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風》教學實錄(第一課時)
設計意圖:
從文質彬彬的成語引入,從君子的文即外在形象,然后過渡到君子的內在品質。
師:先出示“泰坦尼克號”沉船事故中的紳士風度的故事,雖然巨輪已安然的沉在幽深的大西洋底,但“讓婦女兒童先走”的紳士風度卻似海中的燈塔一樣長存。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沒有紳士這個詞,但有一個可以代替的一個詞,那就是
生:君子。
師:何謂君子,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個《論語》中出現頻率很高的詞來感受君子之風。
師:風怎樣理解
生:風度
生:風采
師:風流,風范
師:風就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我們經常聽到同學在說,要風度
生:不要溫度
師:看來風度是需要的,君子也是要做的。我們說說怎樣的人才配得稱君子呢?(學生自由談論)
師:孔子有個經典的論述,叫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聽說過嗎?
生:不太清楚。
師:老師解釋一下,只有把文采與質樸配合恰當,然后才能成為君子。其中的文就是舉止等外在的東西。類似于我們學校中經常檢查的儀容儀表。周總理曾有過這樣的格言:“臉必凈,發必理、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做、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也就是說,舉止要端莊有氣質,儀表要整潔有風度。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舉止、儀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為人師表。
生:孔子是很有風度嗎?孔子怎么樣的人?
師:你的問題問得很好,我們師生間真是心有靈犀啊。學生眼中的孔子是怎樣的形象?
《君子之風》有一則做了簡略而生動的描繪,哪一節?
生:第14節,(朗讀背誦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師:你怎么理解這些有關孔子的外在的表現,就是所謂的文。
生:孔子和人交談,應該語氣溫和而有禮貌。但是又很嚴厲。
師:孔子有時也很嚴厲,比如學生上課睡覺時,就不溫了,而是很厲,(出示宰予晝寢片段)
這里的厲是對原則問題的堅持,是正氣凜然的體現,自然讓人肅然起敬。還有嗎?
生:孔子很威嚴但不兇猛。
師:“不怒而令人敬畏”可謂“威嚴”,“怒而令人生畏”算是“兇猛”。 當然,“莊重而安詳”是人的內心狀態,心無主見、遇事慌張的人怎么能做到莊重和安詳?有內涵、有責任、有信念的人才能莊重,有氣度、有歷練、有獻身精神的人才會安詳。
師:這些有矛盾的詞語放在一起,的確很難做到,但孔子畢竟是孔子,這是孔子的學生對孔子的贊揚。我們老師也需要學生的肯定和贊揚。這里還隱含著孔子的“中和”的原則。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庸。
師:當時社會有人對孔子行的這一套外在的行為舉止不是很贊同。認為“君子只要有良好的品質就可以了,要那些文化禮儀來干什么呢?”,君子之風也提到了這樣一件事(朗讀第13則)
師:這里有個成語。
生: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師:注意何以文為中的“文”是
生:修飾,就是一些儀容舉止等等。
師:衛國大夫問的是孔門弟子中最善于雄辯的和最富有的子貢。子貢一開口就不是很客氣,
生:“惜乎!”,真是遺憾呀。
師:“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夫子是對棘成子的稱呼。因為棘成子是衛國大夫,當時對大夫都可以稱為夫子。駟是
生:快馬。
師:子貢就說,“你這樣談論君子,快馬也追不上你的舌頭了”,言下之意就是,
生:你說話不負責任,你怎么這么草率的說這樣的話?現在你的錯誤言論連快馬也追不回來了。
師:有些上綱上線了,我想是棘子成,一定嚇了一大跳。子貢怎么來說理的,他是很有口才的。
生:子貢接著說,“文猶質也,質猶文也”,文與質本來就是相輔相成。“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去了毛的虎豹之皮與去了毛的犬羊之皮,有什么區別呢?
師:是一個非常有趣味的類比。突出了外在修飾就是所謂的文的重要性。當然,子貢這位成功人士家里有的一定是虎豹之皮,看來服飾的商標的確很重要,如果掉了這名牌的商標,我們就會說
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師:我們講究表里如一,就是所說的文質彬彬,我們來探求君子的質。我們已經逐漸進入君子的.核心。在孔子的這么多的學生,他認為誰是君子的最佳人選?
