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種果樹》說課稿?+教案
《猴子種果樹》說課稿
一、說教材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教材。這是一首兒童詩,展現了孩子在夏天的美麗遐想,洋溢著濃濃的童真童趣。全詩共5小節。第一節寫夏天這位小姐姐問我在夏天像變點什么;第二、三、四節分別寫“我”為什么“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詩歌蘊涵豐富,語言淺近明快,富有兒童情趣。《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基于對教材的分析與理解,我為本課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3、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體會親近自然的愉快。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我主要采用了這樣幾種方法教學:
1、入情入境法,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教師語言創設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朗讀感悟法。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他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運用了朗讀感悟法,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思考,讀中感悟,以讀促學,以讀促思。
3、小組合作法。把個人思考與小組討論交流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助于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下面老師想考考你們,這些生字、生詞你會讀嗎?
課件出示一組生字、生詞指名認讀。
2、揭示課題。出示:《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老師請大家聽一段聲音,請你們閉上眼睛,仔細聽,(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樂:同學們,睜開眼睛,來說說看,你聽到了什么?
二、指導朗讀,感悟體驗。
1.師述:夏天來了,夏天是位小姐姐,她是怎么問我的呀?小姐姐熱情地說什么?(板書:想變點兒什么?)誰來熱情地讀一讀小姐姐的話呢?(真是一位熱情的小姐姐)誰能讀讀這一小節,讀出小姐姐的熱情。
2.看到小姐姐這么熱情,我是怎樣回答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輕聲地讀一讀2-4節。 3.看到小姐姐這么熱情,我先想變成什么?
(1)我想變雨滴。想變成怎樣的雨滴?出示(透明)指名讀
小雨滴多可愛呀,出示圖片,你能說說像什么呀?
(2)師:小雨滴多可愛呀,將綠葉當成了搖籃,接著我又想變成什么?
(3)過渡:小魚在清凌凌的河水里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真是令人向往!一轉眼,我又想變了,想變成什么呢?
(4)美麗的蝴蝶我很喜歡,我還喜歡會唱歌的——蟈蟈, 聽,蟈蟈在歌唱我們幸福的生活呢,誰來讀,(出示)蟈蟈歌聲真動聽呀!
(5)這些小精靈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呀!看,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月亮出來了,彎彎的,亮亮的;星星也出來了,眨著機靈的小眼睛,看著我們呢!這時候,我想變——眨眼的星星,想變彎彎的新月。
(6)我想變透明的雨點、想變一條小魚、想變在花叢中穿梭的蝴蝶、想變會唱歌的蟈蟈、想變眨眼的星星、想變彎彎的新月,這些愿望多么美好啊,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了,按課文內容填空。先請你們自己填一填,不會的可以看書。等會老師要請你來說一說
(7)想象說話:夏天來了,你還想變點什么呢?請你們同桌互相討論一下,(出示:我想變 , 。)
(8)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最后,我看見這小小的荷塘,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微風輕輕一吹,荷葉搖動著他綠色的'裙擺,在翩翩起舞呢!這時候,我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三、想象說話,激發情感
1.師:當我看到小小的荷塘的時候,為什么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呢?請大家自由地讀讀最后一段,想想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2.預設學生提問。
(1)為什么說荷葉鄉一柄大雨傘?(2)“嬉戲”是什么意思?3)雨點怎么會唱歌呢?(4)它們在唱什么歌?做什么游戲?
3.同學們可真會提問,我們還有三個問題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書上,老師相信只要你認真讀書,肯定會找到答案的。現在就請你們認真的讀課文的最后一小節。
4.現在就請你們交流一下你們讀懂的吧!
