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二選修《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實錄
導入:
上課前,我想了解一下同學們對李白知道多少?
知道他的詩歌風格嗎?豪放飄逸。那么,他屬于哪個流派?浪漫主義。知道他最擅長哪種文體嗎?古體詩。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李白這首寫得最好的古體詩--《夢游天姥吟留別》。上節課我們串講了這首詩的字詞,這節課我就一起來感受這首詩的浪漫主義特色,并在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熟讀或者背誦這首詩。
(幻燈片1:詩題《夢游天姥吟留別》)
解題:
大家看到這個題目,你最想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吟:是古詩中的一種。內容上多是抒發自己的悲愁感慨,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節奏上也有許多的變化,要求同學們在誦讀的時候注意把握。
留別,留詩作別。
為什么要夢游天姥呢?同學們試試看能不能從下面幾句詩中找到答案?
(幻燈片2:介紹背景)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希望由布衣一躍成為王侯將相。
因此,當玄宗召他到長安來的時候,他非常興奮,“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以為可以借此一展才能,有所作為。
但是玄宗卻只是把他當作一個填詞作詩的,根本不重用他,只能寫些諸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樣的應酬之作。
我們知道李白又是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自然受到排擠,一年之后就被放逐,離開長安。他那想要大濟天下的現實的夢從此破滅。人的一生是不可能沒有夢的--因為,夢就是人生的理想--必然地,他要另尋一個地方來寄托自己的夢。那么他到底做了一個什么樣的夢呢?下面,我們來看這首詩。
整體感知:
現在我們一起來齊讀這首詩。
學生齊讀。
同學們讀得很整齊、有氣勢,如果理解了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就會讀得更有感情了。
文本研習:
1、剛才有同學問:詩人為什么要夢游天姥山呢?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天姥山太與眾不同了。有什么與眾不同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的第一節,把它的特點概括出來。
(幻燈片:詩的脈絡)
學生讀。
天姥山什么特點?
高、大、神奇。
詩人是怎樣突出這些特點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夸張、對比、襯托。
天姥山這樣高大神奇,“一生好入名游”的李白怎能不把自己的夢想寄托給這樣的地方呢?迫不及待地,他的夢就開始了!
(幻燈片3:入夢)
2、詩人是怎樣到天姥山去的呢?課文中怎樣描寫?
一生讀:“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從哪個地方到哪個地方?
從鏡湖到剡溪,注意剡的寫法。再到剡溪的謝公宿處。
同學們讀一讀這幾句,能不能從這些描寫中看出詩人當時是怎樣的心情?
輕松愉快。
3、詩人從哪里開始寫登山了?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天姥山給我們第一個印象是什么?
陡峭、險峻。
天姥山上景色如何呢?
學生回答。明確: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寫山高。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寫山間曲折幽深。還有野獸的咆哮,天氣的變幻莫測。
這些可以看作是夢游的歷程。(幻燈片4:夢游歷程)
4、可這些都還不算神奇,隨著天色變暗,景象也發生了突然的變化。找同學讀讀下面這四句,感覺該用怎樣的語速和節奏來讀。
學生讀,點撥:這時句子由原來的七八個字,變成了整齊的四字句,表明此時的節奏變得急促起來,動人心魄。
教師范讀。
霎時間,雷電交加,山崩地裂,神仙洞府的門“訇”的一聲打開了,更加神奇的景象出現了!
(幻燈片5:仙府奇遇)
我們一起朗讀描寫仙府景象的這一層次。
教師領頭(青冥浩蕩不見底……仙之人兮列如麻),學生齊讀。
詩人從哪幾個方面描繪洞天仙府的?寫出它什么樣的特點?
洞府的建筑陳設、仙人的衣著舉止、鳥獸的吹打駕車(仙人們出場的聲勢)。從這三個方面描繪了“洞天仙府”的富麗堂皇、聲勢浩大、熱鬧非凡。
有心的同學可以思考一下這種描寫和當時現實生活中的哪種場面有些相似?
