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月亮灣》這篇課文以其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通過抓關鍵詞,讓學生來體會感悟。學第一段,關鍵詞是“美麗”,也是總攬全文的詞語,下文都是圍繞這個詞來寫的。朗讀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為自己家鄉的美麗而自豪的感情。
第二段寫村前的景色。先讓學生對照插圖自學課文,再引導學生看圖,按“小河——河上——河里——河岸——農田”的順序,有條理地口述月亮灣村前的景色。敘述時抓住“月牙一樣”、“繞著”、“緩緩”等詞語,讓學生了解月亮灣的地形和地名的由來,體會月亮灣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再抓住“魚兒”、“小橋”、“綠樹”、“青山”、“桃樹”、“桃花”、“農田”和“清清”、“倒映”、“一群群”、“燦爛”、“綠油油”等詞語引導學生想象文字所描繪的畫面,感受月亮灣山青水秀、紅綠相映、充滿生趣的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第三段寫村后的景色,我抓住“一片”、“茶樹”、“歡快”、“笑聲”等詞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想象月亮灣滿山茶樹茂盛生長的景象,體會人們依靠辛勤勞動,改變家鄉面貌的喜悅心情。
在指導朗讀這篇課文時,我是朗讀與細讀課文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不僅讓學生想象月亮灣的景色美麗,還讓學生體會作者贊美月亮灣、熱愛月亮灣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板書,進行了背誦,效果較好。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你讀過課題,分析記憶完“魯”和“櫓”后,我問學生:通過課下的初讀課文,你知道魯班為什么要發明櫓板嗎?學生很快找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樣很自然把學生帶進課文第一自然里。講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接著,讓學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樣子和魯班看到后怎樣想的?最后指導讀好這段話。學生們把十分吃力和滿頭大汗讀得特別到位。從他們的朗讀中讓我仿佛看到了吃力搖船的老艄公。
在本課的生字學習環節中,我充分相信孩子,大膽放手,讓孩子們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來自學生字。在小組學習中,孩子們交流了四個生字的讀音,互相提醒“等、往”是后鼻音,不要發錯音;有的孩子用對比記憶法,找到“往”和“住”的區別,學會了“往”;還有的孩子通過細心觀察,提醒小伙伴寫“忽”時,“心”的部分要鋪開,三個點的高低分布要注意;有的孩子通過找反義詞的方式,知道了“前”的反義詞是“后”。這個環節,如果單純是完全靠老師來講,一方面老師會感到特別疲憊,另一方面學生會感覺到很沒意思。一年級的孩子表現欲望非常強烈,特別想把他們知道的東西都展示出來,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在小組交流之后,他們就更有信心表現了。所以在,在小組合作學習生字這個環節,課堂學習時非常有效的。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時刻以《課標》為基準,研讀教材,備透學生,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用在每一節課上,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一首兒童詩,展現了孩子們在夏天的美麗遐想,洋溢著濃濃的童真童趣。詩歌以“我想變”的句式,充分體現了孩子眼中,心中的夏天。
在本課教學中,我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切體驗,情境的創設能充分地再現詩文優美的意境,使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語言去表現美。在全班展示交流時,通過欣賞雨滴、小河、荷葉等圖片感受“透明、清凌凌、穿梭”等詞語的意思;通過播放蟈蟈叫聲感受蟈蟈快樂的心情;通過播放夜空彎彎的新月和眨眼的星星動畫,感受夜空的美麗迷人;通過配樂創設朗讀意境,渲染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我抓準了課文的重難點,注重詞句的品析;抓住文本的訓練點,重視學生的語言訓練,如在課尾讓學生學當詩人仿寫詩句,說說我想變什么,想變什么,有機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學生的語言是充滿童趣的:有的說,我想變成青蛙,蹲在荷葉上唱歡樂的歌;有的說,我想變成蜻蜓,在荷葉上翩翩起舞;有的說,我想變小鳥,跟荷葉說悄悄話……
課文的最后一節是理解的難點,也是全文的題眼所在。提問學生為什么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么多的小動物喜歡荷葉是因為荷葉給它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所以是作者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的主要原因。
不足之處:
當學生提出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時,黑板貼畫出大大的荷葉,同時出示荷葉的圖片。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讓學生說說荷葉的樣子,感受大大的荷葉的形象美。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本文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這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寫了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第一、二句寫人們做的準備,第三、四句寫潑水的場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征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的其他活動。其中第二自然斷是重點段落。
在教學中覺得以下幾點處理得較為滿意。
一、交給方法,自主學習。
