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選修《更衣記》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的服飾文化
2、了解作者對服裝日新月異變化的簡介
3、體會張愛玲散文的深層意蘊
教學重點:
1.了解我國的服飾文化 2.了解作者對服裝日新月異變化的簡介
教學難點:
體會張愛玲散文的深層意蘊 教學方法:文體引導--小組合作--課堂交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學:張愛玲,現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豐潤。1921
年生于上海,1995年離去于美國洛杉嘰,當時身邊沒有一個人,恰逢中國的團圓節日---“中秋節”。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鉆進你的心里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作品,依然如此!今
天就讓我們走進張愛玲,學習她的散文《更衣記》。
二、探究討論:
1、梳理文章結構,概括每層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由曬衣服而引起對服裝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3至第13段寫清代服飾變化。
第三部分:第14至第24段,寫民國時期的服裝特點。
2研讀文本
(1)課文3-6節中,介紹了清代服飾哪些特點,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實? 明確:特點:沒有什么時裝可言,流行著極度寬大的衫褲,有一種四平八穩的沉著氣象;對于穿著有著嚴格的規律,僅有姑娘的“昭君套”,為陰森的冬月添上點色彩。 社會現實:世界迂緩、安靜、齊整,等級制度森嚴,思想禁錮,社會少有活力。
(2)課文第7節中說“對于細節的過分注意,為這一時期的服裝的要點”
這反映了時人什么樣的心態?
明確:反映了中國有閑階級一貫的態度,不停地另生枝節,放恣,不講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費了精力。
(3)清代末年,服裝產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各反映了時代什么樣的特點,請結合課文具體闡述。
明確:服裝變小、變窄(以女裝而言,襖子套在身上像刀鞘,緊身背心使女人看上去像一縷詩魂,鉛筆一般瘦的褲管給人一種伶仃無告的感覺。
時代特點:政治動亂,時代不靖,社會處于一種“過渡時代”,百姓“顛連困苦”
三、點撥拓展:
(1)民國初年的服飾有哪些變化,各說明了什么樣的社會現狀? 明確:時裝上也顯出空前的天真,輕快,愉悅。 ①社會現實:民國初建立,有一時期似乎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氣象。 大部分的靈感是得自西方的。舶來晶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見一斑。
②社會現實:西方思想與文化涌入中國,人們全盤接受,崇洋媚外。 短襖的下擺忽
而圓,忽而尖,忽而六角形。
③社會現實:軍閥來來去去,馬蹄后飛抄走石,跟著他們自己的官員、政 府、法律,
二次備課
跌跌絆絆趕上去的時候,也同樣地千變萬化。
(2)作者對于時裝的日新月異有見解? 明確:時裝的日新月異并不一定表現活潑的精神與新穎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滯;由于其他活動范圍內的失敗,所有的創造力都流人衣服的區域里去。在政治混亂期間,人們沒有能力改良他們的生活情形。他們只能夠創造他們貼身的環境--那就是衣服。
(3)在張愛玲筆下,女子的時裝始終與政治時事相連,請分析下面幾句話所體現的女子的`地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明確:①高得與鼻尖平行的硬領,像緬甸的一層層疊至尺來高的金屬頂圈一般,逼迫女人們伸長了脖子。
②這一次的高領卻是圓筒式的,緊抵著下頗,肌肉尚未松弛的姑娘們也生了雙下巴。
③直挺挺的衣領遠遠隔開了女神似的頭與下面的豐柔的肉身。這兒有諷刺,有絕望后的狂笑。 女子服裝的改變始終與時政變化相連,反映女性從衣飾到身體,從身體到生存和自由,始終處于男權目光的審視下,處于被鑒賞與被監管地位。 因為時政變化始終是在男性作用下的結果,男性話語在其中占主導地位。
四、鞏固反饋:
在《更衣記》中,張愛玲力圖從不同時期服飾的特點寫出當時的文化氛圍和社會心理。服裝是小,但體現出的是時代的大轉變。請你圍繞生活中的某一物,根據其不同時期的特點,反映社會的變化。
【選修《更衣記》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高二選修《更衣記》導學案06-16
選修《燈下漫筆》教案設計08-15
蘇教版選修《神奇的極光》教案設計03-31
蘇教版選修《毛穎傳》教案設計04-01
蘇教版選修《蝜蝂傳》教案設計04-01
高二語文選修《心術》教案設計06-14
認識漢語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02-28
高二選修《把欄桿拍遍》教案設計06-17
高二選修《扼住命運的咽喉》教案設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