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蘇幕遮》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范仲淹《蘇幕遮》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1),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2)。
黯鄉魂(3),追旅思(4),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注釋
(1)碧云天:南朝詩人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有“日暮碧云合”句子,此后“碧云”一詞廣泛流傳。“碧云天”其實就是“碧天”,青碧色的蒼天。或謂秋天稀薄的白云在碧空的映照下略帶青色,即帶著薄云的碧天。
(2)更在斜陽外:指草延伸到斜陽以外的天邊。
(3)黯鄉魂:黯:形容心情憂郁。黯鄉魂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語。思鄉之情,令人心情黯然。
(4)旅思:出門在外者的愁思。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在參知政事任上,提出過政治革新的方案,主持慶歷改革,史稱“慶歷新政”,因守舊派阻撓而未果。文章駢散相間,氣勢磅礴,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卒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題解
選自《范文正公詩余》。蘇幕遮,詞牌名,宋代詞家用此調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霧斂》《鬢云松令》。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這首詞的主要特點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筆力抒寫低回宛轉的愁思,聲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現了范仲淹詞柔媚的一面。也讓人看到被稱為“甲兵十萬在胸中,赫赫英名震犬戎”(《宋人軼事匯編》卷八)的范仲淹多情脆弱的一面。繼承江淹《別賦》作“黯然銷魂”語,但超出一般描寫鄉愁的詞。
賞析一
這首詞抒寫思鄉之情、羈旅之思,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
“碧云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后為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化用。“秋色連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的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在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山映斜陽”一句,又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點出所狀者乃薄暮時分的秋景。“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已隱寓其中。“芳草”歷來是別離主題賴以生發的意象之一,比如相傳為蔡邕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寫“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煜《清平樂》寫“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埋怨“芳草”無情,正可見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鄉魂”二句,直接托出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的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除非”一詞,強調舍此而別無可能。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除了。“明月樓高”一句順承上文: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于是不由得發出“休獨倚”之嘆。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之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于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不愧為真情流溢、大筆振迅的千古名篇。
賞析二
這是一首鄉愁詞。在一個深秋的傍晚,遠離家鄉的作者望著天上的碧云、地上的黃葉、遠處斜陽掩映下的山水以及看不到邊際的芳草,這明麗又有點兒凄涼的秋景,觸發了他強烈的思鄉之情。這種鄉愁十分濃烈,以至于折磨得他夜不能寐,失眠了;他不敢登樓遠望,怕想起家鄉;于是只好借酒澆愁,但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又落得個愁上加愁的結果。可見這種愁思,既無法躲避,也不能排解,真是深重之極。
上闋寫景,景中含情。“碧云天,黃葉地”二句,青碧蒼穹,落葉滿地,上天入地,俯仰之間,展現了蒼莽秋景,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萬千氣象,給人心胸開闊之狀。這是概括式的總寫,短短六字即交待了季節,又寫出了秋天的特征,這簡煉傳神之筆成為詠秋之絕唱。《詞苑》引《歷代詩余》:范文正公《蘇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氣塞天地,而情語入妙至此。讓人想起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那令多少女子傳唱落淚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為描寫秋景的千古名句。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二句,秋色接水,寒陽泛翠,天水一色,煙霧繚繞而構成一組壯觀的秋色,起到了情景相融的良好效果。
“山映斜陽天接水”句,融天、地、山、水為一體,交相輝映。正是斜日西下的時候,遠近的峰巒各各反射著落照余暉,把夕陽的殘光一步步帶到更為遙遠的地方。看到這一派景色,遠游的客子陡然從心底里飄出一縷思鄉之情,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斜陽,在作者的筆下入木三分,淋漓盡致,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黃昏秋色圖”。渲染了一層尤為深厚的悲涼意味。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二句,由實入虛,隱寓離情別緒,仿佛詩人隨著夕陽的殘光遠遠飄蕩開去,一直飄出斜陽之外,飄落在芳草萋萋的故鄉,飄落在綠茵如染的自己的家院。“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多情。