5.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通過讀書就能讀懂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還有許許多多的小伙伴也來到了這里, 也給他們帶來了快樂,所以句子后面有一個省略號,那么還給哪些小伙伴帶來了快樂呢?請同學們自己說一說。指名說:
課件出示:( )來了,在( )。
6.小結。
《猴子種果樹》教案
一 教材簡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課本第四冊的第22課《猴子種果樹》。這是一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寫一只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表演,從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二 設計理念
緊扣教學之源——文本,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情,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走進文本,立足基礎工具,使語文教學有時效;走出文本,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弘揚人文精神,達到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三 教學目標
1、列在首位的是以文悟情的情感價值目標。讓孩子在反復誦讀表演中懂得做事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賞詞讀句、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邊讀邊想,體悟處事的方法;并培養學生探究學習、互動學習的能力。
3、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課文中要求掌握9個一類字,4個二類字,1個多音字。這個智能目標是必不可少的。
四 教法學法
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后放,以放為主,教師適當點撥,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五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先識字后學文,分3課時完成。以下是我第二課時學文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塊。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課始,我先出示頑皮可愛的小猴子的圖片,談話激趣:我把故事的主人公小猴請到我們的教室,你來跟它打個招呼吧!接著我問:你知道這只猴子種了哪些樹?結果怎樣?這時學生的思維已經打開,也已進入課文情境,于是,我因勢利導:猴子怎么會什么樹也沒種成呢?讀了課文你就知道了。
低年級的孩子都很喜歡小動物,于是我以小猴子的圖片導入,符合孩子心理特點,能很好地喚起學生的興趣,接著提出問題既是對上節課的復習,又讓他們產生讀書探究的欲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自主合作,立足工具
教師應注重傳授知識和培養技能。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結構相同,語言明白如話,通俗易懂,沒有多少深奧難解的句子,因此,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教法上采用由扶到放,從中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1、指導學好第1—3節,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種果樹過程中沒有耐心和急切的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我首先抓住“天天澆水、施肥”一詞,讓學生對猴子初步評價,可以說明小猴很勤勞,也可以說明小猴很心急等等,評價可多元化。并相機指導朗讀:“怎樣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讀出來呢?”“請你把小猴勤勞的樣子讀出來”等。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為主。這兩小節是寫猴子聽了烏鴉的話,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結構與第四、五節、第六、七節相似,只要指導他們會學了這兩節,就為自主學好下文打好基礎。所以我接著創設情境:就這樣,在小猴子的期待中,梨樹苗慢慢成活了。這天,猴子又來給梨樹澆水、施肥,突然,耳邊傳來了說話聲,是誰來了?圖片的相機演示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聯系上下文理解了“梨五杏四”后指導學生朗讀烏鴉對猴子說的話“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梨樹呢?……梨樹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要讀出烏鴉的擔心。需要重點指導的是朗讀猴子的想法“對,五年太長,我可等不及。”通過朗讀時拉長聲調,加快語速,體現出猴子的心急,沒有耐心。
2、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的結構和二、三節相似,我分兩層讓學生逐步自學課文,以放為主。
第四、五兩節我安排學生同桌合作學習,讀一讀,回答老師的問題。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同桌感悟,分角色朗讀,與其他的同桌賽一賽來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第六、七、八三節放手個人自學:輕聲讀文,完成填空。男女生分角色,師生共同表演對話。
這一系列過程由扶到放,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感悟寓意,情感共鳴
第九自然段是最后一段,我出示無精打采的小猴圖片,創設情境設疑:小猴子什么也沒種成,難過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誰來安慰安慰它,告訴它這是為什么呀?引導學生在交流、相互的啟發中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感悟寓意,受到人文關照。接著我安排學生故事表演,梳理課文內容的同時,又增強了學習興趣,對寓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四)深化情感,弘揚人文
這一環節,我在學生表演后情感共鳴時提出:“你想對小猴說些什么?你會給它什么建議?”孩子們可能會有些不同的想法,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啟發、引導、討論,對猴子的評價可以多元化。接著創設這樣的情境: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大家想像一下,這只猴子聽了小朋友們的話后,會怎么做呢?
意在通過續編故事,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充分發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走出課本,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了學生的持續發展,讓學生在學習、運用語言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猴子種果樹》說課稿?+教案】相關文章:
猴子種果樹09-20
猴子種果樹05-14
猴子種果樹09-20
猴子種果樹作文03-03
《猴子種果樹》續篇06-18
猴子種果樹之后11-16
猴子種果樹作文03-03
猴子種果樹之后11-16
《猴子種果樹》續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