《新課標》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創造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關系。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平臺,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為此,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緊扣“歡樂”,讓學生邊讀邊想,從哪句話感受到人民潑水很快樂的。把它找出多讀幾遍。隨后交流句子,說說從句中的哪些詞語體會到歡樂。交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例如學生從第三句: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瓢往我衣領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體會到歡樂。我就跟著學生的發言,相機出示該句內容,讓大家一起讀讀。然后請學生想一想,哪些詞讓你體會到人們的歡樂?然后和學生一起品詞,感情朗讀。整個過程老師始終是跟著學生在學。
二、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針對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主導,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課上注意給學生創設情境,發揮想象,朗讀感悟。如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學生讀讀做做,學生興趣十足,感悟到文章用詞的精當,感受潑水的快樂。當學生對潑水的場面有了一定的畫面基礎后,我饒有興趣地問:假如我們就在潑水地現場,你會把水潑向哪些人?祝福他們什么?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發言踴躍,祝福的語言讓人感動。
三、訓練語言,豐富積累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離開了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語文教學也就徹底地偏離了軌道。因此,語文教學要緊緊憑借教材這個“例子”,為學生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從而升華他們的人文內涵。
在學生熟讀表示人們潑水動作的句子,感受到潑水的熱鬧場面和人們的歡樂后,出示插圖,看看還有哪些不同方式的潑水?,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出示文本句式“你______往我_____;我____向你______。”把話說具體,說形象,積累語言,學會表達。在了解清水的象征意后,引導學生用句式“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潑向,祝福。”引導說話。但是這堂課上還有很多不足,例如指導不夠細致,對文本的挖掘不夠深入,教學的方法還需進一步錘煉
。以后要多學習,勤思考。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在媽媽生病時,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利用鏡子反光的原理,創造了光明,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分體現了愛迪生的智慧。同時也告訴人們遇事要積極動腦動手。
這節課是新授課的第二課時,在孩子們已經讀通讀順,初步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我首先確定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1.復習本課已學生字,學習、理解生詞呻吟。會寫四個生字。2.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文本,感受當時情況的緊急,和愛迪生在緊急關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其中,第2點為本課教學重點。而對愛迪生想出的辦法,我們的孩子不一定能夠理解,而如果理解不了,就無法體會到愛迪生的智慧。所以,我把體會愛迪生的智慧設定為本課教學重中之重的教學難點。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并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積極倡導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自我感覺,這節課是生動的,開放的,充滿著生命的活力。
一、自主探究,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復習導入之后,我給學生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手術明明是醫生做的,為什么醫生卻說,孩子,是你用智慧就了媽媽!這個問題給了學生探究的空間,也激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還給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權力。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自由尋找答案,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同樣,在識記生字時,我也讓生自主記生字。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記住生字,這也同樣培養了學生的習能力。
二、角色體驗,注重朗讀能力的提高。
朗讀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能再現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通過朗讀訓練,能培養學生確切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教學本課時,我緊緊抓住重點詞句,體驗角色,朗讀感悟。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以讀為本,誘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人物的特點。在感受當時情況危急的這個環節,我著重引導學生體驗愛迪生的心情,抓住他緊攥的拳頭,焦急的神情來讀出他的焦急,孩子很快感同身受,讀得繪聲繪色。再比如,在感受愛迪生的智慧時,我通過動畫的演示,用愛迪生的辦法,讓原本昏暗的房間變得明亮起來。學生在觀看動畫演示的同時,也體驗著愛迪生的智慧與快樂,于是,接下來的,朗讀更是水到渠成,無需贅述。讀的方式上,采取個別朗讀,另生評讀,教師范讀,男女生賽讀,教師情境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的朗讀能力在一次次的鍛煉中不斷提高。
三、課堂練習,注重說話能力的訓練。
