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潑水節》教學案例一則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并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緊扣“歡樂”來寫,可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體會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課文配有插圖,生動描繪了傣族人民相互潑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教學片段】
情境之一:復習舊知,體驗當小作家的歡樂
師:小朋友,這是我們本學期學過的《識字1》,介紹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四個傳統節日,如果請你來當小作家,編寫關于傣族潑水節的詞串,你打算寫些什么詞?
生: 我選“潑水”,因為潑水可是潑水節里最重要的活動。
生:我選‘鳳凰花’,因為鳳凰花開,潑水節就到了。傣族人還把鳳凰花的花瓣鋪在地上呢!
生:我打算寫“煙火”。
師:傣族人放的煙火是自己制造的。他們把放煙火叫放高升。
……
師:看來剛才大家讀課文時都很認真。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讓我們和傣族人民一起過一個齊讀課題:歡樂的潑水節。
實踐練習
師: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展示中國地圖)傣族有歡樂的潑水節,(展示潑水節的場景圖片,配以傣族的民樂)其他許多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的傳統節日。昨天讓大家預習,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節日?
生:我知道壯族的歌婆節。
師:壯族人主要分布在祖國西南部的廣西省,歌婆節那天他們要對歌。(展示歌婆節的場景圖片,配以壯族的民樂)
生:苗族有個龍船節。
師:是的,苗族人主要集中在貴州省,龍船節上人們賽龍舟,斗牛,賽馬。(展示龍船節的場景圖片,配以苗族的民樂)
生:彝族火把節,我們的練習上有的。
師:彝族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火把節那天人們手拿火把,徹夜狂歡。(展示火把節的場景圖片,配以彝族的民樂)
生:維吾爾族諾魯孜節。
師:維吾爾族人主要集中在祖國的西北面——新疆,這兒的人能歌善舞,諾魯孜節那天他們要開展許多慶祝活動。(展示諾魯孜節的場景圖片,配以維吾爾族的《娃哈哈》)
生:跟著哼唱《娃哈哈》。
師:56個民族56支花,民族節日是多姿多彩的。課后我們可以再收集一些,我們再交流!
【教后反思】
感悟之一:溫故知新,發展思維。
“既要知新,又要溫故,在學習的過程中,勻出一段時間來溫理以前讀過的,這是個很好的辦法。” “溫故知新當然包括知識的鞏固,但是決不等于單純的背誦記憶,而是學生對已學東西的再認識和新探究。”從這些論述中我們不難發現,葉圣陶先生是十分重視溫故習舊、溫故知新。我們的閱讀教學應注意教學資源的利用。而篇與篇之間的內在聯系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本冊教材的《識字1》介紹了春節等四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本課講的潑水節是少數民族——傣族的傳統節日。上課伊始,我屏棄以往單調地認讀詞語的復習方式,從前后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入手,引導學生運用所得知識進行學習遷移:創設“我當小作家”的情境,讓學生續寫《識字1》——在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編寫關于傣族潑水節的詞串。一石激起千層浪,他們競相參與交流。在歡樂的氛圍中孩子們自由地交流著初讀課文后的感受,不知不覺中又復習了新詞。這個復習舊知、遷移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是孩子們經歷思維訓練、發揮創造力的綜合過程。
在這堂課中我覺得依然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不少需要商榷的地方。葉老在著名的《語文教學二十韻》中開首就說:“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教育和教學的成敗得失關鍵在于教師。今后的日子,我將以課題研究為平臺,探究更優化的教學方法。或許,歡樂地教、歡樂地學,將歡樂進行到底,才是我教學應該追求的意境。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歡樂的潑水節》優秀教學案例04-05
歡樂的潑水節02-10
語文“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02-25
蘇教版語文《歡樂的潑水節》的教學反思01-21
歡樂的潑水節語文教學反思03-19
歡樂的潑水節作文04-05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片段和教學反思05-06
歡樂的潑水節_小學作文09-06
求《歡樂的潑水節》的教案啊03-28