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1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最大的成功之處是讓學生通過讀古詩,再深情的朗讀古詩中去體會課文要告訴我們的故事。我讓學生好好想想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是怎樣感受到母親的愛,你能舉一些小事例來說一說嗎?通過我這么一問,課堂一下子就變得活躍,更讓人想繼續講下去。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學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母親的愛是偉大的。
《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的亮點是這首古詩。在教學時,我不斷的貫穿古詩的內容,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易懂。我利用古詩作為突破口,讓學生產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創作此詩的原因,為下面學文做好情感的鋪墊。
課堂不僅僅是預設的,而且還是生成的。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創造性因素,在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時時留心,敏銳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機,挖掘教育因素,及時引燃,巧為點撥,讓教材“增值”。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來思考“眼淚”之中,也就是“省略號”中蘊含著什么,引導學生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有效地解決了問題,學生能聯系課文情境體味、聯系生活經歷體驗,感受到慈母的滿腔關愛。
二年級下冊《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2
在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借助課文插圖讓學生想象“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補著。”的場景,通過仔細的觀察圖畫,讓學生說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緊接著出示圖:又細又密的針腳。問:這又說明什么?學生回答:一定是怕天氣冷了,孟郊會挨凍的;還有人說怕如果縫得稀的話,孟郊沒穿幾天就會壞了。他會出去很長一段時間呢。我在此很自然的告訴學生,其實,這也是當時的一個風俗習慣,針腳得縫得細密,否則,出門的歸期就會延遲。孟郊的母親真是意恐――生接:遲遲歸。反復的誦讀,讓學生體會母親不辭勞苦,對兒子的一片關愛之情。母親對兒子的恩情還表現在語言上,讓學生換位想象媽媽會怎么說,學生說出感受立刻讓他把感受讀出來。這些方面孩子們理解得很好,讀的也很到位。我想這節課如果能多挖掘一些文本背后的東西,來推動學生的感情波瀾,讓他們切身體會到母親那深入骨髓的愛,從而真正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感受這人世間最無私的愛。但我本節課對于這種人世間最真誠的愛學生體會得還不夠透徹,沒能夠觸及到學生的靈魂深處。
二年級下冊《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3
在教學時,我決定抓住“恩情”入手。恩情,字典上的解釋是深厚的情義。這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太深奧了,不能理解,還得放到具體的情境中去。母親的恩情,體現在哪兒?體現在母親的行動中、母親的心理活動中,母親的語言上。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然后讀課文,感悟母親的恩情。 “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著。她想,孩子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接著我請學生說說可以從哪些詞句中具體感受到母親對兒子的愛呢?學生通過讀課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找到了“夜深了”“一針針一線線”這些關鍵的詞語。 然后讓學生說說這些詞句說明了什么? 通過逐步引導,學生終于領悟到這就是母親的恩情,母親的恩情就體現在深夜為兒縫衣這一行動中,體現在對兒子的深深擔憂中,這就叫恩情。這時再出示“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學生便很容易感悟到古詩中母親對兒子的恩情了。
在學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礎上我重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感悟深深的母愛。首先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大家發言熱烈 ,看來他們對自己媽媽的了解還是很深的;其次,我讓學生說說你觀察了一天媽媽后有哪些發現呢?“早上洗衣、做飯、送我上學,然后上班。下班回家,輔導我作業、煮晚飯、洗碗筷。晚上織毛衣……”我引導學生說說媽媽的一天過得怎樣?大家不約而同地說“辛苦!”
然后,我乘機問:“媽媽那么辛苦,可你為媽媽做了什么呢?”好多學生都沉默不語。看來好多學生心里產生了慚愧。接著我再問,“你知道媽媽平時最喜歡什么?”。“你的媽媽知道你平時最喜歡什么嗎?”通過回答,同學們明白了自己平時對媽媽的關心較少。紛紛表明自己今后要多關心媽媽,讓媽媽少操心。那怎么關心呢?我讓同學們談了一些具體做法:媽媽下班回家,給她遞上一杯茶,作業自己獨立完成,給媽媽做小幫手,幫媽媽捶捶背。吃飯時,給媽媽夾菜。平時認真學習,讓媽媽少操心……
通過學習本文,同學們明白自己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培育,作為子女對待長輩應該尊敬、孝順。而且體現在每天每時每刻。
【二年級下冊《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01-31
《母親的恩情》的語文教學反思01-16
母親的恩情語文教學反思01-14
《母親的恩情》語文教學反思01-21
二年級下冊《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03-14
初中語文《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02-16
《母親的恩情》的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1-16
二年級語文下冊《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12-27
《母親的恩情》的教學心得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