一課時內容之后,我們全體齊聲朗讀了第二自然段。鑒于第二段課文注解非常詳細,特別是有些重要實詞注解中都有。所以我就組織學生同桌對譯,每人翻譯一遍,然后找出不足和不懂的地方,并做好記錄。學生不懂之處主要是本段的最后一句“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和“而”字。同時,在他們討論的同時我也在教室里轉,隨時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和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結束后,我再指導他們背誦課文。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小組競賽。
說明:同桌對譯既可以減輕教師講解的枯燥,同時也可以通過同學互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利用課堂資源。教師在向學生單個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又能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同伴合作學習。合作帶來樂趣,帶來溝通,帶來了解,這對新生之間的溝通。
第三課時,重點是通過學生自讀課文提出問題加以落實。總結了第一第二課時的內容,我先讓學生齊讀了課文第三段。然后組織學生前后桌在熟讀第三段的基礎上,開展討論針對文言知識、課文內容、寫作手法等方面提出問題。評比哪個小組的問題最多,問題最有水平。
學生1:最后一句該怎么翻譯?
學生2:課文有三個“焉”分別怎么解釋?
學生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是說有了風雨才有山,為什么后面句子中“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是前因后果關系呢?是否矛盾?
學生4:本段有沒有涉及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問題?
學生5:螃蟹是八個腿,怎么變成六個腿了呢?螃蟹是不會打洞的嗎?寄居蟹才這樣?
學生6:“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太不符合自然規律了,風雨是由大氣運動才產生的,荀子這么不深入生活,他的文章為什么還是經典?
學生7:寫了蚯蚓,為什么一定要寫螃蟹?
學生8:講學習,怎么講到了“風雨”,還講“神明”?“神明”可是唯心主義,怎么說荀子是樸素唯物主義呢?
通過以上問題的探究,我們落實了文言知識,我又補充了“蚓無爪牙之利”句的句式特點。我列出了翻譯和課文原文進行對照,讓學生認識定語后置,并掌握定語后置翻譯的要求。在問題3到8的探討中,我們落實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同時也讓學生體會了樸素唯物主義的荀子的特點,并要求學生回家探討“荀子散文中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另外也了解了其實很多名人也經常出錯,我們要正確對待,認識這篇文章的重要性。
說明:通過提問是完全沒有預設的教學,學生是在與同伴合作的過程中產生問題的,帶著對課文的興趣,學生提出了問題,而他們同時又在激烈的討論中解決了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生成了知識。在其間的討論中,我觀察了每一組的表現,對某些突出的人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表現不足的人給予及時的糾正,比較好地發揮了集體討論,合作學習的好處。
三、案例反思
本課教學主要就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開展文言文教學,特別是文言知識、文言語感、文言學習方法的教育。我們知道,在語文課程改革中,知識觀、學生觀以及評價觀的變革呼喚語文教師角色的轉變。通過本文的教學嘗試,我對新課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學有了較深的認識,對教師角色的轉變有了一定的體會:
1、語文教師應由知識的傳遞者向教學過程的指導者轉變;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讓學生獲取學習方法,感受學習過程,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與重組。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的主要任務是導學、導讀、導看、導思、導行,給予學生更多自學、自讀、自說、自練和自做的機會。把課堂真正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研究,親身感悟、體驗的地方,而不要把課堂視為欣賞教師講演、被動靜聽和接受結論的場所。
2、語文教師應由教學的管理者向教學的合作者轉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參與者,這表明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過程,將逐漸讓位于師生的互教互學,彼此之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新課程的教學過程將是師生交往、平等對話、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從學生的學習的角度上去設計教學,要變單一學習為合作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變講授教學為活動教學。
3、語文教師應由教材的忠實實施者向課程資源的積極開發者轉變;《課程標準》中這樣說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明確在教學中應把學生放在怎樣的位置,探討如何發揮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的主體位置,教師應怎樣評價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新課程要求,教師的任務不再局限于“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啟智、陶情、冶性、錘志”。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必須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審視與定位,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體力行地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文言文學習的能力不同,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和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從“知識和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去評價課堂學習,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簡單地從“知識”角度去評價文言文課堂。特別是通過實踐,總結提高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方法,改變過去教師、學生將文言文當外語學的習慣,改變文言文只教語法,不教其它的特點。
【文言文《勸學》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勸學》教學案例01-16
《勸學》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5-18
文言文《勸學》原文及翻譯06-16
文言文《勸學》閱讀答案09-07
《孫權勸學》文言文閱讀09-08
文言文《赤壁賦》教學案例09-11
文言文《陋室銘》教學案例01-16
《孫權勸學》文言文閱讀訓練09-08
文言文《曹劌論戰》教學案例(精選7篇)02-27
《勸學》荀子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