5、好花不常開,好夢不長在。找位同學讀以下四句。
學生讀。
一聲長嘆,枕席依舊,可是剛才仙界中的富麗堂皇、熱鬧非凡,卻頃刻間煙消云散。詩人的夢到此也就戛然而止。
(幻燈片6:夢醒)
我們與詩人一起游覽了一番天姥山,感受了它的陡峭險峻、曲折幽深、神奇變幻,是不是也在詩人的描寫中感受到了詩人想象瑰麗奇特的浪漫主義風格呢?
這段描寫正是整首詩中最精彩的段落,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一段的思路層次,作者先開始到達天姥山、然后開始登山并寫在山上看到的景象(其中重點寫了洞天仙府)、最后夢醒。現在請同學們按照這一思路把這一段讀三遍。
學生讀。
6、介紹背景的時候,我們提到,李白現實的夢破滅了,他只好依托天姥山重做一個夢,那么大家通過朗讀,覺得李白重做的這個夢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夢?這個夢美好嗎?
美夢。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去前的急切,去時的輕松愉快,仙界的富麗,醒后的失落。
那么這個美夢象征了什么?表明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明確: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的美好正是為了反襯現實的丑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為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詩人想借這樣一個充滿幻想、五彩繽紛的仙界來表達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噩夢。還有沒有其他理解?詩人的夢真的美好嗎?
學生自由回答。
點撥:既然美好,那詩中為什么會出現“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這樣讓人緊張的場面呢?詩人為什么會在“忽魂悸以魄動”的情況下恍然“驚起”呢?
明確:我說作者的夢境就是在影射他一年前的宮廷生活。“一夜飛度鏡湖月”的輕松愉快其實就是他被召入宮時的心情。
而當他進入宮廷,卻發現他曾經熱切向往的上流社會原來并非那么美好: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就是對官場的迷茫;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象征著官場讓人心驚膽戰;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象征著官場的變幻莫測。
云之君、仙之人其實就是那些達官貴人。什么是“日月照耀金銀臺”?就是皇親國戚們居住的宮殿;什么是“虎鼓瑟兮鸞回車”?就是達官貴人們出門時候的鑼鼓開道。而無論仙人們的盛會何其熱鬧,李白參與其中了嗎?他是一個什么的身份呢?(旁觀者)對,放浪不羈、桀驁不馴的李白始終都無法與他們合拍。可見,夢中的仙界其實就是現實的官場,夢境中的奇特景象正象征著官場的險惡和變幻莫測。
通過這番討論,我們對這首詩的理解是不是更加深刻了?
6、“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現實的夢破滅了,神游的夢美好也罷,險惡也罷,也都煙消云散了。總之,此刻,“醒”(夢醒、清醒)過來的李白終于向他山東的這位朋友喊出了那句郁積在胸、久久未能爆發的肺腑之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詩人夢醒后的這句宣言在整首詩中起了什么作用?
卒章顯志。
顯了什么“志”?
表白自己從此與污濁險惡的官場徹底決裂。
從這里可以看出李白什么性格?
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
下面,我們帶著李白這樣豪放的氣勢高聲朗讀這一節。
7、現在,按照這篇詩的脈絡:入夢-夢游遇仙-夢醒,以及具體的小層次,熟讀這首詩,背誦這首詩。(自由朗讀)
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說出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嗎?
神奇的想象,大膽的夸張,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
2、我們中國人對生活歷來存在著兩種心態:入世和出世。孔子、屈原一生就是積極入世,參與現實生活;老莊、陶淵明就是出世,過一種隱居的生活。李白被征如入宮就是他入世的行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就是他出世思想的反映。
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李白一樣經歷的人很多,例如王維、蘇東坡等人。包括我們當代人也面對著這樣的選擇,其中的得與失、對與錯,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大家怎么看呢?我希望同學們今后一定要關注這個問題,并用自己的行動來作出一個明智的回答!
【高二選修《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高二選修《夢游天姥吟留別》導學案06-29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方案08-20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課堂實錄05-26
讀《夢游天姥吟留別》08-12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精選04-07
《夢游天姥吟留別》經典說課稿03-11
高二語文《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08-15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08-20
讀《夢游天姥吟留別》有感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