在本節課上,我一直堅持學生說完整的話,對回答問題不完整的學生給予及時提醒和說完整的機會,重視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另外,在理解爸爸無可奈何地搓著手時,我設置練習:爸爸一邊搓著手,一邊說:__________。讓學生練習說話。在手術成功之后,我又設置了練習,讓學生想象媽媽會怎樣夸兒子,再說一說自己準備怎么夸他。在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同時,培養孩子說話的能力,說完整話的能力。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教學完《誰的本領大》第二課時,寥寥幾筆匆匆記下了最直接的感受。但總覺得表達的還不夠全面,不夠準確。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又或許是我想表達的東西也并沒有那么復雜。正如指導孩子學習課文,明白“各有所長”的道理一樣,過程無需太復雜。
朗讀,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理解與表達所需,同時,它又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反思這一課,我在朗讀的形式上,主要采用了自由讀和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分角色朗讀在課堂中是采取小組朗讀的方式進行的。我在小組朗讀之前設計了一個小環節,即“小組匯報角色分工情況”,這主要是強化小組成員的分工意識,也讓小組的朗讀更具方向性。然而,由于我自身教學經驗的缺乏,有些地方還是沒有讀到位,沒有讀“透”。如太陽說:“誰能脫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誰的本領大。”孩子們在朗讀中體會到“太陽很自信”“太陽覺得自己肯定會贏”,我也相機出示了“胸有成竹”一詞。此處是課堂教學環節中自然產生的教育契機,教師若能合理利用,就能順勢把課堂學習氛圍催生成“熊熊烈火”,只可惜我在指導朗讀的時候還很不成熟,最后只留下了零星“火苗”,很是遺憾。
等待學生,給予更多思考的時間,讓小組學習不再流于形式。回想以往的公開課上,為了防止拖堂,我在某些教學環節上總是浮光掠影似的走了過場。特別是小組活動,常常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它常常是課堂的一個“擺設”。這一次的課堂,我自己也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開展小組學習。小組朗讀時,在我將要喊停的時候,我甚至告訴自己,再等一會,再給學生一點時間。我給了學生“寬裕”的時間,學生也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小組朗讀時,孩子們的朗讀超出了我的預計。在接著的小組表演環節中,孩子們的表現更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決定。足夠的時間,孩子們有了個性閱讀的空間,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我們的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文明理,無需太復雜。明確了教學的目標,把更多學習時間留給孩子們,他們的表現,是對課堂最好的評價。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在第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環節:
師:老師要先請9位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的小朋友一起來聽聽,你最喜歡誰讀的那句話或那個詞,敢不敢挑戰一下?
生:敢!
師:那就先請大家準備一下吧!
······
生1:我最喜歡謝紹凡讀的“茂密的森林”,覺得很神秘
生2:我最喜歡周浩源讀的“狡猾的狐貍眼珠子骨碌一轉,扯著嗓子問老虎”好像狐貍正在我們眼前轉折眼睛呢!
反思:在這個讀書環節中,讀的同學讀得很用心,因為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稱贊,而聽的小朋友呢也聽得非常的認真,只有這樣才能聽出誰讀的好,說出自己“最喜歡”誰讀的,而且這是他們很樂意去做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有效地激發,自然讀書的效果也會好得多,“我要讀”比“要我讀” 肯定是要讓課堂寫的輕松和有效地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前幾天,我在年級組里上了一節研究課——《學棋》。《學棋》是個淺顯易懂的故事,課文講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導致所學結果截然不同,一個成了出色的棋手,另一個卻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從而告訴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課文極其簡單,乍一看似乎都很明白,但如何運用語文的方式將這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鐫刻孩子的心田,讓他們學有所得呢?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教學時,先讓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然后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抓住“能手”“遠近聞名”等詞語來理解,從而感受到秋棋藝的高超,明白這兩個學生都是向這樣一個高手學習的。再如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則抓住“出色的棋手”和“沒有多大長進”,從而知道兩個學生學棋的不同結果。在探究為什么會有這截然不同的結果時,則抓住“專心致志”和“走神兒”,了解兩個學生學習時態度的不同。
為什么兩個學生向同一位高手學習,而學的結果卻截然不同呢?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寫了兩位學生學棋時的不同表現,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明理的關鍵。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看圖的基礎上,讓他們默讀課文,分別用直線和曲線劃出描寫兩個學生學棋的句子,再讓他們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在交流第一個學生時,讓學生找找表示動作的三個詞,從而認識到聽、看、問的重要性,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專心致志”。在交流另一個學生時,則抓住“走了神兒”和“不由得”,感受他學習時的心不在焉。再讓學生對比朗讀兩段話,進一步知道兩位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從而以讀帶講,以讀促思,幫助學生更好地明白了正是因為兩人的不同的學習態度,才導致了這樣不同的學習結果。