生:顏回
師:我們朗讀這一段,注意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生自由的朗讀)這已經是本篇第三次提到顏回了。
生:我用欣賞的語氣朗讀。
生:我用贊揚的語氣讀。對顏回的極力的褒揚。
生:用得意的語氣讀,因為這是他的得意門生。
師:顏回到底走了哪些不同尋常的路?我們說一說。
生:顏回就過著吃一口飯,喝一口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這樣的生活。
師:中國有著豐富的“吃文化”。吃蛇、吃鱉、吃河豚、吃果子貍之類,想不到竟還有像“吃黃牌”、“吃官司”、“吃敗仗”、“吃一刀”、“吃回扣”、“吃不消”、“吃不準” “吃白食”就連 “吃一塹,長一智”中的“塹”也講究“吃”!這里的顏回吃的是光光的米飯,喝的只是冷水。沒有熱湯水,也沒有菜肴。那不是一般的窮,而是相當窮。
生:窮到這種地步,一般人早就受不了了,只有顏回依然很高興。
師:他到底在高興什么?他的樂在哪里?
生:快樂在于自己的內心的修養,是對自己道德修養的重視。
生:顏回追求正道,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為了精神追求而不在意物質生活的窘迫,甘于清貧。
師:好一個貧賤不能移。這是對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的抗擊。包含著儒家的超功利性;也包含著人對生命的超越。所以說君子的精神狀態始終是快樂的。這就是君子之風的的君子的三樂之一,這是求仁的樂。我們讀一讀剩余的兩樂。
注意朗讀朗讀的語氣。(生自由朗讀,爭取當場背誦)
生:孔子是很悠閑的說,
生:孔子是很坦然的大度的說,很愉快的說。
師:孔子為什么會如此高度評價顏回呢?
生:因為老師也是這樣的人。有其師必有其徒。
師:在孔子弟子中,顏回是最接近孔子的仁道和志趣的弟子。這簡直可以作為孔子評述顏回這段話的最好的注解了。(再次朗讀)
師:孔子這段話,語句優美,意蘊深長,就好象一首散文詩一樣,透著一種悠閑、自在,排斥了世俗的名利紛爭,使人看了之后,仿佛心靈也得到了凈化,也不知不覺向往起了這種生活方式。飲食師生是驚人的相似。
生:飯疏食,飲水,
師:我們來加幾個詞,文字會更生動。(餓了)吃粗糧,
生:“(渴了)喝涼水,(困了)就把手臂彎曲當枕頭,快樂就在這個里面了。
師:“曲肱而枕之”,一覺睡到天亮,心底無私天地寬,這就是君子坦蕩蕩。一切多么自然沒有刻意為之的安貧樂道、固窮守志,快樂而又充實。如果說顏回是貧賤不能移,到了先生這里,還有富貴不能淫。孔子說不義而得來的富貴,像浮云,兩者有什么相似點?
生:就好象天上的浮云一般,跟我無關,而浮云也終將不會長久
生:浮云聚散無常,比喻富貴短暫,就是“過眼云煙”。
生:浮云至輕至淡,像富貴無足輕重。
師:所以現在有一句很流行的網絡語言,就跟浮云有關。
生:神馬都是浮云。
師:所以這里的樂是坦蕩的樂。這是二樂。三樂在哪里?(生朗讀第9則,讓學生自由討論,老師概括,學習的樂。)
師:孔子六十三歲,在列國周游也已經有九年了,期間艱難困苦、顛沛流離,而且此時也孔子知道自己的學說也不可能被世人所用,但其心態仍然樂觀向上,積極好學。“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么詩化的語言,這種樂觀的心態,這種精神,這種修養,的確值得我們嘆服和向往。
《君子之風》教學實錄第二課時
教師:上虞豐惠中學劉建松
班級:豐惠中學高二(4)班理科
師:回顧第一課時的內容,翻譯7、8、9則,注意一些詞語的特殊用法。我們已經感受到的君子之風,這股風包含著精神的快樂、心態的寧靜、責任的擔當。在論語中,也出現了與君子相對的一個詞,那就是
生:小人
師:什么是小人。我們先來看一段話,這段話一定會引發女同胞的強烈的抗議,要不要看,也是孔子說的。
生:要
師:那老師就要傷害女同胞的脆弱的感情。(出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師:什么意思?老師解釋解釋。
生:這是對女性的嚴重的歧視。
師:這里的“小人”不是指奸詐小人,而是指體力勞動者,
生:女性一般都比較敏感、任性,愛發小脾氣
生:就是古代男尊女卑觀念的流露。
生: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林黛玉式的美女,老公越愛她越親近她,她越愛使性子,鬧別扭,耍脾氣,這就叫“近之則不遜”;疏遠一點,她又可能疑神疑鬼:老公是不是不在乎自己了,是不是移情別戀了?這就叫“遠之則怨”。
師:這里的小人可能就是孔子家中的仆人,孔子在家里跟夫人鬧了矛盾,有仆人偷懶不聽話,他一肚子氣,忍不住在課堂上發了這句牢騷:“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學生聽老師發牢騷說家常,都會覺得很有趣,就記了下來。這才是有血有肉的孔子,多可愛多好玩嘛。論語中經常將小人與君子對比,我們找出有關小人特征的句子(生找出朗讀,第四則、第五則、第六則)
師:最典型的是哪一句?