下闕抒情,情景交融。“黯鄉魂,追旅思”二句,前三字是寫妻子黯淡凄楚的鄉魂,后三字是寫作者旅居邊塞的思念。兩者在茫茫宇宙中追尋,纏繞,相交相融。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二句,寫出天涯孤旅,鄉愁之深,無時不在,“好夢”難得,無計可消。下句“休獨倚”更可見詞人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圓,反襯出詞人身在異鄉,倍感孤獨寂寞。
“明月樓高休獨倚”句,緊接上句,對家鄉的無限思念,對妻子的無限相思,讓作者無法入眠,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本想一遣鄉愁,卻不料一輪圓月高掛空中,倍增孤獨、思念與悵惘。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二句,一腔愁緒無法訴說,無法釋懷,無法摒棄,只有借酒澆愁,他越想排遣愁緒,反而更加紛繁,更加濃重,每一次的排遣都會加重他心靈所受的折磨,在詞人的另一首《御街行》中也有這樣一段文字“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作者 “用一段'愁腸’把'淚’ 與'酒’巧妙聯系起來,彌漫著蒼涼之悲,讀起來令人回腸蕩氣。”(引自《宋詞鑒賞大典》第15頁)
總之,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上闋寫景,以氣象宏大渾厚,意境深遠,為下闋抒情設置了背景。下闋直抒胸臆,情致深婉。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清人譚獻譽之為“大筆振迅”之作(《譚評詞辨》),實屬確有見地的公允評價。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直接使用這首詞的起首兩句,衍為曲子,竟成千古絕唱。正如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芳草;天帶碧云,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純是一片空靈境界,即畫亦難到。”前輩道出的正是借景傳達心聲的`名言經典。
詞牌簡介
蘇幕遮,詞牌名之一,此調原為唐玄宗時教坊曲牌名,來自西域。“蘇幕遮”是當時高昌國語之音譯。幕,一作“莫”或“摩”。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一《蘇莫遮冒》修:“‘蘇莫遮’西域胡語也,正云“颯磨遮”。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宋代詞家用此調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霧斂》、《鬢云松令》。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作品講解
這是一首描寫羈旅鄉愁的詞。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
此詞以低徊婉轉、沉雄清剛的筆觸,抒寫了羈旅相思的情懷。詞的上片寫景,景中含情,寫秾麗闊遠的秋景,暗透鄉思;下片抒情,情融景中,直抒思鄉情懷。全詞大筆振迅,意境深闊。
上片起首兩句點明節令,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廖廓蒼茫、衰颯零落的秋景。三、四兩句,從碧天廣野寫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于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寒煙翠”。“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予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成一幅極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圖。
上片結尾三句進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這三句寫景中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著一“情”字,更為上片的寫景轉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鋪墊。正如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芳草;天帶碧云,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純是一片空靈境界,即畫亦難到。”
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魂”、“旅思”。鄉魂,即思鄉的情思,與“旅思”意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的情懷黯然凄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時間之久與鄉思離情之深自見。
下片三、四兩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說鄉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明月”句寫夜間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盡管月光皎潔,高樓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觀賞,因為獨自一人倚欄眺望,更會增添悵惘之情。
結拍兩句,寫因為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一入愁腸,卻都化作了相思之淚,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這兩句,抒情深刻,造語生新而又自然。寫到這里,郁積的鄉思旅愁外物觸發下發展到最高潮,詞至此黯然而止。又正如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下片觸景生情。‘黯鄉魂’四句,寫在外淹滯之久與鄉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入’兩句拍合,‘樓高’點明上片之景為樓上所見。酒入腸化淚亦新。足見公之真情流露也。”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方式。這首詞的特殊性于麗景與柔情的統一,即闊遠之境、秾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一。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秾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
總之,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鄒祗謨《遠志齋詞衷》:“范希文《蘇幕遮》一闋,前段多入麗語,后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
【范仲淹《蘇幕遮》賞析】相關文章:
范仲淹的宋詞《蘇幕遮·懷舊》賞析04-03
范仲淹《蘇幕遮·懷舊》欣賞08-20
范仲淹《蘇幕遮·懷舊》作品鑒賞03-24
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原文及翻譯03-21
《蘇幕遮》原文賞析03-01
《蘇幕遮》原文及賞析02-26
《蘇幕遮·懷舊》賞析03-11
古詩賞析:蘇幕遮04-09
《蘇幕遮·草》宋詞賞析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