最后是訓練孩子們的說話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在介紹完兩個學生是怎么學棋的以后,我要求學生用“因為……所以……”這個句式進行說話練習。使學生在研讀課文、了解了故事的情節后,通過自己的表達,進一步掌握課文字詞的使用,理解學習態度與學習結果之間內在的因果關系,并能明白“專心致志”對于學習成敗的重要性,從而深化課文的教學和教育意義,懂得學習要專心的道理。
這篇課文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文中蘊含的道理淺顯易懂,關鍵是要讓學生接受了教育并把專心致志的學習態度落實到實踐中去。因此在學完整篇課文后,我讓學生進行了一個拓展對話表演,讓學生以不同的身份暢談感想,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理,并以此指導自己的實踐。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抓好朗讀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讀出感情。由于課文是寓言故事,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瑣的分析或抽象地講道理,所以我反復創設情境,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讀自悟。本教學設計注重了引導學生從詞語表達的準確、鮮明去體會、感悟寓意。如:通過對“遙遙領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長日久”等詞語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復品讀,學生在腦海里形成了蝸牛得獎后所作所為的表象,讓學生感受、體味到語言文字中所蘊含著的道理。
二、抓好重點詞語理解
在本課中重點詞語有“遙遙領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課堂上我通過各種形式、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意思,從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遙遙領先”一詞時,通過讓學生看視頻,自己理解并總結詞語的意思,從而明白蝸牛是多么的厲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時,我通過近義詞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兩個詞的細微差別,老師最后進行總結,使學生體會蝸牛非常得意的心態。
三、抓好語言文字訓練
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語言文字訓練。在教學中,我注重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將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巧妙的結合進行了融合,我重點抓了2處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注重情境的創設,比如:如果你是蝴蝶、蜜蜂、蜻蜓,會對成天背著獎杯的蝸牛說些什么?你會對飛不上天的蝸牛說些什么?等等,讓學生進入到角色,更好地體會蝸牛當時的心態,進而體會到課文的寓意,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高效的言語活動,高質量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通過層層的朗讀、理解,學生明白了蝸牛由于驕傲自大、不思進取,導致了現在這副摸樣,讓學生懂得“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五、不足之處
1.雖然這節課朗讀的訓練比較多,但由于學生長時間形成的不好的朗讀習慣,導致朗讀的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2.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激勵性、指向性不到位。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鳥島》這篇課文寫了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文章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我覺得讓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會是一種愉悅的享受。于是,我就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制作了課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感悟后欣賞,欣賞后再朗讀體會。
學第三自然段時,我也是先讓學生自己讀,看看有幾句話,每句話說了什么。然后逐句讀,抓關鍵詞句,欣賞圖片,還在此過程中進行了句式訓練。第一句“六月是鳥島最熱鬧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加上“最”和去掉“最”讀,體會鳥島的熱鬧,用“最”說句子。抓住“各種各樣”、“聚”、“鳥的世界”體會出鳥的數量多、種類多。然后又出示了幾幅群鳥活動的情景圖,引導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孩子們在小組活動中中,大膽想象,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讓我吃驚的是,他們的想象非常豐富,他們的表達流暢且細膩。一個組匯報,其它組補充,讓整個課堂活了起來。第二句我引導學生抓住“密密麻麻”、“一個挨著一個”感受鳥窩的多。第三句我引導學生抓住“窩里窩外”、“到處”體會鳥蛋多,透過“玉白色”、“青綠色”體會鳥蛋不僅僅多,而且色彩美。每一句都是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完畢后欣賞圖片。從學生一聲聲“哇塞”中我感覺到了他們的驚奇,他們的興奮。有了這種如臨其境的感受后再讓學生在小組里賽讀,然后各組推薦閱讀小能手在班里讀。學生各個都讀得很投入,完全融入了課文所描述的境界中,與作者構成了情感上的共鳴。
整篇課文學完后,我又讓學生欣賞了一段鳥島上群鳥活動場面的動畫,朗讀了一遍課文。能夠看出,學生已經完全理解了課文資料,完全被鳥島的美陶醉了。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月亮灣》是一篇語言生動、優美的課文,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品讀課文。