生: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師:喻是
生:通曉、明白、懂得的意思。
師:我們有個成語叫不可理喻,就是形容一個人缺乏教養,蠻橫粗魯。同學們對這句話怎樣理解?
生:君子懂得仁義,而小人只懂得利益。
師:換句話可以怎么說。
生:小人是見利忘義。君子以仁義作為行事為人處世的準則,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應當做,什么事情不應當做,看是否符合仁義標準。
師:下面老師要推出一些小人的,有些還是帥哥啊?《三國演義》中的呂布,綽號三姓家奴,汪精衛的照片(學生發表評論,圍繞利,可以賣身賣國)
生:而小人以利益為先,行事為人處世,權衡利弊,反反復復,利則為之,不利則止。
師:想要君子為你做事,就要用仁義來打動他;想要小人為你做事,就要用利益來打動他。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所以在君子眼中,最寶貴的是義,而不是利。如何對待利和義是可以判斷誰是君子,誰是小人。其實小人的表現也是很豐富的。我們從可以中找到其他的特征,小人還有別的稱呼
生:稱小人為鄙夫。
師:朗讀第六則,注意用怎樣的語氣朗讀。
生:用諷刺批評的語氣朗讀。
生:用鄙夷的看不起的語氣朗讀。
師:我們就用這種語氣來讀一遍。其中有個成語
生:患得患失。
師:用這個“鄙夫”的名詞孔子在開口大罵。這些小人最看中還是自身的利益。
生:說這些人連最基本的修養都沒有,當他在功名權力拿不到的時候,就“患得之”,怕得不到而打主意、想辦法,爬上這一個位置。等到爬上了這個位置,權力抓在手里了,
生:又“患失之”,怕失去了已經得到的權力。只為個人的利益而計校,深怕自己的權力地位失去,于是不考慮一切,什么手段都用得出來,打擊同事、打擊好人、嫉妒賢才等等都來了。
師:孔子在這里就是說小人私欲太大,沒有真正偉大的思想、偉大的人格和偉大的目標。我們現在社會中有嗎?(學生評論)看看我們的食品安全就知道。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中國的食品就是不斷的給詞典增添反面的新名詞。這些也可以說是真正的小人。
師:君子對自己的飲食要求很低,而小人是
生:卻以粗惡衣食為恥,這種人不值得與他談論。
師:言下之意,立志于道,應該以精神修養為上,意志堅定,一心一意。嘴上說“志于道”,卻受不了“飯疏食飲水”,不樂意“敝衣蘊袍”,追求物質享受,衣服飲食好其華美,這樣的人志于道之心不堅,因此不值得與他談論道。
生:君子既以德行為重,所以要輕視世間的物質生活;君子考慮道的問題,不考慮食的問題。
師:一個人并不是因為有了一件好袍子而變得有價值。君子的高尚之處“義”與“利”矛盾的時候怎么辦?尤其和生命發生沖突時的選擇?
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師:“以”第一個“因而”,表示結果;第二個“來”,表示目的。
師:無論小人怎樣變,不變的是眼中的利益。孔子自己對利和富貴是如何對待的?
生: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師:子曾經說過,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翻譯。
生:富有顯貴,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如果不能用正確的方法獲得它,君子是不會接受。貧窮卑賤,是人人都厭惡的。如果不能從正確途徑擺脫它,君子是不會逃避的。
師:完全看不出孔子有鄙視富貴的意思,他鄙棄的是“不以其道得之”,他視為“浮云”的也并非“富與貴”,而是“不義”。認為孔子一定是視富貴如糞土,視名利為敝履,那就大錯特錯啦。小人就是見利忘義、患得患失 、恥惡衣惡食 、無所不至。希望大家近君子之正風遠小人之歪風。
【《君子之風》教學實錄(第一課時)】相關文章:
3.君子之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