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歡樂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歡樂的潑水節》教學反思1
本文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共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寫了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第一、二句寫人們做的準備,第三、四句寫潑水的場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征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的其他活動。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段落。
為了能讓學生有層次地清晰而扎實地把握課文,我把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整體感知。除解決字詞的問題以外,我還給學生詳細地介紹了潑水節的相關知識,并播放了一段潑水節的視頻,讓學生對潑水節有了一個直觀而形象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讀課文,為第二課時的品讀做好鋪墊。第二課時就是精讀課文,具體感知潑水節的歡樂了。
為了能讓學生從這節課的學習中得到盡可能豐富的知識,我在備課時做了很多的準備。首先,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為“感受潑水節的快樂”。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補文本的空白,而不是機械地去接納文本。針對本篇課文介紹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內容,教學時以讀悟法為主,讓學生通過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讀,在朗讀中感悟,獲得美的體驗。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以下幾方面處理得比較滿意:
第一,善于創設情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在教學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為潑水節做準備這一處時,為了能讓孩子們切身體會傣族人民想參加潑水節的那種急切的心情,我讓孩子們自己做一回“傣族人民”,我當記者來采訪他們:“請問小朋友,你們提著桶端著盆這是要干什么去呀?”孩子們熱情地回答:“我們這是要去參加潑水節呢!”我的問題接著跟進:“原來你們是要去參加潑水節呀,那你們現在一定非常高興嘍?能跟我們說說你們現在的感受嗎?”在學生說完以后繼續跟進:“你們這么激動,一定很早就做好準備了吧?”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真切地體會了傣族人民參加潑水節時的心情,同時也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第二,層次清晰,抓住重點段落重點詞語,扎實地學習課文內容。
第二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落,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把重心就放在第二自然段上,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簡要帶過,沒有花費過多的時間。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幫學生理清思路,首先這一段寫了人們為潑水活動所做的準備,其間通過“早早”和“早已”兩個詞體會人們的急切心情,并通過“滴香水”、“撒花瓣”等體會人們所做的精心準備;然后寫了潑水的盛大場面,抓住“互相追趕”、“拿瓢灌”、“端盆潑”等了解潑水時的情景;最后這一段介紹了清水的象征意義,讓學生牢記“吉祥如意”這四個關鍵字。整篇課文學完以后,學生基本上都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了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第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課堂生動且高效。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運用表演法讓學生掌握“提”、“端”、“滴”“撒”等動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恰當;在體會潑水的盛大場面時,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在感受人們潑水時的歡樂時,觀察書中的插圖理解“笑開了花”;再結合清水的象征意義給孩子講潑水節來歷的小故事……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方法的結合使這個課堂充滿了活力。孩子在新鮮與愉悅的感受中完成了對知識的學習。
第四,立足文本,靈活拓展。
這節課的教學,指導朗讀和背誦是基本要求,而我也把這一點貫徹到整個的教學過程之中,每學一段,都讓學生充分進行練讀和背誦。因此,下課時,學生基本上都能把課文有感情地背下來。除了教學書上的課文以外,我還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點進行了適當的`拓展。比如在講到“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這一處時,我說:“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清水潑在老人身上,祝福他——;清水潑在孩子身上,祝福他——;清水潑在姑娘身上,祝福她——;清水潑在小伙兒身上,祝福他——;清水還可以潑在誰身上,祝福他什么呢?”這一設置達到了語言訓練和情感延伸的雙重效果。
第五,過渡語言恰到好處,簡潔優美。
如:復習詞語后小結:“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透過文字去分享傣族人民的歡樂吧!”學第一自然段時引入:“走進迷人的西雙版納,看!高高的佛塔,圣潔美麗;寧靜的村寨,世外桃源;美麗的孔雀在濃綠的椰樹下悠閑的散步;悠悠的瀾滄江水碧波連連。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美麗時節,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的潑水節又到了!請小朋友們讀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時引入:“在熱切的期盼中,最為熱鬧的潑水活動就要開始了!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人們為潑水活動做了哪些準備?”講到人們為潑水活動做準備時:“是啊,潑水節這天人們無比激動,早早做好了準備。還沒開始潑水呢,大街上就熱鬧起來了,到處洋溢著——(歡樂)!讓我們一起讀出這份歡樂,這份激動吧!”播放潑水的場面要展示圖片時:“潑水節中最快樂的就是潑水活動了,想看一看潑水的場面嗎?”感受了潑水的盛大場面后小結:“大家盡情地潑,盡情地灑,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開,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歡樂的海洋,這真是一個——(歡樂的潑水節)!”揭示了清水的象征意義以后:“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此時此刻,大街上彌漫著香氣,縈繞著祝福,這真是一個——”引入第三自然段時:“潑水活動結束了,潑水節的歡樂還在繼續呢。自由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你又知道了什么。”最后總結全文:“這樣一個歡樂的潑水節,令我們流連忘返。下面,就讓我們伴著歡快的音樂,再次感受潑水節的歡樂吧!”這些過渡語使整個課堂顯得干凈利落,脈絡清晰,并且給人以美的享受。
當然,這節課也并不是一堂完美的課。在授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如背景音樂的時間太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聽覺疲勞;要給孩子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不要急于讓個別學生說出答案;潑水節的資料也可以讓學生提前收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等。但總的來說,這節課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
二年級下冊《歡樂的潑水節》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描寫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熱鬧情景。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都透出濃濃的歡慶節日的熱鬧氣氛。引導學生如何從文本中感受傣族人民盼望過節的急切,歡度節日的喜悅是本課的重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的教學設計是以讀為主,渲染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節日的歡樂。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采用了以下的方式:
(一)引導學生進行角色參與,如:說說你是怎么準備的,為什么活動還沒開始你就早早地來了,引導學生體會傣族人民盼望過潑水節的那份急切的心情。在處理潑水的那部分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參與,盡情地潑一潑,并設計了幾個談話環節,調動學生的情緒,豐富學生的語言。你想把水潑向誰,為他送上怎樣的祝福。我的用意十分明確,就是為了入情入境,讓學生借助表演,借助談話讀好文字,讀出文字中蘊含的那份喜悅,感受人們的那份熱情。但目的明確,實際效果總與我理想中的境界相差一截。尤其是最后一句“怎么能不高興呢!”我提醒學生這是一句感嘆句,可學生始終沒有讀出感嘆的語氣,指名讀,示范讀后,還是沒有到位。我想學生并沒有像我理想中的那樣,情緒并沒有調動起來,我想與我的情緒也有關系,我并沒有熱情飽漲地參與進去,言語還不夠有煽動性。
(二)在教學中我以視頻出示的方式,讓學生感受一下潑水的熱鬧場面,同時也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但這里指導不夠細致。在這里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一段資料,引導學生用上課文中的表達方式,指導學生觀察,幫助學生規范積累語言。如:“大家互相追趕,你用水槍向我身子上射,我拎桶往你頭上澆……”指導學生把話說具體,說形象,借助課文的表達指導學生觀察,學會表達。
上完課感受最深的是我的教學想了很多,但具體實施起來還不夠細致,上得不夠到位。
【二年級下冊《歡樂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冊《歡樂的潑水節》教學反思04-26
蘇教版語文《歡樂的潑水節》的教學反思01-21
歡樂的潑水節語文教學反思03-19
二年級下冊《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03-28
二年級下冊《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03-28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片段和教學反思05-06
《歡樂的潑水節》教后反思04-12
語文《歡樂的潑水節》教后反思01-12
二年級語文下冊《歡樂的潑水節》教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