課一開始我就在優美的音樂中聲情并茂對學生說: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個地方----美麗的月亮灣。快跟老師一起去看一看吧!接著我通過配樂范讀將學生帶到了美麗的月亮灣。美妙的音樂,美麗的村子構成了美的境界。學生通過聽、想感受美,欣賞美。
二、注重朗讀,以讀促悟。
朗讀有兩大功能:一是感悟功能,二是再現功能。我在這一課教學中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讀書入情入境,以讀促悟,從而潛移默化地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通過學生的自讀、再讀、教師配樂范讀、齊讀,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緊抓字、詞、句訓練
整個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讓學生認為自己就是月亮灣的小村民,帶領著游客介紹自己美麗的家鄉。環節一訓練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月亮灣的美景出示“小河——,河上——,河里——,河岸——。月亮灣真美呀!”環節二教學“小河”一句時,我拋磚引玉,讓學生知道“因為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月牙一樣的小河,所以我們的村子叫做月亮灣”。出示“因為…所以…”的句式讓學生說一句話。環節三教學“倒映”這一句時,結合課后習題,讓學生邊看圖,邊讀句子,說說哪一句好,好在哪里?有意識的滲透月亮灣青山碧水的美景和依山傍水的優越位置。
不足: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文章,在教學中我進行了范讀配樂朗誦,而在學生的朗讀中沒有配樂,這也是一個遺憾的地方,如果在學生的朗讀中也能加入音樂的話,學生是不是會朗讀的更有感情,也更有興趣。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春雨》是一首詩歌。全詩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春雨輕柔細密的特點、滋潤萬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樹,綠化祖國的活動。教育學生珍惜春光,開展種植活動,為綠化祖國做出貢獻。
本節課我通過組織學生看圖片,利用配樂范讀,自由練讀,有感情地誦讀等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采用“圖文對照,讀議結合”的方法,通過讓學生“讀、想、說”,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在課堂教學中,環節設計較好的是:
1、謎語激趣,導入新課。從謎底巧妙地引出“雨”,聯系實際的季節自然地導出“春雨”,將春雨圖畫在黑板上,學生很感興趣。
2、采用隨機教學法,指導精讀,感悟內容。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找出喜愛的詩句。
(2)小組合作討論解決不懂的詞語,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
(3)通過演示課件,讓學生懂得詩中哪些詞語用得美,豐富學生的語言。
3、拓展訓練,啟發想象。
(1)讓學生想象春雨還飄落在哪些地方?那里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2)春雨使萬物生長,如果你是動物、植物,想對春雨說什么?
4、質疑問難。通過質疑詩的開頭、結尾為什么出現兩次“春雨沙沙”,體會作者的用意,理解詩的內涵。
5、推薦古詩。擴展知識面,進行知識的延伸。
在本堂課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
1 、教學思路不夠開放。在啟發學生想象“春雨來臨的時候,你想干什么?”時,可讓學生畫出自己的想法,用畫筆來裝點大自然。
2、過渡語言設計不夠精練。
3、朗讀訓練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4、語言文字訓練不到位。
這首詩歌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可讓學生模仿詩歌的形式練習仿寫。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識字4的教學內容和識字3的內容比較相近,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區分形近偏旁:日、目、兩點水、三點水。其實還是用識字3中學到的形近字的構字規律來進行區分,所以小朋友學習時覺得駕輕就熟,比較簡單,能利用偏旁表達的意思進行區別,后來的默寫中也反映出小朋友掌握得比較好,只有三個小朋友錯了,只是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
我想識字教學要注重交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學用結合。只有重視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引導學生探究、發現,了解偏旁本義,探究構字規律,才能將識字與認識事物、發展思維、發展語言緊密結合起來。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通過選擇學習方式與合作學習方式的引進,打亂了嚴謹、封閉的課堂空間,讓學生在寬松的、合作的、自我的學習氛圍中自主探究,更能促使學生思維的靈動、開放、創新。同時通過多向評價,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更獨到和深刻。如評價表演時學生對于大街情境的補白:表演車子的同學來回穿校還不時發出喇叭鳴叫聲,行人三三兩兩說話,有商人叫賣聲,有路人還價聲這樣的表演使得文章所描寫的平實的生活場景一下子生動形象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對于人物神態動作的補白:表演安培的同學低看頭、故看眉,不時還揉一下太陽穴,嘴里還在喃喃自語,這表演逼真傳神地再現了一個專心思考、沉浸于自己思維中的科學家。在這樣表演的基礎上如果能配以朗讀不就更多彩了?學生的演、讀、評,極大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思維,使他們更好地感悟了語言,體會了人物的思想。
在低年級教學中,表演環節的創設不光為了激活課堂氣氛,更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悟課文而服務的。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檢查到學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題目的入迷,懂得了他看見黑板的喜悅,懂得了他把馬車車廂后壁錯當成黑板的原因,在靈動地交流評價中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到安培這種忘我鉆研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安培會隨身帶著粉筆?我讓學生聯系課文,反復誦讀。最后,這個學生自己得出了答案——因為安培搞研究非常專心,專心到需要隨時演算。他隨身攜帶粉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安培的鉆研精神。
經常聽到有老師說指導孩子讀書要有梯度、有坡度,在教學中能體現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讀書有了很大的進步。在《“黑板”跑了》這一課中,我就做出了一定嘗試,表現在:循序漸進式的閱讀要求,有梯度地引領學生讀好課文、理解詞語。
在解讀課題、質疑課題以后,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并出示了第一遍讀課文的要求:(1)自己大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準確;(2)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理解生字詞以后,我讓學生再讀課文,這一次的要求比第一遍時要高一些,要求學生能把課文讀流利;第三遍讀課文的要求是默讀,并講清默讀的要求,要求學生不發聲地邊讀邊想,“黑板為什么會跑了?”“黑板上為什么加引號?”這樣有梯度地引導學生讀課文,層次比較清楚,學生也能在老師有意識的安排和引導下順利地讀通課文、讀順課文。而且還能使學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在每一階段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種層次性的教訓學不僅體現在課文的朗讀指導上,在詞語的教學中也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我出示四組精心設計的詞語,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生字以及詞語的音讀正確,然后去掉拼音,用開火車的形式抽讀詞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最后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理解詞語,從而達到讀好詞語的目的。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蝸牛的獎杯》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獎杯后,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的故事。課文將深刻的道理寓于樸實淺近的語言中。因此,本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采用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我把“自主朗讀,讀中感悟”作為本課教學的主要形式,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反復朗讀,相互交流,自主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理解寓意,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動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我認為,這樣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感悟出來的寓意,比老師說教更讓他們牢記。課文的第三段是重點,寓意包含其中。我在學生初讀課文,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并學會正確用詞造句后,我設計了一個采訪學生的環節“假如你獲得了冠軍獎杯,你的心情會怎么樣?今后會有什么打算?為什么?”可是課文中的蝸牛不是這樣想的更不是這樣做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是怎么寫的!就以這樣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導孩子們進入重點段落的學習。先是學生自主把段落讀通讀順,然后我把重點句子顯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用自己愿意的方式再練讀。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以后,我問學生:誰能夠滿懷自信地把屏幕上的句子讀一讀?相機指點學生讀出得意洋洋的語氣。我認為讀的過程就是提高認識的過程,這里通過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到這個寓言故事蘊涵的道理“滿招損,謙受益”!
課后,在經驗豐富的教師幫助下,我認識到了這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在導入新課的設計上,我是選擇用實物蝸牛讓學生觀察它的外形特征,然后告訴學生其實很久以前蝸牛有一對強有力的翅膀,得過飛行冠軍。這樣的設計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假如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歌曲《蝸牛與黃鸝鳥》,讓孩子們用心聽歌詞,明白蝸牛爬行速度非常緩慢,再告訴他們蝸牛還得過飛行冠軍呢!效果會更突出的。另一個我感到教學比較吃力的地方在分析“生怕”和“唯恐”這兩個意思相近的詞語可以調換位置嗎?我講解的目的在于讓孩子們理解蝸牛那種得到冠軍以后得意洋洋,驕傲自滿,不思進取,每時每刻都在想著炫耀自己,把榮譽看得很重的心理。課后很多教師都認為這個分析不適合二年級的小同學,我也覺得這個問題是我自己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過于追求完美課堂所造成的。第三,在這節課中我對寫字的指導不夠,今后會加強這個方面的訓練。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2-25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8-23
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雨教學反思10-18
二年級語文下冊《雨后》教學反思03-19
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教學反思03-31
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教學反思07-03
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教學反思12-18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25
二年級語文下冊《草》教學反思11-01
二年級語文下冊《泉水》教學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